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鳃交换面积变化对鱼类静止代谢率的影响,采用剪除部分鳃弓处理了体质量为(47.6±1.0) g的鲫(Carassius auratus);实验设对照组、剪2个鳃弓组和剪4个鳃弓组,测定鲫剪鳃前后的代谢率、呼吸频率及鳃小片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剪鳃前,各组的静止代谢率、呼吸频率均无显著差异。剪鳃后,代谢率随时间延长先降低再升高,然后逐渐降低至剪鳃前水平;对照组呼吸频率处理时间点前后变化不显著,剪鳃弓组处理后呼吸频率随剪鳃弓数量的增多而显著增高。鳃小片密度及平均面积在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剪鳃前、后也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剪鳃造成鲫的呼吸交换面积减小,该种鱼则可通过调节呼吸频率维持代谢需要而不依赖于鳃形态的可塑性;因此,在鱼类生理学实验操作中,通过剪鳃改变鳃呼吸面积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荒漠沙蜥成体代谢率和心率等生理指标的温度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旨在检测不同温度下成体荒漠沙蜥的静止代谢率、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差异.结果显示:成体荒漠沙蜥的静止代谢率和心率随外界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上升,但呼吸频率的上升并不显著.雌雄两性间,雄性蜥蜴呼吸频率对温度变化的依赖性比雌性的略强,且35?C下雄性的代谢率显著高于雌性的.这些生理特征与荒漠沙蜥的生境和活动特点直接相关.我们推测25~35?C荒漠沙蜥可能更多地依赖于提高心率和增加血流量来调整代谢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溶氧水平下锦鲫的运动和代谢适应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考查广氧性鱼类锦鲫(Carassius auratus)在不同水体溶氧(DO)水平下的运动和能量代谢适应对策,在25 ℃对水体DO分别为0.5、1、2、4 mg·L-1以及接近100%饱和溶氧浓度的8 mg·L-1水平下锦鲫幼鱼静止代谢率(RMR)、活跃代谢率(AMR)、临界游泳速度(Ucrit)及不同游泳速度下的单位位移能量消耗(COT)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锦鲫的Ucrit和AMR均随着DO的下降而呈下降趋势,各处理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者在低DO端即4~1 mg·L-1下降更为剧烈,且AMR下降速率明显大于Ucrit;RMR在DO从8~1 mg·L-1时没有显著变化,但1 mg·L-1以下随DO的下降线性下降(p<0.05);各实验处理组锦鲫随游泳速度的上升代谢率上升;低DO实验组(0.5、1和2 mg·L-1实验组)各游泳速度下COT无显著差异,而高DO实验组(4和8 mg·L-1实验组)COT随游泳速度的上升而显著上升,消除RMR影响后各实验组单位位移净能量消耗(COTnet)随游泳速度上升均显著上升(p<0.05);在较低的游泳速度下,较低的DO实验组往往比同一游泳速度下的较高DO实验组锦鲫有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低COT值,p<0.05),但随着游泳速度上升不再有该趋势.研究提示锦鲫在不同DO水平下采取不同的运动和能量代谢对策以适应不同环境溶氧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水体锰暴露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及静止代谢率的影响。【方法】设置水体中二价锰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30,60,120和240mg·L-1的4个锰暴露处理组和1个水体中二价锰离子质量浓度为0mg·L-1的对照组 ,处理28d后测定各处理组实验鱼静止代谢率及肝脏、肾、肠、鳃、脑等器官组织的AKP和ACP活力。【结果】1)60,120mg·L-1锰暴露处理组肝脏AKP活力均比对照组的更低,60 mg·L-1锰暴露处理组肾AKP活力比对照组的更高,各锰暴露处理组肠AKP活力均比对照组的更低;上述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0mg·L-1锰暴露处理组肝脏ACP活力比对照组的更高,各锰暴露处理组肠ACP活力均比对照组的更低,120mg·L-1锰暴露处理组鳃ACP活力比对照组的更低;上述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0mg·L-1锰暴露处理组的静止代谢率高于对照组及120,240mg·L-1的锰暴露处理组的静止代谢率 ,上述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鱼肝、肾和肠的AKP和ACP活力对水体锰暴露相对较敏感。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的水体锰暴露下,草鱼静止代谢率出现相应的升高以满足机体解毒时额外的能量需求;而高质量浓度的锰暴露则可对鱼体造成损伤并引起静止代谢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水体锰暴露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及静止代谢率的影响。