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复"是中古时期产生的一个词尾,词尾"复"是在与"又"同义连用共同做状语的句法环境中产生的,"又复"高频共现、逐步凝合,在发展过程中"又"吞噬了"复"的语法功能,"复"意义脱落虚化为词尾。"又""复"同义连用时,它们的语法功能的不同,决定了在排列顺序上"复"位于"又"之后,"复"的后置性是其虚化为副词词尾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时间副词"偶尔"是由单音节副词"偶"和词尾"尔"构成的附加式双音节副词。副词"偶尔"始萌芽于魏晋六朝时期,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固化成词的用例,在唐宋时期,诗词中偶有出现,但"偶尔"最终大量应用还是在明清时期。汉语词双音节化是副词"偶尔"的词汇化的基本动因,"偶尔"形成早、成熟晚是与副词"偶"、"偶然"之间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偶尔”的成词与语用考察——兼谈“尔”的词尾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示代词“尔”于汉魏六朝时期就走完了词尾化历程。由单音副词“偶”附上词尾“尔”便可构成附加式双音副词“偶尔”。“偶尔”成词后主要放在句中作状语;其放在主语前后的位序不同,句子凸显的内容及辖域也不尽一样;它在句中做定语的非常规表现,并不影响其作为副词的语法性质。  相似文献   

4.
《国语》中不定代词"或"和"莫"的用法有同有异。相同方面:两者在句中都用作主语,这又分为充当小句的主语与充当主谓短语中的主语两种情况。不同方面:不定代词"莫"的出现频率高于不定代词"或",在语法意义上,两者是相反的对应词;就演变趋势而言,《国语》中"莫"已虚化出副词的用法,而"或"还没有虚化的迹象,反映出这组对应词在发展演变中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5.
副词"好生"是副词"好"与词尾"生"的复合,产生的直接动因是汉语词汇复音化趋势的推激,它先后产生了情状和程度两种用法。这两种用法主要都是由于组合能力较弱或不能适应新的语言成分而逐渐衰落,并最终在竞争中被各自的同义副词所取代,从而沦为方言词的。中古、近代汉语中许多副词词尾集中消亡的原因有必要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古汉语中,‘然’,字除了能充当指示代词、转折连词、形容词、动词等词类以外,还有一种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充当形容词和副词的词尾。这种构词功能是由指示代词虚化来的。“由词变为词尾,这是语言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事实。”(王力语)“然”字作为词尾附着在形容词后面,能增加形象化的色彩,甚至有部分不是形容词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郭店楚墓竹简>中271例"其"字进行研究,发现"其"的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其"作为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人称代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和定语,而且还可以充当宾语;指示代词主要作定语.作副词主要是语气副词,包括肯定语气、揣测语气、反问语气等.作为虚词主要是助词,出现频率较低.另外"其"字可以和其它成分组成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实际的语料分析,对英语中的指示代词It和汉语中相对应的它在回指方面作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it和它在两种语言中的回指用法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it可以回指人而它不可以,it回指事情的情况相对较多而它的这种用法极少.此外,it不能单独作限定成分来回指,而它可以.  相似文献   

9.
以战国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为语料①,考察战国时期第三人称代词在数量、时间性和句法功能方面呈现的面貌。战国语料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第三人称代词有"之""其""彼""厥"等。"之"是最常用的,"其"的使用仅次于"之"字,"彼"不多见,"厥"大概在战国中期,已从共同语中消失。主要的第三人称代词由西周时期的"厥""之""其"变为"之""其"两个。在句法功能方面,这几个代词有较明确的分工:"之"主要作宾语,"其""厥"主要作定语,"彼"主要作主语。  相似文献   

10.
李棠 《科技信息》2008,(9):272-272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实际的语料分析,对英语中的指示代词It和汉语中相对应的它在回指方面作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it和它在两种语言中的回指用法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it可以回指人而它不可以,it回指事情的情况相对较多而它的这种用法极少。此外,it不能单独作限定成分来回指,而它可以。  相似文献   

