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形式,其救济方式各国均有不同,其中惩罚性赔偿是英美国家比较有特色的一项制度。本文正是基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在分析同质赔偿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道德和现实需要,并批驳了对该制度的种种质疑,希望能对我国的环境侵权纠纷处理和立法提供些许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2.
美国埃克森油污事件对当地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该民事赔偿案件历经十几年,惩罚性赔偿金额从最初的50亿美元天价降至最后的5亿美元。本文着重结合案例分析了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决定惩罚性赔偿适用的数额认定,以期在环境侵权中建构一个更合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规定在我国《商标法》第63条第1款,新《商标法》施行近4年来,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具体适用及其对司法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上111份有效判决书梳理研究,发现司法实践中对惩罚性赔偿条件即"恶意"及"情节严重"认定不清;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关系不明。故在此基础上,探究惩罚性赔偿中"恶意"和"情节严重"的具体认定以及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侵权法领域树立惩罚性赔偿制度,有助于对加害人的侵权行为进行制裁和遏制,保护被侵权人的利益,当前我国侵权责任惩罚性赔偿立法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范围过小,主观要件不合理,赔偿数额不明确等,建议立法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惩罚性赔偿制度作为一项特殊的赔偿责任制度,具有惩罚、预防等功能。目前我国虽已经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但仍有诸多的不足,本文将就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现状进行简要的阐述,并提出完善该制度的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惩罚性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法律制度,在救济受害人、惩戒加害人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在我国法律制度中吸收和借鉴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证分析了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司法实践中赔偿额确定现状,基于知识产权价值视角,发现存在赔偿额未充分涵括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赔偿额计算缺乏经济学分析、合理使用费的适用比例较低等问题.发挥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还需加快相关制度体系建设,重点要完善以知识产权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侵权损害赔偿司法定价机制,加快构建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专家制度,完善规范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新通过的《侵权责任法》正式以明文的形式确立了产品责任领域中的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但是力度不够而且范围相对于整个社会的需要显得狭窄。本文试图通过对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理论分析,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相关立法的设计,更好地维护个人以及社会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法》修正后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著作权法》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应是基于惩罚和遏制两个功能定位,而不是鼓励权利人提起诉讼.然而要实现惩罚和遏制的功能定位,《著作权法》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设计需要同这两个功能定位相适应和相匹配.事实上《著作权法》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倍数"确定的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各种食品、药品侵权事件的发生,以及《食品安全法》中"十倍惩罚"规定的探索,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议也不断提上日程,本文主要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源起、药品领域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其构成要件来探讨在中国药品界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惩罚性赔偿制度源白荚美法系,本文通过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历史沿革、概念的介绍,以及对商品房买卖所适用的具体法律法规的分析,论述了在商品房买卖中惩罚性条款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和具体责任形式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入了英关法系国家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突破了我国传统民事法律关于赔偿制度的规定,也对交易市场的良性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但由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不健全,在实际操作中也显现出许多缺陷。文章试图从立法意图和宗旨出发,分析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对以后的司法实践能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属性假设入手,分析了环境侵权行为的外部性特点及民事救济中的不完全信息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环境侵权民事救济方式选择上惩罚性赔偿优于同质赔偿的观点,继而采取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为环境侵权民事救济方式采取惩罚性赔偿找到了三个经济学依据。最后对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局限性和不足做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缺陷:适用条件方面存在不足,适用范围方面存在不足,惩罚力度不大,对消费者保护不够。针对缺陷提出了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潍坊学院学报》2015,(5):85-88
2013年修改的《商标法》第六十三条在商标侵权损害赔偿的方式上,首次明确引入了惩罚性赔偿机制。该条明确对恶性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在三种基本计算方法结果的基础上,按照一倍以上三倍以下判赔,并且第六十四条将法定赔偿的上限调整为300万元。显然,这提高了损害赔偿的威慑力,体现出立法者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的决心。对商标权利人维护合法权益,打击商标侵权行为起到积极作用。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还存在适用条件模糊、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对此,提出相应建议加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了双倍赔偿制度,但商品房欺诈是否适用双倍赔偿制度,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分析学术界持有否定和赞同的两种不同的观点出发,对商品房欺诈能够适用双倍赔偿制度从立法本意、立法价值、惩罚性赔偿产生的基础及立法实践四方面简单说明了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在我国产品责任中设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性赔偿制度作为一种基本制度已被英美法系国家尤其是美国广泛适用,我国目前在产品责任法中采取的是传统的补偿性损害赔偿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该原则在产品责任法上受到了挑战和质疑,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缺陷。阐述了惩罚性赔偿原则设置的必要性,提出我国的产品责任法应仿效英美法系立法,建立惩罚性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家赔偿法》采用的是抚慰性赔偿原则,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缺位导致该法实施效果不佳。《国家赔偿法》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国家财力有限、国家哲学观念等问题不会成为引入惩罚性赔偿的实质障碍;构建惩罚性赔偿制度时应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形下适用。  相似文献   

19.
药品的特殊性使药品侵权领域更需设立一种特殊制度以调节法律关系,惩罚性赔偿制度恰恰符合了这一要求,其独特的功能弥补了我国当前药品侵权责任制度的不足,改善了传统民事补偿性赔偿责任的局限性。本文对其在药品侵权领域适用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并提出具体适用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导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历史渊源,认为惩罚性赔偿具有补偿、制裁和遏制的三大功能。分析追究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主张不宜规定全国统一的惩罚性赔偿标准。并对产品责任领域与合同违约责任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