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甘露醇作为渗透性利尿剂,临床广泛应用于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降低颅高压。但近10余年,甘露醇诱导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本文综述甘露醇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关文献,重点在甘露醇诱导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及可能的发病机理,甘露醇究竟能否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法合成甘露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甘露醇的性质、用途,电化学法合成甘露醇的原理、工艺条件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番泻叶和甘露醇作为结直肠手术前肠道准备的泻药,服药后的病人的腹痛情况、术中肠腔清洁效果及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方法番泻叶组于手术前1 d天早8点到晚上10点将番泻叶100克加入2 000 mL沸水浸泡30 min后,取其悬液口服;甘露醇组于手术前1 d早8点到晚上10点口服20%甘露醇+10%葡萄糖500 mL。结果番泻叶和甘露醇肠道清洁效果一致无统计学意义,但口服番泻叶腹痛情况较甘露醇要轻,同时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甘露醇的快,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考虑口服番泻叶比甘露醇作为术前肠道准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甘露醇注射液中的热源.方法: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试剂法)检测、结果:甘露醇注射液对鲎试剂的凝聚反应无干扰作用.结论:鲎试剂法可以替代家兔热原法测定甘露醇注射液中的热原.  相似文献   

5.
甘露醇和AgNO_3对小麦细胞再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甘露醇和AgNO3 对小麦 (TriticumaestivumL.)品种保7059幼穗细胞再分化和IAA氧化酶、IAA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AgNO3 能够明显提高小麦愈伤组织再生率 ,但甘露醇使其再生率降低 ,AgNO3 对IAA氧化酶和IAA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但甘露醇使2种酶活性明显升高 .  相似文献   

6.
布氏乳杆菌产生甘露醇的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研究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CICC 6007发酵产生甘露醇。结果表明,在厌氧培养条件下,甘露醇的积累量与菌体生长量呈正相关性。在种子培养36 h,接种量(质量分数)为20%,pH值为6.5,温度为35℃,培养基总糖为150 g/L,其中果糖与葡萄糖的大约消耗比值为3∶1(质量比),培养48 h,甘露醇产量可达68.5 g/L,甘露醇对果糖转化率达到78.7%,为发酵法生产甘露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前言聚脂玻璃钢,由于其比强度高,成型工艺简单,具有一定的耐蚀性,价格较低等特点,在化工、建材、汽车、造船、航空等方面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聚酯玻璃钢占玻璃钢总量的80%以上,因此对原料的需求量很大。我国海带制碘工业生产中有大量的联产品甘露醇,已往除在医药等方面有少量应用外,未有广泛用途。中央燃化部在1973年烟台制碘工作会议上分配给我室以综合利用的研究任务。作为其中一个课题,我们开展了甘露醇不饱和聚酯的研究。前人曾比较山梨醇与甘露醇的结构,推测用甘露醇制备树脂的可能性;Лосев等指出甘露醇一邻苯二甲酸酯是热固性、不全透明的,对水稳定性不好的,酸值比较大的树脂,上述这些反应不如甘油成酯那样顺利进行;用甘露醇为原料,制备松香酸酯或其他脂肪酸酯的方法,前人也有一些报导,但多偏重于合成油改性的醇酸树脂。至于用甘露醇制备不饱和聚酯尚未见报导。Parkyn甚至指出:只要用5%的六  相似文献   

8.
观察不同输液针输注甘露醇时患者输液过程中的表现。将200例需要使用20%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普通输液针,对照组使用浅静脉留置针,通过出现静脉炎、液体渗漏、淤血的比例进行对照比较。观察组出现静脉炎、液体渗漏、淤血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出现疼痛的程度也较对照组低。使用普通输液针比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入甘露醇对患者局部血管造成的损伤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二次离体筛选获得的小麦耐甘露醇变异细胞系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检测该变异细胞系在甘露醇,NaCl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的渗透胁迫环境中的耐受生长能力,并测定变异系在甘露醇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Na /K 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及可溶性蛋白质组成和基因组DNA多态性等分子特征。结果通过愈伤组织在甘露醇,NaCl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的渗透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实验,发现变异系细胞系可以在对照细胞系不能生长的20%甘露醇,1.5%NaCl和20%PEG-6000胁迫条件下,分别表现出14.5%(见图1),12.8%(见图2),41.8%(见图3)的相对生长量;在20%甘露醇胁迫条件下变异系细胞系游离脯氨酸积累量为对照系的80%(见图4),可溶性糖积累量为对照系的1.2倍(见图5),可溶性蛋白含量为对照系的1.3倍(见表1)。在相同浓度的甘露醇模拟的渗透胁迫环境中变异系再生植株比对照植株相能维持较高的K /Na 比值(见表2)。与对照相比,耐甘露醇变异细胞系再生植株可溶性蛋白SDS-PAGE发生显著变化:6条新可溶性蛋白谱带出现在变异系再生植株中,同时对照系中的1条可溶性蛋白谱带在突变株中缺失(见图6)。变异系植株与对照株RAPD带型呈现一定的多态性(见图7),表明变异系基因组DNA与对照相比发生了突变。结论所研究的小麦耐甘露醇变异细胞系是一个具有较强渗透胁迫耐受能力,可用于进一步育种工作的良好突变体材料。  相似文献   

