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技术创新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的核心,本文在技术创新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动力要素因果关系,应用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模型评价高科技产业创新系统的演化结果。通过高技术产业行业和区域创新生态位适宜度的评测,以及信息熵模型对技术创新生态因子权重分析,提升创新生态系统的进化空间。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库尔勒市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足迹模型是Wackernagel.M等人提出的一种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综合指标,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该方法采用以往完全不同的角度分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为区域发展评价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计算方法、计算模型以及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等理论基础上,以新疆库尔勒市为研究对象,对库尔勒市1996~2005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库尔勒市的生态足迹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生态赤字有增加的趋势,这表明当前库尔勒市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图9,表5,参7。  相似文献   

3.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通过引入创新生态环境和创新生态位,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基于长三角制造业企业调研数据,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检验,探究创新生态战略通过创新生态网络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战略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创新生态网络在创新生态战略与企业创新效率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并且创新生态环境和创新生态位调节该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从创新生态网络视角构建了创新生态战略向企业创新效率转化的中间机制,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引入个体生态位概念 ,提出通过反馈作用及个体的自适应行为缩小与环境压力的差异 .建立基于生态位的模糊控制模型 ,并利用遗传算法和 Fuzzy控制双层嵌套的设计方法 ,进行优化构造可控的生态位 .将此方法应用到智能温室系统 ,仿真结果表明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  相似文献   

5.
以生态位的相关原理研究我国港口企业价值链分工决策问题,利用基本生态位选择的超边际分析模型研究港口企业价值链对环境要素达到最优适应状态的基本条件.研究表明:港口企业基本生态位通过内部生态位因子(规模因子、运营因子和赢利因子)的综合作用影响价值链延伸方向,生态位因子综合指数与港口企业种群交易效率之间的关系决定基本生态位的三种角点决策分别占优的基本条件,进而影响企业在价值链上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分工决策.研究结果为我国港口企业通过价值链分工及重构等措施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区域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能值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能量分析和经济分析方法无法合理评价生态经济系统内不同种类的能量或物质真实贡献的局限性,引入生态经济学的能值分析方法,以能值为量纲核算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及货币流,建立能值指标体系,量化、评价系统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程度,为区域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郑州市实例应用显示,郑州市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可持续指标为0.82,处于消费型阶段,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为83万人,远远低于实际人口数,水资源压力很大,郑州市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尚未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河流健康系统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考虑到河流健康系统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素,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引入了能体现系统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同异反联系度(IDC)的计算公式,并建立了河流健康系统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SPAM).模型从三个层次阐明评价过程中集对分析理论的具体意义并将多指标表示成一个能从总体上衡量河流健康的n元联系数.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从主客观两方面定量计算河流健康程度.将SPAM应用于澜沧江健康系统的评价,结论是:就总指标来说,河流健康评价等级为"良";就各个子系统来说,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相对好于其它三个功能.SPAM模型能充分利用研究问题所包含的不确定性信息,将辩证认识与定量描述有机结合起来,是河流健康复杂系统综合评价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复杂性的区域集群创新系统优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集群创新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同构性特征.运用生态复杂性方法,刻划了区域集群创新系统中的知识流与知识溢出,构建了集群主体间基于竞争合作关系的创新优效性模型,并结合集群创新实例对模型做出了解释,研究表明,主体间共同的知识域和较高的互动强度对创新实现具有正效应,同时还要注意集群创新中的锁定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技术生态位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生态位理论为解决当前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但对于采用何种方法、如何有效评价技术生态位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文章在借助技术生态位理论和技术能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突变级数法原理来构建技术生态位评价模型,并通过对2008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例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智能制造上市企业2015~2020年发明专利授权数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智能制造企业创新关联网络演化规律。通过回归分析,研究智能制造企业创新关联网络结构与技术生态位“态”和技术生态位“势”的关系。研究发现:智能制造企业创新关联网络关系显著,且关联趋向紧密。网络度数中心度与技术生态位“态”、技术生态位“势”均呈显著的倒U关系;关系强度与技术生态位“态”、技术生态位“势”均呈显著的倒U关系;结构洞与技术生态位“态”的关系呈正线性相关关系。智能制造企业起步阶段,政府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更多企业投入到智能制造企业相关领域,促进其创新关联网络的发展。发展阶段,提高网络度数中心度、结构洞和关系强度,避免由于过于分散降低智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成熟阶段,剔除冗余联系,获取有效的网络资源,优化网络结构,进一步保证智能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积分的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测度与评价问题,在已建立的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测度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改进的模糊积分评价方法提出了基于模糊积分的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测度与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5个地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进而为政府制定相关经济政策以及中小企业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内涵出发构建二维评价体系,基于2009~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对各区域绿色创新绩效进行测度,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缘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的增加会通过R&D投入正向影响区域绿色创新效率与效益;R&D投入中人力资源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强于研发经費投入效果;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益的影响较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更为显著,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缘色创新效益具有非线性影响,存在最优保护区间;中国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多数地区处于低绿色创新效率与低绿色创新效益区间。