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极低频电磁场是人类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类电磁场,其对人体的健康效应一直是关于极低频电磁场研究的焦点.以前,关于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流行病学研究,但由于结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流行病学研究的最后结论也并不相同,所以关于极低频电磁场是否对人体的有致病作用尚未肯定.近年来,关于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的研究焦点渐渐向细胞水平转移,本文从细胞水平对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细胞可能的影响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书是一本关于电磁场生物效应的新著。电磁场可以对各种生物产生影响,包括低频率和高频率及不同强度的电磁场的作用,因此,电磁场的研究和技术应用及环境作用等方面都十分重要。本书的内容很广泛,涉及电磁场的机理、模型化、生物效应、治疗效应、国际标准、照射判别准则等。  相似文献   

3.
通信局站建筑物内的电信设备会受到雷电电磁场的干扰和危害,要有效地对这些干扰和危害进行防护,关键是要了解直击雷在建筑物内产生的电磁场分布情况。文章讨论了五种情况下,建筑物内雷电电磁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应用相珂论效应和麦克斯韦的两个假说,以及均匀电磁场的一些典型例子结论,对电磁场在不同参照系中变换的物理实质进行了推导和解释.导出了与电磁场变换式相同的结果,加深了对电磁场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许标  邹凯 《科技信息》2008,(21):86-87
本文从低频电磁场对细胞信号系统的影响、低频电磁场作用的靶体、低频电磁场与细胞信号间的耦合效应三个方面就低频电磁场对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作了综述,以探讨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6.
雷电电磁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雷电防护中,一般需要了解精确的雷电电磁场,因此,雷电电磁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假设大地为理想导体的情况下,从Maxwell方程组出发对雷电电磁场的空间分布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最终推导出雷电流周围的电磁场表达式,为进一步对雷电防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电磁炉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将电磁辐射看成是由称为磁矩的磁偶板子所产生,然后向空间辐射.文中从电磁场理论的安培定律出发,推导了以磁感应强度表示的计算公式.最后用一个例子说明公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生平及其科学贡献,着重阐述并分析建立电磁场理论的探索研究过程和电磁场基本观念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强调指出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对现代物理学乃至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计算真空中的超重力带电粒子在与粒子康普顿波长相距的距离所产生的电磁场时,粒子的波函数由克莱因—戈登方程控制。对于标量粒子、自旋半粒子或狄拉克方程,它们产生的电磁场在大小和方向上与库仑场有本质上的不同,这是由点电荷引起的量子扩散效应。因此,对重离子碰撞产生的电磁场的实际计算必须建立在对价夸克进行全量子处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从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移动电话射频辐射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成果.目前,有关评价电磁场暴露及其危害的流行病学调查依据还很有限,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方面的实验结果也缺乏一致性,所以对移动电话射频辐射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尚无定论,主要是因为对射频场的作用机理不明确,导致无法制定测试电磁场效应的统一标准.因此,尽早明确射频场的作用机制从而确定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的生物指标,是揭示移动电话射频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无限长直电流磁场中导体的电动势问题.当电流恒定,导体匀速远离电流,导体上的电动势的大小将随时间t增加而减小;若导体沿着电流方向移动,则电动势为零.当电流随时间按照正弦规律变化而导体静止时,导体上的电动势大小将随时间t按余弦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力学与电磁学相结合,进行HPB235和HRB335钢材的压缩实验,研究用感应电动势变量ε测试应力σ的方法·将直径25mm的钢棒放入感应线圈,然后由液压式压力机对试件施加压力,同时在线圈中接通交流电流,产生一个沿钢棒轴向的微小感应电动势·试验结果表明:感应电动势ε随压应力σ增大而减小,压应力σ则随感应电动势增量Δε上升而增大,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够用线性拟合公式表达·将分别由感应电动势增量和应变测试得到的应力数据进行比较,平均相对误差为2·94%·运用毕奥-萨伐尔定律,分析了由导线倾斜缠绕的线圈其轴向电流分量Ih产生横向磁场Bx的原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充分利用了格林函数本身的对称性和互易性,建立了更完善、更有效的对称面条件处理的场点映射法.它用对称面把物体分成基本体和非基本体,通过作场点 p 关于对表面的映射,来正确反映非基本体的影响,计算仅需离散基本体的原有物体表面(不包含对称面).与其他方法相比,本方法不受无限域的影响,不会带来附加的奇异性和新的棱边角点;仅与场点有关而与单元特性无关,因此,完全适合在高阶边界元中使用.  相似文献   

