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注射成型是热塑性塑料成型的主要方法。注射过程一般包括:加料、塑化、充模、保压补缩、冷却定型和脱模等步骤。该文从POM塑料的成型加工特性出发,结合注射成型三大工艺参数:成型温度、成型压力和成型时间,较全面的介绍了POM塑料的注塑成型技术,结合典型产品的模具设计,成型工艺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POM塑料制品生产中的缺陷、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论述。得出正确的设定POM塑料注射成型条件是保证POM塑料的良好塑化,顺利充模、冷却与定型,从而生产出合格的POM塑料制件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对注射成型过程中的残余应力进行了研究.针对注射成型的特点,采用线性粘弹性模型计算了注射成型过程中温度和压力引起的残余应力,充分考虑了保压压力和应力松弛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数值实现中采用了在时间上有限差分的计算方法.通过模拟计算平板形状制品残余应力在壁厚方向和流动方向上的分布及其在成型中的变化过程,深入讨论了注射成型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形成机理和演变情况.实验证明了所提出的残余应力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与合理性.通过预测和优化注射成型中的残余应力,可以提高制品最终形状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炭素生产中,原料煅烧是前提,成型工艺是关键,焙烧制度是保障。因此,成型工艺参数的调整、控制直接影响着生阳极炭块的外观质量和理化指标。要想生产出优质生阳极炭块,就必须抓好成型生产中的工艺过程控制,主要包括原料配方、混合料预热温度、混捏温度、冷却温度和振动成型主要工艺参数等,同时根据外观质量缺陷适当调整相关工艺条件,以达到提高生阳极炭块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加工工艺对酱卤牛肉制品嫩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方法对传统酱卤牛肉制品嫩度的影响,在实验采用的工艺方法和加工条件下,影响产品嫩度的主要因素是滚揉时间和热加工温度,盐水注射后滚揉时间4小时,以及采用低温肉制品80℃的热加工温度(肉块中心温度约75℃),加工产品嫩度最佳.肉块注射滚揉后静腌时间和腌制前蛋白酶处理对产品嫩度也有一定改善作用.考虑腌制前蛋白酶处理对产品嫩度的作用不是特别显著,从实际生产可操作性和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盐水注射后滚揉时间4~8小时,2℃静腌24小时和低温肉制品80℃的热加工工艺已可达到显著改善产品嫩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超薄塑件在微机电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为研究其注塑成型特性,设计制造了一可成型超薄塑件的模具,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各工艺参数(注射速度、注射压力、熔体温度及注射量等)对超薄塑件注塑成型充模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注射量及注射速度对超薄塑件注塑成型的填充起主导作用,提高注射速度能大幅度地提高填充率;熔体温度和注射压力相对于注射量和注射速度只起次要作用,但在填充过程中,较高的熔体温度和注射压力也是必要的.该结论为深入开展超薄塑件成型缺陷(如翘曲、熔接痕)的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利用MPI软件对泵盖分别进行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和传统注射成型的仿真分析,结果发现应用气体辅助注射成型的泵盖塑件在充填时间、体积收缩率、气穴、熔接痕、充填结束时的体积温度和合模力等方面比传统的注射成型更具优势,因此利用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对改善制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节能降耗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流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聚合物材料的广泛应用,注射成型技术因其快速、低成本、大批量的生产等优势而成为聚合物微流控芯片成型制造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也存在微结构成型难、残余应力与宏观变形等问题。为表征聚合物微流控芯片成型能力、研究工艺参数对成型质量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研究熔体温度、注射压力、注射速度、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对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微流控芯片微通道复制度、残余应力、宏观翘曲变形三种指标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三种指标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最优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微通道复制度最主要的因素是注射速度和熔体温度,影响残余应力与翘曲变形最主要的因素是熔体温度;利用正交实验对三种指标优化得到的最优参数存在差异,而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了微通道复制度高、残余应力小和翘曲变形小的高质量芯片。最优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如下:熔体温度为245℃、注射压力为160 MPa、注射速度为50 cm3/s、保压压力为70 MPa和保压时间为5 s。  相似文献   

8.
为得到制备NiFe2O4基惰性阳极的最佳条件,利用正交实验法确定合适的工艺条件.考虑了影响惰性阳极制品的4个主要因素,每个因数又设计3个水平,通过正交实验极差分析研究了各因素对制品气孔率的影响,并确定了影响因素的主次.实验结果表明:对烧结后试样气孔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烧结温度,其次是纳米粉含量,再次是成型压力,最后是烧结时间;添加合适量的纳米粉,提高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增大成型压力等都有利于降低样品的气孔率.最佳工艺条件为:纳米粉质量分数20%,成型压力200 MPa,烧结温度1 400℃,烧结时间6 h.  相似文献   

9.
利用MPI软件对泵体的热流道注塑成型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将浇口设置在泵体锥部中心可以实现平衡充模,最大体积收缩率和制品最高温度发生在泵体锥部中心,制品冻结时间在泵体法兰凹槽处最长,最大翘曲量位于泵体法兰底部,合模系统所需最大锁模力为32.6 t,注射系统所需最大注射压力为25.15 MPa,采用三排管路冷却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泵体制品成型加工后的最高温度,热流道系统在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比冷流道优越.  相似文献   

