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Ab(哩)"式形容词是邵阳方言特色之一,进入"Ab(哩)"式中的A多为表人的感知的单音节形容词,根据b的语义和语法功能,邵阳方言中"Ab(哩)"式形容词可分成述补式、述补式+附着式、附着式三种类型,b有向虚语素演化的总体趋势。"Ab(哩)"式形容词可担当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等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2.
"哩"是丰城话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助词。本文拟对丰城话中助词"哩"的分析,得出"哩"总共有"哩1"、"哩2"、"哩3"、"哩4"和"哩5"五种用法。  相似文献   

3.
在今天,"呆"读dāi,"待"读dāi和dài。在dāi音"停留"意义上,两字存在混用的情况。"待"字比"呆"出现早,先秦就有"待"字,而"呆"最初是"保"的古文,到元朝才有了"傻"的意义。在明清之前,"待"字的含义没有"停留"意义,明清开始才有此含义。"呆"字到明清也只有"傻"之类的含义,只是到了新中国建立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才出现了"停留"的意义,也是在这个时候,"呆"、"待"混用了。"待"读"dāi"是在与"呆"混用后,受"呆"的影响才增读"dāi"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转型、技术升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台湾的技职教育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供需产生结构性失调,许多年轻人毕业即面临失业。为此,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从校园到企业的“最后一哩”技职教育改造工程。该文介绍了“最后一哩”就业学程的做法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5.
关于"籭""簁"与"篩"三个字之间关系,古今诸家或以为"簁"与"篩"是异体字(或古今字、正俗字),或以为"籭"与"篩"是异体字,或以为"籭"与"簁"是异体字。这种情况是杂糅古今字义造成的。我们认为"籭"与"篩"是异体字;"簁"本指筐篓一类的东西,后世借用来表示"籭"(或"篩")。  相似文献   

6.
"趋"、"趣"上古本为同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不同于一般认为的趣趋为通假字。发展到唐代,表示快走、趋向意义的用"趋",表示意趣、志趣的用"趣"。它们各自分担了几个义位,成了不同的词。礼节性快走义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消失,快速、使快的意义为别的词语替代了。考察"趋"、"趣"义位之间的关系,除了常说的隐喻、转喻,还有因语法组合而给词增加了新的概念要素;考察以快速义的"趋"、"趣"为中心的词汇系统,有标记的不自然的用法被无标记的自然的用法覆盖而被替换掉;词语读音相近或相同,意义用法相同或一个能包含另一个,词语之间就会发生整合,保留最典型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体质健康水平下降问题普遍地存在于我国大学生身上,特别是非体育专业的"公体"学生。相关部门虽然已经颁布了多项增强大学生体质和健康的文件,但成效甚少,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从体测结果上来看并未见有明显好转。网络媒体也时常有大学生跑步、早锻炼、体育课猝死的新闻报道。可以说现在大学生的体质下降问题已经逐渐上升到社会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需要国家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所以更要有强健的体魄做后盾,方能适应未来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体力"要求。所以开展高校体育活动,使大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国家教育部门的首要任务,没有之一。  相似文献   

8.
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只有将"真""善""美"都纳入到价值思维的框架中,即在这三种思维方式的价值旨归意义上,才能达到三者的统一。"真""美"的思维在本质上亦即是价值意义的"善"思维,三者统一于"善"的思维。  相似文献   

9.
<正> 在英语教学中,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初一皆大欢喜;初二两极分化;到了初三就有一部分学生放弃不学了。这部分学生在过去的英语学习中,由于多次失败而形成了心理障碍——失败定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这方面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变"失败定式"为"心理优势"。一、什么是"心理优势"和"失败定式"心理优势论"是张思忠教学法的重要理论之一。心理优势是指对实现目标有着强烈的成功的渴望,是  相似文献   

10.
普通话中严格分工的否定副词"不"和"没(有)"在湘方言中存在特殊现象:可以用"没(有)"代替"不",也可以用"不"代替"没(有)"。这种特殊现象有其产生的动因:"没(有)"代替"不"是方言早期层次的保留;"不"代替"没(有)"是方言之间相互接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方位词"左"、"右"在我们生日生活中用得很频繁。除了基本意义外,它们还包含一些特殊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它们的基本义及其翻译,探讨了它们的特定文化含义及其翻译,并指出直译和意译是两种最主要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谭豪 《世界知识》2014,(22):14-19
<正>"圣战者"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中东,可如今,它与欧洲的关系却是如此的紧密,甚至有人讲,欧洲已经成为"圣战劳务"输出大洲。其中缘由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最残忍的人是"自己人"自2011年初叙利亚内战爆发后,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典等欧洲国家陆续有穆斯林青年出境参与该国战事,但人数相对较少,影响相对较小。今年6月底,"伊斯兰国"领袖巴格达迪自称"哈里发",宣布  相似文献   

