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采用热排空法进行了复合吸附剂吸附脱附性能测试试验.该方法在不使用真空泵的情况下将空气排出,使得系统内空气分压力小于2 Pa,符合国家标准对测试试验的要求.通过测定13X沸石原粉和整体成型复合吸附剂的吸附脱附性能得出:其测试值与文献值偏差小于8%,脱附过程和吸附过程中吸附床温度变化速率较高,分别为6.7℃/min和-13.7℃/min;对各个复合吸附剂性能的测试和比对得到复合吸附剂E,其脱附性能较好,将复合吸附剂E应用于太阳能冷管中的制冷系数COP约为0.24~0.28.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在环境科学技术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目前的直接气相色谱法测定还不能检出江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常需要辅以化学分离和富集的办法。其中利用合成高分子吸附剂富集水中有机污染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以合成高分子微球吸附富集国外已有报导。在国内,高分子微球 GDX 也是一种新型合成高分子吸附剂,对有机物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国内也有一些单位将 GDX 应用于水质分析  相似文献   

3.
多环芳烃(PAHs)是近年来在大气污染问题中逐渐受到关注的一类污染物,不仅其自身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还可作为低挥发性物质促进二次颗粒物的生长.世界多国开始不断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废气中PAHs的排放进行控制,PHAs已成为大气环境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吸附法是最具潜力且已被工业应用认可的一类PAHs控制净化关键技术,吸附剂对PAHs的吸、脱附性能是其中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学者无论是基于传统碳类吸附剂,还是新型的介孔吸附剂,都针对此类特殊低挥发性气体的吸附相平衡、动力学以及脱附特性做了相关研究,探悉了获取PAHs吸脱附最优平衡的关键因素以及最适吸附剂.本文针对这些结果及相关应用进行了综述,对比分析了介孔吸附剂较传统吸附剂在PAHs吸脱附特性上呈现的优势,旨在为PAHs及其他低挥发性气体吸附净化的相关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制串联采样装置,优选出前处理方法,并用GC,GC/MS测定焦炉烟气的有机污染物.7次采集并分析样品,共统计出12类,293种有机化合物.其中一次采集滤膜吸附剂中有92种有机化合物,聚氨酯泡沫吸附剂中有66种,GDX-102有36种,活性炭中有32种,吸附液仅有7种.重点污染物大都存在前二种吸附剂中,后三种吸附剂中仅有三种多环芳烃.这几种吸附剂中的化合物80%是重复的,仅有20%不重复.  相似文献   

5.
采用简便的一步水热方法合成磁性壳聚糖纳米复合物(Fe_3O_4-CS MNPs)。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多功能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其对甲基橙染料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磁性壳聚糖纳米复合物对甲基橙染料的吸附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为93.84mg/g。吸附后的磁性壳聚糖纳米复合物可通过NaOH溶液进行脱附,脱附率为92.98%,且4次吸附-脱附行为后,吸附量仍能达到77.04mg/g,表明该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吸附剂SiO2-TiO2,通过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透射电镜对SiO2-TiO2的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考察钛掺杂硅胶中钛含量对硅胶结构的影响.用动态水蒸气吸附分析仪研究SiO2-TiO2吸附剂对水蒸气的吸附和再生性能,并通过程序升温脱附测试估算了饱和吸附水的脱附活化能;最后采用Frenkel-Halsey-Hill模型分析吸附剂的粗糙程度及孔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随着钛/硅摩尔比的减小,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大,孔径分布变窄,平均孔径减小,吸附水的脱附活化能降低,且吸附剂再生温度低,在低相对湿度即30%以下时的水蒸气吸附性能较MCM-41型二氧化硅强.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复合物对污水中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壳聚糖(CTS)与自制的丙酮酸化壳聚糖(P-CTS)、巯基化壳聚糖(CTS-SH)作为吸附剂,研究了不同吸附剂对污染水体同一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及对混合金属离子的竞争吸附.分析了pH值、温度、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研究了流速对动态吸附和脱附的影响及洗脱剂、活化剂对吸附剂复原的作用.为用壳聚糖复合物(CTS-X)清除污染水体中金属离子作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聚氯乙烯-吡啶树脂作吸附剂,研究了它对β-萘酚的静态吸附和脱附情况,研究表明,树脂对β-萘酚有良好的吸附和脱附性,同时,也研究了温度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对β-萘酚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明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另外,也研究了树脂对不同的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及乳酸和氯乙酸的吸附情况,研究表明,树脂对有机酸性物质有明显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高效旋转式除湿技术的要求,采用水热法制备硅铝酸盐吸附剂,揭示了搅拌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TEM、XPS、XRD和FT-IR等测试对吸附剂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动态水蒸气吸附分析仪测试吸附剂对水蒸气的吸附-脱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搅拌时间的延长,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和表面硅铝原子比逐渐增大,而平均孔径逐渐减小,水汽吸附性能有所增强,且吸附剂脱附温度仅为360 K,在低湿度(RH≤40%)下的吸附性能强于3A分子筛.  相似文献   

