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菊芋小孢根霉固态发酵纤溶酶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酒曲中分离得到一株纤溶酶产生菌,经鉴定为菊芋小孢根霉.现对其固态发酵工艺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初始pH、含水量、无机盐、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培养基厚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固态发酵工艺为:麸皮与豆粕比例2﹕1,初始pH,5.0,含水量(干基)1,mL/g,MgSO4,10,mmol/kg,(NH4)2,SO4200,mmol/kg,FeSO4,3,mmol/kg,接种量为6×106,g-1,培养基厚度为2,cm,29,℃恒温发酵72,h.最佳发酵条件下酶活力为684.39,U/g,是未优化时产酶量的8.2倍.通过对培养基的优化研究,使产酶量大幅提高,说明菊芋小孢根霉固态发酵纤溶酶具有工业潜力,也为工业化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燕麦全粉为唯一基质进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Zhang固态发酵,以期获得一种具有益生元功效的谷物发酵食品.为了提高干酪乳杆菌的活菌数,对燕麦固态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选择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培养基初始p H进行单因素实验,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含水量55%、接种量9%、培养基初始p H 6、37,℃静置培养36,h为最佳条件,此时干酪乳杆菌活菌数为6.32×109,,g-1,滴定酸度为9.93,m L,乳酸含量为0.45,g/100,g.对燕麦发酵前后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可知,发酵后β–葡聚糖含量为1.61,g/100,g,和发酵前相比几乎没有降低,α–氨基氮的含量增加了0.06,g/100,g,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000的多肽增加了10.62%.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微生态发酵饲料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以黑曲霉和热带假丝酵母作为发酵菌种,以麸皮作为主要发酵基质,进行混菌发酵,以提高麸皮的蛋白含量和减少麸皮的粗纤维含量为衡量指标,优化工艺参数.最佳工艺参数为:麸皮含水量70%,黑曲霉与热带假丝酵母菌种配比为2∶1,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72h.在此工艺参数下固态发酵麸皮发酵效果最好,蛋白质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BP(back-propagatfon)神经网络优化红曲霉ZL307产γ-氨基丁酸的固态发酵工艺条件,建立了发酵条件与γ-氨基丁酸产量的关系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此模型进行全局寻优.神经网络结构为4-11-1的模型能较为精确地拟合输入的样本数据,测试样本的输出值与试验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89.遗传算法优化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31.7℃、初始pH 4.6、初始含水量69.8%,接种量13.2%.在优化条件下,γ-氨基丁酸产量为0.518mg/g,含量比优化前提高了19.6%.  相似文献   

5.
赤霉素的固态分批补料培养技术及其分离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菌种筛选来串珠镰孢AS.3,2960菌株;对影响赤霉素产率的固态分批补料发酵的7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从而筛选出最佳发酵条件为:在32℃下,按培养基初始pH值4.5,接种量20%的比例,在第3天添加13.2%的玉米淀粉,从第3通气,共培养6d;对固 发批补料发酵与传统的液态发酵产生赤霉素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其固态分批补料培养技术为液态发酵的3-4.7倍;对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提取效果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以10%的乙醇,在pH2.5下提取效果最佳;进行了多级逆流浸提试验,赤霉素含量达到0.70g/kgDMB(发酵物)。  相似文献   

6.
黄芩药渣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黄芩药渣的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稀硫酸时黄芩药渣进行预处理,并测定还原糖的含量;以黄芩药渣为原料,利用扣囊拟内孢霉固态发酵生成单细胞蛋白,确立了固态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比及pH值.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接种量15%,含水量55%,培养时间24 h.在上述的条件下发酵后,药渣中粗蛋白的质量分数由8.99%提高到24.80%.  相似文献   

