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考察留守经历、领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3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留守经历大学生588人,无留守经历大学生722人。结果发现,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均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两两显著正相关,与留守经历均呈显著负相关;留守经历对主观幸福感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可通过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通过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两条路径间接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本研究结果揭示,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可解释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为提升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感恩、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大学本科生208名。采用GRAT、GQ-6感恩问卷调查大学生的感恩水平,用总体幸福感量表测查主观幸福感。结果:1、感恩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的感恩要高于男生,但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2、大学生感恩与总体幸福感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及松弛和紧张5个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3、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两个幸福感因子是影响感恩水平的主要因素。主观幸福感对感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感恩是增强个人主观幸福感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具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状况,并通过探讨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曾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支持。[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留守经历问卷对抽取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具有留守经历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留守经历学生,且在所调查的具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中,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其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要重视具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升,以期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增进大学生情绪健康提供依据,探讨大学生情感幸福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通过分层随机抽取502名大学生,采用情感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积极情感显著多于消极情感,男生的消极情感显著高于女生。社会支持与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成熟型应付方式与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则正好相反。解决问题、自责、主观支持、支持利用能预测积极情感23.1%的变异量,解决问题、自责、幻想、合理化、客观支持能预测消极情感36.1%的变异量。因而社会支持、应付方式是大学生情感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25名中医大在校贫困生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事件与总体幸福感量表的测试.结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负性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负性事件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与负性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和改善负性事件有助于提高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采用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Atiken学业拖延量表和牛津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6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学业拖延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2)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手机依赖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拖延;3)学业拖延在手机依赖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琴  姜琳 《科技资讯》2009,(2):205-205
目的考察高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个人评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GWB)、个人评价问卷(PEI)对680名高职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个人评价都比较高,男女被试在主观幸福感、个人评价的某些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主观幸福感和个人评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结论高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个人评价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福建省163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研究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工作家庭冲突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职业女性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工作家庭冲突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5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社会支持在性别、年级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对各因子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四个应对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主观幸福感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并存在显著年级差异.(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求助两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289,P〈0.001),而且应对方式中介效应也显著(β=0.197,β=-0.366,P〈0.001),其中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7%,不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9%.  相似文献   

10.
刘予玲  王金冬 《科技信息》2013,(24):131-131,133
本研究采用成就动机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我校176名护理系女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①护理系女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成就动机,其追求成功的动机显著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②护理系女大学生有着较高的主观幸福感。③护理系女大学生成就动机总分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呈中等正相关,避免失败动机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呈弱负相关,而追求成功动机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相关很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应激源对621名中学生进行施测,以探讨心理应激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族、城乡、年级上初中生心理应激源存在显著差异;城乡、留守和非留守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2)心理应激源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且同学朋友压力因子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广西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应激源在城乡和年级上主效应均显著,主观幸福感在民族上主效应显著。为民族地区初中生幸福教育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卢谢峰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5所贵州高校的464名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分与学校适应性总分存在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学校适应性的人际适应、角色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及身心症状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其中角色适应相关最高;在各维度中,角色适应和身心症状对幸福感最具有预测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指标的相关。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综合幸福感问卷》(MHQ)测量了107名大学生。结果:(1)幸福指数及各维度与SCL-90总均分及各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2)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抑郁、恐怖和强迫可解释幸福指数的20%变异,强迫因子解释生活满意的22%变异,抑郁分别解释正性情感12%变异,负性情感11%变异。结论:心理健康指标评估应包括正负两个指标系统,抑郁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4.
针对496份关于90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问卷,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法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整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状况及其主观幸福感的特征。探讨了主观幸福感在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师范生和专业类别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旨在为高校加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教育工作和提升90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大一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当中存在着地区差别、专业差别和已有的心理状况差别。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着重考察其自我评价、人际关系和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专业和不同地区的学生,其幸福感没有显著地差异;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人际关系与个体的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对于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界定教育中的幸福则要从教育的本质入手,教育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活动,教育的幸福要从人际关系中去寻求。成就感是教育中幸福的关键所在。教育过程幸福和教育结果幸福一起构成了教育幸福的二重维度,教育过程幸福是结果幸福的必要条件。教育结果的幸福是一种应然的追求,而非一定能够达到的实然状态,教育过程幸福则是现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87名师范大学生为被试者,采用实验法考察了内隐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师范大学生内隐自尊的性别、年级及经济条件差异均不显著,城乡来源差异显著;师范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指数的性别、经济条件差异显著,年级、城乡差异不显著;内隐自尊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职业幸福感有助于激发工作动力,形成团队精神,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开展工作。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包含压力源的不确定性,职业化的缺位,工作的低效等。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就组织而言,要建立良好的外部支持体系,促进心理安全;就个人而言,要优化内在的主观解释系统,培育幸福源泉。  相似文献   

19.
在积极心理学思潮推动下,幸福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正在兴起,让人生幸福成为教育的应然要求.本文从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出发,探讨在高校实施幸福教育的意义,并指出高校实现幸福教育的路径;建构幸福知识体系;培养以幸福为目的的积极人格;提高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