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从CAD/CAM组成及应用的各个侧面,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CAD/CAM中应用的实用技术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了AutoCAD、IRISVIEW软件的功能,研究了CAD曲面造型的方法,指出CAD技术用于产品造型设计,能减少大量的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大大扩大设计人员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露天矿分期开采CAD优化设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优化技术和CAD技术,开发出了露天矿分期开采CAD优化设计系统。该系统包括如下子系统:露天矿分期境界优化与CAD设计;开拓运输系统优化与CAD设计;扩帮过渡优化设计;CAD生产过程模拟;通用采剥计划。  相似文献   

4.
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之意.CAD技术的推广应用是设计领域的一场革命.CAD技术自6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明以发来,以锐不可挡的趋势在全世界迅猛发展,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CAD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CAD在电子线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应用和发展更为突出,自7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开发的电子线路CAD──SPICE系统以来,电子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三十年的应用表明,与其它线路CAD工作站相比,SPICE系统仍保持它的先进地位.  相似文献   

5.
热轧型钢轧辊孔型样板的CAD\CAM一体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轧辊孔型CAD/CAM一体化系统的意义并给出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体系结构图,分析了在穿孔机与计算机之间引入硬件接口,在3B或4B语言与CARD系统之间引入软件接口的关键技术,详细地介绍了轧辊孔型样板CAD/CAM一体化系统的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个专用于有线电视(CATV)网络工程的CAD系统。该系统提供专用的用户界面,实现ADS模块与AutoCAD的实时通信,能在Atuo CAD平台上实时显示、存储和处理电气信号,使设计人员减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种高速分度机构的智能CAD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专家系统技术与传统CAD技术相结合,研究了智能CAD系统的建立和实现,针对平行分度凸轮机械的设计过程,建立了平行分度凸轮机构智能CAD的结构模型,并编制程度实现了集专家系统技术、数值计算、计算机绘图为一体的集成设计环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机械行业的零部件设计中 ,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利用计算机铺助设计是计算机参与设计过程的一种技术 ,简称CAD (ComputerAidedDesign)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的快速性、准确性、并和设计人员的逻辑思维及综合分析能力结合起来 ,从而减轻设计人员的体力劳动 ,把人们从繁锁而复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 ,并加速了设计过程 ,提高了设计质量。如果能够熟练掌握CAD二次开发技术 ,再结合有些课程的教学特点 ,那么 ,将CAD二次开发技术广泛应用于有些课程的教学当中是完全有可能的。下面我举例说明CAD二次开发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几个方面。1 CAD二次开发技术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借助CAD二次开发技术 ,将计算机绘图和机械制图紧密相结合 ,使机械制图课完全取消手工仪器图 ,从而最终实现设计制图甩图板已经成为现实 ,如由大连理工大学微电子中心开发成功的“工程制图智能电子习题集软件”就是CAD二次开发技术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典型应用。工程制图智能电子习题集软件系统是一个面向机械制图的人机协同教学的智能型CAI系统 ,结合工程制图教学特点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智能批改 ,三维真实感显示 ,...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虑专家系统技术在控制系统CAD中的应用问题。基于CADCSC软件总包的整体结构,嵌入一个产生式专家系统,以处理控制系统设计中所遇到的多种复杂的选择,综合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技巧,使整体系统具有决策支持、智能搜索,专家推理等功能。文章在介绍CADCSC软件包概况的基础上,从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背景出发,总结设计人员的多层次的设计知识和技巧,将其表达为递阶产生式规则。用目标驱动、数据驱动以及启发式搜寻等推理方法,构成一个产生式专家系统。系统能减少设计中某些低效率的反复交互,发挥设计者的创造技能,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综合,创造一个良好的智能环境。图3,参3。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AUTOCAD为基础提出了以交互式和自动化相结合进行地下矿开采设计CAD方法,介绍了热键、汉字标注、参数输入、数据组织、工程布线及标识、实体识别、文本修改、工程计算等技术方法,开发出了适合地下矿开采设计的CAD软件。