【方法】设置水体中二价锰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30,60,120和240 mg·L-1的4个锰暴露处理组和1个水体中二价锰离子质量浓度为0 mg·L-1的对照组,处理28 d后测定各处理组实验鱼静止代谢率及肝脏、肾、肠、鳃、脑等器官组织的AKP和ACP活力。【结果】1)60,120 mg·L-1锰暴露处理组肝脏AKP活力均比对照组的更低,60 mg·L-1锰暴露处理组肾AKP活力比对照组的更高,各锰暴露处理组肠AKP活力均比对照组的更低;上述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0 mg·L-1锰暴露处理组肝脏ACP活力比对照组的更高,各锰暴露处理组肠ACP活力均比对照组的更低,120 mg·L-1锰暴露处理组鳃ACP活力比对照组的更低;上述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0 mg·L-1锰暴露处理组的静止代谢率高于对照组及120,240 mg·L-1的锰暴露处理组的静止代谢率,上述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鱼肝、肾和肠的AKP和ACP活力对水体锰暴露相对较敏感。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的水体锰暴露下,草鱼静止代谢率出现相应的升高以满足机体解毒时额外的能量需求;而高质量浓度的锰暴露则可对鱼体造成损伤并引起静止代谢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鱼类器官质量随个体质量增长的异速变化及该变化的种间差异,以检验器官尺寸假说。【方法】以鲤科(Cyprinidae)鱼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鲤(Cyprinus carp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测定它们随个体质量增长的各器官质量,分析器官质量与体质量的异速关系,并对器官尺寸假说进行检验。【结果】6种鱼的脑、心、肝、鳃、内脏团和躯壳的质量均与体质量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5),校正体质量后的各器官质量都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种间差异(p0.05);6种鱼的特定体质量代谢率和校正后的平均脑质量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关系。【结论】脑质量大的物种,它的静止代谢率未必大;研究结果仅部分支持器官尺寸假说。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组织学石蜡切片技术和HE染色,对青海湖裸鲤肌肉组织和鳃组织的组织学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肌纤维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其间含有一定的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等结构,肌纤维的直径和密度分别为104.37±3.57μm,41.67±1.25根/单位面积;鳃由鳃弓、鳃耙、鳃丝构成,其中鳃丝由许多的鳃小片组成,鳃丝长6.77±0.33 mm,鳃弓宽度403.42±54.35μm,鳃小片长度141.83±9.72μm,鳃丝宽度54.46±4.86μm,鳃丝间隔397.79±3.19μm。青海湖裸鲤肌肉和鳃的组织结构基本与普通鱼类相同,但在肌纤维直径和鳃内毛细血管等方面上仍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体中双酚A(BPA)暴露对鲤(Cyprinus carpio)肝、肾组织的氧化胁迫及静止代谢率的影响。【方法】设置1个水体中BPA暴露质量浓度为0的空白对照组、1个水体中BPA暴露质量浓度为0但乙醇质量分数为0.03%的乙醇对照组和水体中BPA暴露质量浓度分别为0.5,0.9,1.8,3.6,7.2mg·L-1等5个处理组,处理30d后测定各组实验鱼的静止代谢率,肝组织中BPA的积累量及肝、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1)3.6和7.2mg·L-1BPA暴露处理组的肝、肾组织中MDA含量比两个对照组的肝、肾组织中MDA含量更高,且与后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6和7.2mg·L-1BPA暴露处理组的肝组织中CAT活性以及1.8,3.6和7.2mg·L-1BPA暴露处理组的肾组织中CAT活性均低于两个对照组的肝、肾组织中CAT活性,与后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1.8和3.6mg·L-1 BPA暴露处理组的静止代谢率高于两个对照组的静止代谢率,7.2mg·L-1 BPA暴露处理组的静止代谢率低于两个对照组的静止代谢率,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鱼肝组织中BPA积累量随水体中BPA暴露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表现出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结论】水体BPA暴露质量浓度与鲤肝组织中BPA积累量之间具有剂量-效应关系。鲤肝、肾组织中MDA含量和CAT活性对水体BPA暴露相对较敏感,肝组织比肾组织更敏感。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水体BPA暴露导致鲤静止代谢率升高以满足鲤在组织损伤修复和毒物净化方面额外的能量消耗,但较高质量浓度的BPA暴露可能对鱼体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并引起静止代谢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体外颜色标记对两种喜集群鲤科(Cyprinidae)鱼类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比较这两种鱼类对颜色标记的反应差异。