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AS1.542)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菌体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1.Oμg/ml青霉素G处理4小时,再以1000μg/ml蛋清溶菌酶在37℃下处理14小时原生质体形成率达99.0%,在含0.5M蔗糖的高渗完全基上,它的再生率为20.0~50.0%。高渗缓冲液DF比NSM和SMM更适合于原生质体的再生,高渗稳定剂0.5mol/L蔗糖优于0.5mol/LNaCl。用电镜观察了菌体和原生质体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AS1.542)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菌体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1.0 μg/ml青霉素G处理4小时,再以1000μg/ml蛋清溶菌酶在37℃下处理14小时原生质体形成率达99.0%,在含0.5M蔗糖的高渗完全基上,它的再生率为20.0~50.0%。高渗缓冲液DF比NSM和SMM更适合于原生质体的再生,高渗稳定剂0.5 mol/L蔗糖优于0.5 mol/L NaCl。用电镜观察了菌体和原生质体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地衣状芽孢杆菌53-A6为出发菌株,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在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53-A6菌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达99.7%和30.9%。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观察了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和原生质体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4.
紫外诱变原生质体选育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地衣状芽孢杆菌53-A6为出发菌株,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在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53-A6菌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达99.7%和30.9%,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观察了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和原生质体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5.
以产L-甲硫氨酸芽孢杆菌M0658为出发菌株,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在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下,M0658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达到96.4%和75.3%,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原生质体和原菌的形态差别.  相似文献   

6.
高强  刘自熔 《山东科学》1994,7(2):54-58
通过对菌株产量分布参数的统计学分析,棘抱小单孢菌74#被选作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的出发菌株.获得小诺霉素含量为80%的高产突变株的概率以紫外线对原生质体悬液30秒诱变处理为最高(22.8%),5株高产突变株的小诺霉素组份与效价平均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33.3%与51.2%.初步探讨了甘氨酸对原生质体化的作用机理以及原生质体诱变与再生处理提高小诺霉素产生菌生产能力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赤霉素产生菌~#218菌株菌丝体用玻璃纸平板培养法培养,培养时间为36小时。采用2%蜗牛酶,不须硫醇类化合物预处理,可直接裂解赤霉素产生菌~#218菌株菌丝体,得到大量的原生质体。将原生质体悬浮液接种到高渗性再生培养基上,再生频率约为1~2%。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仍保留亲株的菌落形态及合成赤霉素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制备红发夫酵母原生质体的影响因素.菌体的培养时间、培养温度、酵母代数、培养基装液量、酶含量、高渗溶质性质、pH值、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等都对原生质体的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原生质体形成的最适条件是:0~2代酵母在15或25℃培养12~16h,装液量100mL,用0.8mol/L KCl作高渗稳定剂,酶含量l%,酶解温度22℃,酶解时间16h,酶解pH8.0。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卡介苗菌株(BCG)及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H37Ra)为受体菌,制备上述两种菌株的原生质体,同时通过优化细菌菌龄、酶解浓度、酶解温度以及酶解时间等影响因素,探索出制备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的最优条件。结果显示:摸索出制备BCG和H37Ra菌株的原生质体条件:在对数生长期的两亲本菌株,经0.01 mol/L EDTA,0.01%β-巯基乙醇溶液预处理;酶解浓度为12 mg/mL,酶解温度为37℃,酶解时间为5 h,可制备出活性较高的两种菌株的原生质体。由此可知,成功制备了BCG与H37Ra菌株的原生质体,并能在高渗固体培养基上再生。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该两种菌株原生质体融合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林肯链霉菌生长在0.5%甘氨酸的S培养基中,能较好地被溶菌酶破壁形成原生质体。原生质体能在RB培养基上再生,但不能在R_2培养基上再生,这和已报道过的其他链霉菌不同。78-11菌株的再生频率约为25.7%,S-3菌株的再生频率约为20.5%。PEG(聚乙二醇)1000对诱导融合的效果较好,重组频率最高可达10~(-2)。重组子和亲本在培养特性、孢子形态方面无特殊差异,但经C_O~(60)诱变后重组子的正变率超过亲本。  相似文献   

11.
洁霉素产生菌不论生长在含有甘氨酸的S培养基或不含甘氨酸的S培养基的菌丝中,其细胞壁均可被溶菌酶溶解而释放出原生质体。甘氨酸浓度为1.0%破壁效果最好,溶菌酶的作用浓度以2.5mg/ml为最佳。原生质体在Hb培养基上能够很好地再生。用P培养基配制的40%(w/v)PEG1000溶液,能有效地诱导洁霉素产生菌原生质体融合。融合重组频率达6.7%。  相似文献   

