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目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媒介蜱的流行情况和分布规律,对该地区11个生境点的考查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2776枚媒介蜱,隶属4属11种,初步确定了莫索湾沙漠区、克拉玛依干旱区、安集海农垦区和精河平原牧场媒介蜱的种群落组成和区域分布,并对其群落结构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确定了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媒介蜱的优势物种为残缘璃眼蜱(Hyalomama detritum detritum)、亚洲璃眼蜱(Hyalomama asiaticum asiaticum)、亚东璃眼蜱(Hyalomama asiaticam)、盾糙璃眼蜱(Hyalomama scuperse);在农垦区和平原牧场地段内则以银盾革蜱(Dermacentor niveus)、残缘璃眼蜱、亚洲璃眼蜱、亚东璃眼蜱、盾糙璃眼蜱为优势蜱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部分县市的蜱种进行鉴定。方法运用标准形态学鉴定方法对采集的蜱进行初步鉴定,进而用COⅠ基因片段扩增并测序。结果 2017-2018年间4-6月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地区的8个县市采集点共采集到4880只蜱虫,隶属3属5种,包括革蜱属的边缘革蜱、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璃眼蜱属的亚洲璃眼蜱以及硬蜱属的凯瑟硬蜱。基于COⅠ基因部分序列比对结果与形态学结果一致,而且系统进化树证明了序列比对的结果;进化树展现了同一物种的不同属均形成高支持率的单系,种间分支明显。研究表明采集的边缘革蜱、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和亚洲璃眼蜱均属于新疆优势蜱种,而凯瑟硬蜱是首次在新疆境内检测到的蜱种。结论以COⅠ基因作为蜱DNA条形码对蜱种鉴定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新疆石河子-沙湾地区博尔通古牧场畜牧体表寄生硬蜱的分布情况及物种多样性,对该地区12个调查点的寄生蜱类进行考察,采用形态学分类及16S rDNA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的方法对采集的323只羊和228只牛寄生硬蜱进行研究,从中选取26只硬蜱进行线粒体16S rDNA序列扩增、测序,并与34种GenBank参考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共鉴定出2科3属7个种的硬蜱。其中2种硬蜱与边缘革蜱(Z97879)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2%和96.8%,遗传距离为0.021和0.026;1种硬蜱与森林革蜱(JF979379)、草原革蜱(JF979375)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5%和96.3%,遗传距离为0.039和0.042;3种硬蜱基因序列与亚洲璃眼蜱(JF979380)16S rDNA的同源性为98.3%~99.8%,遗传距离为0.003~0.017;且获得的1种硬蜱,与刻点血蜱(Z97880)同源性完全相同。结论:首次应用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报道了新疆石河子-沙湾地区博尔通古牧场牛、羊体表寄生的硬蜱种类,16S rDNA测序分析表明该地区硬蜱与GenBank报道的国际硬蜱有一定差异性,与国内其它省份分离的硬蜱16S rDNA序列亦不完全相同,具有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蜱类区系分布及其与相关疾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调查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3种不同生境条件下蜱的种群组成及区系分布,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收集蜱,11个不同考察点,共获蜱2152只,计4属8种.结果表明,以古尔班通古特南缘为主的沙漠区,优势种群为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34.67%)、盾糙璃眼蜱( Hyalomma scupense)(26.20%);以奎屯、石河子等地为主的垦区,优势种群为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28.15%)、银盾革蜱(Dermacentor niveus)(26.20%);以天山山麓北坡为主的山地森林草原区,优势种群为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100%).其中以沙生植物构成的固定和半固定沙漠区蜱密度指数最高(111.75只/人工小时).同时,采用动物体摘采法,首次在绵羊和刺猬体表分别发现了盾糙璃眼蜱和短垫血蜱.另外,列出这些主要蜱种与人类疾病间的关系.此调查结果可为准噶尔盆地的蜱类组成与分布及其与疾病间的关系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新疆北疆地区的家畜主要寄生蜱种的无形体和螺旋体的流行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采自家畜体表的546只成蜱(包括210只亚洲璃眼蜱,209只刻点血蜱,61只草原革蜱,40只边缘革蜱,和26只图兰扇头蜱)进行了无形体和螺旋体的核酸筛检。结果显示,无形体的总阳性率为53.48%(292/546),螺旋体的总阳性率为17.77%(97/546)。此外有15只蜱复合感染了两种病原的核酸。通过测序发现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绵羊无形体,伯氏疏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四种病原核酸,BLAST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这四种病原核酸存在序列多样性。由此可知,无形体在新疆家畜寄生蜱中呈高流行态势,疏螺旋体呈散在分布,首次从边缘革蜱中检测到绵羊无形体核酸。在新疆等偏远的农村地区控制家畜体表寄生蜱数量以及蜱传病原散播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泰山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发现,螨类是该地区的主要优势类群,占动物总数量的76.30%;另一优势类群--跳虫仅占13.63%.土壤动物的季节消长与土壤温度呈负相关,土壤动物的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土壤动物具有表聚性,但不同生境、不同季节有很大变化.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平均不足最大多样性指数的1/3.两种百分比相似系数(相似性系数和百分比相似性系数)的聚类结果差异明显,优势类群的数量对聚类的结果影响很大,影响群落数量分布的因素均可影响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7.
