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山桃(prunus davidiana Franch)种仁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两个通过高效 TLC 及 IR 等物理数据鉴定为苦杏仁甙及蔗糖。另外测得山桃种仁中含油量为48—50%。  相似文献   

2.
星状风毛菊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星状风毛菊(Saussurea stella Maxim)中分得六种黄酮化合物,经光谱,化学方法及与标准样品对照分别鉴定其为:洋芹素,金合欢素,山奈素,日本椴甙,山奈素—3—0—α—L—鼠李糖甙,和槲皮素—3—O—α—L—鼠李糖甙.其中金合欢素,日本椴甙,山奈素—3—0—α—L—鼠李糖甙是首次从该属中发现的,这对该属植物化学分类将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直立黄芪中黄酮类似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直立黄芪(A.adsurgeuspall)中分离鉴定了5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7-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I;札坡替宁2;黄芪甙3;异槲皮甙4;芸香甙5.其中1、2两种化合物在豆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杜仲皮中桃叶珊瑚甙的提取及纯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杜仲皮中桃叶珊瑚甙的提取及纯化工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桃叶珊瑚甙的含量;分别用8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处理,以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在C18反相色谱柱上,以21%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在波长210 nm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杜仲提取液中桃叶珊瑚甙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杜仲皮中桃叶珊瑚甙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提取溶剂为72%(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料液比为1:12, 在65 ℃提取2次,每次60 min, 桃叶珊瑚甙提取率达85%;S-8型树脂对桃叶珊瑚甙的选择性好,吸附量大,用60%乙醇水溶液可将其完全洗脱;经干性炮制后的杜仲皮中桃叶珊瑚甙含量最高可达2.87%.  相似文献   

5.
柳叶槐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从豆科植物柳叶槐的根叶分离得到6种成分,分别鉴定为胆甾醇,1-硬脂酸甘油酯、β-胡萝卜甙、硬脂酸、苦参碱、槐果碱。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甙含量的HPLC法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RP-HPLC方法建立了测定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甙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C18色谱柱;丹皮酚测定所用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 nm,;芍药甙测定所用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8∶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丹皮酚和芍药甙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6-2.2μg/L和0.042-1.060μg/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30%和98.21%,RSD分别为0.97%和0.64%.本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用本方法对不同产地的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甙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牡丹皮中两种成分明显正相关,其中四川牡丹皮中两种成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藓生马先蒿化学万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藓生马先蒿全草首次得分得13个糖甙类化合物,经光谱,化学方法及与村样对照鉴定为:玉叶金花甙,小米草甙,栀子酸,桃叶珊瑚甙,玉叶金花酸,甲基酯山栀子甙,钓钟柳志蕊花甙,角胡麻甙,顺有胡麻甙,马先蒿甙A,胡萝卜甙和乙基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8.
藓生马先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藓生马先蒿(PedicularismuscicolaMaxim.)全草首次分得13个糖甙类化合物.经光谱、化学方法及与标样对照鉴定为:玉叶金花甙,小米草甙,栀子酸,桃叶珊瑚甙,玉叶金花酸,甲基酯山栀子甙,钓钟柳甙,毛蕊花甙,角胡麻甙,顺角胡麻甙,马先蒿甙A,胡萝卜甙和乙基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9.
两种熊果甙同系物的合成及其对酪氨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果甙作为化妆品添加剂具有增白效果,主要是由于它对皮肤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了两种熊果甙同系物:1 对异丙基苯基葡萄糖甙和1 对甲氧基苯基葡萄糖甙.并对其结构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以熊果甙及上述其两种同系物为效应物,研究对酪氨酸酶酶活力的影响,以探讨抑制剂分子结构与其对酪氨酸酶抑制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这3种效应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果为:熊果甙>1 对异丙基苯基葡萄糖甙>1 对甲氧基苯基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10.
从团花树皮中分离得到6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马钱素甙元(Ⅰ),马钱素(Ⅱ),马钱酸(Ⅲ), 8-表金吉甙(Ⅳ),当药甙(Ⅴ),3′-O-咖啡酰当药甙(Ⅵ).其中Ⅰ~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Ⅵ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汾河河岸植被类型及其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汾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境内的管涔山,是黄河水系的干流之一。主要河岸植被类型有旱柳群落、沙棘群落、赖草群落、柽柳群落、芦苇群落、香蒲群落、狭叶香蒲群落、小香蒲群落、草群落、稗草群落、假苇拂子茅群落、苔草群落、鹅绒委陵菜群落、眼子菜群落、蓼群落、狐尾藻群落、水田芥群落、莲群落、蒿群落。最后,提出了对汾河河岸植被保护利用改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已经开花的垂柳植株和经扦插由营养枝转变为幼苗状态的不同性别植株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测定,发现在每月份内成年雄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均多于雌株,而幼苗状态的植株在该种的开花季节同工酶谱带的状况与成年株相似,雄株明显多于雌株,在其余月份里差别不显著,只在A区内,雄株有一条活性很弱的酶带,而雌株中缺失。实验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以作为鉴别垂柳苗木雌雄性别的生化指标,但在该种的开花季节内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PP333对花生营养器官的形态和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多效唑(PP333)喷施花生对植株性状、茎叶形态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P333能抑制花生主茎生长,节间缩短变粗,一级分枝数目增多,茎维管束长度变短,宽度增加,叶片变短,厚度增加,叶肉栅栏组织也增厚,叶片表面细胞变小,密度增大,气孔变小,叶绿体基粒片层数目减少,抑制叶绿体发育.  相似文献   