【方法】以鲤科鱼类锦鲫(Carassius auratus)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为实验对象,将实验鱼标记前后作为对照和处理,测定两种鱼类的临界游泳速度(U_(crit))、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_r)和最大代谢率(MMR)。【结果】1)颜色标记前后,锦鲫和中华倒刺鲃的U_(crit)和U_r均无明显变化且保持较高的重复性,但中华倒刺鲃在标记前的U_(crit)明显高于锦鲫的U_(crit)。2)颜色标记前后,两种鱼的MMR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研究表明体外颜色标记对锦鲫和中华倒刺鲃的有氧运动能力均无影响,该方法可较好地运用于鱼类群体行为学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不同摄食习性鱼类在消化活动期间及短期饥饿后最大代谢的变化情况,在24 ℃条件下,测定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锦鲫(Carassius auratus)、丁鱥(Tinca tinca)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幼鱼在消化活动期间及短期饥饿后的最大代谢率(maximum metabolic rate,MMR)。研究结果显示:1) 在种间水平上,积极摄食的锦鲫在消化活动时的MMR比其他鱼类在消化活动时的MMR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伏击取食的南方鲇在短期饥饿后的MMR比其他摄食习性鱼类在短期饥饿后的MMR更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在种内水平上,锦鲫在消化活动时的MMR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升(p<0.05),南方鲇、丁鱥和鲢在消化活动时的MMR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短期饥饿后的南方鲇MMR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锦鲫、丁鱥、鲢在短期饥饿后的MMR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积极摄食的锦鲫心-鳃系统能力强,能够快速消化食物,因此在消化活动时MMR明显上升;伏击取食的南方鲇因采取典型的消化优先模式,故消化活动期间MMR有所降低;丁鱥和鲢单次摄食量少,因而摄食后MMR上升不明显。在经历短期饥饿后,4种鱼类均下调自身生理功能以降低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水体中双酚 A(BPA)暴露对鲤(Cyprinus carpio)肝、肾组织的氧化胁迫及静止代谢率的影响。【方法】设置1个水体中BPA暴露质量浓度为0的空白对照组、1个水体中 BPA 暴露质量浓度为0但乙醇质量分数为0.03%的乙醇对照组和水体中BPA暴露质量浓度分别为0.5,0.9,1.8,3.6,7.2mg·L-1等5个处理组,处理30d后测定各组实验鱼的静止代谢率,肝组织中 BPA 的积累量及肝、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1)3.6和7.2mg·L-1BPA暴露处理组的肝、肾组织中 MDA 含量比两个对照组的肝、肾组织中 MDA 含量更高,且与后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6和7.2mg·L-1BPA暴露处理组的肝组织中CAT活性以及1.8,3.6和7.2mg·L-1BPA暴露处理组的肾组织中CAT活性均低于两个对照组的肝、肾组织中 CAT 活性,与后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1.8 和3.6mg·L-1BPA暴露处理组的静止代谢率高于两个对照组的静止代谢率,7.2 mg·L-1BPA暴露处理组的静止代谢率低于两个对照组的静止代谢率,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4)实验鱼肝组织中BPA积累量随水体中BPA暴露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表现出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结论】水体 BPA 暴露质量浓度与鲤肝组织中BPA积累量之间具有剂量-效应关系。鲤肝、肾组织中 MDA 含量和 CAT 活性对水体 BPA 暴露相对较敏感,肝组织比肾组织更敏感。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水体 BPA 暴露导致鲤静止代谢率升高以满足鲤在组织损伤修复和毒物净化方面额外的能量消耗,但较高质量浓度的 BPA 暴露可能对鱼体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并引起静止代谢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考查温度对鱼类静止代谢率及低氧耐受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对象,分别在10、20和30℃条件下驯化2周,随后将实验鱼置于密闭呼吸室中测定静止代谢率,并通过“双线法”推出临界氧压(Pcrit)等相关参数。