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棘腹蛙系统解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棘腹蛙(Rana boulengeri)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生殖及神经系统解剖观察的初步结果,并绘图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此外,对各器管系统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棘腹蛙皮肤的重量约占其体重的10%;大多数雄性器官的重量与体重的比率比雌性器官与其体重的比率略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棘腹蛙的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特征,测定了采自广西龙胜和贵州凯里棘腹蛙成体的体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5项形态学指标及雌体的怀卵数量.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测量获得的数据.结果表明:成年雄性棘腹蛙体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均值都较雌性棘腹蛙大,棘腹蛙存在显著的两性差异;雌雄两性前肢长、后肢长、足长与体长呈正相关,它们随体长的增长速率在雌雄间无显著差异;雄性体长对雌性体长的比值为1.08,棘腹蛙的两性异形程度为0.075,棘腹蛙怀卵数量与体长呈正相关.表明成年雄性棘腹蛙体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均值都较雌性棘腹蛙大,且通过增加个体大小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湘西棘腹蛙人工饲养的初步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成蛙的日食量平均为体重的4.47%;幼蛙的日食量平均为体重的4.86%.成蛙和幼蛙的饵料系数平均为4.1±0.1;蝌蚪的饵料系数平均为3.66.40~50克体重的幼蛙,平均日增重为2%.使用多成分混合性饵料饲养蝌蚪,其体长和体重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棘 腹 蛙(Rana boulengeri)白 细 胞 介 素-34(Interleukin-34,IL-34)基 因 的 信 息 和 该 基 因 组 织 表 达 特 性。【方法】基于实验室构建的棘腹蛙皮肤转录组数据库,采用反转录PCR从棘腹蛙皮肤组织中克隆IL-34 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34 基因在棘腹蛙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棘腹蛙IL-34 基因的c DNA全长为864bp,包含564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87个氨基酸;预测IL-34理论分子量大小为70.56k Da,理论等电点为4.85。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IL-34 基因在棘腹蛙皮肤、脑、肝脏、脾脏、胃、肌肉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脾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结论】成功克隆了棘腹蛙IL-34 基因并探明了它的组织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棘腹蛙IL-34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棘腹蛙自Gunther发现定名〈湖北,宜昌1889〉。关于其分布,已经证实的地区有广西省,四川省,贵州省[3~5],而原Pope和Boring,记述棘腹蛙也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等省问题,1966年由胡淑琴等人在陕西秦岭及大巴山区调查未能得到证实,仅见到大量与棘腹蛙相近的隆肛蛙,故胡淑琴等同志意见应将原Pope等棘腹蛙分布于陕西省改为隆肛蛙Rana  相似文献   

6.
棘腹蛙水系数动态与成体能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腹蛙的水系数与其发育期密切相关,在卵期水系数最低,随着其产出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孵化前水系数平均值仅为58.91%,蝌蚪期水系数变化大,由刚孵化时的接近卵的水系数值,随着蝌蚪的长大而增加,体重在O.1g左右时达最大值94.35%。然而随着进一步的发育而降低至四肢全长出时降为88.4%,水系数在变态期为88.6%。完成变态后不久的幼蛙的水系数87.85%,平均体重2.149的一龄幼蛙的水系数为84%,二龄幼蛙的水系数83.74%,成蛙的水系数在80%左右。能量分布与动物的生理生态、形态等密切相关。棘腹蛙的能量分布从躯体结构来看,头部占10%(♀34.91%,♂31.07%),前肢占12%,后肢接近50%。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棘蛙类为研究对象,应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168 rRNA基因和Cytb基因的DNA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以虎纹蛙和弹琴水蛙为外群,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3种棘蛙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棘蛙类可分为棘胸蛙居群、棘腹蛙居群和棘侧蛙居群3支,与形态分类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8.