1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已经开花的垂柳植株和经扦插由营养枝转变为幼苗状态的不同性别植株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测定,发现在每月份内成年雄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均多于雌株,而幼苗状态的植株在该种的开花季节同工酶谱带的状况与成年株相似,雄株明显多于雌株,在其余月份里差别不显著,只在A区内,雄株有一条活性很弱的酶带,而雌株中缺失。实验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以作为鉴别垂柳苗木雌雄性别的生化指标,但在该种的开花季节内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对垂柳愈伤组织和植株再生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茎段比较适合诱导愈伤组织,质量浓度为1.0mg/L和2.0mg/L的6-BA均能诱导垂柳茎段愈伤组织;MS+6-BA 1.0 mg/L+NAA 0.1 mg/L+KT 0.5 mg/L的激素配比最为适合胚状体和芽的分化;MS+6-BA 1.0 mg/L+Ac 0.3%培养基能促使垂柳根的形成,且能促使芽生长,最终形成幼苗。  相似文献   

16.
不实野燕麦的形态特征与危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向荣  郭琼霞  虞赟 《武夷科学》2007,23(1):241-243
通过对不实野燕麦的植株、花果、种子的形态特征,分布和主要危害的研究,为口岸制订危险性杂草不实野燕麦的实验室检疫鉴定方法,提高检出率,防止其传人、传播、扩散,为口岸快速、准确的检疫鉴定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植物病毒防治剂(TheVirocideforPlant)—TS制剂喷洒感病桑树植株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叶片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进行同功酶比较,发现处理株多酚氧化酶的酶带数和对照株相同,均为4条,但酶带位置、强弱有差异;处理株过氧化物酶有4条基本酶带,而对照株有3条酶带,处理株出现一条新酶带.处理株多酚氧化酶活性感病后期比感病初期提高1.6倍,对照株酶活性提高1倍,而过氧化物酶活性感病后期比感病初期下降60%,而对照株酶活性下降80%.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蛋白质含量,处理组为0.3g/L,对照组为0.38g/L,表明经TS制剂处理比对照桑萎缩病的病株蛋白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缬草属两种一变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贵州缬草属两种一变种的过氧化的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L. var.latifolia Miq。过氧化物酶酶谱带4条,缬草V.officinalis L.3条,蜘蛛香V.jatamansii Jones 1条。2.它们的酶谱带共有5条,其中第2第为共有谱带;3.蜘蛛香与宽叶缬草,缬草的酶谱差异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薏苡与5种主要类型的玉米酯酶、过氧化物酶、可溶性蛋白的比较发现:随发育进程提高,同工酶谱带更复杂;由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看出,薏苡与硬粒型玉米亲缘关系更接近,而通过酯酶、可溶性蛋白比较,不能看出薏苡与哪一种玉米类型亲缘关系更接近;玉米各类型间的同工酶也互不相同,各自有特异酶带。  相似文献   

20.
以碧春黄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叶片光合作用特性、以及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mol/L NaCl处理促进了黄瓜幼苗生长,但高浓度NaCl(≥25 mmol/L)处理下,黄瓜幼苗的生物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光系统II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和叶绿素含量均随着浓度增加下降,气孔限制值(LS)、MDA和脯氨酸含量则随着浓度增加而上升;但NaCl处理对光化学效率(Fv/Fm)影响不大。由此说明,低浓度NaCl处理促进了黄瓜幼苗的生长,且NaCl浓度低于100 mmol/L时也未引起黄瓜幼苗叶片光抑制的发生,其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叶绿素含量下降以及气孔限制,并且脯氨酸含量的增加也起到增强其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