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上升,中华倒刺鲃幼鱼静止代谢率(MO2rest)、Pcrit点所对应代谢率(MO2pcrit)以及临界代谢范围(MMS)均显著上升(p〈0.05);MO2rest的温度系数(Q10)在10-20 ℃和20-30 ℃间分别为2.54和1.27。而中华倒刺鲃幼鱼Pcrit却不受温度变化的显著影响,表现出一定的保守性。研究表明,中华倒刺鲃幼鱼Pcrit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并不与 MO2rest的变化趋势相吻合,这提示随温度的改变中华倒刺鲃可能还启用了其他生理、生化和(或)行为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考查温度对鱼类静止代谢率及低氧耐受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幼鱼为对象,分别在10、20和30℃条件下驯化2周,随后将实验鱼置于密闭呼吸室中测定静止代谢率,并通过“双线法”推出临界氧压(Pcrit)等相关参数。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上升,中华倒刺鲃幼鱼静止代谢率(MO2rest)、Pcrit点所对应代谢率(MO2pcrit)以及临界代谢范围(MMS)均显著上升(p<0.05);MO2rest的温度系数(Q10)在10~20 ℃和20~30 ℃间分别为2.54和1.27。而中华倒刺鲃幼鱼Pcrit却不受温度变化的显著影响,表现出一定的保守性。研究表明,中华倒刺鲃幼鱼Pcrit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并不与MO2rest的变化趋势相吻合,这提示随温度的改变中华倒刺鲃可能还启用了其他生理、生化和(或)行为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以人工授精获得的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18.92±0.09)g为研究对象,以ZnSO4·7H2O为毒物源,在水温(27.5±0.5)℃、硬度25~30mg CaCO3/L条件下,测得水体锌(Zn~(2+))暴露对南方鲇的96h半致死质量浓度(96hLC50)为8.98mg/L.在水体Zn~(2+)质量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1/60 96hLC50和1/30 96hLC50(分别为149.60μg/L和299.30μg/L)的条件下,进行了为期8周的慢性暴露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体质量生长率、肥满度和肝指数均随着Zn~(2+)质量浓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且高质量浓度Zn(1/30 96h LC50)暴露组的终末体质量、特定体质量生长率、肥满度和肝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肾指数与静止代谢率随Zn~(2+)质量浓度的上升呈升高趋势,低质量浓度Zn(1/60 96hLC50)暴露组肾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质量浓度Zn暴露组静止代谢率显著高于其余2个处理组(p0.05).随着水体Zn~(2+)质量浓度的升高,鱼体蛋白质质量分数、灰分质量分数、干物质质量分数以及能量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而脂肪质量分数变化趋势恰相反.2个Zn暴露组鱼体蛋白质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质量浓度Zn暴露组鱼体能量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脂肪、灰分、干物质质量分数在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鱼的肝、鳃、肾、肠、脑和肌肉等器官组织及全鱼中的Zn累积量均随水体Zn~(2+)质量浓度呈升高趋势;高质量浓度Zn暴露组肝、鳃、肠及全鱼的Zn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肌肉或脑Zn累积量在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暴露组鱼体各组织中Zn的累积量顺序相同,从大到小依次为肠、鳃、肾、肝、全鱼、脑、肌肉,两暴露组组内肠、鳃和肾中Zn累积量相近且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肌肉中的Zn累积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组织(p0.05).通过讨论提出,水体Zn暴露改变了南方鲇的能量利用模式,鱼体优先利用蛋白质提供解毒所需额外能量,降低了鱼体蛋白质及能量累积的速率,导致其生长速度减缓;水体Zn主要通过鳃进入鱼体,经血液循环后分布到鱼体各器官组织,其中肌肉是Zn累积的"非活跃组织".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pH(4.5、6.0、7.5、9.0、10.5)胁迫下拟穴青蟹鳃、肌肉和肝胰腺中ATPase、AKP和ACP活性的响应.以pH6.76±0.3的海水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随pH胁迫强度加大,拟穴青蟹鳃Na ·K -ATPase活性显著增强(p<0.05),Ca 2 ,Mg 2 -ATPase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随pH胁迫时间延长,各组拟穴青蟹鳃Na ,K -ATPase和Ca 2 ,Mg 2 -ATPase活性均在胁迫第3天出现峰值.