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在聚乙二醇负载的苯磺酸催化作用下,由醛、乙酰乙酸乙酯(或乙酰丙酮)、脲(或硫脲)3组份经Biginelli反应"一锅法"合成了系列3,4-二氢嘧啶-2-酮衍生物.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产率高,并且催化剂具有可重复使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以神华煤为原料,四氢萘为溶剂,在微型反应釜中进行了神华煤加氢液化动力学研究,并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起始阶段,煤主要转化为前沥青烯和沥青烯,有少量油气存在.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前沥青烯和沥青烯产率出现最大值,油气产率逐渐增加.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合理拟合350~440℃范围内神华煤液化动力学过程,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001 8~0.041 6 min~(-1),表观活化能为29.11~46.45 kJ/mol.  相似文献   

3.
在氟化钙催化作用下,由醛、乙酰乙酸乙酯(或乙酰丙酮)、脲(或硫脲)3组份"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3,4-二氢嘧啶-2-酮衍生物.该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产率高,并且氟化钙具有可重复使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在微波辐射下以希夫碱、1,3-二羰基化合物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合成了一系列3,4,9,10-四氢吖啶-1(2H)-酮衍生物.该反应的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环境友好,后处理方便.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表征.  相似文献   

5.
在硝酸铋[Bi(NO3)3]催化作用下,由醛、乙酰乙酸乙酯(或乙酰丙酮)、脲(或硫脲)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3,4-二氢嘧啶-2(1H)-酮衍生物.此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产率高,并且硝酸铋具有可重复使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离子液体四氟硼酸正丁基吡啶盐([bpy]BF4)作催化剂和反应介质,芳香醛、乙酰乙酸乙酯、尿素进行三组分B iginelli缩合,制备了3,4-二氢嘧啶-2-酮衍生物.结果表明,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产率60%~70%、不需使用有机溶剂,离子液体可重复使用,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喹啉和异喹啉化合物的偶联反应,降低反应成本,以可见光为能源,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邻菲啰啉碳硼烷双二苯基膦一价铜配合物(Cu1)和质子酸为双催化剂,引发2-甲基喹啉和N-苯基四氢异喹啉的偶联反应.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Cu1的用量为3.0μmol,质子酸的种类为间甲基苯甲酸,其用量为6.0μmol,溶剂为甲醇与乙腈的等体积混合物(各1.0 mL),反应时间为35 h.在此条件下,选用分别带有不同取代基的2-甲基喹啉和四氢异喹啉为反应底物,成功合成了15种化合物,产率为27%~91%.结果表明,在Cu1和质子酸的催化下,可见光可以成功引发喹啉和异喹啉的偶联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四氢-β-咔啉类化合物提供一种仿生合成新途径.方法 利用四氢叶酸辅酶甲醛氧化态新模型1,3-二甲基苯并咪唑烷,以胺作为接收一碳转移的亲核试剂,通过隐蔽的Mannich反应,将甲醛氧化态的一碳单元转移给亲核试剂.结果 成功模拟了甲醛氧化态四氢叶酸辅酶转移一碳单元的反应,首次通过隐蔽的Mannich反应实现了3种四氢-β-咔啉类化合物的仿生合成.结论 为四氢-β-咔啉类化合物的仿生合成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3,4-二氯苄氯、二甲胺为原料设计合成N,N-二甲基-3,4-二氯苄胺(简称DCDMA),考察了物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N,N-二甲基-3,4-二氯苄胺产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选择如下:n(3,4-二氯苄氯):n(二甲胺)=1:2.5,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产率达到最高为88.63%,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氢谱和碳谱进行了表征。室内防污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此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防污效果,初步表明DCDMA在防污剂中具有一定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选用松木作为生物质样品,高压反应釜作为加氢萃取反应器.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氢气压强、木屑粒度、催化剂等因素对生物质萃取的转化率、粘结剂产率和油气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在反应温度350℃、反应时间1h、木屑粒度〈0.5mm、氢气压强5.0MPa的条件下,用(NH4)2MoS4作催化剂、四氢萘作为溶剂,能够获得高达90.84%的转化率和35.90%的粘结剂产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经过加氢萃取,生物质的化学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饱和烃基和苯环结构增加,含氧官能团减少。  相似文献   