7.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蔗渣生产黄腐酸的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实验室筛选的发酵蔗渣产黄腐酸的4株(25B、BT、12、E)细菌进行工厂扩大发酵,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产黄腐酸菌种进行鉴定.研究高产菌种的发酵周期、接种量、发酵培养基初始pH以及发酵堆料层等因素对菌种发酵蔗渣产黄腐酸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添加与配比.实验结果表明,E菌株为发酵蔗渣高产黄腐酸的菌种,16SrDNA法鉴定结果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种发酵蔗渣高产黄腐酸的最优条件为:接种菌龄24h,接种量0.05L·kg-1,发酵周期4d,发酵物料初始pH4.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的主次顺序为蔗渣麸皮蔗糖淀粉.利用优化后的发酵物料培养基与发酵条件进行发酵,获得的黄腐酸含量为23.90%,较工厂发酵模式的对照组(FA含量14.00%)提高9.90%,FA增长率为70.71%.  相似文献   

8.
鲍氏层孔菌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本文首次以发酵培养物的免疫增强活性为指标,同时结合发酵生物量、胞外多糖含量等指标,研究发酵时间、初始pH值、碳源、氮源、无机盐、装液量、温度等因素对鲍氏层孔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初始pH 6.0,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豆粉,无机盐为MgSO4,装液量为40 mL/150 mL三角瓶,26℃培养7 d时,培养物的免疫增强活性、生物量及胞外多糖含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9.
优化了一株壳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碳源、氮源、装瓶量、接种量和初始pH值等产酶发酵条件,并进行了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几丁质2.5%,(NH4)2SO40.4%,酵母粉0.7%,pH值为5.5。优化后酶活由原来的454.03 U/mL提高至604.60 U/mL,提高量为优化前的33.16%。  相似文献   

10.
崔娜  杨晓燕  王艳哲  张丽  李敬 《河南科学》2019,37(12):1963-1969
以残次婆枣为原料,采用液体发酵方式酿造枣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初始糖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为自变量,以酒精度和残糖的变化为主要指标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研究了液态发酵酿造枣醋前期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酒精发酵最佳温度为30℃,时间48 h,酵母菌接种量0.2%(V/V),初始糖度10%,在此条件下发酵后酒精含量可达11.9%(V/V).其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初始酒精浓度、醋酸菌接种量、发酵液装液量、发酵温度为自变量,醋酸含量为检测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液态发酵酿造枣醋的醋酸发酵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醋酸发酵最佳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10%(V/V)、初始酒精度14%(V/V)、发酵液装液量30%(V/V)、温度30℃,在此条件下枣醋醋酸含量为38.5 g/L.  相似文献   

11.
红薯干原料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毅  印培民  黄筱萍 《江西科学》2008,26(5):719-723
本研究以红薯干为原料,采用同步糖化发酵(SSF)生产燃料乙醇的新工艺,应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影响乙醇发酵的重要工艺参数,然后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确定各重要工艺参数的最佳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酒精产量的重要参数是初始pH、接种量和发酵温度。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4.4、接种量8.3%,发酵温度36.7℃,淀粉利用率达到89.25%。在此条件下进行50L发酵罐实验,48h其淀粉利用率达到89.12%。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发酵果渣蛋白饲料Ⅱ.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产朊假丝酵母和黑曲霉在苹果渣上混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比例3:1,接种量2%,pH4~5,最适温度28 C.利用1.5%尿素为氮源,培养基含水量70%左右.在上述条件下发酵48 h以后,蛋白质含量达到30%以上,且有酒香味,适口性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不同原料配比进行混菌发酵啤酒糟来提高其蛋白质量分数研究 .研究表明 ,利用木霉、黑曲霉和酵母混菌发酵 ,啤酒糟和麦夫皮配比为 4∶1时 ,在 2 8- 30℃ ,含水量 6 5 % - 70 %条件下 ,发酵 3d后蛋白质质量分数提高到 35 %以上  相似文献   