该软件运行性能稳定,功能完整实用,结果正确可靠,操作简便。本软件的使用可大大减轻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工作强度,提高地下矿开采设计的质量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型企业拉深模设计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开发模式。即基于微机开发实用的简形件拉深模CAD系统,并阐述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设计中开发计算理论的一个挑战是必须能支持计算机的有效运用,这一机制允许从设计专家那儿或设计样例中取得产生,累加和转换的设计知识。而其中的一个方法是把机器学习机制综合成基于知识的支持系统,以模拟设计过程初级阶段,使设计成为一个增加和诱导学习的过程。模拟的需要产生于在不同的提取阶段获取,提炼和转移设计知识的需求,从而使得能轻而易举的熟练操作。在设计中,现有的知识产生于过去的设计解决方案,而过去的解决方案提供的反馈信息能更新和提高设计理论知识基础。但是,没有学习接受能力,设计系统不能反映设计家们在这一领域的成长经历,也不能反映设计家们从以往设计案例中提取知识的能力。在此提出了方案设计和效力评价中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设计抽油机减速器的轴和轴承时,设计人员一直采用手工设计方法。用这种传统的方法设计出的结构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设计计算繁冗,并难以获得最佳设计方案。本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编制出了软件系统,使轴和轴承的设计计算整体化,克服了传统设计方法的缺点,提高了设计质量,并由于简化设计过程而大大节省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锻压机械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阐述了在工程设计中基于MDT的三维设计技术的实现方法。工程设计人员要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 ,应用计算机三维设计技术 ,在虚拟的装配环境下进行仿真设计 ,以提高创新能力 ,产品开发能力。应用计算机进行三维参数化设计已成为当前工程设计的新理念 ,使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产品造型和产品设计是工程技术应用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稳健性结构设计的广义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用基于实验设计法的稳健性结构设计方法,对结构进行了广义和狭义的稳健性设计。用2水平值描述不确定参量的变化幅,设计变量则设定为3水平值,以利用实验设计法。通过变化稳健性设计的目标函数中权重系数值,实现广义和狭义的稳健性设计。以典型的三桁架超静定结构问题为算例,结果表明广义的稳健性设计目标下结构的稳健性与蒙特卡罗拟法所得可靠性结果是一致的,而狭义的稳健性结构设计则得不到这种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目前关于设计科学的不同观点,探讨了重要设计理论的特点。分析表明,目前设计理论集中在应当如何做而缺乏对客观规律的探索。设计科学不仅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设计,而且作为一门科学,设计科学应具备科学的一般属性,即探索客观规律和发展描述性理论。描述性设计理论可为设计理论和方法提供依据,为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面向色盲人群的计算机辅助色彩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现有色彩设计工具及面向色盲人群的色彩设计研究现状和不足,提出一套较全面的面向色盲人群的色彩设计问题软件系统解决策略,讨论了构建面向色盲人群的计算机辅助色彩设计系统的核心技术:建立色盲人群所见色彩与真实色彩的映射关系;基于面向色盲人群的色彩模型,建立面向色盲人群的选色器;建立色彩设计树进行设计评价。基于上述策略和技术,开发了面向色盲人群的计算机辅助色彩设计系统框架,并将该系统应用到产品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8.
杨元慧 《科技信息》2010,(15):94-95
在机械设计中,计算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为了提高设计的效率,缩短设计时间,通过C语言来实现设计中的计算功能,既可以减少手工计算的失误率,又可以提高设计的准确性。本文采用C语言将齿轮基本参数的几何尺寸计算程序化,给设计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19.
概念设计是利用设计概念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概念设计是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它通过设计概念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概念设计围绕设计概念而展开,设计概念则联系着概念设计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概念设计阶段由于设计约束和关键信息模糊不全,导致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且设计出的方案可行性难以保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产品基因的概念设计方法,创建了概念设计过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品基因的概念和结构及一种基于功能元的产品基因编码方法.以无人探测小车为例对基于产品基因的概念设计方法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使影响概念设计的关键产品信息明确化,降低设计的盲目性,从而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