14.
Li2CO3在KCl-LiCl熔体中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续脉冲-示波器法和电位扫描法研究了Li2CO3在KCl LiCl熔体中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在负于氯离子析出电位前有一氧化电流峰,这一结果被连续脉冲-示波器法所证实,是添加Li2CO3引起的O2-离子放电生成CO2的电流峰·在KCl LiCl体系中,反电动势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添加Li2CO3后,在同样的电流密度下反电动势则明显降低·以Li2CO3代替LiCl作为电解生产金属锂的原料,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降低了锂的生产成本,是电解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煤矿井下噪音污染严重,由噪音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煤矿井下噪声污染特性及现状分析,设计了井下噪音源从业人员健康问卷,并根据问卷反馈信息分析噪音对人生理心理的影响;进而研究井下噪音对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认为主要有两种方式:信息接受与处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和功能心理紧张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噪音虽不直接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但对人的行为起着严重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经电子论借助于电子密度导出珀尔帖电动势。又由于珀尔帖效应与汤姆逊效应组合为塞贝克效应,进而在由两种金属分别与金属铅组成热电偶的基础上确定塞贝克电动势。最后,计算出金属表中任意两种金属构成热电偶时塞贝克电动势。  相似文献   

17.
电磁成型是高能率成型方法之一,它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对一些特殊零件是优先选用的工艺方法。文中介绍了电磁成型原理、工艺特点、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作用下人体电场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和人体的三维模型,主要分析了输电线路产生的静电场和离子流作用下产生的合成电场两种情况下人体电场效应;以及在不同的风速下合成电场对人体电场效应。结果表明:在合成电场下:人体周围、人体内部以及头部的电场最大值均是静电场情况下的2.7倍左右,说明离子流作用下增加的电场是不可忽略的;并且对人体产生更大的作用。不同的风速情况下人体周围、人体内部以及头部的电场是不同的;风速逐渐增大,其电场值逐渐减小,说明在风速作用下,人体周围的离子流发生了变化并减小;且也减小了合成电场的大小,进而对人体的作用也变小。根据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ICNIRP)导则限值对比分析,静电场和合成电场下人体内部电场最大值均超过普通民众限值和专业人员限值;而两种情况下的人体头部电场最大值在普通民众限值内,但是对于长期居住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周边的居民会有一定的健康风险;因此在实际建设中需采取一定的降低电磁暴露防护措施或者避免穿越居民区。  相似文献   

19.
无刷直流电动机(BLDCM)实质上是一种梯形波永磁同步电动机,其转子磁极采用瓦形磁钢,经专门的磁路设计,可获得梯形波的气隙磁场,定子采用集中整距绕组,因而感应电动势也是梯形波[1].要控制BLDCM三相绕组中电流的准确换相,就必须准确测量转子的位置,但应用位置传感器有很多的不便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8,43(5):404-404
The interaction of Cu(Ⅱ) and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or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at physiological pH is studied by equilibrium dialysis. The successive stability constants are obtained by non-linear least square methods fitting Bjerrum formula. For both the Cu(Ⅱ)-HSA and Cu(Ⅱ)-BSA systems, the order of magnitude of K 1 and K 2 was found to be ≈10 4 mol -1·dm 3. There are about twenty stoichiometry binding sites found in one HSA or BSA molecule.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or three sets. Results of equilibrium dialysis experiments suggest that there exists one strong metal binding site in both Cu(Ⅱ)-HSA and Cu(Ⅱ)-BSA. It is the imidazol group nitrogen atoms of His 3 that are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copper binding site. After reaching dialysis equilibrium, there is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different binding sites, the values of K all deviate from the simple statistical effect except for K-1 and K-2 in both Cu(Ⅱ)-HSA and Cu(Ⅱ)-BSA systems, and the positive cooperative effect is fou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