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金银花、山楂、乌梅、复合汁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银花、山楂、乌梅、白砂糖、柠檬酸为主要原料,经调配、灌装、杀菌等工艺研制一种新型复合汁饮料,并考查了添加不同亲水胶体对复合汁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L16(45)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合汁饮料的最佳配方:金银花汁20%、山楂汁25%、乌梅汁35%、白砂糖8%、柠檬酸0.1%。将不同亲水胶体添加于复合汁中,结果发现结冷胶、卡拉胶和耐酸性CMC对复合汁饮料的稳定效果较好,其中0.02%(w/v)结冷胶和0.10%(w/v)耐酸性CMC的协同作用最佳,悬浮稳定性最高。该产品酸甜适中,均匀一致,具有金银花、山楂和乌梅的天然风味。  相似文献   

2.
褐变是果汁品质劣变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模拟NFC苹果浊汁开封后在未完全密闭状态下,于4℃和20℃短期贮藏期间的自然褐变过程,探讨苹果浊汁褐变过程与营养及风味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NFC苹果浊汁贮藏过程中褐变程度受贮藏温度和时间的直接影响。在两种贮藏温度下,果汁颜色均随贮藏时间延长不断加深,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和可滴定酸含量增高导致糖酸比下降。20℃贮藏期间,果汁品质劣变迅速;4℃贮藏初期,果汁品质变化不明显,但在后期劣变速度明显加快。NFC苹果浊汁在贮藏前期芳香族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挥发性风味物质有所减少,而在贮藏后期碳氢化合物、无机硫化物、烷烃类和脂肪族类物质逐渐增加。褐变与NFC苹果浊汁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冷藏条件下褐变程度与浊汁口味和挥发性风味的相关性更强,而常温贮藏下与浊汁营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更强。研究结果可丰富果汁贮藏机理,以期为苹果浊汁加工及开封后短期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及调控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板栗加工褐变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板栗加工褐变机理及控制方法的研究状况。引起板栗褐变的原因包括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从酶促褐变的机理、氧化酶性质及其与底物的分布,分析了引起板栗酶促褐变的原因;而Maillard反应、抗坏血酸氧化、酚类物质的自动氧化和金属离子的存在,导致板栗非酶褐变,但焦糖化反应不是引起板栗非酶褐变的原因。分别从加热处理、降低pH值、加入化学物质等方面对抑制板栗加工褐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采用东北优质黄瓤马铃薯为主要原料,配以哈密瓜、胡萝卜和柠檬等新鲜果蔬,再添加适量食品添加剂,经调制、均质、杀菌等过程加工处理,配制成均匀稳定且口感较好的果蔬复合饮料。试验中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饮料配方进行设计、调整、优化,然后经感官评价确定饮料的最佳配方。经试验和感官评价结果得出马铃薯果蔬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浓度40%的马铃薯汁40mL,浓度30%的哈密瓜汁30mL,浓度20%的胡萝卜汁20mL,浓度10%的柠檬汁10mL,浓度20%的蛋白糖0.8mL,浓度20%的白砂糖0.5mL和黄原胶0.01g。该配方在注重马铃薯和新鲜果蔬营养搭配的基础上基本解决了马铃薯汁易褐变、易分层、口感欠佳等问题,是一款既美味可口又具有健胃养胃功效的复合饮料。  相似文献   

5.
环糊精对莲藕汁饮料的除涩味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环糊精复合莲藕汁饮品中涩味物质—鞣质的最佳条件:以质量比为3:7的α、β复合环糊精为除涩剂;用量为2.5g/L;pH值为8.0;温度为70℃;搅拌速度为1000r/min;反应时间为3h.结果表明:环糊精包覆后明显提高了莲藕汁饮料的品质,去除了涩味,并提高了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在抗坏血酸—氨基酸的体系中探讨发生非酶褐变反应后的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用偏磷酸溶液作为提取剂,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了非酶褐变反应中的抗坏血酸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1.00~12.00μg/mL,回归方程:C=6 721.304A-0.058 8,线性相关系数为γ=0.999 9,加标回收率96.50%~103.75%.该方法简便,干扰小,适合发生了非酶褐变反应的体系中的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对天然鲜藕汁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试验,选择出合适的工艺条件,研制出营养丰富、藕香浓郁的藕汁饮料。  相似文献   

8.
梨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酶促褐变,影响产品色泽,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被用来研究柠檬酸、抗坏血酸、氯化钠对梨汁褐变的影响,得到梨汁加工过程中的最佳防褐变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复合抑制剂比单一抑制剂效果好,0. 22%抗坏血酸、0. 008%氯化钠和0. 50%柠檬酸混合形成的复合抑制剂的防褐变效果最好,用量较少,口感也更丰富;不仅能够较好地保存梨汁中的酚类物质,而且可以获得色泽较好的梨汁产品.  相似文献   

9.
鲜杨梅汁饮料的绿色生产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绿色食品鲜杨梅汁饮料的绿色生产工艺流程, 讨论了其制作方法中主要设备、原料和具体的生产控制参数以及安全生产、保护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 按此工艺流程生产加工的鲜杨梅汁饮料, 其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企业标准.  相似文献   

