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采用中学生羞怯量表、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和学校社会行为量表对76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以分析羞怯、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学校适应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羞怯总分与社会能力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同一性延缓、获得得分与社会能力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同一性扩散得分与社会能力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同一性延缓、早闭、扩散得分与反社会行为得分呈显著正相关.2)羞怯得分与同一性延缓、早闭、扩散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同一性获得得分呈显著负相关.3)同一性延缓、扩散和获得在羞怯总分与社会能力得分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高中生羞怯、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密切,羞怯可以直接影响个体的学校适应,也可以通过同一性延缓、扩散和获得3种状态间接对学校适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初中生羞怯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学校适应量表对405名初中生进行测量,考察羞怯初中生的学校适应情况以及羞怯、应对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羞怯的初中生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其学校适应显著低于低羞怯学生;2)除谦和性羞怯维度与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外,羞怯其它维度与学校适应均呈显著负相关;成熟的应对方式与初中生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与初中生学校适应呈显著负相关;羞怯与成熟的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3)应对方式在羞怯与学校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高羞怯初中生的学校适应存在更多的问题;羞怯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通过应对方式的完全中介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大学生羞怯、人际交往困扰与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羞怯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量表》对1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羞怯、人际交往困扰总分及各因子与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羞怯与人际交往困扰总分及各因子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羞怯、人际交往困扰以及交谈交流困扰、交际交友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均对大学生的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3)人际交往困扰在羞怯与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因此,羞怯对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人际交往困扰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共情、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IABSU)、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以及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OSSA)对选取的4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大学生IABSU均分为(2.08±0.52)分,IRI-C均分为(2.13±0.47)分,OSSA均分为(3.05±0.55)分.IABSU得分与IRI-C得分、OSSA得分均呈正相关(r=0.25,0.59;均P0.05),IRI-C得分与OSSA得分也呈正相关(r=0.27,P0.01),男生在IABSU以及网络分享、网络提醒、网络指导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2)网络利他行为与共情、网络社会支持的得分两两间呈显著正相关;3)共情对网络利他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同时,网络社会支持在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为60%);4)网络社会支持在共情和网络利他行为中具有正向缓冲作用.结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共情与网络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共情能够通过网络社会支持促进网络利他行为而且共情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网络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38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隐性自恋问卷、羞怯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网络攻击行为量表进行测试,探讨隐性自恋、羞怯、焦虑及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隐性自恋、羞怯、焦虑及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相关;(2)羞怯与焦虑在隐性自恋与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由此得出结论:羞怯与焦虑在隐性自恋与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初中生人际自立量表(ISSS-MSS)中的人际开放维度、亲社会倾向量表(PTM)和简版社会适应评估问卷(SAS-YB)对2所农村中学的留守初中生331人进行施测,探讨亲社会倾向在留守初中生人际开放特质与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积极适应得分与人际开放得分、PTM的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消极适应得分与人际开放得分、PTM的匿名倾向、利他倾向、依从倾向、情绪性倾向和紧急倾向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亲社会倾向在人际开放与积极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亲社会倾向在人际开放与消极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人际开放既可直接预测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也可通过亲社会倾向的中介作用预测积极适应。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考察孤独感在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羞怯量表、UCLA孤独量表得分第三版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在贵州省8所高校抽取的1 14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羞怯量表得分、孤独感量表与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得分显著正相关(r=0.27,r=0.29,均P<0.001),羞怯量表得分和孤独感量表得分显著正相关(r=0.49,均P<0.001);羞怯和孤独感均可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均P<0.001),孤独感在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成立。  相似文献   

8.
