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谱增感染料都是л电子丰富的扁平分子体系,染料分子易于沿某个方向平行堆叠成“柱”体——分子聚集体,在聚集体中每个单分子单元的轨道或电子云向着分子平面上、下扩展,使得邻近分子的轨道相互重叠而形成了传导电子的通道。聚集体对光谱增感特别重要,如卤化银,照相乳剂中一般都含有染料分子的J聚集体;乳剂的超增感作用在J聚集态染料中特别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2.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缺陷及修饰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结构及组装方法,缺陷产生的机理、表征方法,以及对自组装单分子膜缺陷的修饰方法.自组装单分子膜可分为单层膜和多层膜.单层膜主要指以共价键和离子键为驱动力形成的,多层膜的组装方法主要是分子沉积(MD)技术和基于化学吸附的自组装单分子膜技术.自组装膜的缺陷对其具有的特殊性能有影响,分子的倒伏造成了膜的缺陷,其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基片表面的化学组成与化学性质和成膜分子自身性质起决定作用;优化成膜反应条件,可有效地控制膜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研究单分子的电子转移动力学特性并进行可靠的量子操控是应用单分子于量子信息领域的先决条件.利用电场改变单分子与周围电子受体之间的库仑势垒,操控PMMA聚合物薄膜中的染料SR单分子的电子转移,发现分子荧光对电场响应存在增强效应.将电流引入染料SR单分子/ITO半导体纳米粒子系统中,观察到了电流操控下的单分子荧光强度熄灭效应,电子转移率达到91%.  相似文献   

4.
DNA-夜蓝结合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中,磷酸苷脱质子和碱基的质子化使双螺旋链构成双静电膜,带电荷的染料分子被双静电膜吸附,吸收光谱发生位移。本实验用微表面吸附-光谱修正技术(MSASC)研究了DNA与夜蓝(NB)染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B在DNA上的吸附聚集满足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规律。  相似文献   

5.
二棕榈磷脂酰胆碱单分子膜诱导碳酸钙结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脂单分子膜是生物膜的简化模拟体系,采用二棕榈磷脂酰胆碱(DPPC)作为单分子膜的成膜材料将使该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接近生物体系。利用LB技术,模拟生物体系研究二棕榈磷脂酰胆碱(DPPC)单分子膜对碳酸钙晶体生长的取向和形貌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DPPC单分子膜对碳酸钙晶体的取向和形貌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表面膜压与单个分子所占面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分子表面膜膜压π与单个分子膜所占面积A的关系极为复杂。借助于动态膜压仪,研究表面膜压π随单个分子膜面积A的变化关系。由膜压与面积的关系,来确定单分子膜物态及其它性质。  相似文献   

