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太原西山七里沟剖面为我国华北石炭-二叠系标准层型地层剖面。采用岩石学和重矿物学方法对太原西山七里沟剖面太原组砂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砂岩的母岩类型主要为富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沉积岩,部分为岩浆岩和变质岩。Dickinson碎屑组分三角图解显示太原组砂岩的物源区为再旋回造山带。结合古水流特征,认为太原组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华北北缘的内蒙古隆起。物源区的风化剥蚀从寒武-奥陶系的富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碳酸盐岩开始,向下逐渐剥蚀到新元古界震旦系的石英岩。  相似文献   

2.
在大量岩石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对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北部陡坡带东段古近系那读组砂岩的碎屑组分特征及其物源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那读组砂岩以高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的细砂岩为主;骨架颗粒与重矿物的特征均显示出那读组砂岩的母岩以沉积岩为主,其次为变质岩,且属近物源沉积;其沉积物主要来自北东向和北西向两个方向的物源供给。  相似文献   

3.
川北地区千佛崖组物源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试分析等资料基础上,对川北地区千佛崖组进行了物源和岩相古地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该时期存在东、西部两个物源区,西部物源主要来自龙门山造山带北段,东部物源主要来自米仓山及大巴山造山带北段;两个物源区控制了两大近南北向展布的三角洲体系。西部三角洲的砂体成熟度相对较高,以岩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特征,岩屑以变质岩岩屑和沉积岩岩屑为主,其重矿物为锆石、锐钛矿、白钛石组合;东部三角洲的砂体成熟度相对较低,以岩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为特征,岩屑以变质岩岩屑和沉积岩岩屑为主,见少量的火山岩岩屑,其重矿物为绿帘石、石榴石、白钛石组合。  相似文献   

4.
库车坳陷侏罗系砂岩组分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源区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库车盆地侏罗系的岩石学特征、重矿物组合与构造演化具有一致性,构造演化是控制盆地充填过程的主要因素.受盆地两侧物源区的控制,母岩为沉积岩、高级变质以及酸性岩浆岩,重矿物组合以锆石、石榴石和磁铁矿含量最高.据不同的重矿物指数可以把侏罗系划分为三个重矿物韵律层,下部层序含有丰富的重矿物,岩屑含量较高,物源区以再旋回造山带为主,"锆石-石榴石-磁铁矿"组合,表明盆地早期演化阶段沉积区离盆地物源区相对较近;中部层序重矿物组合和母岩性质有所不同,以石榴石含量最高,为"石榴石-锆石"组合,主要母岩为盆地东北缘的高级变质岩、酸性岩浆岩和热液岩脉;中上部碎屑物源仍以盆地北部边缘再旋回造山带为主,但 南缘隆起提供物源已比较明显.重矿物组合、重矿物指数发生明显转折的层段与二级层序界面有较好的吻合,反映了盆地北缘造山带的剥蚀历史和盆地的充填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西昆仑造山带山前叶城地区柯克亚剖面新生代砂岩样品中重矿物及碎屑金红石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重矿物含量及其组合特征具有明显分段性, 上新世阿图什组(N2a)底部以下为较稳定重矿物阶段, 以上为不稳定重矿物阶段, 反映西昆仑在上新世经历过一期快速隆升过程。碎屑金红石微量元素特征表明, 剖面从下至上, 源岩为泥质变质岩的比例逐渐降低, 基性变质岩的比例逐渐增高, 反映西昆仑快速隆升导致基底被抬升剥蚀, 基底岩石对物源的贡献增大。金红石母岩类型主要为角闪岩/榴辉岩相和麻粒岩相变质岩, 可能由于西昆仑西部快速隆升, 形成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 西昆仑西部成为该区的优势物源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第一手材料,从结晶、光学等微观特性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龙永煤田童子岩组地层中的石英碎屑的标型特征及其所属的母岩类型:即以区域变质岩—千枚岩、板岩、千枚状云母片岩、矽质板岩、变质砂岩及变质粉砂岩等为主;次为花岗岩;少量的老沉积岩。  相似文献   

