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春柳派戏剧是文明新戏的先行者和王牌军,其戏剧审美追求和对外来演剧模式的自觉借鉴,使它成为当时剧坛站在最前沿的颇有先锋意义的演剧流派.悲剧情感、悲剧情境的强化,日本新派剧情调和悲剧模式,浓厚的浪漫主义和沉郁婉约的悲剧美等,构成其悲剧审美的独特追求.把春柳派戏剧放在清末民初新潮演剧的背景中考察,更能清晰地看到外来演剧模式对中国戏剧变革的影响及其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文明新戏是开放国门,“采用西法”的产物,它所走过的路程是曲折的,和五四以后新兴的现代话剧比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它存在的三四十年间,经历了自成系统的一段兴衰史。本文试将文明戏的萌芽、发展和衰落作一追索,以探求艺术发展之规律;以期对中国现代话剧的全貌有完整的把握和认识。 一、戏曲改良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舞台上传统戏曲一统天下。而在西方剧坛,批判现实主义戏剧正值盛期,现代主义戏剧出现萌芽,歌剧、芭蕾舞剧已相当成熟,出现了一大批经典剧目。 清朝末年,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和宗教,东西方文化在中国发牛了激烈的冲撞,戏剧自然也在其列。在国外戏剧文化和传统戏曲的尖锐对立中,在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批判中,呼唤着一种全新的戏剧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更好、更快地学习西方文明,大量日本新造的汉字译词被赴日留学生介绍到中国并沿用至今。文章选取这类日语译词为研究对象,尝试归纳、分析其在构成、分布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外语教学与戏剧艺术有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不同角色,采取场景、读戏、角色反串等戏剧手段来克服语言交际中的障碍,调整外语学习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来获得传统教学中无法得到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5.
戏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时空艺术。在世界戏剧史上,戏剧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情节剧向现代戏剧的发展,出现了象征主义戏剧、荒诞戏剧等形式。时空艺术也变得多元化。中国当代戏剧在向西方戏剧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时空处理模式,对当代戏剧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车轮驶入明治二十年代、这一时期日本文学家们的目光,开始逐渐转向人的内心世界。他们一方面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一方面批判当时“文明开化”的浅薄、提倡日本的古典文化。明治二十年代是日本文学的起步期、种种尝试都在这一时期进行。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中国戏剧界曾随着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出现过改良运动,产生了时事新戏,文明戏等。由于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革命转入低潮,这一场改良运动便日趋下坡,以至于如《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导言》中所指出的:“所谓文明戏,是整个的倒坍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戏剧改革就此停止。为时不久,“五四”前夕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戏剧改革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而开展起  相似文献   

8.
最近,黄爱华教授的新著《20世纪中外戏剧比较论稿》(以下简称《论稿》)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对中外戏剧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宏阔大气而又严谨沉实。首先,《论稿》建构了一个“大戏剧”视野,从中国话剧的早期形态文明戏开始论述,一直延伸到20世纪80年代的戏剧观论争、90年代的先锋戏剧,时间纵跨整个20世纪;在横向上,涉及文明戏与日本戏剧的关系探寻,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等西方戏剧思潮对中国话剧的影响研究等等,囊括了中国戏剧发展史中诸多富于代表性的现象。该书对戏剧艺术特质有全面深入的把握。关于戏剧,向来…  相似文献   