10.
就甘露醇、山梨醇、蜜二糖及其 PEG处理对大麦叶肉组织的生理生化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发现 3 0 % PEG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不同浓度的 PEG影响渗压剂的生理作用 ,甘露醇处理有利于降低离子和生物大分子的渗漏 ,提高矿质元素的含量 ,减少可溶性蛋白的种类 ;山梨醇和蜜二糖则有与甘露醇不同的生理影响 ;还就 PEG和不同渗压剂的生理作用差异进行了机理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250ml三角瓶中进行毕赤酵母(Pichia angophorae)发酵不同浓度的甘露醇生产乙醇的试验。试验先以浓度为20g/L、40g/L、60g/L、80g/L的甘露醇进行发酵试验确定出最适培养基组分,然后以正交试验确定菌株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确定出最适的发酵培养基组分为:甘露醇20g/L,酵母浸粉0.3g/L,麦芽浸粉0.3g/L,(NH4)2SO45g/L,KH2PO42g/L,MgSO4·7H2O 0.4g/L。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2℃,摇床转速150rpm,初始pH值4.5,发酵液体积150ml,乙醇最大产量为0.45g ethanol/g mannitol。  相似文献   

12.
在250ml三角烧瓶中进行Zymobacter palmae菌株发酵不同浓度的甘露醇生产乙醇的实验。实验先以浓度为20.0g/L、40.0g/L、60.0g/L、80.0g/L的甘露醇进行发酵实验确定出最适培养基组分,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甘露醇20.0g/L,酵母膏0.5g/L,MgSO4.7H2O 0.1g/L,KH2PO42.0g/L,K2HPO47.0g/L,(NH4)2SO4 1.0g/L,pH值6.0;最佳发酵条件为:摇床转速150r/min,温度28℃,发酵液体积150ml。在最佳发酵条件下,乙醇的最大产量为0.429g乙醇/g甘露醇。  相似文献   

13.
298 15K条件下采用等压实验方法对与含氯化镉及氯化钾固态配合物平衡的五元水溶液体系(水+氯化钾+氯化镉+甘露醇+山梨醇)及其2个四元亚系(水+氯化钾+氯化镉+甘露醇)和(水+氯化钾+氯化镉+山梨醇)进行了热力学研究·以氯化钠水溶液为参考溶液,测定了不同水活度条件下该五元水溶液的渗透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上述五元系相对于其四元亚系的等压行为符合类理想溶液模型·  相似文献   

14.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混合系统测定了298.15K时甘氨酸、L-丙氨酸、L-丝氨酸、L-缬氨酸、L-脯氨酸和L-苏氨酸分别与甘露醇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的焓变,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得到各级焓作用系数,并与6种氨基酸在纯水溶液中的焓对作用系数h2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甘露醇对缬氨酸和丝氨酸的焓对作用系数值改变较大,而对侧基极性或非极性都不明显的氨基酸改变值较小.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碳原子数和羟基数一一对应的乙二醇,丁四醇,甘露醇,木糖醇及聚乙二醇等不同碳链长度的直链多元醇为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钠类高吸水性树脂.本文研究了此类交联剂碳链长度对吸水树脂的酸碱性、耐盐性能,保水率等基本性质影响.通过各反应条件探讨发现,不同多元醇做交联剂的所有聚丙烯酸钠衍生物具有相同的最佳反应条件.其中碳数为六的甘露醇交联的吸水树脂吸水性能最高(吸蒸馏水1750mL/g).通过XRD对该类树脂溶胀前后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