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遗传算法的P2P资源发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首先分析了P2P网络中资源发现的需求和目前资源发现算法的不足,接着改进了基于超级节点的P2P分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遗传算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源发现算法.算法综合考虑了节点的信誉、节点的负载以及网络的通信量和延迟等,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网格资源发现机制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网格的发展需求,在现有网格资源发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P2P的分层分布式网格资源发现模型,并对Chord资源发现算法提出了改进方法.该模型可实现基于属性的动态分布式查找,扩展性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3.
网格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网络,而资源发现是网格资源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完全集中式资源发现机制和完全分布式资源发现机制都存在若干优点和缺点,因此,在集中式和分布式资源发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层次模式的资源发现方法。将网格中的资源分成三层结构,其中包括物理网络层、资源信息层和索引信息层,在此分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层次模式的资源发现方法。最后对该方法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该方法有较好的时间扩展性和性能,同时,在这种方法中能通过并行的方法发现需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在现有网格资源发现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层网格资源发现模型,用户的查找请求先在底层虚拟组织内进行,若不能满足再转发到由超级节点组成的上层社区层.局部性原理的引入,降低了用户节点对超级节点的查询次数,基于类别的虚拟社区划分,使得对资源请求的查找限定在所属虚拟社区内进行,从而可缩小搜索空间,提高资源的发现速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线网络的特殊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结构的无线网格资源发现机制,该机制结合了分布式与集中式网格资源发现的优点,引入了超级节点的概念,通过超级节点管理域内用户,将资源信息存放在超级节点中,避免了中央节点聚合目录的更新.并在此机制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无线网格信息服务架构,满足了无线网格资源发现的分散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能够提高无线网格资源发现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学数字博物馆网格(university digital museum grid,简称UDMGrid)整合了分布在8个城市13个大学数字博物馆的信息资源,但是难以整合分布在互联网上的众多个体资源的问题,以UDMGrid为典型例子,分析了P2P技术与个体资源的特点,研究实现了一种信息网格环境下基于P2P的个体资源发布与访问机制.该机制首先基于Web技术在资源节点本地发布个体资源,利用信息网格中的已有资源整合方法将个体资源注册到网格环境,然后借助P2P覆盖网络访问个体资源,最后在UDMGrid系统中,实验并验证了从个体资源发布到访问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层结构和树型覆盖网络的网格资源发现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现有网格资源发现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结构和树型覆盖网络的网格资源发现模型.该模型将网格从逻辑上分成上下两层:下层由拥有各种网格资源和服务的网格资源节点组成;上层为网格信息节点组成的可靠分布树型覆盖网络,负责信息节点的组织、管理和资源定位.该模型以分层的方法来改进大规模分布网格环境资源发现的可扩展性,以可靠的树型覆盖网络来提高资源发现的效率,以并行方式来实现快速资源定位,以完全分布的方式组织信息节点来解决资源信息更新和维护问题.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P2P网格环境下,针对分层次网格资源发现机制过分依赖资源路由节点的弱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代价函数的网格资源发现算法.算法引入最小代价函数作为资源路由节点的选择标准,采用欧式坐标空间映射方法将网格资源和资源请求映射到了同一个欧式空间中进行资源发现.实验表明,算法代价低、响应快,能获得更好的查找成功率.基于最小代价函数的网格资源发现算法支持多种查询,具有良好的用户满意度和资源搜索性能.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分层P2P结构的教育资源网格检索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教育资源网格,讨论了网格的组织结构问题。针对教育资源网格基于层次扩充树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P2P结构的教育资源网格分布式检索模型(DRM-HP2P),该模型使用Web Services技术为资源节点的本地检索进行了封装,使用P2P方式进行域内检索,并通过该域内的管理节点向其它管理域转发检索请求,启动多个域内检索,最后将检索结果合并后返回。应用表明,该模型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如何有效地发现网格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是影响网格性能的重要因素,已有的资源查找方法难以适应网格规格.利用网格结点之间存在的信任关系构建资源信任网络,并给出了信任网络构建的原理和方法.将主动发现和被动发现相结合,应用小世界原理,获得了优化的时间复杂度,发送了网格资源发现性能.分析表明,该模型在网格环境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可靠、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互联网P2P流量大量占用带宽,ISP难以参与管理,P2P系统缺乏自优化策略的难题,提出了基于ISP-join的动态P2P流量优化模型.该模型主要依照时序从自治域划分管理、网络测量和拓扑感知、动态带宽流量反馈3个方面阐述了新的P2P流量动态优化方法,并且实现了以DDP域发现协议为核心的原型系统.从而可以调整和维护自治域自身和域间的信息,优先域内连接,保持覆盖网的拓扑一致性.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表明,该模型在ISP的参与下能实现P2P流量的动态优化.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的基于移动代理的P2P模型及资源定位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在P2P网络中进行资源的搜索定位是相关研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但是目前的资源定位方法都存在不同的问题,尤其表现在占用过多的网络带宽、资源定位时延过长,peer节点的随意加入离开导致资源定位的稳定性不高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两层P2P模型。在该模型下,首先设计了一个确定Query Agent数量及路线的算法;然后将这些Query Agent派发出去,再根据资源定位算法进行资源定位。最后,对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分析表明,算法在资源定位效率、带宽节约、鲁棒性等方面均优于一般的资源定位算法。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基于对等(P2P)计算方式的网格资源发现模型(SRDM),使用多种策略保证了网格资源发现服务的可扩展性和消息的路由效率.在虚拟组织内部使用改进的分布式哈希表技术,提高了局部的消息路由效率,并且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超级节点只负责转发路由消息,使得负载更加均衡;超级节点间的消息转发通过多播实现,网络负载低,提高了全局可扩展性.构建了原型系统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SRDM模型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提高了网格资源发现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网络教育在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等网(P2P)因其动态、开放等特性在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成为一种真正的分布式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IPv6对等网技术的资源共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善P2P(Peer-to-Peer)软件带宽消耗高、网络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将资源发现过程与资源共享过程分开执行的方法,并在IPv6环境下定义了两个私有协议P2PIEP(Peert-to-Peert Information Exchchange Protocol)和P2PDEP(Peer-to-Peer Data Exchange Protocol)。这两个协议分别服务于资源发现过程和资源共享过程。P2PIEP使用小世界模型,用于发现资源信息;P2PDEP封装在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数据报中且具有较小的协议首部,从而达到提高网络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结合P 2P技术和G rid技术的P 2P-G rid系统中局部网格系统规模适中的情况下,根据资源属性对资源进行分类组织,把属性相同或相似的资源聚集地组织在一起,可以实现这些资源的一次性查找,其时间复杂度可以缩短到O(5)常量阶,并通过重定位机制,可减少对资源的重复搜索操作.  相似文献   

17.
在基于对等网的异构数据集成系统中,部署在各个异构数据对等体上的数据库系统具有分布性、独立性和异构性。对等体间的数据信息需要双向交互和即时通信,实现信息共享。鉴于对等网技术的动态发现和交互通信的优点,本文提出了将包装器和JXTA通信适配器相结合的即时通信系统,分为数据提供对等体、中继转发和数据请求对等体三部分,从而实现异构数据对等体间数据库信息的即时通信。  相似文献   

18.
李赵兴  徐家宁  杨建雄 《江西科学》2009,27(5):716-718,756
分布式存储是P2P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借助JXTA技术平台与内容管理服务(CMS)在网络信息存储和交换等方面优势,对P2P系统中的资源发现、防火墙穿越、通信安全和内容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JXTA的P2P分布式存储系统模型,并完成了该系统模型的编码工作,实现了基于JXTA平台的分布式存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