11.
过氧乙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过氧化物.利用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氧化乙酸从而间接氧化环己酮合成ε-己内酯是一种绿色生产过程,其中催化氧化乙酸生成过氧乙酸是关键步骤.借助化学滴定分析法,使用Mg/Sn/W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以H2O2为氧化剂,以乙酸丁酯为共沸剂研究氧化乙酸生成过氧乙酸过程的本征动力学及过程中H2O2分解动力学.当催化剂粒径为160~200目时,内扩散影响可基本消除,当搅拌速度大于800 r·min-1时,外扩散可以忽略.使用幂函数型模型对动力学过程进行描述,研究结果表明,过氧乙酸生成反应本征动力学速率方程对H2O2、乙酸均为一级,反应活化能为6.76141×104 J·mol-1,指前因子为6.78090×106;适用于该反应过程体系的H2O2分解反应动力学的反应级数为1.59345,反应活化能为7.59041×104 J·mol-1,指前因子为1.08795×108.  相似文献   

12.
吸附法具有操作简便、高效、吸附剂可再生等优点,被普遍认为是去除工业染料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采用热聚合法,制备了块体g-C3N4,并使用热剥离法对其进行剥离,得到一次剥离g-C3N4和二次剥离g-C3N4产物.通过TEM、AFM、XRD、DRS、BET对其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探索了温度、pH、起始浓度、吸附时间对超薄g-C3N4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g块体g-C3N4、一次剥离g-C3N4、二次剥离g-C3N4在1 h内对90 mg·L-1有机染料罗丹明B (RhB)和100 mg·L-1刚果红 (CR)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270 mg·g-1、5.207 mg·g-1;20.463 mg·g-1,20.909 mg·g-1;36.094 mg·g-1,50.375 mg·g-1.特别是在一次剥离g-C3N4的吸附体系中,证实了RhB和CR的吸附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分别为ln qe =-0.93+0.87ln ce (R2=0.90)、ln qe =-0.09+0.73ln ce (R2=0.97);并且RhB的吸附为准一级动力学模型:ln (qe-qt) = -0.04t+3.3 (R2=0.93),而CR的吸附为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t/qt=0.07t+0.14 (R2=0.99).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超薄g-C3N4对RhB和CR的吸附动力学模型不同,主要是由于RhB和CR的分子结构不同、前线轨道不同、表面静电势不同,使其在超薄g-C3N4的表面上的吸附位点和吸附能不同等微观差异所导致的.这将为二维材料吸附、检测、降解环境污染物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萘乙酸对绿豆芽维生素C的影响及其残留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照培养法,探究了绿豆芽生长过程中,萘乙酸(NAA)对营养物质维生素C代谢的影响.绿豆芽用80%甲醇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建立了分析绿豆芽中NAA残留的方法.采用C18色谱柱分离, 流动相为甲醇和磷酸-氢氧化钠缓冲溶液(0.01 mol·L-1,pH=3.0)(70∶30,V/V)组成,柱温为40 ℃,紫外检测波长220 nm.结果表明,绿豆在发芽的过程中,用NAA 处理在浓度为0.19 μg·mL-1时维生素C含量达到一个峰值.NAA在0.5~30 μg·mL-1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 7,检出限(S/N=3)为0.01 μg·mL-1,加标回收率在100.2%~110.6%之间.该方法简单、快速,可实现对植物生长激素NAA的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14.
白色念珠菌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 (CaFBA-II)被认为是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的一个潜在新靶标.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中报道了β-酰腙-α, γ-二羰基化合物对CaFBA-II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在本研究中,几类苯腙类化合物被发现可以高效抑制CaFBA-II.实验结果显示,R2位上引入NO2有利于提高化合物的酶体活性,尤其是同时在R3位置引入磺酸基后,化合物2g的CaFBA-II抑制活性达到了亚纳摩尔级别(IC50=200 nmol·L-1).以化合物2g为代表,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和DOX方法,对化合物2g与CaFBA-II的结合模式也进行了系统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设计的大多数苯腙类化合物都对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MIC80=16~64 μg · mL-1).因而表明以苯腙类化合物为药物先导结构进行优化改造是设计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的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用等温热重法研究了无水醋酸锌与无水草酸的固相化学反应,反应分2步进行,通过对转化率数据α进行动力学拟合得到了反应的动力学方程.转化率α较低时发生第一步反应,动力学方程(1-α)-1/2=Ae-E/RTt式中E=70.72kJ/mol、A=4.43×108min-1;转化率α较高时发生第二步反应,动力学方程(1-2α/3)-(1-α)2/3=Ae-E/RTt式中E=122.7kJ/mol、A=9.81×1014min-1.  相似文献   