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研究了5种璃眼蜱幼虫的形态性状,找出了鉴别这些种类的稳定形态特征.残缘璃眼蜱的假头基侧突和基节Ⅰ内距不明显.边缘璃眼蜱的假头基侧突短,基节Ⅰ内距钝圆接近后缘.亚洲璃眼蜱的基节Ⅰ内距钝角形,稍超出后缘.嗜驼璃眼蜱和小亚璃眼蜱的基节Ⅰ内距为锐角形,明显超出后缘.前者盾板后缘中部平直或稍凹,而后者盾板后缘中部突出,后缘两侧稍凹.  相似文献   

8.
对菏泽牡丹国土壤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分布、结构、相似性等方面进行了首次生态定量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蜱螨(螨类)亚纲和弹尾(跳虫)目是菏泽牡丹园土壤动物的主要优势类群。群落结构中多样性指数较低,平均不足最大多样性指数的1/2。两种相似系数(Jaccard相似性系数和百分比相似性系数)的聚类结果差异明显,优势类群的数量对聚类结果影响很大,影响群落数量分布的因素均可影响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9.
白银库伦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和2006年的3~5月对内蒙古白银库伦自然保护区6种不同生境的鸟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67种,隶属于9目23科.其中繁殖鸟类57种(留鸟和夏候鸟),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有11种.根据鸟类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度和相似性系数等群落特征参数对不同生境中的鸟类多样性与生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鸟类群落结构与各生境类型内部的空间异质性程度密切相关,生境的空间结构越复杂,则鸟类群落多样性就越高;明水面鸟类群落多样性最高,芨芨草草甸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五蕊柳沼泽地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典型草原的最低;各鸟类群落问的相似性指数均较低,表现出各生境鸟类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并结合保护区的现状及发展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八面山两栖动物多样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6-8月对湖南省八面山两栖动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八面山两栖类群落物种丰富,共计7科、12属、21种;群落的多样性因生境、海拔不同而异,以流溪最高、静水最低,并且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海拔的两栖类群落可依相似性系数分成两个垂直带。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诱捕法和样方调查法获得徐州地区蚂蚁4亚科9属13种.优势种铺道蚁(Tetramorium caespitum)、针毛收获蚁(Messor aciculatus)、中华小家蚁(Monomorium chinense)和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从生境分布来看,前2种亦是研究区域的广布种.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地区7种生境中蚂蚁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以及人为干扰和生境异质性对蚂蚁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生境中蚂蚁群落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等指标均不相同.山地松柏杂木林中蚂蚁群落种类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最高;蔬菜果园田中H′最低.人类干扰越强的生境,H′越低;生境质量和异质性越高,H′越高.相关分析与群落结构PCA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旱作农田、水稻湿作田、蔬菜果园田、人居环境等4种生境的相似性最高,其它几个生境蚂蚁群落间相似性很低.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7种生境的土壤动物数量和群落组成,共获得土壤动物538只,隶属于3门7纲11目.分析表明:优势类群为蚁科和线虫,常见及较常见类群为鳞翅目、蚯蚓、鞘翅目、马陆、鳞翅目(蛹)、蛴螬、蜘蛛目、鼠妇,其余5类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及类群数以城市道路绿地最多,废弃荒地最少,说明人为干扰较小的生境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类群数较多.多样性以河边人工灌丛沙地最高,菜地最低,这与河边人工灌丛沙地营养丰富,菜地施用化肥、农药有关.菜地与废弃荒地的相似性极高,说明其群落组成相同.  相似文献   

13.
