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9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对4龄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菌株Bb1900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96.16%,侵染率达86.67%,在孢子浓度为1×107孢子/mL时的半致死中时仅为4.62 d,显示出对目标害虫的较强毒力,在马尾松毛虫的生物防治中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球孢白僵菌Bb051230菌株对番石榴实蝇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球孢白僵菌Bb051230菌株不同孢子液浓度对番石榴实蝇成虫、幼虫和蛹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4.0×108个/mL浓度下第8天成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9.66±5.34)%,致死中时间(LT50)(4.53±0.31)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687 2±0.325 8)×105个/mL;4.0×108个/mL浓度下第8天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91.83±4.02)%,致死中时间(LT50)(4.66±0.59)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329 7±0.418 5)×105个/mL;4.0×108个/mL浓度下第8天蛹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3.79±2.27)%,致死中时间(LT50)(4.89±0.44)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829 1±0.156 3)×105个/mL.  相似文献   

3.
探索环境友好的柞栎象长效控制技术,筛选防治柞栎象效果较好的优良菌株,为柞栎象的生物防治和高效制剂研制奠定基础.对16株来源于自然侵染柞栎象幼虫、其他昆虫和利用柞栎象幼虫人工诱集的白僵菌菌株进行形态鉴定和生物学、毒力测定;综合评价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毒力4个因子的特征值,采用独立淘汰法和综合秩次选择法联合筛选.结果表明:16株白僵菌均为布氏白僵菌,筛选出Bbbh1、Bbbh9、Bbbh13和Bbbh16共4株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4.
几种复合微生物杀虫剂对刚竹毒蛾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应用3种白僵菌菌株、苏云金杆菌分别对2 ̄3龄刚竹毒蛾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生物制剂的毒力效果由高到低分别为白僵菌松毛虫菌株(永安)〉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刚竹毒蛾菌株(邵武)〉白僵菌松毛虫菌株(邵武)。应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低浓度的80%敌敌畏复合杀虫剂对刚竹毒蛾2 ̄3龄及5 ̄6龄幼虫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杀虫剂的效果均高于单一生物制剂,其最佳组合为白僵菌松毛虫菌株(永安)孢子浓度为  相似文献   

5.
柳杉毛虫高毒力白僵菌Bbd3菌株的筛选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天然柳杉毛虫僵虫组织分离纯化,选取8株菌株在PDA 虫尸培养基上培养,在比较菌粉质量以及不同菌株室内外毒力测定试验基础上,筛选出菌丝生长快、产孢时间短、产孢量高、对柳杉毛虫毒力强的2株Bbd3和Bbd6高毒力白僵菌优良菌株,将具最优品质的Bbd3菌株大规模生产和大面积防治应用,菌粉平均含孢量达3.09×1010个/g,平均孢子萌发率达99.1%,平均防治效果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6.
林曦碧 《武夷科学》2008,24(1):78-81
通过比较4株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及其对油茶毒蛾的致病力,结果发现白僵菌菌株Bf08,B01,产孢量分别为(5.1±0.4)×10^8,(3.4±0.4)×10^8孢子/cm^2,接种油茶毒蛾后其巩。分别为5.64,6.62d,说明对这两个菌株油茶毒蛾的毒力很强,是可用于油茶毒蛾防治的优良白僵菌菌株。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4株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及其对油茶毒蛾的致病力,结果发现白僵菌菌株Bf08,B01,产孢量分别为(5.1±0.4)×108,(3.4±0.4)×108孢子/cm2,接种油茶毒蛾后其LT50分别为5.64,6.62 d,说明对这两个菌株油茶毒蛾的毒力很强,是可用于油茶毒蛾防治的优良白僵菌菌株。  相似文献   

8.
从山西临汾襄汾景毛乡果园罹病的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Matsumura)(Lepidoptera:Carposini-dae)幼虫虫尸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新菌株,命名为TSL06.通过对该菌株的培养性状、光学显微和扫描电镜下的形态特征观察,以及ITS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出TSL06菌株为绿僵菌属Metarhizium Sorokin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etsch.)Sorokin.用该菌株的5种浓度孢子悬液对桃小食心虫幼虫进行毒力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2×109孢子/mL的孢子悬液对桃小食心虫幼虫的校正致死率最高,达到86.08%.  相似文献   

