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中粒小麦4185为对照品种,研究了不同大粒小麦品系在灌浆至成熟期间的光合性能、灌浆强度及最 产量。结果表明,大粒小麦的叶面积大,光合强度高,灌浆强度高,千粒重明显高于中粒品系,是有推广价值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2.
用近10年的小麦区试资料,从粒重的角度将四川麦区小麦品种分为“大粒型”、“中间型”和“粒数型”三类,通过相关及因子分析表明;我省推广小麦品种大多属“中间型”,该类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及商品性都较优良;“粒数型”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的三类品种中最好但粒重较小,商品性欠佳;而“大粒型”品种对环境适应性较差,不利高产稳产。四川小麦育种宜采用“中间型”或“粒数型”路线,特别是产量水平要有所突破,要须走“粒数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适于新疆北部种植的不同品质类型的春小麦品种花后旗叶光合特性,探讨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产量形成特点,以期为新疆专用优质小麦栽培以及品质生态区域的划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8个品种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从开花至成熟,三种品质类型春小麦叶面积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中筋强筋中强筋,虽然中强筋品种花后叶面积指数最低,但在灌浆后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气孔导度均大于中筋和强筋品种,并且从衰减速率上看,中强筋品种叶片衰老速度最慢,从而使其获得高产。中强筋品种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大于强筋和中筋品种,而穗数却为最低。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序为穗粒数(r=0.3 190)千粒重(r=0.3 156)穗数(r=0.3 037)。中强筋品种在灌浆后期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叶面积持续期较长,最终获得最高产量。此外,本试验得出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可以有效地促进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7个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系)的田间小区控制性试验,分析了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大穗大粒型品种的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大穗大粒品种的个体和群体产量,宜走提高穗粒数的路子。在保持一定的粒重水平的基础,选育多小穗品种,采用适宜大穗大粒品种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以增加每穗小穗数,特别是增加结实小穗数,减少退化小穗数。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种(系)叶绿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光合叶面积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3种类型11个小麦品种(系)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光合叶面积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粒型品种(系)的叶绿素(a b)高峰出现早,且生育后期下降快;小粒型和大粒型品种(系)叶绿素(a b)高峰出现较迟。为同类型品种(系)叶绿素(a/b)值在整修生育期呈下降趋势,中粒型品种(系)的chl(a/b)均低于另外两种类型品种(系)。高产品种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高值期持续时间长,叶绿素(a/b0低。多元相关分析表明,在籽粒灌浆期,叶绿素(a b)值呈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 b)值与旗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小麦育种上应选择生育后期叶绿素(a b)较高,叶绿素(a/b)值低,且旗叶面积相对较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水肥状况对沙地小麦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水肥条件和不同砂土类型的小麦子粒形成及灌浆强度的测定表明,沙地小麦灌浆主要良现为灌浆期短(一般15-17天),开花至成熟持续时间短(30天左右),千粒重低,灌浆强度较高的特点。千粒重与旗叶单位面积干重、茎秆上部三个节间单位面积干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倒二叶、倒三叶相关不显著。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沙地小麦灌浆的重要因素,增施有机肥,可减少灌水,提高灌浆强度,延长灌浆时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主茎优势型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不同栽培措施对其作用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大穗、多粒、主茎优势型品种籽粒干重增加的关键时期是小麦灌浆的快增期。提高灌浆渐增后期至快增前期的灌浆速率 ;稳定快增后期灌浆速率 ;促进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对于提高此类品种籽粒干重至关重要。在本试验条件下 ,大穗、多粒、主茎分蘖优势型品种有利于籽粒干重增长的最佳播期是 1 0月 4日 ,最佳播量是 375× 1 0 4粒 /hm2 ,最佳的施肥方式是底施氮肥 1 95kg/hm2 ,不追施氮肥 ,底施纯磷 (P2 O5 ) 1 2 0 0kg/hm2 ,底施纯钾 (K2 O)4 5 0kg/hm2 。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肥宽行稀播”高产优质低耗栽培技术,小麦生育后期群体发展合理,中、下部光照充足,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和灌浆速率加快,具有良好的光合特性。在维特较小的叶面积系数的基础上,改善光合性能,提高光合能力,是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9.
导入野生大豆DNA小麦后代的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野生大豆总DNA导入小麦,获得了转基因小麦,其后代的农艺性状有较大的变化。田间实验分析了变异系小麦植株与对照植株在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面积及株高、穗粒、穗重等性状上的差异。t检验结果显示,变异系小麦在叶面性状及产量性状上的差异是显著的,外源DNA的导入改善了植物的农艺性状,并在后代中表达,为选育高产、优质的新小麦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今年小麦生育期有利的气象条件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出苗期温度高、有利于小麦快速出苗;苗期降水少,一是减轻潮塌的发生程度;二是地表不易板结,对小麦出全苗非常有利。三叶期以后降水多,满足了小麦对水分的需求。开花~成熟期温度低,灌浆时间相对延迟,有利于千粒重的增加;各发育期日照充足,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不利的气象条件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幼穗分化期温度高,穗分化时间相应缩短,不利于大穗形成;日较差小,不利于小麦灌浆期光合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