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用于染料的老化研究具有操作简单、测定迅速的优点.本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红色染料-胭脂红酸经过碱、酸、光、热以及氧化还原气氛等老化过程及染料分子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胭脂红酸耐酸、耐紫外光,但耐碱、耐热性差,并且在氧化、还原气氛下稳定性不好.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胭脂红酸在水溶液中4种酸/碱形式的光氧化量子产率和荧光量子产率,讨论了溶液的酸度对胭脂红酸表面光氧化量子产率的影响,并讨论了其光氧化反应的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3.
胭脂红酸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研究了从胭脂虫中提取胭脂红酸的工艺,探讨了浸提液pH、浓度、浸提次数、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原料颗粒度、料液比等对胭脂红酸得率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法对胭脂红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了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液质量分数2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2 h、破碎粒度0.4 mm、料液比1∶5。此外,对胭脂红酸的热、光稳定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胭脂红酸在遮光和室内散射光的情况下是稳定的,在白炽灯下不稳定,在阳光下极不稳定;在90℃以下胭脂红酸溶液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4.
胭脂虫繁养条件对胭脂红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气候类型、繁养方式繁养的胭脂虫的胭脂红酸(C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气候类型的胭脂红酸质量分数为14.56%~26.29%,平均为19.78%;春虫、夏虫和秋虫的胭脂红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9.79%、2103%和18.51%。同一气候类型、自然条件下的胭脂红酸含量为17.71%~19.79%,平均18.77%;遮阴棚中的为20.84%~23.96%,平均22.06%;塑料大棚中的为18.74%~26.29%,平均22.24%;胭脂红酸平均含量(B试验点)分别为春虫23.35%,夏虫20.45%,秋虫19.27%。收虫季节、试验点的胭脂红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繁养方式和胭脂虫级别的胭脂红酸含量呈极显著性差异。依此提出在南亚热带气候区应以塑料大棚和遮阴棚繁养胭脂虫,而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气候区以塑料大棚繁养为宜。  相似文献   

5.
就光照、温度、金属离子、食用酸等因素对胭脂红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酸度对胭脂红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pH=4.42时,色素稳定性较好;温度对其的稳定性影响也不大;阳光直射和自然光照射对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微量金属离子、不同种类的食用酸的存在不会对色素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快速高效检测肉类食品中胭脂红酸含量,制备了胭脂红酸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了市售肉类样品中胭脂红酸含量,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试剂盒的检测限为1 ng/mL,线性范围7. 8~1 150 ng/mL,灵敏度IC50值为95. 2 ng/mL;该试剂盒中的检测抗体对胭脂红的交叉反应率为108. 7%,但与其他4种色素添加剂均未见交叉反应。检测市售肉类样品的批内回收率在79. 1%~103. 1%之间,批间回收率在81. 6%~98. 8%之间;批内、批间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基本小于10%,且与HPLC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2=0. 927),说明该试剂盒具有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为胭脂红酸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胭脂红对泥鳅红细胞微核的形成和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测试法,研究胭脂红对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形成和核异常影响。泥鳅在胭脂红试验液中染毒24h后,采血制片。三种胭脂红均不同程度地引.起泥鳅微核细胞率和核异常率等遗传指标的上升,这种致变效应与胭脂红的浓度及种类有关,各种胭脂红在其半致死浓度时微核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胭脂红对泥鳅红细胞具有一定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和红细胞微核测试法,研究洗衣粉与胭脂红对泥鳅的急性及遗传毒性的差异,泥鳅在洗衣粉、胭脂红试验液中染毒24h后,采血制片,结果表明三种胭脂红平均LC50。为14170.0mg/L是洗衣粉平均LC50 49.3mg/L的287.4倍;三种胭脂红LC50平均微核率为6.49%。是洗衣粉LC50平均微核率0.67%。的9.7倍,洗衣粉与胭脂红相比较,洗衣粉对泥鳅为高毒级、低诱变剂,胭脂红为低毒级、高诱变剂。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子模拟方法的HEDP阻垢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分子模拟的计算方法,模拟了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分子在方解石{104}面上扭折点处的吸附,以及方解石{104}面上扭折点附近碳酸钙分子的沉积过程.计算结果清楚地表明,HEDP分子的膦酸基团中的负电基团与方解石晶体扭折点处的Ca^2+发生了强烈的静电作用,使HEDP分子牢固地吸附在扭折点上,从而抑制了碳酸钙分子的沉积,并阻断了扭折点处碳酸钙分子的快速生长.分子模拟计算证实HEDP的阻垢效果来自扭折点的吸附.  相似文献   

