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通过1992年6月-1994年12月对鲈鱼Lateolabraxjaponicus、鱼师鱼Seriolaquinqueradiate、状黄姑鱼Nibeamichthioides、真鲷Bogrosomusmajor、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等海水鱼在象山港海区进行网箱生产性养殖试验,探讨了试养鱼类的生长、成活率与产量。认为上述5种鱼类均适合在象山港海水网箱中养殖,其中鲈鱼为最佳鱼种,真鲷、黑鲷、鱼师鱼为较佳鱼种。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纵横》2005,(4):57-57
石斑鱼是海水鱼类中人工育苗难度最大的种类。其难点在于:一是石斑鱼雌雄同体,雌性先熟,以后发生性转化变为雄鱼,雌雄性比难于控制;二是初孵化仔鱼个体小(仅为真鲷、鲈鱼等的一半),对开口饵料要求严格,仔鱼纤弱.稚鱼的形态特殊,培苗管理难度大;三是变态前后鱼苗个体相差很大,自相残杀非常严重。因此,在石斑鱼人工育苗过程中.存在着3个死亡高峰,经常导致石斑鱼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3.
五种经济海水鱼类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HA体内注射-空气干燥制片法初步研究了5种海水鱼类的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鲻鱼、鲈鱼和黄姑鱼2n=48t,NF=48,其中鲻鱼的t1染色体、鲈鱼的t12染色体及黄姑鱼的t3染色体均为具明显次缢痕染色体;矛尾复Xia虎鱼2n=44,2m+42st、t,NF=46,其t18染色体为具次缢痕染色体;绿鳍马面Tun2n=40t,NF=40,其中t14染色体具次缢痕。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状黄姑鱼Nibeamiichthioldes的行为习性与对水质耐受性。初步得出状黄姑鱼喜静、爱集群,多栖于泥沙底质,食性杂,11℃以下不摄食,适温范围8-34℃,最适15-30℃,低于8℃出现死亡,适盐2.5-50‰,最适15-30‰,溶解氧高于1.42mg/1均能正常生活,在水温15℃、空胃状况下,其正常活动耗氧率为65.73mlO_2/(h.kg)。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野生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和在水泥池内用种(Curangidae)鱼类饲养一年的赤点石斑鱼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Ca和P含量以及氨基酸种类与含量进行测定。经比较分析得出:饲养赤点石斑鱼肌肉中粗蛋白质为84.75%低于野生鱼的92.54%;粗脂肪为7.76%高于野生鱼的1.54%;而在粗灰分、Ca和P的含量上两者相近。饲养赤点石斑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733.5mg/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404.1mg/g,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26.4mg/g,均分别低于野生鱼的806.2mg/g、437.3mg/g和356.8mg/g;饲养鱼肌肉中各种氨基酸含量除精氨酸外均低于野生鱼。产生以上差异的原因,认为是不同的饵料种类因其营养成分的差异而影响了赤点石斑鱼肌肉中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6.
1980—1981年在烟台白石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中,发现一些零散海鱼骨骼。这是继1974年在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新石器时代墓葬中海鱼骨骼之后,又一新的发现。这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鱼骨,经分析鉴定,为4种海产经济鱼类,分类于3科,2目: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Cuvier et Valenciennes)(鮨科、鲈形目),真鲷Pagrosomus major(Temminck et Schlegel)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Basilewsky)(鲷科、鲈形目),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Tcmminck et Schlegel)(鲀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游钓采用的钓具的特征及国外在先进钓具领域的研究情况,并探讨了落达钓钓法钓捕鲷科鱼类、抛竿沉钓法钓石斑鱼、浮钓法钓鲻鱼等上层大鱼、拖钓法钓鲈鱼等钓捕技术。  相似文献   

