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沉淀聚合法制备1-苯丙醇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苯丙醇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考察了聚合反应条件,如溶剂种类、聚合温度、模板浓度、引发剂用量、转速、预聚合时间等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特性的影响.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板浓度为0.01 mol/L、引发剂浓度0.01 mol/L条件下,在乙腈溶液中60℃沉淀聚合可制备出吸附量大且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相似文献   

2.
微球形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结合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水杨酸为模板分子,水为分散介质、聚乙烯醇为分散剂,分别以甲基丙烯酸和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了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比较了由不同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识别能力和选择性。表明以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更好的识别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以光引发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硅胶表面进行修饰,以氨基比林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修饰后的硅胶表面接枝共聚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电镜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氨基比林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选择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磺胺主要用于抗菌消炎,但易产生耐药性.本文以磺胺(SNM)为模板,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三氟甲基丙烯酸(TFMAA)为功能单体,利用量子化学方法,采用DFT/B31YT/6-311++G**基组优化计算模板与功能单体的结构参数和能量来研究磺胺分子印迹聚合体系的不同功能单体和磺胺相互作用的强弱,结果表明,磺胺分子印迹体系的最佳功能单体为丙烯酰胺(AM).同时也计算模拟了分子印迹体系的溶剂化能大小,选择出了体系的最佳溶剂为三氯甲烷.研究结果对磺胺分子印迹的合成具有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在乙腈溶液中合成了邻氨基酚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选择性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能力和选择特性。采用Scatchard模型评价了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特性。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邻氨基酚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和特异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用于纯化大黄素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1,8-二羟基蒽醌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丙酮为溶剂,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大黄素吸附性能和选择识别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二羟基蒽醌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大黄素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以奎宁分子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在亲水体系中,利用两步种子溶胀和微乳液聚合的分子印迹技术,通过条件优化,成功制备得到一种单分散性好的球形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电镜扫描、粒度分析等技术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聚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吸附量的变化,揭示采用酸性的功能单体MAA制得的聚合物可与带胺基的模板分子通过氢键、离子键(静电)相互作用,且识别机理随溶剂类型改变而改变.对不同底物的选择性实验表明该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环丙沙星为模板分子,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球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的吸附行为和选择识别能力.结果表明,实验所研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4 h后基本接近最大吸附量,其中模板分子、MMA和交联剂物质的量比为1:6:20的MIPMs2最大表观吸附量为183.18 μmol/g, 印迹因子为1.58,效果最佳.吸附过程存在两类结合位点,一类为特异性印迹吸附,另一类为非特异性吸附;该分子印迹聚合物有很好的选择吸附性和再生性,可用于环丙沙星药物的分析和分离.  相似文献   

9.
以2,4-二氯-6,7-二甲氧基喹唑啉(DCQAL)为模板分子,采用单步溶胀聚合法制得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研究了功能单体、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交联剂用量及吸附液添加剂等对MIPM识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碱性的DCQAL,采用酸性功能单体制得的MIPM可与之形成较强的氢键从而显示出较好的识别性能,以4-氯-6,7-二甲氧基喹唑啉或2,3-二甲基喹喔啉为竞争分子,其分离因子分别达1.83和2.02;增加交联剂的用量可增强印迹孔穴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识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能使更大比例的功能单体在MIPM中形成有序的排列,使MIPM呈现更好的识别效果;吸附液中添加少量的三乙胺(含量小于0.1%)可减弱MIPM的非特异性吸附,从而提高其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水相中,将模板分子咖啡因、功能单体丙烯酰胺(MA)及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咖啡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印迹聚合物微球进行吸附性能实验、吸附动力学实验、电镜和红外光谱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微球粒径均一,形貌较好,对咖啡因有较好的特异性选择吸附,吸附量为1009.5μg/g,分离因子为2.37。  相似文献   

11.
以间苯二酚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选择性实验考察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采用Scatchard模型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特性,并考察了印迹聚合物对同类底物吸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印迹聚合物对间苯二酚呈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发散合成法,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的1.0代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 1.0),用静态法测定了树枝状大分子在高硅溶液中对胶体硅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PAMAM 1.0在高硅溶液中对胶体硅有较好的阻垢效果,且阻垢效果受pH值、溶解硅初始质量浓度和PAMAM 1.0用量的影响。在pH值为7.0,溶解硅初始质量浓度为500?mg/L的溶液中,PAMAM 1.0有效质量浓度为60mg/L时,30h后溶液中的溶解硅质量浓度能够保持为406.24mg/L,远高于使用其他阻垢剂时的质量浓度.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剂.PAMAM 1.0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选用乙酸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以该聚合物作为填充吸附介质,开发了针式萃取装置,并与气相色谱联用分析了气体中的痕量乙酸.实验考察了主要反应条件参数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丙酮为溶剂,预聚合时间为5h,模板分子、...  相似文献   

14.
以外消旋色氨酸(DL-Trp)为模板分子,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为单体构建手性环境,改变印迹体系和聚合方法合成了14种印迹聚合物(MIP1~14).采用SEM和N2吸附试验表征优化印迹聚合物MIP14的结构,通过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模型探讨其吸附特性,并结合HPLC分析聚合物对DL-Trp的手性拆分能力.结果表明:MIP14为孔径分布较为均一的中孔材料,主要存在两类结合位点,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MIP14具有良好的手性拆分能力,在含有6种芳香族氨基酸的复杂体系中可特异性拆分DL-Trp,拆分因子1.477,表明以环糊精衍生物直接印迹外消旋混合物来制备手性印迹材料是一条简便而可行的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15.
硅胶表面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茶碱作为模板分子,通过对硅胶表面进行修饰后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基于硅胶表面修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借助红外,元素分析,电镜等表征方法对聚合物的制备进行了评价和探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茶碱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这种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茶碱表现了特异性吸附,而对相似化合物咖啡因则无吸附,并用薄层色谱对聚合物的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吡嘧磺隆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三甲氧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吡嘧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并比较了3种不同致孔剂和致孔剂体积对所合成的聚合物吸附量和颗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二氯甲烷为致孔剂制备的吡嘧磺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均高于采用正己烷和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1)为致孔剂的,致孔剂的用量对聚合物吸附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聚合物的粒径影响比较明显;以36mL二氯甲烷为致孔剂制备的聚合物的颗粒度最大,D50为5.36μm相似文献   

17.
以L-酒石酸为模板,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分别为交联剂和引发剂,Span80和SDBS为乳化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L-酒石酸印迹聚合物微球。红外光谱对聚合物微球进行表征,同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5-硝基水杨酸铁分光光度法测定酒石酸浓度,平衡吸附法测定印迹聚合物微球对L-酒石酸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PP纤维为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海藻酸钠的存在下,采用紫外辐射引发,制备了PP纤维接枝BSA印迹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钙水凝胶(PP-g-PAM/CA MIP)。研究了单体浓度、交联剂浓度和海藻酸钠浓度对BSA吸附量和印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质量分数为10%,交联剂质量分数为3%,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0.5%时,PP接枝的印迹水凝胶对BSA有最大吸附量。  相似文献   

19.
Polyamidoamine (PAMAM) is a type of macromolecule having a definite chemical structure and a large number of terminal functional groups. The synthetic approach of the adsorbent with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involved arching of PAMAM onto cellulose beads by reaction with epichlorohydrin. The product thus prepared had a large number of amino groups of 2.94 mmol/g derived from 0.23 mmol/g epoxy groups on cellulose beads. This method present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igh-loading adsorb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