7.
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3油层组砂岩开展了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分等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富含长石、沉积岩碎屑和石榴子石,南部富含岩屑(特别是火山岩碎屑)和电气石,东北部富含石英、变质岩碎屑和锆石。碎屑组分的 Dickin-son 三角图解显示,南部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西部除再旋回造山带外,还有来自基底隆起的物源。西部可能为近物源、坡度较大、沉积物成熟度较低的陡坡型辫状河三角洲,南部可能为远物源、坡度较小、沉积物成熟度较高的缓坡型辫状河三角洲,二者大致呈南西-北东向展布,交汇于镇167-庆25-镇268-镇255-西85井一线以东。  相似文献   

8.
抚崇盆地河口组砂岩碎屑特征为:石英含量偏高,含量占碎屑颗粒总量的40%~77%,平均49%;长石含量占碎屑总量的9%~29%;岩屑种类较多,占碎屑总量的12%~35%。物源区的构造背景较为复杂,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盆地碎屑沉积物母岩主要为花岗岩类、变质岩及少量沉积岩。  相似文献   

9.
沉积物中碎屑组分与重矿物的分布受物源区母岩性质、构造抬升与剥蚀作用及古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通过研究渤海湾盆地辽西凹陷沙河街组断陷湖盆内部低凸起带物源区特征,及其对凹陷内部沉积体系的影响,依据砂岩碎屑组分及重矿物聚类分析识别母岩类型、颗粒表面结构分析推测搬运距离、稳定系数分析判定物源方向的研究思路,综合分析研究区内碎屑组分及重矿物数据的统计特征,认为母岩类型主要为岩浆岩和少量变质岩,分别对应于西部燕山隆起主物源、东部辽西低凸起南部隆起区次物源和北部隆起区弱物源。西部物源主要控制辽西凹陷的缓坡区沉积,东部物源的影响范围局限在辽西低凸起的陡坡带,北部物源对区内沉积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震反射结构、沟谷展布特征及岩石碎屑中轻—重矿物组合类型等研究成果,探讨了白音查干凹陷缓坡带西部下白垩统多物源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白音查干凹陷缓坡带下白垩统地震相呈东西分带的特点,西部和东部发育前积反射,中部反射振幅相对较弱;西部物源充足,扇体规模相对较大。砂岩中的重矿物组合及碎屑组份在平面上差异性明显,南部以岩屑砂岩为主,西部、东部为长石岩屑砂岩;西部岩屑以花岗片麻岩为主,东部以片岩等变质岩岩屑占优势,南部含碳酸盐内碎屑等。缓坡带西部存在3个方向的物源,分别是沿盆地长轴方向的西部物源、短轴的南部物源和东南部物源。在盆地演化的早期短轴物源占主导,中后期长轴物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内蒙古地区红水泉农场附近早石炭世红水泉组砂岩阴极发光和砂岩骨架分析,对其岩石学特征及物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额尔古纳地区早石炭世红水泉组砂岩岩性为石英砂岩和含砾石英砂岩;母岩类型主要为中-高级变质岩,少量深成岩;形成于深成岩或火山岩中,少部分石英形成于低级(区域)变质岩中;物源可能来源于稳定的克拉通内部深部地层的隆升。  相似文献   