选取湖北省巴东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退耕年限的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样地进行了植物多样性调查.通过Jaccard相似性指数、Gleason丰富度指数比较,分析了不同退耕年限对群落植物多样性丰度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样地退耕后的植物群落大致经历了白车轴草、鸭儿芹群落→杂草类群落→毛茛群落→山酢浆草群落4种群落类型的演替.退耕50年的样地与未耕种过的自然生境的物种组成相似度最高,Jaccard相似性指数值为0.3,退耕5~6年的样地与未耕种过的自然生境的物种组成相似度最低,Jaccard相似性指数值为0.021.各种地类的植物Gleason多样性丰富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未耕种过50年30年20年10年5~6年.该研究可为巴东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理利用土地、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庐山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庐山6种生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定位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33类,分别隶属于4门11纲23目,其中线虫类和弹尾类等属于优势类群。土壤动物在土体中的表聚性强,绝大部分集中分布于A层(0—5cm)。对Ⅰ、Ⅱ、Ⅴ、Ⅵ4种不同生境间土壤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以及相似性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生境条件越优越,土壤动物的种类越丰富(如混交林和黄山松林);土壤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大、个体数量分布越均匀,群落多样性越高(表现为H指数和DIC指数均是林下(阳坡)灌木草本发达、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生境异质性高的黄山松林和混交林高于灌草丛和柳杉林)生境条件较差的灌草丛与柳杉林最相似,相似性最低的是混交林与灌草丛。  相似文献   

15.
拉萨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拉萨河流域下游6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节跳虫科、辐螨亚目、革螨亚目和甲螨亚目在6个群落中均为优势类群或常见类群,这些类群不仅数量大,分布也较为均匀,是该地区的广布类群;稀有类群在各群落中分布各异,土壤动物垂直分布具明显的表聚性,个体数表聚性更为突出,2个草场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主要聚集在表层,4个农田垂直分布递减的较为缓慢,这与生境中的食物来源有关.割草场和青稞田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较高;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的相似程度亦不同,其中小麦田与青稞田、割草场与放牧场生境最为相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系统聚类法,对镜泊湖地区啮齿动物群落进行分类研究。应用Whittaker相似性指数I=1-0.5∑│a:-b:│作为聚类量,将11个生境的啮齿动物划分为6个群落。即大林姬鼠+棕背鼠平群落;大林姬鼠+黑线姬鼠群落;棕背鼠平+大林姬鼠群落;东方田鼠+标背鼠平群落;棕背鼠平+大林姬鼠群落;大林姬群群落和黑线姬群落。并分析了各群类的特征。镜源湖是黑龙江省自然景观保护区,有关该地区啮齿动动物的研究,特别应用数学方法进行群落分类,尚未见报道。本文就1989年8月和9月,在该地区的调查资料,应用系统聚类法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05~2006年,采用固定半径样点法和样线法对锡林河湿地4种生境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7种,隶属于12目33科.研究了不同生境类型中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优势度及群落问的相似性等特征.结果显示:沼泽区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明水区次之,草地最低.沼泽区和明水区鸟类群落间的相似性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不同生境中昆虫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对井冈山大学校园内3种生境(A区:灌木.杂草混生区、B区:乔木区、C区:杂草三种生境)的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共捕获昆虫567头,隶属于9目76种,其中鳞翅目、直翅目、同翅目为校园内的优势类群。不同生境中,A区(灌木.杂草混生区)昆虫多样性最高,c区最低(杂草区)。A、B、C三区的昆虫多样性指数日’分别为2.00,1.99和1.94,丰富度指数£k分别为12.75,9.09和4.51。区域A与区域B昆虫相似性最高。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昆虫群落相似性与植被类型有关。人类活动通过影响昆虫生境,进而影响昆虫群落的组成和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9.
寄生在小兽体表的革螨可能是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和立克次体痘等人兽共患病的媒介。本文报道了云南省28个县(市)小兽体表革螨的野外调查结果,运用物种数、平均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对小兽寄生革螨的群落特征和沿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用系统聚类分析法(SPSS 16.0软件)对18种主要小兽的革螨群落相似性进行了比较。在云南省28个县(市)共捕获到小兽14 544头,隶属于5目(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兔形目、食肉目)10科35属67种,在捕获的小兽体表采集到革螨80 791头,经鉴定属于10科33属112种。结果分析表明:主要的宿主动物为黄胸鼠Rattus tanezumi、齐氏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和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纳氏厉螨Laelapsnuttalli、毒厉螨L. echidninus和贵州厉螨L. guizhouensis为革螨的优势种。齐氏姬鼠A.chevrieri、社鼠N.confucianus和黄胸鼠R. tanezumi体表寄生的革螨种类最多;臭鼩鼱Suncus murinus、齐氏姬鼠A. chevrieri和灰麝鼩Crociduraat...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样方法,对松嫩草地和小兴安岭森林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研究区10个生境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组成具有显著差异.松嫩草地优势类群为辐螨亚目、蚁科和长蝽科,小兴安岭森林为甲螨亚目、线蚓科和节跳虫科.常见类群松嫩草地和小兴安岭森林分别为12和11类,仅革螨亚目和双翅目幼虫为两研究区共有;稀有类群分别为53和50类,仅19类为共有.松嫩草地和小兴安岭森林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没有明显区别.对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反映了生境环境条件的差异.森林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相似,与草地生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