9.
粒肩天牛是福建省杨树林的一种主要害虫,此次研究应用7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该天牛幼虫进行生物测定,旨在筛选出感染该虫的高致病力菌株,为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资源。结果表明:感染Ma1291-2和Ma1775两个绿僵菌菌株14 d后,天牛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47%和88.92%;Ma1291-2和Ma1775两个绿僵菌株对天牛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5.62和5.82 d,孢子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70×104个/mL和6.16×104个/mL。说明绿僵菌Ma1291-2和Ma1775两个菌株对该天牛幼虫的致病力强,不仅致死率高,且致死速度快,僵虫率高,应以浓度为1.5×108个/mL的孢子悬浮液进行林间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稀释涂布法从青藏高原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杀蝗虫活性真菌D3-19.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ITS序列的分析,初步将D3-19鉴定为曲霉属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as).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日本曲霉D3-19发酵液和孢子均有杀东亚飞蝗活性.其中,真菌发酵液对东亚飞蝗校正死亡率为:96h(86.67%),144h(100%).与此同时,真菌孢子悬液对东亚飞蝗的LC50(致死中浓度)为3.42×105孢子/mL.研究结果表明,3×108孢子/mL的D3-19孢子悬液对不同年龄阶段东亚飞蝗均有致死效果.其LT50(半致死时间)值分别为:羽化成虫(155h),四至五龄成虫(104.8h),三龄幼虫(54.6h),二龄幼虫(30.6h).  相似文献   

11.
松墨天牛优良白僵菌菌株筛选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从浙江省松墨天牛1松毛虫等不同寄主上采集了6个球孢白僵菌自然菌株,并从日本及国内主要生产厂家收集6个菌株,共计12个菌株。经过对其营养生长、产孢量、孢子活力、孢子耐热能力、孢子抗紫外线能力和室内对松墨天牛幼虫毒力等指标的研究,结果发现采自象山松墨天牛幼虫的菌株Bxs和来自日本松墨天牛的菌株F-263对松墨天牛幼虫的毒力最强,并且上述各指标均表现优良。尤其是Bxs菌株,其产孢量和抗紫外线能力大大高于  相似文献   

