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熔盐泵轴承冷却及润滑系统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熔盐泵轴承冷却及润滑系统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无论是脂润滑还是油润滑,水冷却能获得较好效果.在采用升油器进行润滑油循环时,提出升油器设计中升角选择β=10°~13°较合理;润滑油粘度υ=40~80m2 /s较合适;升油器径向间隙δ在0 2~0 3mm之间效果较好.油润滑风冷却结构的优劣还须在实践中检验.  相似文献   

2.
LPG/汽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与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燃用LPG和汽油的双燃料发动机在采用不同结构混合器(比例式混合器和文丘里混合器)和气化器匹配时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比例式混合器和文丘里气化器时,发动机燃用LPG的动力性与混合器和气化器均采用文丘里结构时相比要差,两者与燃用汽油相比,功率均下降了约6%~7%;前者的比气耗与后者相比要低约6%,燃用LPG的比燃料消耗比燃用汽油时低约9%;任何负荷情况下,不同混合器与气化器匹配时,发动机燃用LPG的NOx排放都明显比燃用汽油时低.动力性下降的幅度、比燃料消耗及HC和CO排放特性与燃料供给系统的结构密切相关,不同混合器和不同气化器的匹配对发动机特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SO—2000型刮油机油水分离系统以及测定油水液体的传感器设计,阐述了SO—2000型刮油机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应用场合、主要特点以及污水处理过程中刮油机的使用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液体静压支承节流器存在严重缺陷,性能不佳,不能消除支承间隙随外加载荷增加而剧减的缺点,严重影响其实际应用。新型节流器节流变量指数b≥3,能够保持节流器进油与油囊排油速度接近一致。此外,当有外加载荷作用于支承时,油囊压力会升高,迫使节流变量产生附加增量,从而弥补了因油囊压力升高而减少供油量与油囊增加的排油量。因此,新型节流器能够保证在有外加载荷作用时支承间隙变化很小或近于不变。新型节流器节流性能优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体积较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兰州石化连续重整装置两列对置式往复压缩机油封泄漏严重超标,主要原因是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刮油环上的泄油槽小,压缩机往复速度快,润滑油粘度大,润滑油不能及时回流。就被拉杆带出,造成泄漏。通过对油封的结构改进,即:一是在原刮油环后面增加一组刮油环;二是加宽回油槽尺寸,在刮油环套底部车一环形槽,并加工一直回油槽,使环形槽与刮油环回油孔联通。上述改进措施彻底解决了该套设备的油封泄漏问题。  相似文献   

6.
带有耗能器的基底滑动结构隔震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带有基底滑动隔震系统及耗能器系统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种情况下的数学模型,推导了有关公式,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研究了一座四层建筑物在El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的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层间剪力响应等,考虑了不同摩擦系数、不同加速度峰值及附加耗能器不同参数时对结构隔震效果的影响。并与相应的线生结构进行了比较,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构隔震和耗能的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典型结构围油栏拦油性能及适用条件,基于不可压缩黏性流体的N-S方程和流体体积分数方法(VOF),利用CFD商业软件Fluent对典型结构围油栏拦油性能进行数值实验,并验证了同一实验条件下的物理实验过程.在不同水流速度下,对单体围油栏和双体围油栏最大拦油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体围油栏能够提升围油效果,相对提升率随流速增加而增大;在低流速时,使用双体围油栏意义不大.在实际应用中,围油栏具有其适用条件,并当溢油规模或流速超过临界值时,围油栏失效.  相似文献   