12.
The preparation,regeneration and mutagenesis of the taxol-producing fungus UV40-19 protoplasts werediscussed in the experiment.Totally 42 strains displayed hygromycin resistance.Six strains were found tobe positive mutants when screened on plate containing 90/ig/mL hygromycin.One hereditarily stablestrain UN0.5-6 was obtained,which raised the taxol yield from(376.38 ± 8.41)μg/L to(493.12 ± 11.36)μg/L.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regeneration and mutagenesis of the taxol producingfungus UV4...  相似文献   

13.
酵母属中的一些种是生产单细胞蛋白的主要菌株,通过遗传工程选育高赖氨酸酵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采用100mg/ml蜗牛酶制备亲株的原生质体,在35%聚乙二醇(MW6000)的作用下,成功地获得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株间融合重组子,融合频率为10~(-8)-10~(-7),经过五代的移接验证,融合子稳定,融合子抗药性产生叠加效应,个体形态发生了变化,DNA含量加倍,赖氨酸含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把两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_1、S_2的原生质体分别用紫外线(U.V)和碘乙酰胺灭活或只用紫外线灭活,经PEG诱导融合后,在完全培养基上得到了融合子。融合频率为(0.98-2.13)×10~(-7)。融合子的细胞形态、DNA含量等都和亲株有明显差别,并在生产特性上有某些改进。  相似文献   

15.
用1.0%纤维素酶+0.5%蜗牛酶的混合酶液酶解培养26~32小时的维生素B_2产生菌阿氏假囊酵母(Eremotheciumaohbyii)菌丝体,可以得到大量原生质体,最佳酶解时间为1.5小时。原生质体再生率为0.35%~0.67%。阿氏假囊酵母在原生质体再生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突变率,以维生素B_2产量为指标的正突变率为12.14%。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野生型甘蔗糖蜜发酵高产乙醇菌株MF1002及其糖分利用能力显著提高的呼吸突变菌株MF15c在高糖胁迫下的生理特性变化。【方法】测定在高糖胁迫下菌株的生长速率、出芽率、乙醇产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细胞质和线粒体的ATP酶活力。【结果】在葡萄糖浓度分别为25%、30%和40%的高糖培养基中,MF15c菌株生长和乙醇发酵受抑制的程度均明显低于MF1002。当葡萄糖浓度为30%和40%时,MF15c的最大菌体数目、最高出芽率和乙醇发酵浓度等均显著高于MF1002。当葡萄糖浓度为30%时,两菌株胞内的SOD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细胞质和线粒体的ATP酶活力均显著上升。其中,MF15c的胞内SOD活力、胞内过氧化物酶活力、细胞质ATP酶活力和线粒体ATP酶活力在高糖胁迫下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MF1002。【结论】MF15c较MF1002具有更强的高糖耐受能力。SOD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细胞质和线粒体的ATP酶均参与了两菌株的高糖胁迫反应,胞内SOD活力、胞内过氧化物酶活力、细胞质ATP酶活力和线粒体ATP酶活力可能与MF15c菌株的高糖耐受能力有关,可作为进一步改造该菌株的指导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利用酶对新西兰青霉菌的菌丝进行酶解获得原生质体,探究了影响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因素,包括酶种类,酶浓度,菌丝培养时间,酶解时间和温度,pH,二硫苏糖醇(DTT)预处理等.结果显示最佳酶解条件为:菌丝体培养48h,用0.05mol·L~(-1) DTT预处理0.5h,以0.8mol·L~(-1)氯化钠作为稳定剂,31℃条件下经Lywallzyme(10mg·mL~(-1))酶解4h,原生质体数量达到4.75×107 g~(-1),再生率为18.0%.  相似文献   

18.
渗透压对细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等渗溶液中,微生物正常生长繁殖;在高渗溶液中,细胞失水收缩,而水分为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所必需,失水会抑制其生长繁殖.根据不同盐质量分数下细菌的繁殖情况,可以判断渗透压对细菌的影响.用含不同质量分数NaCl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细菌来观察渗透压对细菌的影响,选用的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耐高渗透压的能力较差,在质量分数为3%以下的NaCl溶液中能正常生长,在5%的NaCl溶液中受到抑制;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耐盐能力,枯草芽孢杆菌在5%的NaCl溶液中能正常生长,在10%的NaCl溶液中受到抑制,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10%的NaCl溶液中仍能正常生长,在高于10%的NaCl溶液中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0.5%的纤维素酶和0.5%的蜗牛酶的混合液在33°c分别酶解产黄青霉菌的两株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菌丝体以制备原生质体,并以0.6MNaCl为渗透压稳定剂使原生质体在再生培养基上再生成菌落,以30%的聚乙二醇(分子量6,000)和0.01MCaCl_2作助融剂,获得了两株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原生质体营养互补的融合子,融合率为0.0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