11.
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从篇章回指角度分析《孟子》中近指代词"此"和"是",比较两者各自的功能特征和相互间的差异,并从另一个角度为"是"由指示代词发展为系词提供理据。《孟子》中,"此"的小句性显性回指占整个回指总数的28.3%,"是"占34.2%。小句性显性回指类型中,指称距离为零的情况占整个类型的百分比,"此"为33.3%,"是"为75.5%;"是"指称距离为零的比例远远超过"此"。这为后代"是"转化为系词,而"此"未转化为系词提供了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12.
描写了粤方言平南话的小称词尾"儿"的音变规律,并分析了引起音变的原因:受主观省力意愿和前一音节协同发音以及语言自身前轻后重节律特点的影响,"儿"在语流中可以由i变为三种自成音节的鼻音m、n和。这种自成音节的鼻音形式是粤方言小称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郭店楚墓竹简》中271例"其"字进行研究,发现"其"的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其"作为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人称代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和定语,而且还可以充当宾语;指示代词主要作定语。作副词主要是语气副词,包括肯定语气、揣测语气、反问语气等。作为虚词主要是助词,出现频率较低。另外"其"字可以和其它成分组成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中but是最常用的词之一,but的用法极其广泛,它可以用作连词、介词、副词和关系代词,本文以大量的例子来说明but的这几种用法.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中“莫”字的用法,基本上分作两大类:一是作无定代词,表示没有什么人(事物、处所)的意思;一是作否定副词,当表示一般性否定时,是“不”的意思;当表示禁止性否定时,是“不要”的意思。关于“莫”字的词性,语法学界对第二类没有争议,都承认是否定副词,对第一类却曾出现过不同看法。《马氏文通》将其归入指示代词“约指”一类中,杨树达定为无指代词,以后语法学界多采用杨氏的说法(或称无定代词)。1964年《中国语文》第4期,周生亚曾撰文提出异议,认为应是  相似文献   

16.
"如此X"可表示说话者对某种性质或行为程度的主观强调,构式由回溯推理获得高程度的基本语义范畴,同时包含反预期义的寄生范畴,在表达时具有言语内指功能和语境外指功能.从历时角度看,"如此"的句法功能经历了由谓语变为补语、再前移作状语的过程,由于表义重心转移、紧邻语境影响以及代词替代功能弱化,短语在词汇化的过程中衍生出指称程度的作用,但与普通程度副词有诸多区别.  相似文献   

17.
北京话"真"类副词包括"真""真个(的)""真是""真真""真正"等5个。"真"是"真"类副词中最常用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副词,是其语法意义的主要承担者。从古至今,"真"的用法并非一成不变,发生了一些演变;随着双音化趋势的发展,"真"类副词相继产生了"真个(的)""真是""真真""真正"等双音节副词,并与"真"发生了激烈的竞争。他们自身无论在语法意义还是在语法功能上也都产生了变化,发生了演变。  相似文献   

18.
“莫”字在《史记》中共使用407例,其中其他用法43例,而对另外的364例,根据“莫”字的语法功能和所在句子是否有副词、是否有先行词,分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和否定副词两类,确定出前者为322例(占总数的88.5%),后者为42例(占总数的13.5%),二者的界限往往不太好把握,必须经过细致的分析才能确定其词性。与先秦时文献相比,“莫”字作否定性无定指代词与作否定副词的用例比略高一些,但总体的比例关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江西吉水方言中,“几”除作数词外,还有副词的多种用法。“个”除作量词外,还可作助词,并具有代词的多种功能。“几”与“个”可以直接修饰单音节或双音节的形容调、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动词“有”,构成“几/个A”或“几/个AB”的形式。而且还存在“几/个A里A”或“几/个A里AB”这种独特的重叠形式。  相似文献   

20.
That曾是英语语言中最基本,最活跃的词汇之一,在句中充当定语、状语、主语和宾语,作关系代词、连词分别引导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或副词性从句,并用于强调结构。本文从六个方面归纳总结了that在句中的主要句法功能及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