肌肉AKP活性对照组显著高于各处理组(p<0.05),pH4.5组肝胰腺AKP活性低于对照组,其余各组均略高于对照组(p9.05);pH6.0组和pH10.5组肌肉AC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ACP活性,pH9.0组和pH10.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7.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H4.5组、pH6.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pH胁迫时间延长,拟穴青蟹肌肉和肝胰腺AKP和ACP活性在相同pH处理组变化规律不明显,但表现出时问效应性.由此可见,pH胁迫显著影响拟穴青蟹的生理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细胞大小随体质量增长的异速规律。【方法】以鲤(Cyprinus carp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为对象,测定不同体质量个体的红细胞数量、大小及血红蛋白含量,分析各参数随个体生长的异速规律,为检验细胞代谢假说提供基础资料。【结果】鲤红细胞大小随体质量增加的异速指数仅为0.037,鲫红细胞大小不随体质量增加而变化;估测它们的代谢率异速指数预测值分别为0.987和1,大于文献实测值。鲫红细胞面积大于鲤的红细胞面积,可能与二者基因组大小差异有关。鲤血红蛋白随体质量增长而增加,但在鲫中无明显变化。【结论】研究结果不支持细胞代谢假说,推测分别与鲤红细胞随体质量增长而增大而鲫红细胞无明显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细胞大小随体质量增长的异速规律。【方法】以鲤(Cyprinus carp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为对象,测定不同体质量个体的红细胞数量、大小及血红蛋白含量,分析各参数随个体生长的异速规律,为检验细胞代谢假说提供基础资料。【结果】鲤红细胞大小随体质量增加的异速指数仅为0.037,鲫红细胞大小不随体质量增加而变化;估测它们的代谢率异速指数预测值分别为0.987和1,大于文献实测值。鲫红细胞面积大于鲤的红细胞面积,可能与二者基因组大小差异有关。鲤血红蛋白随体质量增长而增加,但在鲫中无明显变化。【结论】研究结果不支持细胞代谢假说,推测分别与鲤红细胞随体质量增长而增大而鲫红细胞无明显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静止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于2002年8月至2002年10月,采用连续流水式呼吸仪测定了平均体质量为8.3g的瓦氏黄颡鱼幼体的静止代谢率.在实验水温分别为15℃,18℃,21℃,24℃,27℃和30℃的条件下,该种鱼特殊体质量代谢率M(O2)的平均值分别为102 70,116 76,128 25,144 58,161 89,180 59mg/(kg·h).研究结果表明其特殊体质量代谢率随温度的上升而显著增大.温度(t)与特殊体质量代谢率(M)的回归关系可表达为M=11 33t0 8067.同时研究了温度和代谢率与瓦氏黄颡鱼呼吸频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25℃下测定了60尾雌雄各半、不同大小的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的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结果表明:雄性孔雀鱼(体质量范围为0.16~1.15g)静止代谢率范围为0.03~0.37 mg·h~(-1);雌性孔雀鱼(体质量范围为0.16~2.13g)静止代谢率的范围为0.03~0.44mg·h~(-1)。协方差分析表明,孔雀鱼体质量对静止代谢率有显著影响(p0.05),性别对静止代谢率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和体质量对静止代谢率的影响无交互作用。孔雀鱼的个体静止代谢率(A)与体质量(M)的关系可表示为:ln A=0.858ln M-0.643(r2=0.726,n=60,p0.05)。结果提示,尽管孔雀鱼发育非常迅速,但代谢尺度指数仍在文献报道范围内,体质量与代谢率的关系并无特殊性;孔雀鱼的特定体质量静止代谢率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鱼类,这可能与该鱼世代周期短、进化速度快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在 25℃ 下测定了 60 尾雌雄各半、不同大小的孔雀鱼( Poeciliareticulata )的静止代谢率( Restingmetabolicrate )。结果表明:雄性孔雀鱼(体质量范围为 0.16~1.15g )静止代谢率范围为 0.03~0.37mg · h-1 ;雌性孔雀鱼(体质量范围为 0.16~2.13g )静止代谢率的范为 0.03~0.44mg · h-1 。协方差分析表明,孔雀鱼体质量对静止代谢率有显著影响(p <0.05 ),性别对静止代谢率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和体质量对静止代谢率的影响无交互作用。孔雀鱼的个体静止代谢率( A )与体质量( M )的关系可表示为:ln A =0.858ln M -0.643 ( r2 =0.726 ,n =60 , p <0.05 )。结果提示,尽管孔雀鱼发育非常迅速,但代谢尺度指数仍在文献报道范围内,体质量与代谢率的关系并无特殊性;孔雀鱼的特定体质量静止代谢率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鱼类,这可能与该鱼世代周期短、进化速度快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