10.
磁场条件下压制成型是目前高品质铁磁材料生产的一种有效途径。介绍干式磁粉在受控磁场中的压制成型过程和工艺要求,针对目前使用的开关控制液压机在生产中表现出的不完善之处进行技术改进,关键工艺参数如压力、流量、位置等通过控制电液比例元件来实现,并设计出高精度比例控制干式磁粉自动成型液压机。该机能够实现干式磁粉在受控磁场中成型速度和压力的比例控制,调节方便,不同工序控制参数切换平稳,系统元件少,工作可靠,压制产品品级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提高注塑件的成型质量.以汽车后视镜为例,建立注塑件的计算机辅助工程模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与注塑工艺数值模拟相结合,通过对仿真结果方差分析,综合评估了注塑过程中的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射时间、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等对注塑成型关键质量特性翘曲的影响规律.利用仿真实验数据训练BP神经网络模型(BPNN),结合遗传算法(GA)以翘曲最小为约束条件优化注塑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的均苯型聚酰亚胺成型工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热模压工艺,考察了一种新的均苯型聚酰亚胺的成型加工性能。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实验考察了成型工艺条件:成型温度、热处理温度、成型压力和保压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型温度和保压时间对材料的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而增大成型压力还会降低材料的冲击强度。就材料的综合性能而言,最佳的成型工艺条件为:成型温度345~355℃,成型压力10.0~12.0MPa,保压时间100~120min,热处理温度170℃。  相似文献   

13.
运用Moldflow对鼠标外壳进行了浇口位置分析、充填分析、冷却分析以及翘曲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预测了塑件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并针对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改进后的工艺条件为:注射时间2s,注塑℃保压℃冷却时间是21s,模具温度50益,熔体温度240益,注射压力90MPa.最后,运用UG对鼠标外壳进行了注塑模设计.  相似文献   

14.
以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玉米芯为原料,通过炭化和活化(水蒸气为活化剂)制备生态炭.为提高生态炭的收率,炭化前采用热压成型的方法对玉米芯原料进行预处理.通过对成型温度、成型压力、成型时间等工艺参数的研究,得出较佳热压成型条件:成型温度为275~300℃,成型压力为5~15MPa,成型时间为10 min.研究结果表明,成型工艺参数对总炭化收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成型温度>成型压力≈成型时间;热压成型使玉米芯的炭化收率由成型前的18.52%(质量分数)提高到成型后的25.58%;热压成型对生态炭的比表面积影响较小,所制生态炭比表面积为982m2/g,以微孔为主,微孔率高达97.31%.  相似文献   

15.
据了解,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开发总趋势,是对已有原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潜力最大限度挖掘。一是根据对原有加工技术的基本评价,通过简化工序、节省能耗、原料配方的最佳选择、复合化及与其他材料一体化加工等措施达到高性能和降低成本的目的。二是开发适合物料的成型加工法,采用高晶化、分子定向等成型加工方法。三是相接技术的研究,采用与其他成型加工技术组合的加工方法,如注射压缩法、挤出压缩法等。四是研究开发和进一步完善新成型技术,如气体辅助成型、高空洞成型、超声波加工技术、注射—压缩、热成型技术、高焊接强度加工技术、高中空注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废旧纤维、传统纺织和热压设备,研究了废旧聚酯/聚丙烯纤维复合板材的成型工艺,探讨了成型温度、时间、压力等工艺参数和聚丙烯纤维质量分数对复合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废旧纤维板材最佳成型条件为:聚丙烯纤维质量分数为40%、成型温度200℃、成型时间4min、成型压力10MPa,此时制备的纤维复合板材力学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为51MPa,弯曲强度为65.4MPa。  相似文献   

17.
基于薄壁注射成型过程中聚合物熔体与模具之间的热量交换分析,提出一种可用于计算聚合物与模具界面之间接触热阻(RTC)的新算法,通过结合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获得聚碳酸酯(PC)薄壁制件注射成型中聚合物与模具界面之间的平均RTC,研究注射成型工艺参数以及聚合物与模具之间界面环境对RTC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薄壁注射成型中聚合物与模具界面之间的RTC与成型条件密切相关,其影响不可忽略;RTC随着模具温度、熔体温度、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其中模具温度和保压时间的影响最显著;通过更换导热率较高或者型腔表面粗糙度较高的模芯材料,同样可降低RTC。  相似文献   

18.
对基于顾客化大量生产模式下的产品投产计划模型的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优算法,优化了产品循环期,实现了计划平准化,满足了市场多样化需求.并在理论上推导和证明了混流生产线上加工机器的空闲时间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谭安平  向渝 《科技信息》2011,(21):48-48,47
新注射模设计制造出来之后,传统的试模需要反复的调试注射成型的三大参数:温度、时间和压力。如果在试模之前,用计算机来模拟试模的情况,将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来指导实际试模结果,将会大大减少试模成本和优化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20.
于洋 《科技资讯》2013,(35):70-71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为铝型材挤压过程中的重点工艺条件之一,挤压速度的不同往往会直接影响到铝型材挤压产品的质量、模型的使用时间、生产的效率以及挤压力等,而挤压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参数是决定挤压工艺成功或失败的重要条件,也是铝型材挤压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挤压过程中因挤压速度不同,而导致的温度、模具荷载、材料流动等因素对铝型材挤压的影响,并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