8.
报告1994年11月采自澳头及1995年11月采自闸坡之金钱鱼Scatophagusargus(linnaeus)鳃上的后海盘虫属MetahaliotremaYamaguti,1953的两个种MetahaliotremamizelleiVenkatanarasaiah,1981及MetahaliotremagemiratohamulaPanetal,1995.对Metahaliotremamizellei后吸器几丁质结构的变异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鲑点石斑鱼细菌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对海南省三亚地区网箱养殖的发病鲑点石斑鱼 (Epinephelusfario)进行病原分离 ,通过常规细菌学鉴定和应用ATB半自动鉴定系统及VITEK_AMS_6 0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并与有关的标准菌株为对照 ,鉴定为溶藻弧菌 (Vibrioalginolyticus)。小鼠毒性实验和不同方式感染鲑点石斑鱼实验的结果表明 ,该菌对小鼠有极强的毒力 ,不同感染方式感染鲑点石斑鱼表现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同时测定了溶藻弧菌对小鼠和鲑点石斑鱼的LD50 分别为 3 2× 10 5个 /mL和 2 1× 10 7个 /mL。进一步比较溶藻弧菌对青石斑鱼 (Epinephelusowoara)、真鲷 (Pagrosomusmajor)、平鲷 (Rhabdosargussarba)、黑鲷 (Sparusaurata)、红鳍笛鲷 (Lutjanuserythopterus)、黄斑蓝子鱼 (Siganusoramia)等一些常见海水养殖鱼类的致病性 ,该菌能导致不同海水养殖鱼类死亡并表现一定程度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金鲳(Trachinotusovatus)、银鲳(Pampusargenteus)和中间低鳍鲳(Peprilusmedius)是重要经济鱼种,其中后两种鱼外形较为相似,分类一直存在分歧.本研究随机采集烟台、青岛地区银鲳、中间低鳍鲳和金鲳的生鲜海鱼样本,提取3种鱼的全基因组DNA,设计通用引物对目标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后对其线粒体COⅢ全序列及ATP6部分序列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探讨3种鱼的亲缘关系;依据测序结果,设计各鱼种的特异引物,用特异引物和通用引物进行复合PCR扩增方法对各鱼种进行种源性鉴定.通过比对分析测序结果,获得了中间低鳍鲳COⅢ基因全序列及ATP6基因部分序列且收录在NCBI核苷酸数据库中,登录号分别为KT210112和KT210113.证明NCBIGenBank中发布的刺鲳(Psenopsis anomala)序列(KP334103.1)实为中间低鳍鲳.遗传距离分析发现银鲳与金鲳的距离最大,与中间低鳍鲳次之,中间低鳍鲳与金鲳的遗传距离最小.采用复合PCR方法,实现了在同一复合PCR体系中有效区分3种鱼的方法,具有更加便捷、准确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于2003年4~5月开展了(鱼免)鱼幼鱼对配合饲料的气味、颜色、质地等若干性状的选择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鱼免)鱼幼鱼对不同气味的饵料有较明显的选择性,对重腥味饵料的摄食率最高;喜食软性饵料;对饵料的颜色几乎没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技术对取自厦门火烧屿养殖网箱的鱼免状黄姑鱼 (N ibeamiichthioides)人工苗养殖群体和取自广东饶平的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在所检测的 14种同工酶的 2 2个基因座位中 ,野生群体在 SUDH和 ODH基因座位上发现多态性 ,而养殖群体则只在 SUDH上具有多态位点 .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9.0 9%和 4 .5 5 % ,基因座位有效等位基因的平均数 N e分别为 1.14和 1.0 5 ,平均杂合度的观测值H o为 0 .0 12和 0 .0 0 3,预期值 H e为 0 .0 111和 0 .0 0 2 9,Hardy- 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 (D)分别为0 .0 91和 0 .0 34,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d为 0 .0 0 0 16 .与其他鱼类相比较说明了不论是野生还是养殖群体的鱼免状黄姑鱼遗传多样性均处于较低水平 .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野生群体更低 ,主要是小群体亲鱼人工繁育过程中产生的“瓶颈”效应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饥饿和再投喂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稚鱼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在15.00的盐度条件下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饥饿3 d、饥饿6 d、再投喂3 d的鲈鱼稚鱼,其胃蛋白酶的活力比摄食组高,胰蛋白酶的活力比摄食组低;而再投喂10 d和再投喂17 d的鲈鱼稚鱼,其胃蛋白酶的活力比摄食组低,胰蛋白酶的活力比摄食组高.饥饿组和摄食组的鲈鱼稚鱼,其蛋白酶活力差异显著.由此认为,短期饥饿可能导致鲈鱼稚鱼出现补偿性生长.  相似文献   

14.
鱼类生长和发育生物学是海洋鱼类苗种培育的理论基础。近年来鱼类生长与发育生物学取得的研究进展为改善海洋鱼类苗种培育提供依据。主要的研究进展是:阐明调控鱼类生长的脑-脑垂体-肝脏轴的种激素分泌活动和作用机理,促进海洋鱼类生长激素释放和提高生长率;海洋鱼类幼苗生长发育的形态学与生理学特征及对饵料的消化吸收;海洋鱼类幼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促进鱼类苗种对饵料摄取与消化吸收的饵料添加剂;环境条件对海洋鱼类苗种利用营养物质和生长的影响等。目前所取得的进展还只限于少数几种海洋养殖鱼类。许多基本理论问题尚未充分阐明。今后,为配合海洋鱼类养殖和增殖的发展,必需系统深入研究各种重要海洋养殖鱼类的生长与发育生物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苗种培育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大黄鱼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对取自厦门市火烧屿养殖大黄鱼的9种同工酶15个基因座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眼球中乳酸脱氢酶(LDH)酶谱表现为LDH的经典模式.在所研究的大黄鱼养殖群体中,多态位点比例(P)为0.067,平均杂合度的观测值(Ho′)为0.013,预期值(He)为0.012,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067,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为0.083.该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这与大黄鱼养殖群体已出现的种质退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鲈鱼肌肉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鲈鱼肌肉氨基酸的含量,分析了其氨基酸的种类及比例,并对它的营养成分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鲈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比例为1.308%,其中呈味氨基酸含量高达氨基酸总量的42.5%.  相似文献   

17.
过度捕捞、海区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使得海洋鱼类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鱼类资源正面临枯竭的危险。积极发展海洋鱼类的增殖和养殖,是海洋鱼类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海洋生物基因组研究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和新的生长点,其中,积极开展重要海水养殖鱼类遗传多样性与种质基因组研究,必将对提高海洋鱼类增殖与养殖的理论水平和创建高新技术起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对重要海水养殖鱼类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基因组的检测、遗传性状的调控、分子系统进化研究等方面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了综合分析,并指出我国今后开展这些方面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锯缘青蟹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种类.本文概述了作者近年来有关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锯缘青蟹亲体生殖生态学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非等氮饲料投喂鲈鱼幼鱼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膨化饲料、鲜活饲料和以上两种饲料的配量物,分别设计三个梯度蛋白质的投饲水平,对鲈鱼幼鱼进行对比饲养.结果表明,用膨化饲料每天提供每百克鱼1.20 g蛋白质,有最好的生长率、消化率、投饲料系数和较好的成活率、较低的饲料散失率.从而认定用膨化饲料投喂有较好的养殖效果和保护养殖水环境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海水网箱养殖鲈鱼的主要疾病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海水网箱养殖鲈鱼Lateilabra japonicees疾病的调查,分别介绍了13种疾病的病原,疾病特征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