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曲沃县土地资源研究,从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指数、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变化4个方面来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状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甘肃省武威市为例,运用RS与GIS技术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演变趋势及其机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土地利用类型比较单一,土地斑块密度非常稀疏.斑块面积变化差异最大的是农田和沙地两种类型.(2)2000年与1995年对比,该土地利用格局的多样性有所上升,优势度相对下降,但是土地利用斑块的破碎程度减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离度差异及时间上的变化较大.(3)居民点与工矿等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形态比较规则、简单,复杂性较低,但是稳定性较强.农田、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尽管复杂性较强,但是稳定性很差.在时间上,该土地利用格局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复杂性基本上有所增强,但是稳定性基本上都是降低的.(4)该土地利用格局系统总体上趋于恶性发展.其时空演变具有复杂的原因,总体上包括三个方面:复杂的区域背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促使其逐步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智  王利 《河南科学》2011,29(1):84-87
基于IDRISI系统,选取2006年,TM遥感图像的1~5和第7波段数据,利用监督分类方法对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提取.选定训练区后,对训练区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矢量化,从而提取光谱特征,生成光谱特征文件,再利用最小距离分类器提取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最终提取出研究区2006年度的土地利用分布图像,并对...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字正射影像,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宏观描述和微观定量分析研究。首先提取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从总体上研究广州市各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然后利用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构造土地利用的空间位置转换和数量变化模型对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位置转移进行定量评价,最后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来分析广州市土地利用的变化程度,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评份。结果表明:广州市地类变化绝对量大,并以一级地类内部转换为主;耕地减少较快,可调整地类大幅度增多。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甘肃省武威市为例,运用RS与GIS技术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演变趋势及其机制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土地利用类型比较单一,土地斑块密度非常稀疏.斑块面积变化差异最大的是农田和沙地两种类型.(2)2000年与1995年对比,该土地利用格局的多样性有所上升,优势度相对下降,但是土地利用斑块的破碎程度减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离度差异及时间上的变化较大.(3)居民点与工矿等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形态比较规则、简单,复杂性较低,但是稳定性较强.农田、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尽管复杂性较强,但是稳定性很差.在时间上,该土地利用格局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复杂性基本上有所增强,但是稳定性基本上都是降低的.(4)该土地利用格局系统总体上趋于恶性发展.其时空演变具有复杂的原因,总体上包括三个方面:复杂的区域背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促使其逐步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河南省2008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运用多个计量地理学模型,主要包括多样化、集中化、组合类型、区位意义和土地利用程度等模型来进行计算,得出相应数据,再用ArcGIS软件对数据做进一步处理,最后对河南省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分析.通过分析河南省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河南省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呈现由东向西增加的趋势,集中化程度与多样化相反,受地形影响,农用地分布规律明显.2)从土地利用结构来看,耕地是河南省土地中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3)从土地组合类型分析结果来看,河南省土地的组合类型仅为4种: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整体功能较差.4)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在全省多数地区具有区位意义,但河南省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利用制约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1994年、2002年徐州市的土地利用图为主要信息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剖析了近八年来徐州市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城市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徐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出从自然、半自然景观用地向人工景观用地转变的趋势;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导致了城市整体生态效应的下降;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和农田的数量和质量对城市整体生态效应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半岛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分析,可综合反映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对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利用LandUSEM模型,以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6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DEM数据、1∶100万土壤类型图为基础,对山东半岛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评价,同时得到各用地类型适...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商南县土地利用的地形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对商南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出的地形要素图的叠加,得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坡度、坡向、高程、起伏度等方面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利用吉布斯-马丁多样化指数公式计算出不同地形因子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结果表明,商南县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牧草地为主,其次为耕地,其它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较小。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域集中在朝东、朝南坡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水域主要分布在较低高程和起伏度较缓地块,耕地、牧草地和交通用地主要分布在中度高程和起伏度中等地块,林地和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较高高程和起伏度较大地块。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随坡度的增大、高程的上升和起伏度的增大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预测——以井陉县威州镇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以遥感影像得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数据源 ,通过利用GIS技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 .并且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马尔可夫模型 ,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用地增长及其效益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市为例,按照城市人口规模及经济发展现状,将重庆各城市划分为市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次区域中心城市3个等级;采用城市用地扩张系数指标分析不同等级城市用地增长状况,并将各城市用地增长划分为快速增长型、增长型、稳定型、紧缩型、快速紧缩型等5种基本类型;采用一定时间跨度内的城市新增用地效益指数指标分析不同等级城市的用地增长效益状况,并将各城市用地增长效益划分为高荷载负效益递增及递减型、低荷载负效益递增及递减型、低荷载正效益递增及递减型、高荷载正效益递增及递减型等8种基本类型;最后提出促进城市用地理性增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模型方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型的发展趋势、模型构成和模型分类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将当前广泛使用的模型从变化的程度、变化的方向和变化的空间形式分析等角度加以分析,最后指出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京土地资源类型的多样性、气候类型的过渡性、农业生产的多宜性和构位条件的优越性等特点,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两方面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根据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克服土地限制因素、开垦荒地、改造低产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和耕地,发展生态农业等措施,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分为为公共事业或公益事业而使用集体土地、为农民个人非营利目的而使用集体土地和为工商业营利目的而使用集体土地3种情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为继受取得,取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要受到主体、地块和使用目的的限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型方法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研究全球变化问题中的一个热点,模型方法作为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总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LUCC模型的发展趋势、模型构成和模型分类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将当前广泛使用的模型从变化的程度、变化的方向和变化的空间形式分析等角度加以分析.最后指出了LUCC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黑河中游为研究区, 基于土地利用转型分析和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 探讨2000—2014年期间土地政策对多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 黑河中游土地利用转型明显, 生活用地增加一倍, 生产用地增加1/3, 生态用地基本上平衡; 2) 土地利用功能增加近一倍, 多角度利用更加充分, 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是主要的土地利用功能, 且提升较大; 环境功能和文化功能相对较弱, 提升较小; 3) 土地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多功能利用。土地开发整理对就业支持、土地生产和资源维持等功能有显著的影响, 耕地非农化管控能够有效地提高社会保障功能和经济供给功能,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土地利用多功能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与无偿划拨相并存,而有偿使用又以出让方式为主,在分析土地出让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土地年租制的必要性,并在深圳土地年租制试点的基础上,对引进和推广土地年租制,实行双轨制并轨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手段对矿区开采沉陷所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某一矿区的开采沉陷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数据,在GIS平台下,开发了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空间分析原型系统,实现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范围和准确影响面积等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和特征的自动获取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区位熵、均匀度和优势度基本原理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利用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化研究,并结合土地利用率、垦殖率、森林覆盖率三个指标对土地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评价.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