13.
全球技术创新以及社会需求需要对高等教育进行范式变革。我国顺应这种发展趋势,教育部提出了高等教育"质量革命"要求,当前重点是"四新"学科建设。从发展历程看,"四新"学科的建设起始于"新文科",壮大于"新工科"。对CNKI三个核心库文章经过手工整理后的660篇文章,采用共词分析方法探讨了"四新"学科范式变革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四新"学科的范式正处于快速变革期,学科结构的特征是"新工科"独大,组织结构的特征是有打造特色的分工协作体系,热点结构的特征是以变革为主。未来将会出现"新财经"等更多的"新学科"。"四新"学科对"新财经"在理念和行动、阶段和特征等方面都有启示,这种启示是一种后发优势,有助于"新财经"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4.
"正己"即是"修己"、"修、养"自身,"正人"即是"亲民"、"安人"、"安百姓"。"正己"和"正人"虽然可以看作两种截然不同的实践,但是在理论上是可以统一的,而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它们又可以看作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但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正己"相对于"正人"都具有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国语》中不定代词"或"和"莫"的用法有同有异。相同方面:两者在句中都用作主语,这又分为充当小句的主语与充当主谓短语中的主语两种情况。不同方面:不定代词"莫"的出现频率高于不定代词"或",在语法意义上,两者是相反的对应词;就演变趋势而言,《国语》中"莫"已虚化出副词的用法,而"或"还没有虚化的迹象,反映出这组对应词在发展演变中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6.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4):117-122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难以猜解的千年谜题,诗人运用高妙的创作手法,将大量典故生动巧妙地融裁入诗,给作品注入了"沉博绝丽"的美,具有永恒的艺术活力和语言魅力。本文尝试从修辞学角度对其24首"无题诗"中的用典辞格做穷尽性统计和分析,并结合李商隐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进行研究,认为诗中用典繁多且生僻晦涩的原因是诗人长期的幕僚经历,以及受到了"牛李党争"和儒道思想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北郭诗人"在文章观上坚持"明道",在诗学观上坚持"缘情",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源于他们对"道"的理解。"道"首先是天地人文、物理人情之规律,于是他们用"缘情"的方式表达了对"道"的理解。但是"道"又有伦理道德属性,这提升了"情"的内涵,因此他们在诗歌中又有大量社会化的写实倾向。"缘情"而"节情",构成了他们诗学观的核心。而这又连接着他们的文章观:既强调儒家范畴的文道关系,又在创作实践中对"道"的表现形式灵活多变。对"节情"的认可,使"北郭诗人"纠正了杨维桢的"缘情"观;对"缘情"的坚持,又使得他们不能迅速适应明初"主旋律"的文风。这也构成"北郭诗人"的尴尬与复杂。  相似文献   

18.
由朱子探讨"中和"问题的书稿汇编成的《中和旧说》应当包含"丙戌之说"和"己丑之说"。师事李侗时期朱子已经有了"中和"思想,但基本默守师说,直到遇到张栻后才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产生了理论上的突破。其所形成的"中和说"中的"心性情三分"也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但不能凭此判定朱子思想是否成熟。  相似文献   

19.
作为认知研究的工具,西方经典哲学中的"范畴"和"概念"体现了哲学家们探索世界、语言、心智的视角和方法,相对容易把握;现代认知科学中的"范畴"和"概念"既反映了学者们的各自取向,也掺杂着研究中的思维混乱,情况非常复杂。从认知本身的多个维度,在同一平面内对"范畴"和"概念"进行考察是个新的思路,也呈现出了一幅较为清晰的图景。  相似文献   

20.
对"惬意""得意"进行异素分析,探析其在组合与聚合中的语法语义分布,可以看出,"惬意""得意"都是形容词,都表示满意,称心;可受"很""非常"等程度副词修饰,常作定语、谓语、状语、补语等,都不能重叠。"惬意"为中性词,"得意"可用于贬义;"惬意"为书面语,"得意"兼可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两词在运用时,侧重点是不同的:"惬意"侧重于体现适用主体的好心态;"得意"则侧重于显示主体办事顺利,获得一定意义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