12.
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b202作为出发菌株,同时引入外源毒力基因,即北非蝎(Androctonusaustralis)昆虫特异性神经毒素多肽基因AalT(GI:69545),构建高毒力的工程菌株Bb202T-7,并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Bb202T-7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的杀虫效率提高了11.11%。研究目的是为生物防治提供性能良好的出发茵株,为高效杀虫剂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源,克服真菌杀虫剂击倒昆虫所需时间长,对环境条件要求高等缺点,加速真菌杀虫剂的产业化步伐。同时对基因工程重组菌株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药膜法毒力测定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苦参碱、吡虫啉3种农药对葡萄二黄斑叶蝉若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3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葡萄二黄斑叶蝉若虫的室内触杀毒力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苦参碱、吡虫啉,24 h致死中质量浓度分别为0.461 6,1.084 0,1.160 2 mg.L-1;田间施药后第7天,高效氯氰菊酯各浓度和3.80 mg.L-1苦参碱的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球孢白僵菌对烟蚜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球孢白僵菌兑成孢子悬浊液感染烟蚜的方法检测球孢白僵菌对烟蚜的致病力和防治效果.室内试验时所供测试的七个菌株均对烟蚜具有毒性,其中菌株C j4、Ly4、Sc145的感染致死力均达到100%,菌株Sc145在第6 d感染率就达到100%,表现最为突出;室外试验在第6 d时所有菌株对烟蚜的防治效果都大于85%,最高为菌株Sc145、C j4,达到93.4%和93.3%.从中有球孢白僵菌对烟蚜有较强的感染致死力,其中测试菌株Sc145、C j4室内感染致死力和室外防治烟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从樟巢螟自然死亡的虫尸体内分离得到1株具有较高毒力的致病菌LS-1,对其生防潜能进行评估。经过形态学特征、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LS-1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以浓度为3.38×10~8cfu/m L的该菌对樟巢螟幼虫进行室内生物测定:感染第3天和第5天,樟巢螟的死亡率分别为50%和71.67%,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7.36%和69.1%;以浓度为3.38×10~8cfu/m L、3.38×10~7cfu/m L、3.38×10~6cfu/m L、3.38×10~5cfu/m L 4个浓度梯度对二化螟幼虫进行室内生物测定,感染第4天,水稻二化螟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0.67%、86.67%、84%、82.67%,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7.51%、82.17%、78.57%、76.79%。结果说明该菌株对控制螟蛾类害虫具有较好的效果,研究为下一步开发螟蛾类绿色生物杀虫剂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环境因素对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israelensis79-W-187(Chinese strain)菌株灭蚊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87菌株毒力与虫口密度成反比,菌液经济有效浓度,按活孢子数计,每条幼虫菌液活孢子数不能低于7.2×10~3;187菌株毒力热稳定性略高于1897菌株,70℃处理三小时,毒力仍为100%,活孢子数下降很少;pH 对毒力的影响与1897菌株大致相同,pH3-7.5毒力无下降,pH9-12毒力逐级下降,pH13毒力完全消失;不同水质的菌液放置一定时间后对毒力都有明显影响,室外放置10天后毒力消失,而室内放置20天尚有较低毒力,无菌水菌液比自然水菌液毒力下降较慢。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新型的可防治美国白蛾的植物源杀虫剂,采用浸卵法研究鄂尔多斯半日花5种溶剂提取物对美国白蛾卵的毒杀作用效果,采用微量点滴法研究其对美国白蛾幼虫的触杀活性,采用夹毒叶碟法研究其对幼虫的胃毒活性.结果表明,这5种溶剂提取物具有强烈的杀卵作用,有一定的触杀作用,胃毒作用效果不明显.在杀卵试验中,甲醇提取物的杀卵效果最佳,质量浓度为200.00g/L时,杀卵率高达92.00%.在触杀实验中,水提取物的触杀效果最佳,浓度为200.00g.L-1时,48h的校正死亡率为58.33%.在胃毒实验中,水提取物的胃毒效果最佳,但质量浓度为200.00g/L时,48h校正死亡率也仅为23.33%.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对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6个自然菌株的营养生长、产孢量、孢子活力、 孢子耐热能力、孢子抗紫外线能力及其对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毒力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 株B6和B3对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毒力最强,20 d的死亡率和白僵率均达到90 %和80 %。B6菌株生长最 快,14 d直径生长量达24.21 mm,产孢量最高,达12.15×107个/mm2,产孢时间最早,108 h就开始 产孢。B3菌株的孢子萌发率最高,36 h后达到71.07 %,且耐热性较好,抗紫外线能力较强,但其在 PPDA培养基上的产孢量最低。因此,B6菌株是防治萧氏松茎象的优良菌株,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接种4株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Verticillium,) lecanii(菌株V07、V08、V23和V27)不同剂量(2x103、2×104、2×105、2 x106和2 x107孢子- mL-1)孢子悬浮液到茶蚜Toxoptera aurcntii室内种群,观察茶蚜种群在24℃和100% RH培养条件下的感染和发病情况,得到蜡蚧轮枝菌侵染茶蚜的发病指数,用Gompertz模型拟合了病情指数和作用时间及初始接种剂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表观侵染速率与初始接种浓度相关,同一菌株侵染速率随初始接种孢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初始接种剂量为2×107孢子.mL-1时,菌株V07对烟粉虱的侵染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20.
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DNA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16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分化。由1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7个引物对各菌株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从16个 孢白僵菌菌株中共获301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288个,占95.7%,表明菌株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聚类分析把16个球孢白僵菌菌株分为三大类型(1)Blh,,Bgd和Bpy;(3)By7,F-263,RECBb01,B12和B13;(3)B7,B11,Bxs,B6,By2,Bpc和Bzs。菌株DNA多态性与采集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寄主来源,孢子形态和对松墨天牛幼虫的毒力间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