12.
The 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eavy mineral assembly of the Jurassic System in Kuqa Basin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ectonic evolution, which is the major factor controlling the filling process of Kuqa Basin. Controlled by the source areas at the both sides of the Basin, the matrixes are dominated by sedimentary rock, high-grade metamorphic rock, acid magmatic rock, and the highest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 of zircon-garnet-magnetite in the content. According to heavy mineral indexes, the Jurassic strat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rhythmic units of heavy mineral. The lower sequence contains abundant heavy minerals and relatively high content of detritus and its matrixes primarily came form the recycling orogen. The assemblage of “zircon-garnet-magnetite” indicates that the sedimentary area in the early evolution period of the basin is relatively near the provenance. The middle sequence is different from the lower sequence in the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 and ha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that of source rock. The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 is “garnet-zircon” with the highest content of garnet and its main matrices are the high-grade metamorphic rock, acid magmatic rock and hydrothermal vein at the northeastern edge of the basin. The middle and upper sequenc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clast provenance, which is primarily from the recycling orogen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basin and secondarily from the southern uplift. As a result of the two provenances, the strata with apparent changes of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 and index better coincides with the interfaces of the secondary strata sequences, which reflects the denudation history and the filling process of the orogen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basin.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塔里木盆地HD4油田东河砂岩岩石学特征对油气储集的影响,研究其矿物组合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岩石、铸体薄片及岩石样品,利用X-衍射仪确定黏土矿物组合及其含量。结果表明:该油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该地区距物源远,母岩为沉积变质岩;黏土矿物组合为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孔隙类型以最适合油气富集的原生粒间孔为主,方解石、硬石膏等胶结物与次生石英等充填了部分孔隙,总体上油层孔隙较发育;黏土矿物组合对石油的开采影响较小。HD4油田东河砂岩油层是良好的石油储集层。该结果对油田油气预测及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双山神木地区太原组储层岩石矿物、粘土矿物、物性以及孔隙结构等储层特征的分析,探讨了低孔、超低渗气田开发过程中引起储层潜在伤害的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原组储层主要为岩屑砂岩;填隙物以粘土矿物为主;孔隙度平均为8.91%,渗透率平均为0.656 7×10-3μm2;孔隙类型以溶蚀孔为主.储层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太原组砂岩储层速敏程度为无到弱、酸敏程度为中等偏弱、压敏程度为弱到中等偏弱.在气田开发过程中,建议慎重配酸,合理控压,以取得最佳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变质岩产状、矿物组合及组构特征、矿物间的交代关系、典型矿物空间分布特征、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化学等方面对原岩恢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丁家山铅锌矿区新元古代马面山群变质岩均为副变质岩,其中石英云母系列变质岩的原岩为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石榴子石绿帘石透辉石系列变质岩原岩为钙质泥岩、钙质泥质粉砂岩、钙质粉砂质泥岩、泥灰岩等富钙质岩类,而大理岩类的变质原岩为钙镁质沉积岩;丁家山铅锌矿为马面山群龙北溪组上段经加里东期区域变质的富钙质沉积岩与燕山期花岗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而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矿区广泛存在的石榴子石、透辉石、绿帘石等非金属矿物与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金属矿物同为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在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认识大安北油田葡萄花储层特性,并为大安北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依据,通过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镜分析等研究手段,详细分析研究了大安北油田葡萄花储层岩石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葡萄花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细砂岩、粉砂岩、中砂岩、不等粒砂岩和砂砾岩,含油砂岩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组成储层砂岩的碎屑成分有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主要以岩浆岩岩屑和变质岩岩屑为主,据此可以认为葡萄花油层储层砂岩大多为长石岩屑粉砂岩或长石岩屑细砂岩;储层砂岩的填隙物成分主要为各类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类矿物,由于储层岩石高含泥质和钙质,使储层砂岩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储层的主要损害因素为速敏、微粒运移、酸敏和水敏损害.  相似文献   

17.
探讨川西拗陷中段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物源问题。采用地球化学示踪方法,通过岩石薄片、痕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蓬莱镇组源区背景属性和物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蓬莱镇组砂岩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及各种岩屑;REE配分模式与大陆上地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一致,轻稀土元素富集,Eu负异常较为明显。其源区的构造环境是从海相过渡到陆相,最后演化成复杂的源区。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有龙门山、大巴山-米仓山多个物源区,北部的主要物源区为大巴山-米仓山,南部的物源区为龙门山,中部则为混源区。  相似文献   

18.
以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剖面DGS1层段为代表,对其粘土矿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DGS1层段粘土矿物以石英、钾长石、钠长石、伊利石、蒙脱石、方解石和绿泥石为主,各层位均不含高岭石.各种沉积相矿物组成基本一致,说明该地区的矿物来源基本一致.不同沉积相粘土矿物含量不尽相同,沙丘砂、次生黄土中的石英、长石、伊利石、绿泥石等代表干、寒气候的粘土矿物含量高,湖沼相中的蒙脱石、方解石等代表暖湿气候的粘土矿物含量高,个别湖沼相层位出现了白云石.粘土矿物组分表现出萨拉乌苏河流域全新世气候特征:本地区全新世总体偏冷干,各沉积相缺失高岭石而均存在绿泥石可为证明;本地区全新世气候分为两个主要气候阶段,早期到中期堆积湖沼相为主的时期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中期以后到现在堆积次生黄土和沙丘砂的阶段气候相对寒冷干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