 对双团棘胸蛙的主要食用部分(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及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水分占鲜重的78.01%,蛋白质占19.77%,脂肪占1.13%,灰分为1.09%,与其他蛙类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肌肉中氨基酸占干物质总量的70.14%,其中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较高,占总氨基酸的46.98%,高于棘胸蛙、棘腹蛙、牛蛙和虎纹蛙;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7.34%,接近棘胸蛙和虎纹蛙,而远高于棘腹蛙和牛蛙.还将双团棘胸蛙营养价值与其瘦猪肉、牛肉、牛乳和鸡蛋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营养学的角度评价了双团棘胸蛙肌肉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鲜美,为今后该物种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棘腹蛙在渝西地区的人工饲养及繁殖情况,通过对成蛙两年的饲养繁殖观察,发现其生长良好,能安全度夏和越冬;采用自然受精繁殖,获得棘腹蛙卵2 870粒(受精卵1 925粒,平均受精率为67.1%),孵化出蝌蚪1 700尾(孵化时间为12天左右,平均孵化率为88.3%),培育出变态幼蛙230只,越冬前未变态蝌蚪530尾(蝌蚪期为90天左右,平均变态率为39.6%,平均成活率为39.2%).结果表明,在海拔低、气温高的渝西地区进行棘腹蛙人工饲养和繁殖是切实可行的.该研究对棘腹蛙的规模化养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棘腹蛙性腺的发育与周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湘西棘腹蛙的性腺发育与性腺成熟系数的季节变化。实验材料来自204只幼蛙和成蛙(其中雌蛙122只,雄蛙82只)。卵巢的发育可分为6期,雌性的性成熟年龄为3年;精巢的发育可分为5期,雄性的性成熟年龄为2年。每年的5 ̄8月为棘腹蛙的繁殖季节。同时,在文章中也描述了发育各期生殖细胞的主要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湘西地区棘腹蛙(R.bouLengeri G.)幼蛙人工试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龄幼蛙的日食量平均为体重的3.07%,饵料系数随着年龄增加而加大,平均为3.66;试验中幼蛙的年龄与饲养密度对其体重的增长及成活率的影响明显;不同饲养密度的幼蛙成活率为77.50%~100%;刚变态的幼蛙体长平均为1.98厘米,体重平均为0.95克;经过两周年饲养,体重平均为20.50克,体长平均为5.81厘米,体长与体重的增长曲线呈“S”型。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17α-甲基睾酮(MT)对棘胸蛙生长发育及性别分化的影响,采用乙醇喷雾法处理的含0,10,30,50 mg/kg MT饵料投喂棘胸蛙蝌蚪至60 d,测定体重、体长并记录生长发育情况,继续投喂并记录蝌蚪变态、畸形、死亡数,之后通过组织切片鉴定棘胸蛙性别和性腺发育状况.结果显示:MT对棘胸蛙蝌蚪的生长与正常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通过影响性腺发育提高棘胸蛙雄性率,对棘胸蛙蝌蚪具有雄性化效应.以上研究对棘胸蛙的高效养殖及单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棘腹蛙(Rana boulegeri)广泛分布在我国山西、陕西、甘肃、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广西、云南、贵州等省的山区,尤以四川、湖南、湖北、贵州等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分布最为集中。就湖北而言,棘腹蛙在鄂西自治州的咸丰县分布较多。一到繁殖季节,雄蛙夜晚发出此起彼伏的“buo ba”的鸣叫声,以寻找配偶,所以农民称它为“螃螃”。又因为这种蛙喜欢栖息在石块、石洞、石穴等处,所以也有人称它为“石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棘胸蛙集约化养殖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水温、水质、食物和管理等方面得到一此结果,为棘胸蛙集约化养殖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棘胸蛙养殖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如何解决棘胸蛙人工养殖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养蛙场址选择、种蛙的选择、幼体的培育、饵料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棘胸蛙人工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自然环境中获得棘腹蛙蝌蚪两批共783只,在人工饲养室中,分成8组,用不同饵料饲养74天。发现不同龄期生长速度不同,甲状腺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饵料系数则因投饵种类不同而有差别,平均饵料系数为2.79。  相似文献   

17.
从自然环境中获得棘腹蛙蝌蚪两批共783只,在人工饲养室中,分成8组,用不同饵料饲养74天。发现不同龄期生长速度不同,甲状腺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饵料系数则因投饵种类不同而有差别,平均饵料系数为2.79。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棘胸蛙冬眠期及冬眠后血液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冬眠期棘胸蛙血清中钙、钾、钠、氯和磷的含量明显低于冬眠期后的含量,但血液中二氧化碳结合力在这两期无显著变化.这与棘胸蛙冬眠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九龙棘蛙和棘胸蛙的染色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福建蛙类新纪录——九龙棘蛙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的蜘蛛类群中,棘腹蛛是一类外形奇特、引人注目,却鲜为人知的蜘蛛。棘腹蛛隶属于蜘蛛目网蛛科棘腹蛛属,全世界现有100种,我国仅4种:它们是菱棘腹蛛(Gcsteracantha dicutesmia)、哈氏棘腹蛛(G.hasselti)、库氏棘腹蛛(G.kuhli)和索氏棘腹蛛(G.saute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