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言语交际只有在特定的人群中使用才能起到传播作用,而非言语符号却能够部分地为不同文化、不同种族间的社会成员所通用。在西藏地区的信息传播中,非言语符号往往比语言符号包含着更多的隐含意义。非言语符号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传播学意义。文章试图对非言语符号在西藏文化传播中的角色和地位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发挥非言语符号在西藏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英汉批评言语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批评言语行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言语行为之一。中西方国家由于文化模式,思维定势的不同,人们在实施批评言语行为时使用的语用策略也存在差异。了解英汉批评言语行为语用策略的异同,能帮助第二外语学习者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从而提高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批评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兴柱 《科技信息》2010,(13):23-23
非言语沟通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交际过程。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言语交际的含义会有很大差异,恰当的非言语交际形式可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从而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闻的交流和沟通,反之,会产生误解。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把握了非言语表达的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含义,才能达到我们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言语文化的传播发展至今,形成了不同的分支,从大的方面来分的,大致有四种分类的方法,每一种大的类别下以不同的规则来约束不同的语种。然而仔细比较,会发现即使是不同的语种,在文化的大融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言语的音调和符号的借用现象、本文主要就言语的借用现象进行陈述。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流行语是言语文化的一部分,高校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活的真实映照,是高校文化现状最直接清晰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20世纪末,传媒的力量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分析研究传媒发展对高校流行语形成的影响,可以更全面的了解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把握校园文化发展脉动。  相似文献   

6.
言语冲突是校园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学生间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一个言语冲突话语一般由启始话轮、冲突话轮和终止话轮三部分组成。竞争性、安全感和荣誉感是造成学生之间言语冲突的原因。探讨学生日常言语冲突的构建模式及冲突因素,能够使人们对言语冲突的本质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针对老边穷地区高校生源实际,总结了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五点体会,这些体会归结起来就是用言语的或非言语的礼貌性行为鼓励学生进步.使“礼貌原则”得到延伸与升华。  相似文献   

8.
曹颖 《科技咨询导报》2011,(25):225-226
非言语交流在人类交流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很多时候比言语交流有更强大的表达能力。在前人的研究中,非言语交流主要包括三个种类:身体语言、空间语言和言外之意。不同的文化中其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差异。我的论文尝试从三大方面来研究和对比中英非言语交流的特点,主要是姿势、面部表情等日常生活中的非言语符号。非言语交流的仔细分析对于扩大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有着建设性的作用。只有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和历史文化背景,才能够无障碍的用非言语交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基本内容,归纳了外语教师在课堂中运用非言语行为的技巧;并在分析非言语行为与外语教学文化渗透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非言语行为交际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跨文化交际(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失败的实例以及对这些实例的分析,阐述了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根本原因:中西方深层文化的差异。强调在目前外语学习、教学及跨文化交际中系统、全面地学习、研究和掌握中西方深层文化知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选取闽南话区的厦门、漳州、龙岩,客家话区的武平、梅县五地,来比较闽南话、客家话文白异读,从三方面进行研究:文白异读单字、文白异读的分布、文白异读音素。结果显示:闽南话中心区的白读字数是容话的三到四倍;音素文白异读在五地都大于相应的单字文白异读;而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间的龙岩,不管在单字、还是音素上,都显示了阂客过渡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汉语新词的特征,即创新性和生疏性,口语化和形象性,吸收性和复活性;探讨了汉语新词的教育对策,即汉语新词规范的辩证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英汉语在伦理道德、词汇涵义、日常用语、动植物用语、感情色彩和习语等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来探讨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以增强文化意识,准确把握词的涵义,从而真正学好词汇,进行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加之中国人缺乏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英语学习者常常会按汉语的思维模式、表达习惯、字面理解等陷入学习误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归类分析学习汉英语的典型范例,引导英语学习者尽快走出英语学习的误区,即:习惯用语错误理解,社会用语不当,汉语负迁移的干扰,词汇搭配混乱等,从而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东汉时期的汉译佛经,讨论其中10个词语,或对诸家未及之词进行诠释,或补辞书之疏漏,或补证时贤之成说.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学习和大学英语教学目的两方面论述了文化背景知识在培养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方面的重要性。结合作者教学实践,指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利用课堂教学内容,介绍目标语中的文化内涵、习俗文化、心态文化、思维文化和历史文化等。同时,还要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和外籍教师的作用来丰富学生的英美文化知识,以帮助他们提高英美文化能力与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园食单》一书所用语言口语化程度极高,书中使用了许多方言词语,大多是吴方言,也有一些江淮官话,例如"飞面"、"干面"、"郁"、"走油"、"秋油"等。  相似文献   

18.
汉译中古佛经中阿含部四部核心经典具有很高的语言研究价值,其中出现了很多新词新义和疑难词语,可以弥补《汉语大词典》、《佛学大辞典》、《辞源》等大中型辞书的缺失。这些新词新义和疑难词语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口语词、方言词多,这与佛陀以争取群众为目的的语言政策密切相关;第二,佛化汉词多,这类词语扩大了汉语双音节词的使用范围,大大加速了汉语词汇双音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作为明代早期白话材料,《三遂平妖传》是研究近代汉语尤其是明代汉语不可多得的资料,在汉语词汇史上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全书语言质朴,主体上是流畅自然的明代口语,很多语言现象表现出较强的时代特征。《三遂平妖传》中有一些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的新兴词语。这些新兴词语,有的沿用至今,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一部分。新兴词语的抉发和阐释,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词典编纂修订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使用常常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作为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一个社会群体,其语言的性别差异更赋予了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作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大学生在词汇使用上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礼貌用语、社交称谓语、影视流行语、网络用语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通过对大学生语言性别差异原因的分析,指出了语言性别差异对教育的影响,对指导我们大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