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隐学习"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个体在不知不觉中无意识地获得知识经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革命.内隐学习有助于个体品德各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应进一步探究内隐学习在德育中的运行机制,并从德育主体-教师、德育客体-学生、德育隐性资源-潜课程、德育途径-网络等四个维度进行阐述,以发挥德育的"内隐效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场域与资本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两个相互联系,关系密切的概念。以场域-资本理论为工具,分析广东高校德育场域的"独立性、关系性、斗争性"三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广东高校德育场域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及象征资本的状况。了解广东高校德育场域这些特点与状况,对于我们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德育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分析高校学生特点以及传统知性德育面临新挑战的基础上,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从了解学生自发自创的活动入手,通过确立与德育新目标相匹配的内容体系、实施体系与评价体系,整合课堂内外的资源,构建了"师生主导-全校联动-校社协同"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探索了一条从学生生活出发的德育生活化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4.
刘会锋 《甘肃科技》2011,27(6):187-188
德育理念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和一定时代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对德育问题、德育主张的认识和看法.主要探讨了新课程下的德育理念的新内容,它包括"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德育理念、和谐发展的德育理念、创新意识的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学生的德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本文就先阶段中学存在的德育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案例,并提出以人为本的解决方法与建议,进一步探索了中学德育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方法创新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德育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德育对象的主动性与主体性,以"灌输"现成结论与传授道德知识为主要方式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德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德育内容严重单一化,功利性趋向过强,以政治教育代替德育教育,忽视深层次的隐性目的,忽视对学生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高校德育体系应积极加以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以基本道德品质教育为基础,构建高校德育新体系,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就意味着,语文教育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原则使其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有着独特条件.然而,一些调查表明,如今的中学生在品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中学生德育工作问题刻不容缓.通过对语文德育重要性的分析,针对现在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这两个大方面提出充分发挥语文德育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钱玉霞 《科技信息》2011,(11):I0178-I0178,I0420
德育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既是意识运动过程,也是人的主体性养成过程。通过"主体—客体—主体"的转化实现的"互为主体"德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互为主体"德育模式应确立"道德养成"的教育理念、优化德育生态环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强化道德实践环节,建立坚实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提高高校德育的"可听性",是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难题、热点话题.本文认为,惟有沿着"社会是多元化的--事物是多层次的--育德是多样性的"这条轨道,去探索、去实践、去总结.事实证明高校德育的"可听性"问题是可以有效解决的.  相似文献   

10.
在"以人为本"成为治国理政主导理念的今天,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提供了一种"学理资源"。因此,相关理论的研究者首先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扬弃",然后对当前高校德育低效的原因进行重新梳理,继而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视野下提出高校德育发展策略,即通过提升德育个体服务功能、更新德育的思维模式、强化德育发展性功能及营造德育的和谐环境等策略来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德育为先".对末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是每个学校育人的首要工作.但是,我们不少学校的实际德育工作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德育内容枯燥、德育方法单一、德育过程粗糙,且基本偏重在安全教育上.德育的核心--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基本不能落实.如何让德育真正起到作用,让学生学会做人是亟待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林彤 《海峡科学》2005,(11):72-73
学科德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有力保证.要树立"科科有德育,全员抓德育"的大德育观,要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注重学科德育渗透.本文就高校学科德育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以赛代考"教学模式德育功能的分析,提出如何增强"以赛代考"中的德育渗透,以探寻各门课程专业教育与德育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贯彻的基本原则,是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从而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该文通过针对中职学生思想品德、中职院校及中职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对中职学生思想品德、中职院校及中职教师自身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并对中职院校的德育问题提出了完善的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职德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职德育问题形成的社会因素和高职德育自身的因素,明确了解决高职德育问题的对策在于从德育观、德育目标和内容、德育方法及德育制度等方面开展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生存实践性"的理解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传统德育把人看成是抽象的"现成"存在物这一理解方式的缺陷之后,论述对人的"生存实践性"的理解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基本理论依据这一命题,并指出正确理解"自由"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坚持德育首位,强化德育工作,全面贯彻"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如何才能使高校德育工作有目标、有步骤地开展,并且能够生动活泼,易于学生接受和欢迎,却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对此提出几点构想,以求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发达的互联网技术营造出一种虚拟环境,高校德育无法脱离这种虚拟环境。高校德育的虚拟环境在本质上是虚拟形式与现实内容的统一,这种环境下的高校德育与传统的高校德育存在着主体、客体与中介的同构关系。虚拟环境下的高校德育经常出现"非意图的结果",其原因可以从实践主体的心理畏惧、综合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资源支持等主客观方面加以分析。通过构建"虚拟真实"与"虚拟自我"可以走出高校德育虚拟实践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在所谓"德育工作",在民国时期,无论在民国政府辖区还是人民革命根据地都称为"训育"."训育"在德国普通教育学中,是同学生"管理"和"教学"并立的基本概念.鉴于我国以往对于"训育"多所误解、如今"以德育代替训育"又在教育理论上存在诸多难题,故对民国时期的"训育"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并着重分析根据地教育的历史经验,旨在增进对"德育"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这一命题时学术界还很少有人关注这一话题。然而,近20年来,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加强充满人文关怀的德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赋予教育者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然而,如何将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贯彻于、渗透于现实的德育实践活动中,是大家更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更加重要的任务。因为德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只有在德育实践中很好地落实了人文关怀,才能使其真正深入人心,发挥其应有的建设人本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尽管这些年来德育人文关怀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我们还是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缺少人文关怀精神甚至背离人文关怀精神的德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但达不到其应有的效果,反而损害了德育的声誉。离开了人文关怀,德育难以真正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