7.
从超分子化学角度研究了双萘环和单萘环通用染料在染色过程中的构效关系.对腈纶纤维染色时,由于双萘环染料分子对相邻阴离子染席的空间屏蔽作用,其上染率下降.对涤纶纤维染色时,染料分子自身的空间结构对上染率的影响不明显.对棉纤维染色时,由于双萘环染料分子对纤维的直接性好、磺酸基在分子中所占的比例低,其上染率提高.对羊毛和丝绸染...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花生酸的氯仿溶液在二次蒸馏水气/液界面的单分子膜的表面张力与单分子面积的等温线,用布儒斯特角显微镜原位监测了花生酸分子成膜过程中单分子膜区域形貌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花生酸单分子面积约为0.23 nm2,崩溃张力为57 mN.m-1;花生酸两亲分子在二次蒸馏水为亚相的气/液界面上,先聚集形成岛状区域分布,然后随着表面张力的升高,进一步形成完整有序排列的单分子膜,该单分子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18H37(CH3)2N —(CH2)3—N (CH3)2C18H37],2Br-,简写为18-3-18,2Br-1)和硬脂酸(SA)混合单分子膜在气液界面上的性质;测定了这一混合体系的表面压-平均分子面积(-πA)等温线;计算了混合单分子膜的压缩比(κ)以及过剩面积(Aex)与混合单分子膜的组成(硬脂酸的摩尔分数,xSA)的关系;给出了过剩面积和理想混合面积之比与混合单分子膜组成的关系;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单分子膜在不同组分下的形貌。结果显示:表面压起始增加值所对应的平均分子面积随xSA增加而降低,并且混合单分子膜由液态扩张膜向凝固态膜转变,混合单分子膜出现严重的负偏离现象。由混合单分子膜的可混合性和非理想性可看出,18-3-18,2Br-1与SA在气液界面上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它们之间容易混合。AFM图像还说明18-3-18,2Br-1分子难以成膜,SA分子易于成膜,在18-3-18,2Br-1中加入SA可以增加18-3-18,2Br-1成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天然条件下单分子膜阻蒸发速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溶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膜,单分子膜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阻止水的蒸发,因此可以作为抑制水蒸发的阻止剂.本文简介了单分子膜的一些性质,着重讨论了在天然条件下,有膜与无膜水的蒸发速率问题,并讨论了气候条件对蒸发速率和膜阻蒸发速率的影响.最后对此项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研究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随着膜的应用领域的拓展,对膜的组装技术和表征方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综述了现阶段分子自组装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基底表面的处理方法;着重从电化学、谱学、显微学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来自组装单分子膜的表征方法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测量了10 ,12二炔廿五碳酸单分子膜在不同亚相pH 下的πA曲线,记录了其紫外聚合过程中的面积变化过程.实验表明,亚相酸度的改变导致成膜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从而引起10,12二炔廿五碳酸单分子膜中的相转变,酸度越大,10 ,12二炔廿五碳酸单分子膜的可压缩性越大,聚合的反应性也越大.文中还讨论了膜压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指出了双炔酸本体聚合与在单分子膜状态下聚合反应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二维单分子膜与三维体系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维单分子膜体系与三维体系之间在物理状态和热力学量方面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由此可将研究三维体系热力学函数的方法直接应用于二维单分子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热镀锌板上γ-APT硅烷自组装膜的制备及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流阻抗谱和接触角的方法研究了γ-APT硅烷的单分子自组装膜在热镀锌钢板表面的成膜过程,以及γ-APT硅烷自组装膜和γ-GPT硅烷的相容性.实验成功制备硅烷单分子自组装膜.组装开始时硅烷分子水解生成硅醇键的一端快速吸附在锌的表面并形成了Si—O—Zn键,硅烷分子之间的硅醇键随即脱水形成Si—O—Si键,从而自组装成为有序、规律排布的单分子自组装膜,组装10 h后膜的完整性最好,随后形成连续性较差的混杂膜.经过10 h组装后的γ-APT硅烷自组装膜与γ-GPT硅烷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3种不同方法将碱性磷酸酶(AP)添加在DPPC单层膜系统中,从热力学角度研究了AP对DPPC单层膜的影响,旨在从分子水平探讨AP分子与磷脂生物膜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用共同铺展法和亚相溶解法添加AP后,DPPC单层膜的相变不受影响。在低表面压力下,AP在膜上的定位从长轴与界面平行变为垂直方向,这改变了膜体系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了膜体系的混乱程度,增大了膜体系的能量。而用亚相注入法添加蛋白AP后,DPPC单层膜的相转移变得不明显,在低表面压力下AP分子的定位方向不变。在高表面压力下,AP分子可能被DPPC胶束包裹,并释放到单层膜外,这不仅改变了体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且增大了体系的混乱程度,并减小了体系能量。碱性磷酸酶分子的定位方向对其与磷脂膜的相互作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五种具有二嗜性、能形成单分子膜,又具有大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β的有机染料——半花菁和苯腙衍生物。将它们制备成均一或混合的单分子层和多层LB膜。用相对法测定了它们的β值,证实了半花菁和部分苯腙衍生物具有高达3.711×10~(-49)c~3·m~3·J~(-2)的β值。用X射线小角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二次光学谐波信号,对LB膜进行了表征,给出了膜中分子取向和排列情况,证实膜中分子存在J聚体形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C60/十八烷酸Langmuir-Blodgett(LB)单层膜混合系统的滑动摩擦行为.模拟结果显示:与纯的十八烷酸单层LB膜系统相比,含有C60分子的混合系统具有更低的剪切压.分析结果表明,在滑动过程中,C60分子被局域在由长链分子形成的空穴里,并且在整个滑动过程中发生滚动振荡行为;系统间的摩擦力主要来自于C60分子与十八烷酸单层膜之间的作用力,而十八烷酸单层膜与十八烷酸单层膜之间的作用力很微弱.  相似文献   

18.
季铵—水杨酸根电极的研制与应用已有报导,本文研制了PVC膜乙基紫—水杨根酸离子选择性电极。实验证明:以乙基紫阳离子作为离子交换定域体,可与季铵离子相媲美。而三苯甲烷染料分子中的取代基的π值可作为评价离子交换定域体性能优劣的一种参数。  相似文献   

19.
季铵、碱性染料阳离子是研制阴离子选择电极的常用离子交换定域体。这类定域体对ISE性能的影响文献中已有讨论。但均未指出可用于筛选离子交换定域体的适宜的物理量,而研制液膜电极时,怎样选择有机溶剂,目前也无规则可循。本文以五种烷基吡啶、三种季铵(氯代烷基三甲铵)四种碱性染料为定域体,研制了液膜、PVC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单偶氮分散染料溶解度参数的计算方法。分散染料的溶解度参数是染料结构决定染色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使用价值的分散染料其溶解度参数应和涤纶纤维溶解度参数相近,但这仅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根据染料的溶解度参数,可以进行单偶氮分散染料的分子设计和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