8.
竖管降膜蒸发器分布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适用于竖管降膜蒸发器的高效液体分布器,对不同结构参数的齿型分布器、锥型分布器和螺旋型分布器进行了冷膜和热膜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螺旋型分布器的结构参数,可使其具有较高的操作弹性以适应不同需要,但压力损失较大。当用于光管降膜蒸发器时,螺旋型分布器的总传热系数明显高于齿型分布器和锥型分布器的总传热系数。综合分析得出螺旋型分布器的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围油栏辅助海面溢油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3):9126-9128,9136
海洋石油污染已经成为当今海洋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海面溢油事故发生时,可加强围油栏的使用,辅助海面溢油的回收。首先使用围油栏将溢油进行围控,局部增大油膜厚度,再放入堰式撇油器进行回收。最后进行实验室模拟海面溢油事故,试验分析得出,使用围油栏辅助溢油回收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堰式撇油器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对现有堰式撇油器的原理和结构进行改进,使其具有油水分离功能:利用泵吸产生的负压将油水混合物快速吸入集油箱,进入箱内的油滴因为流动中获得的向上初速度和浮力的作用而迅速上浮分离。将分离出的纯油回收,水排出集油箱外。改进后的撇油器溢油回收的效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仰角式游离水脱除器分离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仰角式游离水脱除器属于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其分离效率高于立式和卧式脱除器.为了分析脱除器仰角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采用多相流欧拉分析方法,结合标准k-ε湍流模型对脱除器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脱除器在不同仰角时油水两相由开始的均相流逐渐在脱除器内分离、聚合、迁移的过程,研究了油水两相体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脱除器仰角为12°时,分离效率最高,出油口油中含水体积百分比为7.6%.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氧化剂对黄县油页岩进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H_2O_2 TFA(三氟醋酸)作氧化剂时,黄县油页岩中干酪根的芳构部分优先被氧化;用 KMnO_4 作氧化剂时,黄县油页岩中干酪根的脂族结构部分优先被氧化;当用空气作氧化剂时,黄县油页岩中干酪根的芳构部分和脂族结构部分同时被氧化。在碱性介质下,常压空气可以直接氧化黄县油页岩,无明显的氧化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TY6DA型地铁检测车是为了适应城市地铁轨道的快速发展而设计的多功能检测车。本文介绍了检测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结构,并分别对检测车的多个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几种不同机构及不同工艺参数的气流纺纱器所纺的纱,进行了成纱结构的试验与分析,并与环锭纱作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构和不同工艺参数的纺纱器所纺的气流纱之间在结构上虽有差别,但是,它们在基本的结构属性上是相同的,表现出气流纱中纤维排列形态较差,结构蓬松.这就是气流纱强力一般都比环锭纱低的主要原因.同时本文根据各种纺纱器所纺气流纱与环锭纱之间的差异,结合一些理论分析,提出改进气流纱质量的一些初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5.
针对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叶轮背部压力低于轴承腔内压力导致的漏油问题,对压气机端密封部件建模,仅保留甩油环部分,建立不同结构甩油环的两相流动模型。模型采用多运动参考系描述各组件运动,分析不同结构甩油环在不同转速、负压下的工作效果,分析不同结构甩油环的作用机理,并通过优化甩油环结构改善其工作性能。研究表明:高速条件下,离心泵甩油环相较于一般甩油环,有效改善了造成漏油的压力分布,转速越高,效果越好,但其压力分布曲线呈现明显的S形,压力分布不均匀限制了其极端工况下的密封性能;改进结构的甩油环的流域压力分布较均匀,但压降幅度较低,当负压比较低时,改进结构甩油环的性能不如离心泵甩油环。通过对甩油环的计算分析及结构优化,提升了甩油环的工作性能,为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端密封性能的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压降是吸收塔设计及操作的重要参数,吸收塔内置不同结构的液体分布器时产生压降情况不同。为此,搭建1.2 m吸收塔实验平台,基于不同液体分布器,针对气速与喷淋密度对整塔及局部内件压降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吸收塔中分布器、填料、集液器等部件压降都较小,绝大部分压降集中在除沫器部分;吸收塔内置管式和槽式分布器时,整塔压降随喷淋密度增大有下降的趋势,整塔压降随气速增大而变大。在1 326 m~3/h和1 329 m~3/h的气速下,整塔压降峰值分别为0.45 k Pa和0.445 k Pa。吸收塔内置新型管槽式分布器,整塔压降随喷淋密度增大基本上保持不变,整塔压降同样随气速的增大而变大,在1 350 m~3/h气速下整塔压降峰值为0.375 k Pa,相比内置管式和槽式分布器有较大的优势,且在不同喷淋密度下表现更加平稳。经计算,u=1 362 m~3/h时,吸收塔内置新型管槽式液体分布器相对于内置管式和槽式分布器的整塔压降分别降低16%和12%。  相似文献   

17.
对一种催化裂化(FCC)沉降器内的流动状况进行全尺寸数值模拟,考察粗旋与顶旋采用不同连接方式时沉降器内的油气流动规律,应用雷诺应力模型模拟单个旋风分离器内的气相流场.通过标量输运方程计算简单圆管内气体的停留时间,并与经验公式进行比较,验证采用标量输运方程计算停留时间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考察粗旋与顶旋的两种连接结构对沉降器内流动状况以及油气停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雷诺应力模型可以用于FCC沉降器内气相流动研究;改进粗旋出口与顶旋入口的相对位置,绝大部分油气直接进入顶旋,可以减少进入沉降器空间的油气量,降低油气结焦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平面移动式立体车库运行效率,通过对搬运器位置转移过程及服务时间进行分析,建立多条件约束的搬运器最短服务时间调度模型,考虑立体车库固定容量下不同层列组合方式及顾客到达率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改进禁忌搜索算法提高搬运器路径搜索速度,设置对照组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6×16的层列组合下算法初始解的服务效率指标最佳;当顾客到达率为12、20 veh/h时,搬运器平均利用率低于50%,相较实例车库搬运器平均服务时间分别减小8.59%、10.29%,当顾客到达率为40、60 veh/h时,搬运器平均服务时间分别减小2.92%、1.5%。可见顾客到达率水平不同,算法适用性不同,在搬运器平均利用率小于50%的情形下算法表现更优,最后以工程项目数据进行验证,证明算法在实际工程中有较强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越野汽车集油盒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越野汽车燃油箱内安装集油盒后,当汽车在崎岖水平路面上坡和下坡行驶条件下皆能改善发动机供油性能。本文介绍了集油盒的结构及集油原理,结合已经安装集油盒的NJ6470旅行车及NJ1035皮卡车,指出设计集油盒时要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水下航行器声通讯安装结构涡流噪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腔及凸体作为水下航行器表面的常见结构,其产生的涡流噪声对搭载在水下航行器上的声学仪器的信号精度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根据水下航行器上搭载的声通讯调制解调器安装结构抽象出几何模型,即孔腔、凸体组合结构,采用LES—Lighthill等效声源法对该孔腔、凸体组合结构的流场及声场进行仿真,通过分析不同模型的流动机制及涡流噪声特性,指出了凸体高度对涡流噪声的影响.研究表明,凸体高度与孔腔深度相等时,产生的涡流噪声最小.研究成果为水下航行器声通讯安装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