14.
利用柑桔加工废弃物制取糖蜜及乙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加工废弃物约占果实质量的50%,含大量糖分,适宜制备糖蜜和发酵生产乙醇.研究了用废弃物制取糖蜜及生产乙醇的工艺和条件.结果表明,柑桔皮渣制取糖蜜时,生石灰的适宜添加量为0.3%,制得的可溶性固形物为40%的糖蜜,总糖含量为34%.对pH值、糖度、接菌量和温度等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做单因素研究基础上开展了正交试验,得到柑桔糖蜜发酵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液的初始pH 5.0,初始含糖量25%,接种量3×107个/mL,温度保持在30℃,静置发酵.由此获得含量为10.6%的乙醇产品,为探索用柑桔糖蜜生产燃料乙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果米双菌共酵制造苹果醋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苹果、大米为原料,探讨快速生产苹果醋的工艺.酒精发酵的最佳关键技术条件:质量比为l∶1的苹果汁和大米糖化液的总糖浓度调整到13°Bx,加入0.15%(NH4)2SO4、0.15%KH2PO4、0.1%MgSO4,灭菌后25.5℃培养,酵母发酵最佳周期为100 h,可生产出酒精度为8.0%的酒精液.醋酸发酵的最佳关键技术条件:发酵初始酒精度为5.5%,接种量为7%(先接醋酸菌DT-2 4.2%,后接AD1为2.8%),培养温度28℃,摇瓶转速120 r/min,初始pH 5.5,发酵时间为6 d,苹果醋发酵过程中理想的加糖方式为分次加糖,产品质量和口感最佳.采用双菌共酵生产苹果醋,为苹果醋的生产提供更为广泛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苹果醋的风味和营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响应曲面法(RSM)优化巴氏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GS115/pPIC9KG6表达高亲水性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的摇瓶培养条件。采用Box-Behnken设计(BBD)考察初始诱导pH值、温度和甲醇添加量三个主要影响因子对重组人源胶原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利用DX7Trial软件设计实验方案,根据该方案设置不同培养条件进行实验并测定相关参数。响应面分析确定的最优因素水平组合为:初始诱导pH值为5.0,诱导温度为28℃,甲醇添加量为2.2%/24 h。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发酵的内在因素水平,找出最佳条件,为利用其指导在发酵罐中进行高密度发酵生产人源胶原蛋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条件对黑木耳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更多的发酵产物,采用单因子分析和正交实验,对黑木耳深层液体发酵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得到了适合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搭配,即接种量8%,初始pH 5.0,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60 r/min.实验结果表明:在这些条件搭配下进行黑木耳深层发酵,所得的生物量和总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张秀江  胡虹  兰芳菲  王传兴 《河南科学》2014,(12):2491-2495
本试验对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xy07)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Y06)混菌固态发酵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菌株产酶最适的p H值、温度、含水量、碳源、氮源、铵盐及最佳发酵时间等,为小麦饲粮酶制剂生产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刺糖菌素是由多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具有触杀及摄食毒性的广谱杀虫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菌株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CT205发酵产刺糖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产刺糖菌素的发酵培养基添加可溶性淀粉、黄豆饼粉、Na2B4O7和CoCl2可提高刺糖菌素的发酵单位,且得出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摇瓶装量和接种量分别以7.0,30 mL/250 mL和10%为最佳.正交实验分析得到最优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0%、可溶性淀粉3.0%、棉籽粉1.0%、黄豆饼粉1.0%、CoCl20.1 mg/L、NaB4 O7 0.1 mg/L.优化之后刺糖菌素的发酵单位达到了90.21μg/mL,比优化前提高了78.5%.  相似文献   

20.
已分离鉴定的泛菌Q6(Pantoea sp.Q6)对姜瘟病原菌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arum)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均匀设计,得到了泛菌Q6产生抑菌物质的最佳条件,即初始pH 7.5、发酵温度32 ℃、装液量20 mL/100 mL、发酵时间48 h、接种量11%;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1.25%、CaCO3 0.05%、酵母粉0.6%、NaCl 0.7%、KH2PO4 0.3%.对泛菌Q6抑菌物质的初步研究表明其能较好地耐热、耐酸碱、耐蛋白酶K,水溶性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