10.
吸附剂的再生直接影响吸附精制工艺的成败,决定了吸附过程能耗及吸附剂寿命.对吸附过程中已被轻质芳烃饱和的13X型分子筛的再生脱附剂进行了筛选、比较.结果表明,工厂中副产C5 馏分是合适的脱附剂.研究表明.温度、空速等因素对脱附效果有影响.脱附温度应高于300℃。脱附剂空速可随工艺要求在LHSV变化范围为0.8~1.25 h-1内选择.所得结果为6# 溶剂油吸附脱芳精制工艺中再生工序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国产大网状树脂GDX502对水中微量混合一元酚的富集作用,考察了影响富集回收的某些因素,对富集和洗脱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纺织品生产过程中对有害物质的检测效率,本文将压缩感知方法应用于有害物质的检测过程,以观测矩阵作为混样方案,通过混检的方式得到远少于待测样品的检测次数;混检完成后,根据相应的重构算法由混检值重构出原样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而获得不合格样品的编号及检出率等;最后,通过仿真实验探讨了由不同参数生成的混检矩阵对重构效果的影响,并用在纤维纺织品中检测有害物质双酚A、芳香胺和甲醛的真实检测项目进行了验证. 验证结果显示, 本文提出的基于压缩感知的混样检测方案不仅能保证检测的准确性,而且能降低检测成本和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置室内控制实验,测定冻融过程中冰水两相的三维荧光光谱(EEMs)、SUVA254、TN、TP、DOC,并对三维荧光特征指数、SUVA254、TN、TP、DO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冻结过程中水相的三维荧光光谱中类色氨酸峰A、类酪氨酸峰B、类腐殖酸峰C的荧光强度增强,TN、TP质量浓度增加至原水样的1.47、1.13倍。说明在冻结过程中由于冷冻浓缩效应,类色氨酸、类酪氨酸、类腐殖酸三类溶解性有机物、TN、TP由冰相向水相迁移。随着冰相体积的增加,三类溶解性有机物、TN、TP向沉积物迁移,并在溶解过程中,由沉积物向水体释放。通过测定冻融条件下冰水两相中BPA、E2、EE2的质量浓度发现,在冻结过程中BPA、E2、EE2向水相中迁移,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说明芳香族物质更易向水相中迁移。  相似文献   

14.
国产抗HIV-1试剂盒对献血员血清检测陈长荣,戴永强(厦门市中心血站)(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艾滋病+(AIDS)是一种正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的疾病,其病毒(HIV)是一种单链RNA逆转录病毒.HIV感染后2个月左右在血清中可检测出抗HIV阳性,从感染到...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体发酵和液体摇瓶震荡培养两种培养方法获得丝状真菌Aspergillus sp.MF134培养物,并从中提取活性物质.应用纸片扩散法和比浊法测定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探讨MF134菌的抗菌活性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固体培养物的提取物对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白色假丝酵母(Cancia albicans)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菌活性产物主要在孢子形成时产生的,而且与海水的存在有关,海水培养物所产生的抗菌活性高于淡水培养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槽内溶液空气搅拌的浓度场进行了研究。在一长方体的有机玻璃的空气搅拌槽内,加入色,选择有代表性的12个点,定点,定时取样,再作光度测定。这些定性及定量的结果,为优化生产设计提供了一些经验规律和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程序升温热重法对生活垃圾中4种人造有机物与空气气化反应进行研究.由实验所得热重曲线TG和微分热重曲线DTG作出转化率与温度关系曲线,比较样品反应速率和燃烧特性,选择数学模型进行动力学计算,得出反应的活化能、指前因子等参数.为城市垃圾气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样中病毒颗粒的有效浓缩和富集是病毒检测的首要任务.分别应用氯化钠-氯化铝沉淀法和滤膜吸附法,对模拟水样和实际水样的脊髓灰质病毒进行浓缩分离.经过核酸提取后,通过RT-nest-PCR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病毒,结果发现,两种浓缩方法对水样中的脊髓灰质病毒都能有效地回收富集及检测.通过计算,分别检测到污水处理厂进水口中病毒存在所用水样的有效体积,氯化钠-氯化铝沉淀法为3.5 mL,滤膜吸附法为2.1 mL.应用氯化钠-氯化铝沉淀法对另外3个污水处理厂水样的病毒检测发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有脊髓灰质病毒的存在.另外,制备了包含脊髓灰质病毒特异性核酸片段的阳性质粒标准品,为开展水体环境中有害病毒的检测工作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最常用的EIS(电化学阻抗)测试用电解槽由有机玻璃制成,管中盛有电解液,并装有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有机玻璃管的固定可采用两种方式:(1)A装置将有机玻璃管用粘结剂粘在涂层/金属试样上;(2)在B装置中,将有机玻璃管用螺杆固定在两块有机玻璃板中间.本文研究了在两种实验装置下环氧涂层以及环氧富锌涂层的电化学阻抗谱特征,结果...  相似文献   

20.
A method using the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 to analyse atrazine and its degradation products at levels of low nanograms per liter in water has been developed. The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s were filtered and then extracted by SPE with a new sulfonation of poly(divinylbenzene-co-N- vinylpyrrolidone) sorbents MCX. HPLC/APCIMS was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atrazine and its degradation products, desethylatrazine (DEA), deisopropylatrazine (DIA), didealkylatrazine (DEDIA), and hydroxyatrazine (HYA). The detection limits ranged from 10-50 ng/L in water sample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eep wells and a reservoir near a plant that produced atrazine. Atrazine concentration levels in most surface samples were above the limit of the China Surface Water Regulation (3 mg/L). In ground water, the levels of degradation product were more than 0.1 mg/L and 5-10 times greater than those of atrazine. The highest DEA concentration in the groundwater sample taken at the 130 m depth was 7.2 u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