10.
用PM3系列方法研究了两个1,5-环辛二烯-3,7-二炔取代方酸内鎓盐分子.对它们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并在优化构型的基础上,计算了上述两个分子的电荷密度、红外光谱、电子光谱.预测了这两个分子的发光性质.以其中一个分子为骨架设计并计算了一系列方酸内鎓盐衍生物分子的几何结构和电子光谱,讨论了取代基团对方酸内鎓盐分子发光强度和发光波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同时测定饮料中三种色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BP人工神经网络解析了日落黄、柠檬黄和胭脂红的吸收光谱,提出同时测定这三种色素的计算分析方法;并对饮料中的日落黄、柠檬黄和胭脂红进行了同时测定。日落黄、柠檬黄和胭脂红回收率分别为99.61%、103.45%和98.50%;使用了改进的BP算法,避免了神经网络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麻痹现象;提出了目标向量的简单变换方法,与偏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法与偏最小二乘法一样能获得满意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用PM3系列方法研究了两个1,5-环辛二烯-3,7-二炔基方酸内Wong盐分子,对它们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并在优化构型的基础上,计算了上述两个分子的电荷密度、红外光谱、电子光谱.预测了这两个分子的发光性质,以其中一个分子骨架设计并计算了一系列方酸内Wong衍生物分子的几何结构和电子光谱,讨论了取代基团对方酸钠Wong盐分子强度和发光波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有机膦酸化合物阻垢缓蚀性能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量子化学计量,探讨了乙烷-1,1-二膦酸(1,1-EDPA)、乙烷-1,2-二膦酸(1,2-EDPA)与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三种结构相似的有机膦酸阻垢缓蚀剂分子结构与阻垢缓蚀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计算结果显示,在阻垢性能方面,三种膦酸分子膦羧基团中氧原子呈负电性,这使得膦羧基易与晶面上的钙离子发生静电交互作用。且1,1-EDPA与HEDP分子中两个膦氧离子间距与方解石有关晶面上钙离子间距匹配,因而显著加强了阻垢剂分子与特定晶面的吸附行为,起到了碳酸钙晶体的阻垢效能,而1,2-EDPA不具有匹配的特征。在缓蚀性能方面,计算得到的三种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量从高到低依次为1,2-EDPA;HEDP;1,1-EDPA。配合计算膦羧基团中膦中心原子对前线轨道电子云密度分布的贡献、磷原子2p轨道电子的富集程度,通过分析缓蚀剂分子与金属形成配价键的难易性,探讨了这三种有机膦酸分子缓性能差异的微观成因。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花生酸的氯仿溶液在二次蒸馏水气/液界面的单分子膜的表面张力与单分子面积的等温线,用布儒斯特角显微镜原位监测了花生酸分子成膜过程中单分子膜区域形貌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花生酸单分子面积约为0.23 nm2,崩溃张力为57 mN.m-1;花生酸两亲分子在二次蒸馏水为亚相的气/液界面上,先聚集形成岛状区域分布,然后随着表面张力的升高,进一步形成完整有序排列的单分子膜,该单分子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人工神经网络在肽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秀 《科技资讯》2006,(28):12-13
本文作者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相互作用”法研究了几种肽分子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s)。“相互作用”法是一种新的表征肽分子结构的方法,它认为:(1)在肽分子链中,任何两个氦基酸分子间都存在相互作用;(2)氦基酸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值不仅与核酸分子类型有关,而且与它们间的距离有关系;(3)肽分子的结构可以用TIV值(即肽分子中任意两个氨基酸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值之和)来表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同的肽分子的结构都可以由TIV值表征,它有助于更方便地研究肽分子的定量构效关系。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的比较证明这种方法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与裸碳糊电极相比,胭脂红与dsDNA的嵌插作用在TiO_2掺杂的碳糊电极上得到增强.这是由于纳米TiO_2的存在,增加了胭脂红的电子传递速率.基于胭脂红与dsDNA的强嵌插作用,当dsDNA的浓度在21.24~127.44μg·mL~(-1)时,胭脂红的氧化还原峰电流下降值与dsDNA的浓度成正比,检测限为16.04μg·mL~(-1).而在裸电极上,dsDNA的浓度范围为31.76~74.34μg·mL~(-1),检测限只有30.32μg·mL~(-1).对于这两种电极,胭脂红与dsDNA的结合常数分别是4.92×10~8,6.41×10~7L·mol~(-1),结合比均为1∶2.因此,胭脂红与dsDNA在纳米TiO_2掺杂的碳糊电极嵌插作用被用于测定合成样品中的dsDNA,平均回收率在96.02%~102.5%.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人工氧化再生水溶性煤基酸(W—WSCA)和原生水溶性煤基酸(J—WSCA)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苯磺隆的相互作用。研究指出,煤基酸与农药之间的作用非常复杂,初步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分子间氢键、电子转移和离子键。  相似文献   

18.
用AM1法全优化计算了CLT酸和它的29种异构体的分子几何和电子结构,首次给出了它们的稳定性理论排序,在各异构体中,氨基和磺酸基处于邻位、对位时,分子总能量较低;CLT酸的分子总能量最低,故在所有异构体中最稳定;C.I.颜料红53的2种异构体的AM1计算表明,当羟基与磺酸基处于分子同侧时较稳定,2种构型的能量差为6.08kJ/mol,2种构型转换所需的位垒分别为22.90kJ/mol和16.82kJ/mol,并给出了2种构型彼此转换的位能曲线  相似文献   

19.
用AM1法全优化计算了CLT酸和它的29种异构体的分子几何和电子结构,首次给出它们的稳定性理论排序,在各异构体中,氨基和磺酸基处于邻位,对位时,分子总能量较低;CLT酸的分子总能量最低,故在所有异构体中最稳定;C.I.颜料经红53的2种异构体的AM1计算表明,当羟基与磺酸基处于分子同侧时较稳定,2种构型的能量差为6.08kJ/mol,2种构型转换所需的位垒分别为22.90kJ/mol和16.82k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一种基于银离子金属中心的硅钨杂多酸(H3SiW12O40)配位聚合物材料([Ag4(BPB)4SiW12O40])(简称,化合物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结构中存在Ag1、Ag2和Ag3三种银离子,分别采用2、3、4配位的方式通过Ag-N键连接有机配体,又通过Ag-O键连接多酸分子. Ag1连接有机配体形成左手、右手螺旋链,并连接多酸分子形成梯形链. Ag2连接有机配体和多酸分子形成二维4,4-sql拓扑格子层,梯形链与格子层共用多酸分子. Ag3连接有机配体形成一维链贯穿于二维层,最终形成整体的三维结构.此外,利用复合改性玻碳电极(GCE)作为工作电极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可作为还原NaNO3的电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