9.
《社戏》作为《呐喊》的最后一篇,与一个多月后所作的《自序》相合在何处?重读借镜日本文章与五四戏剧改良的《社戏》,叙述者在对中国戏的文化建构中,呈现出和《自序》在“寂寞”的“梦”的“幻化”与“经验”的“反省”之间态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中西戏剧美学的基本特征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戏剧美学比较”所持的是“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的宗旨,在理论研究中,很多问题如果仅仅拘囿于独立自足的阐释往往赶不上旁牵他涉的比较看得清楚、解决得更彻底,从中国看西方,从西方看中国,无疑是用于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中国戏剧美学研究来说,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求职日本     
日本是离中国最近的发达国家,日本古代文化全面承袭中国文化,在近代受西方的文化和经济影响较多。因此去日本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一直是我们出国留学的很重要的渠道。去日本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周恩来总理和鲁迅先生都曾在日本求学过。现在日本学习和工作的中国人大概有40万之多。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公认的当今世界上汲取外来文明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而对其成功经验的解析可谓见仁见智,通过对日本历史上两次大规模学习、引进、消化、吸收世界先进文明一华夏文明、西洋文明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日本最根本的学习外来文明的成功经验在于其端正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戏曲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以其虚拟性和程式化的高度综合艺术,曾取得辉煌的成就,在世界戏剧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但是,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中国戏剧的发展也面临着不断汲取新的艺术素养、不断借鉴外民族戏剧艺术特长的问题。十儿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西方文化向中国的大量涌入,中国戏剧也受到西方戏剧艺术的冲击。这时,话剧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样式,进入了中国戏剧领域。正如陈独秀在《现代欧洲文艺史谭》中所说的:“现在欧洲文坛第一推重者,厥唯剧本,诗与小说退居第二流,以实现于剧场,感触人生愈切也。”作为文艺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话剧受到了中国文化革命者的  相似文献   

14.
一从19世纪末期到兀世纪初期,孙中山不断地对西方资本主义进行研究与认识。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与以下因素有关:其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十月革命以前),这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毛泽东曾正确地指出:“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这就吸引着当时的孙中山去研究与认识西方资本主义国…  相似文献   

15.
国外音乐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了学习西方文明、办新学、开设乐歌课的主张,我国的音乐教育逐渐在学校开展起来,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日本、欧美等国外音乐一直影响和推动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国外音乐教育和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科学地结合起来将对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前,中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文明中心,把西方人笼统地称为"夷",即野蛮人。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是世界文明中心这一政治神话。在向西方学习技术、经济、制度的同时,一些中国人提出中国具有道德文化的优越性,这些优越的道德文化甚至可以拯救世界。急于恢复世界文明中心的意识或潜意识驱使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人做出脱离现实的改造中国的设计。中国成为世界文明中心要经过若干代人的长期努力。  相似文献   

17.
侯伟 《科技信息》2012,(31):260-260
19世纪末,甲午战争的失败给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强烈的冲击。中国人发现日本学习西方成效显著,于是又师法日本,即师法日本学习西方的成功经验。由此,大量的中国学生开始留学日本,学习日本先进文化,以寻求富国强兵之路。和制汉语就是由这些留日学生通过办报传入中国。而《游学译编》对和制汉字的引进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传入中国的和制汉语主要是进口日语中反映欧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词汇,这为中国人提供了汲取西学的现成语文工具。  相似文献   

18.
戏剧是由歌舞演变而来,加入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戏。西方戏剧理论家曾指出:"动作是戏剧的根基。"认为戏剧的基本要素是动作,而不是性格,"性格只是动作的辅助物"。戏剧动作有它的目的性和形神兼备的传神性,以及风趣、优美的舞蹈性。 戏剧动作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例如,郭沫若的《屈原》第二幕中有场戏,南后暗设毒计陷害屈原,邀请屈原到内庭观看《礼魂》的试奏,排演进行中,南后伪装头晕:  相似文献   

19.
李兆忠 《世界知识》2008,(23):64-64
检讨起来,两种东西深刻地制约了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一日“大中华”,一日“大西方”。从文化心态上说,前者表现为华尊夷卑、崇内鄙外的文化自大,后者表现为崇洋媚欧、“月亮也是西方阿”的全盘西化。从思维方式上说,前者一切皆从中国寻找根据,以中国的尺度对日本加以裁剪,按照这种逻辑,日本的一切来自中国,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翻版;后者处处从西方寻找根据,以西方的标准对日本的一切作价值判断。其共同之处,就是都不把日本当作一个独立存在的对象对待。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戏剧中的悲剧不同于西方悲剧,它体现的是一种悲情的特点。悲情在中国古代戏剧作品主要表现为剧中主人公大多是社会结构和伦理道德体系中的弱煮,同时戏剧冲突在戏剧的结尾处往往被处理为“大团圆”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