对30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羞怯在自我接纳和同伴关系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整体上,初中的同伴关系、自我接纳和羞怯都处于中等水平,初三是初中阶段的转折点,是心理逐渐成熟的开端。2)自我接纳、同伴关系分别与羞怯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接纳和同伴关系呈显著正相关;3)羞怯在自我接纳和同伴关系间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了总效应的51.74%。因此,自我接纳会通过羞怯的部分中介作用来影响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际和谐量表、羞怯量表、焦虑量表和孤独量表对1 548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羞怯、焦虑和孤独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同学和谐、师生和谐以及族际和谐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羞怯与焦虑、孤独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焦虑与孤独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羞怯、焦虑、孤独与人际和谐呈显著的负相关;高职生的羞怯和焦虑程度对人际和谐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学生感戴特质量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助人倾向问卷对广东省3所高校775名学生心理骨干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女生的感戴水平、共情能力、助人倾向均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共情能力高于独生子女;感戴、共情、助人倾向显著正相关;共情在感戴与助人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增强感戴水平,提高共情能力,可激发大学生心理骨干的助人倾向.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自然联结、地方依恋、环境关心及青少年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自然联结量表、地方依恋量表、环境关心问卷及亲环境行为问卷,对501名青少年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自然联结、地方依恋、环境关心及青少年亲环境行为两两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自然联结和地方依恋均对青少年亲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环境关心在自然联结和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95位泛90后员工的问卷调查,考察了领导者共情能力、员工适应性绩效的关系以及工作重塑对这一关系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领导者共情能力与员工的适应性绩效显著正相关;领导者共情能力与员工工作重塑显著正相关;工作重塑部分中介了领导者共情能力与适应性绩效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SES)、同伴关系量表(同伴接纳、交往恐惧、交往自卑三个分量表)、攻击行为问卷(AQ)对397名高二学生进行测试.探究自尊水平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尤其是考察同伴关系对于自尊预测攻击行为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自尊、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同伴关系存在显著正相关;2)同伴接纳能调节自尊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低同伴接纳时,自尊对攻击行为无显著预测作用;高同伴接纳时,自尊对攻击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即高同伴接纳减少了高自尊青少年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4.
帮助政策制定者在确定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方案时考虑到更全面的因素,为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亲社会行为量表、大学生感戴问卷、父母情感温暖量表、社会公正信念问卷对陕西某高校7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相关分析显示,父母情感温暖、社会公正信念、感恩与亲社会行为呈两两显著正相关;Bootstrap检验结果表明,社会公正信念和感恩在父母情感温暖和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均显著,且社会公正信念、感恩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父母情感温暖既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还可以通过社会公正信念和感恩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5.
初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与合作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本研究通过对321名6-8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初中生的成就动机、同伴关系、合作能力的发展特点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合作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合作能力得分高于男生;(2)初中生的同伴关系与合作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3)初中生的成就动机与合作能力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其中追求成功的动机能够正向预测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尊量表(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安徽省936名农村初中生(其中留守初中生565名)开展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并探讨了自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发现:(1)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留守初中生自尊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存在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呈现显著正相关;(3)消极应对和自尊可以有效预测心理健康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社会支持在人际自立特质和社会适应关系中起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版社会适应评估问卷对57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人际自立的5个维度与社会支持、积极适应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适应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和积极适应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适应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支持在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灵活和积极适应关系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在人际独立、人际主动和消极适应关系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在人际灵活和消极适应关系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资源守恒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法考察了515名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策略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并探讨了心理资本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其中,教师的情绪工作策略包括表面行为、主动深度行为和被动深度行为.结果表明:①整体上,教师在使用情绪工作策略的时候较多地采用深度行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心理资本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②主动深度行为、被动深度行为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心理资本显著正相关而表面行为与心理资本显著负相关;心理资本与教师职业幸福感显著正相关.③心理资本分别对主动深度行为、被动深度行为与教师职业幸福感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少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自我意识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SS)和自编青少年社会观点采择调查问卷,对44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自我意识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别、父母关系是影响青少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主要因素;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父母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编制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初中生羞怯量表,首先在理论分析和半结构访谈的基础上初步确定量表的构想维度及初始题项;然后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1237名初中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统计结果显示,初中生羞怯量表包括自我表现性羞怯、指向陌生人羞怯、面对负性评价的羞怯、面对异性的羞怯、谦和性羞怯5个维度.各因子及总量表的α系数在0.62—0.90之间;分半信度为0.85;重测信度为0.77;以Cheek和Buss的羞怯量表为校标,校标效度为0.68;结构效度的拟合指数良好.本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初中生羞怯量表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