16.
以Zn(NO3)2、Na2CO3为原材料,采用自制撞击流微反应器连续制备出纳米ZnO,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进料速率等工艺条件对所制备纳米ZnO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SEM、XRD等测试手段对制备产物的物相及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撞击流微器可实现纳米ZnO的连续高效制备,其光催化性能随着反应温度和进料速率的增大而升高,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当反应温度为80℃,反应物浓度为0.3 mol·L-1,Na2 CO3溶液的进料速率为350 mL·min-1、Zn(NO3)2溶液的进料速率为291 mL· min-1时,可制得平均粒径为20.1 nm,粒径分布较均匀的纳米ZnO.以其为光催化剂,在100 W高压汞灯照射下降解甲基橙(MO) 40 min,其降解率可达到93.9%,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碱性介质中 ,痕量锇 ( )对 KIO4与偶氮氯膦 - m A的氧化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据此反应建立了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锇的新方法 ,并用改良单纯形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该方法的检测限为 0 .0 0 2 0μg· m L-1 ,锇 ( )含量在 0 .0 0 70~ 0 .0 2 5 0μg· m L-1 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 ,线性回归方程为 ΔA =0 .1 4 2 8+2 7.52 c(μg· m L-1 ) ,相关系数为 R=0 .993 8.此方法已用于贵金属精矿中锇的测定并获得满意结果 .  相似文献   

18.
采用砂培的方法,设7个钼水平,4个菌株,通过对株高增加、地上部产量、植株氮含量、根瘤数和固氮酶活性的测定及综合分析,确定使热研5号柱花草接种不同根瘤菌菌株达到最佳促生性能的钼浓度.结果表明:高浓度钼不利于产量的增加,缺钼不利于氮含量的增加;经主因子分析,热研5号柱花草接种LZ3-2的最适钼浓度为1 500 mg·L-1, 接种菌株RJS9-2及不接种的最适钼浓度为1 000~1 500 mg·L-1,接种菌株YM11-1最适钼浓度为500~1 500 mg·L-1;接种菌株PN13-3最适钼浓度为2 000 mg·L-1.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乙二醛作为荧光衍生剂测定多巴胺(DA)的新方法.DA与乙二醛反应生成一种强荧光物质,其最大激发波长是410 nm,最大发射波长是500 nm.DA的浓度在1.0×10-7~1.0×10-5 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F=1.24 CDA/10-7 mol·L-1 +0.47,线性相关系数为γ=0.999 2,检出限为4.27×10-8 mol·L-1.优化了实验条件(缓冲溶液种类、pH、反应时间和乙二醛的用量),考察了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的影响,此法可用于注射液中D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运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越南红土沉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经过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为:7-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1),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2),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3),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4),6-甲氧基-2-[2-(3-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5),5-羟基-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6),6,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7),(1β,3α,4aβ,5β,8aα)-4a,5-dimethyl-3-(prop-1-en-2-yl)octahydronaphthalene-1,8a(1H)-diol(8),rel-(4S,5R,7R,8R,11R)-eremophil-9-en-12,8-olide(9),cyclodebneyol(10),柯拉斯那酸甲酯(11),白木香醇(12)和4-表-15-羟基菖蒲螺烯酮(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土沉香中分离得到.以上化合物的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8和13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IC50值分别为81.23 ± 2.83、39.55 ± 3.75和72.63 ± 2.87 μ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