10.
凉薯汁饮料生产工艺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凉著汁饮料的生产工艺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生产和开发凉薯汁饮料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和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气调贮藏对李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可控气调的方法贮藏采后李果实,并对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和褐变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6%~8%O2 2%~4%CO2的气体条件显著抑制了采后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和呼吸速率、固酸比的上升,延缓果肉褐变,延长贮藏时间,贮藏50 d果肉不褐变,是李适宜的气调贮藏条件.但李果实对CO2十分敏感,当O2的浓度不变,CO2的浓度升为4%~6%时,李果实出现无氧呼吸;当CO2的浓度继续升高时,无氧呼吸加剧,褐变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JA2对刺梨汁的快速澄清作用,测定了经JA2澄清果汁的主要成分变化。结果表明:(1)影响澄清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果汁的pH值、果汁的浓度和JA2的剂量。(2)经澄清的刺梨汁其透光率可达95%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保持不变;Vc和SOD的损失都小于2%;易使果汁产生二次浑浊和褐变的果胶和单宁类物质的减少率分别为100%和40%。  相似文献   

13.
冬果梨贮藏期间发生黑心病的生理原因正在研究。经测定,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果心中含量最高。总的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在梨果实中不同部位的分布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相似。通过纸层析的研究,证明绿原酸是主要的酚类化合物。黑心病梨离子的外渗量大于好梨。这些结果证明:引起黑心病的生理原因是由于酶促褐变反应。果心中的主要物质是绿原酸。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澄清型石榴山楂复合果汁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石榴汁与山楂汁质量比为 4:1的混合果汁作为石榴山楂复合果汁饮料加工原料,可以使复合果汁感官品质最好。以透光率为指标,比较硅藻土、果胶酶和壳聚糖三种澄清方式对复合果汁的澄清效果,结果表明,果胶酶澄清方式效果最好,壳聚糖次之,硅藻土最差,且果胶酶澄清后的复合果汁稳定性最好,壳聚糖和硅藻土澄清后的复合果汁稳定性较差。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复合果汁澄清工艺,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08%的果胶酶,酶解温度为45 ℃,酶解时间为15 ~ 20 h,复合果汁澄清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薯蓣贮藏期间不同部位褐变相关的生理生化差异.结果表明:贮藏期间,薯蓣不同部位存在明显的褐变差异.两端的褐变度、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中部,皮部的高于心部,使两端和皮部比中部和心部更易和更早发生褐变.两端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中部,皮部的高于心部,但心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15 d后高于中部的,30 d时与两端的相同,这与褐变度的变化规律不同.两端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低于中部,皮部的低于心部,而两端的丙二醛含量高于中部,皮部的高于心部.因此,在薯蓣贮藏过程中,两端和皮部的脂质过氧化程度高于中部和心部,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则明显低于中部和心部,导致这两个部位膜的完整性更易丧失且易发生褐变.提示薯蓣加工过程中要尽可能抑制两端和皮部的褐变,块茎采摘后不宜长久放置,应及时加工.  相似文献   

16.
温州薯蓣贮藏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瑞安真薯贮藏期间含水量、电导率和紫外吸收值、褐变度、总酚含量、PPO、POD、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浙江瑞安真薯含水量下降,电导率和紫外吸收值增大,褐变度、总酚含量和MDA含量不断增加,PPO、POD和SOD活性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山梨酸钾、柠檬酸分别与冷藏相结合的方法对番茄汁保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8周的贮藏过程中,添加0.09%山梨酸钾的番茄汁,其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基本稳定,风味色泽变化不大,而添加0.03%和0.06%山梨酸钾的样品可溶性固形物下降15%。添加柠檬酸的样品与对照一样,可溶性固形物下降较大,风味色泽下降更多。所有样品维生素C含量、菌落总数均有较大下降,添加山梨酸钾的样品下降更大,说明山梨酸钾影响维生素C的保存。冷藏番茄汁时,添加0.09%的山梨酸钾更为有效。柠檬酸对番茄汁的保藏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沙棘原汁为原料,针对沙棘原汁在贮藏期间的褐变,营养物质的保存,微生物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沙棘原汁经一定温度、短时间处理及除氧措施,添加适量不同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基本上控制了沙棘原汁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为沙棘原汁的贮存提供了初步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17个荔枝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加工特性分析方法,进行了果实的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7种荔枝品种中白腊、鸡嘴、珍珠、桂味、糯米糍和白糖罂6个品种的色泽良好,具有典型的荔枝风味、糖酸比适宜、热处理褐变程度轻,是最适宜加工果汁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
PEF处理对冷冻浓缩西瓜汁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温度对果汁电导率影响以及不同处理西瓜汁贮藏期间品质变化情况,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不同处理的西瓜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可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浓缩果汁电导率的大小,以达到PEF杀菌条件.将PEF应用于冷冻浓缩西瓜汁杀菌处理,其微生物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贮藏期间各理化指标的比较发现,pH值,固形物含量变化不大,而VC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