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旭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7):115-118
在公民社会视角下研究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成为研究公民社会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青年学生政治参与进一步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公民社会呼唤青年学生政治意识、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完善。在分析当前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基本状况以及当前青年学生政治参与不足的过程中,寻找其中最显著的两个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教育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公民政治参与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或责任。正是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义务价值取向决定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时应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遵循公共利益理念。享受权利的同时主动承担对社会与他人的责任、优先维护和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尊重个人正当权益是公民政治参与中公共利益理念的应有内涵。  相似文献   

3.
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内涵决定了其自身建设离不开公民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增强了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它是服务型政府发展民主的核心内容,与服务型政府的治理模式相契合。针对实践中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树立民本执政理念,塑造理性的政治参与公民,建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制度,支持引导公民社会良性发展,是今后服务型政府加快自身建设、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必然要求,制度建设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根本保证;公民意识的提高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公民社会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载体和舞台。  相似文献   

5.
公民话语权是公民表达权利、参与政治生活的体现,公民意识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而公民社会的发展则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否实践的重要基础。结合社会化媒体的移动泛在、圈群连通等特性,分别解析了社会化媒体在公民话语权的释放、对公民意识的提升以及促进公民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团组织的蓬勃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改变了现代社会政治参与的基本模式,还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态势.社团组织政治参与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运动,它具有全方位推动公民政治参与发展水平的核心功能,同时还具有满足公民利益需求、塑造公民政治品格并完善权力监控机制等积极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网络政治参与逐渐成为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互联网以其隐蔽性、便捷性、开放性和有效性对改善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手段、保障公民政治表达的自由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然而,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政治生活也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当前要努力挖掘网络政治参与产生的深层原因并考量其存在的负面效应,力求消除网络政治参与的负面影响,使网络更合理地为公民所用。  相似文献   

8.
高游岫 《科技资讯》2012,(8):230-23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正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公民政治参与推动了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然而我国网络参政还处于初级阶段,公民参与体制相对还不够完善,信息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任何混乱无效的政治参与都会对我国政治体系的有效运转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实现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是维护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参与的新型模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我国人民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社会巨大变迁的客观要求,是我国政治稳定发展的现实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遵守法律规范,必须实现制度化、程序化,发挥党内民主的示范作用,以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引导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以党员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高带动公民政治参与素质的提高,这是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政治稳定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作为新的传播载体,对公民选举、公共治理、地方民主等从内容形式和效力上产生新的影响。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信息时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模式,通过网络问政、网络监督等来创新和丰富政治参与活动。本文以网络政治学视域作为切入点,探索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推进网络民主政治建设、加速网络虚拟设施建设、推动电子政府建设、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等相关措施,关注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拓宽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渠道。  相似文献   

11.
基层民主问题是我国政治建设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充分发育的社会资本是我国基层民主得以生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社会资本所包含的信任、互惠规范、公民参与网络等要素,对基层民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公民参与网络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能有效地促进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习惯;社会资本对有际合作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信任与互惠而实现;社会资本中的信任有助于培养公民对现行政治体系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民治即公民治理,是人民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公民社会是独立于国家但又受到法律保护的社会生活领域及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社会价值或原则.在公民社会中,公民依靠自己与生俱来的权利而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而不盲从于任何既定权威的安排.  相似文献   

13.
行政管理的主体特征,决定了政府执法确立诚信理念之必要,而诚信理念的确立反过来又将促进行政民主的进程和发展.在政府执法过程中,确立诚信理念,增加民主参与程序,合理地设置民主参与机制,以实现对政府执法的有效约束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就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社会热点问题,阐述了封建政治意识对农民政治参与的影响。从传统政治文化层面分析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冷漠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确立并强化农民的主体观念;在农民中大力普及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公民精神是指公民具备良好的公民常识,且具有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能力表现,主要包括积极维权意识、自觉履行义务意识、严格遵守规则意识、主动的公民自治意识四大方面。培育中国公民精神,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如理性选择制度的"行动者与制度互动"的思想。一方面,公民要养成自主批判和积极行动的公民精神,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另一方面,国家要改革完善宪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公民精神提供健康的成长土壤。  相似文献   

16.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公众参与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未形成健全的法律机制,存在如公众参与意识不高、公众参与的法律依据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立法、建立健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公众参与相关制度等方面,完善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公众参与机制,真正使公众参与在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的环境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公民文化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指出政治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培育与其相适应的公民文化。作为缺乏公民意识的中国来说,面临着建设中国特色公民文化的重任,其关键点则在于传统臣民文化向现代公民文化转向。为此,需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体制、公民自身素质等各个层面为之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组成部分或诸要素处于良性互动的社会。良好的政治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目标,而政治体制是建立政治秩序的承担者。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政治体制的完善是相互需要、相互促进的。一个民主合理、权威合法、制度健全的政治体制才能提供和谐社会所需的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全球行政信息公开化浪潮的大背景,作为体现政府服务质量的平台,政府部门网络平台成为当今社会较为关注的政府治理途径。立足世界信息化背景,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根据流程再造理论,考察厦门、台北两个闽台地区较为成熟的政府部门网络既符合科技趋势,又契合了公共管理的研究前沿。从公共管理的理论角度,结合两地政府网络的优势,把握网路平台构建的现状,并构建符合当前形势的、可行性较高的理想政府部门网络平台,是实现服务型政府与公民的监督权、参与权和知情权的良好途径。因此,从调查比较出发而进行的对策研究,成为构建理想型政府部门网络平台的基础,也成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