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创新系统优化对人才聚集效应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流动到一定规模时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它既可能产生1+1〉2的经济性效应,也可能产生1+1〈2的不经济性效应。人才聚集效应与区域创新系统具有密切的关系。人才聚集效用有利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而区域创新系统的协调优化则有助于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的产生与提升。在给出区域创新系统优化和人才聚集效应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优化对人才聚集效应产生和提升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4.
New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policies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formal economy and have increased collaborative processes across sectors and social spheres within region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role of regional leadership in the informal economy. By themselves, network processes increase complexity and create a series of uncertainties that differ from processes that are steered through the hierarchical procedures of public bureaucracy or regulated through the judicial and competitive mechanisms of the market. These collaborative and steering challenges must be addressed by regions that seek to succeed with their development efforts. Empirical findings show us that relatively similar regions do not respond in a uniform fashion to the challenges raised by network based development process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regional leadership anchored in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can reduce some of the uncertainties and complexities of network based regional innovation policies, increase sustainability and long term effectiveness, and strengthen local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5.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RIS) are understood as a loose alliance of private and public interests, 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enterprise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RIS are believed to be the cause for the increased competitiveness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region. This article challenges the initial rationale and explores an alternative rationale on regional innovation, questioning if the relationship is the other way round: Does the workplace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ssemble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e findings introduce the heterogeneity of a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roject at the same time embedded in the concreteness of the workplace innovations and extended beyond the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region. The discussions introduce a new and simultaneous rationality of innovation. The contributions to increase competitiveness and productivity become the source of an innovation system and not the result of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e loose alliance in the innovation system becomes an effect, and not the source, of the efforts to increase competitiveness and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6.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经济系统失调及其实现平衡的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友金  易秋平 《系统工程》2005,23(10):97-101
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研究现状,提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经济系统(RTIES)概念,探讨了RTIES的组成剖析了RTIES失调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实现RTIES平衡的途径.本文的研究对实现从传统技术创新到生态技术创新过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融合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主体,促使创新资源在各个主体间流动,并最终产生知识的创新与成果的转化。论文以系统协同理论为基础,从创新基础环境子系统、创新主体子系统与创新资源子系统三个方面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并从这三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出了评价方法和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及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界定区域创新能力基础上,构建一套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31个省级地区进行分析,对比东、中、西部区域创新能力,并将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作为区域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对促进区域创新产出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12~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引入产学研协同发展和对外开放度两个重要变量,实证研究了企业研发投入如何促进区域创新产出的问题,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对区域创新产出存在正向显著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会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水平的提升,且产学研协同发展在企业研发投入与区域创新产出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对外开放度在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学研协同发展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将生态学理论与区域技术创新理论相结合 ,提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新概念。认为这是一个研究区域技术创新问题的新思路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是一个进步。在此概念基础上 ,分析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 :稳定性调节机制 ,多样性调节机制和静态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