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无论在欧美还是东南亚,经过政府与民间组织近二十年的倡导与指导,青年人逐渐成为社会的参与者。他们使公民社会充满活力,带来充满希望的价值观转变。在中国,社会对青年公民意识的培养才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公民评估政府绩效的模式,不仅是促进民主行政发展的或要手段,也是提高政府绩效评估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公民参与这一视角为切入点,探讨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在分析公民参与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价值的基础上,针对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制约因素,从政府、公民、民间组织三个层面提出促进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途径,以启发对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这一问题的重新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促进地方政府管理成为重要议题。该文选取社会这个单一角度,从社会中心路径的视角分析如何促进地方政府管理。从政治文化建设、公民素质、民间组织的成长、公共舆论等方面进行论述,并从历史角度进行反思吸取思想精华,以期为促进地方政府管理提供参考途径与思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公民治理理论代表了一种新的公共行政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超越。本文从公民治理的视角来分析社区民间组织的功能,结合集体行动的逻辑、共有资源的自主治理、公共活动领域等理论,论证社区民间组织的自治功能,剖析社区民间组织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日益形成,公民政治日益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公民社会的形成是以社会成员的公民化为重要标志的,社会成员的公民化也是公民政治发展的必要条件。公民政治可以促进公民社会的进一步完善,公民社会为公民政治提供社会保障,两者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内涵决定了其自身建设离不开公民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增强了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它是服务型政府发展民主的核心内容,与服务型政府的治理模式相契合。针对实践中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树立民本执政理念,塑造理性的政治参与公民,建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制度,支持引导公民社会良性发展,是今后服务型政府加快自身建设、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腐败的实质是弱社会模式下,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权力对于权利的侵犯。成熟的公民社会可以有力地限制国家权力,维护公民的权利。党和国家政府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壮大和发展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主要有:有关民间组织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民间组织自身在内部管理、资源经费、能力经验等方面存在一些偏差以及发展不平衡,等等。为此,须完善有关民间组织的法律法规;建立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转变政府职能,确立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合作性原则;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塑造民间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9.
公民与人民,不只是概念的不同,从治理的角度看是思维方式的大相径庭。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就得弄清服务对象。借鉴新公共服务,本文始于对政府服务的重新阐释,试图从法学、政活学的角度剖析政府服务,并辨析公民与人民;从公共利益入手,分析政府服务的目标追求,从而说明政府服务的对象是公民而不是人民。大力推进法制建设,实现以人为本,政府必须积极转变思维方式,即由服务人民到服务公民。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现实内涵,也是福建省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科学发展先行区的应有之义。当前福建省已经具备了公民意识教育先行先试的现实基础和条件。进一步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需要政府官员转变发展观念,高度重视人的现代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在公民知识的传播方面,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在公民意识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需要拓展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为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基层公共事务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实实践中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提出了树立民本执政理念,塑造理性的政治参与公民,建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制度。指出支持引导公民社会良性发展,是今后服务型政府加快自身建设、推动社会改革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彭明春 《科技信息》2009,(36):32-33
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可以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科学性、合法性及执行力。目前,公民参与存在着政府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参与能力低等问题。因此,必须转变地方政府观念,加强法律保障和制度建设,建立和信息公开制度等制度,确保公民参与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科层制为基础建立的传统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和体制日益显露出效能障碍,从而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电子化公共服务以其特殊的价值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应用.然而电子化公共服务的虚拟性使公民缺乏安全感,加之电子化公共服务发展之初由于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方式的落后与欠缺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也进一步加深了公民对电子化公共服务的质疑.如何消除公民对电子化公共服务的质疑,促进公民信任的生成是电子化公共服务深入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公民意识的觉醒,不仅使公民对公权力更加重视,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公民在公共空间显得过于偏激和执拗。公民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合格的公民,而合格的公民素质包括具备公民理性和公民意识。基于此,分析了当代中国公民非理性现状,并对公民理性构建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德法思想作为传统的治国理念,长期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现代社会呼唤公民意识。本文立足我国德法思想,对照社会今昔之变,把握现代公民社会建设的传统思想脉络,探寻个人、社会、政府在民主法治的现代社会建设进程中的应有之道、应为之分。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主要是一个与政治社会(国家)和经济社会(企业)相对应的概念,对于我国之于市场经济改革背景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本文着重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公民的"自然"管理状态到"自觉"管理的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以及对我国公民社会的影响和促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民参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公民参与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公民的文化素养较低;公民参与遭遇政治体制困境;公民与政府信息不对称等。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完善公民参与制度、协调专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政府信息公开化等是消解公民参与实践困境和建设法治社会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张虎 《当代地方科技》2010,(2):17-17,36
近几年,我国社会事件频发,民众对政府决策提出质疑,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问题被广泛关注。公民参与决策的不同路径反映了公民对政府的不同态度,但没有脱离政治依靠的底线。从体现民主的角度出发,引导公民进入政府决策,提高公民的参政议政热情,加强公民的政治信赖,以减少政府的决策失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成为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9.
论公共服务供给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服务型政府以公民和社会为本位,以不断满足公民多样化、复杂化和动态化的需求为宗旨,致力于社会中高效、经济、优质、公平的公共服务供给。政府主导公共服务具有客观必要性。服务型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角色定位是:公共服务领域的新型领导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社会公平的维护者、公共服务规则的提供者和公共服务规则实施的监督者。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的实现,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要求是公共服务供给体现公民本位。  相似文献   

20.
古典公民是追求"公共善"、富于美德的政治公民,现代公民则是追求个人自由的"法人化公民",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公共性"与"私人性"的对立.这一古今价值的冲突,表征着人类社会结构的分化,以及人性的分裂及其内在的冲突.只有在扬弃了私有制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件下,才能促进人性的全面发展,使个人和社会趋向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