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5座中心城市为例,构建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案例区域各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4年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区域中心5城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逐年平稳上升趋势,耦合度C∈[0.8,0.9],整体位于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度D∈[0.5,0.7],整体处于"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各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程度各异,耦合协调度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5座城市中,十堰的耦合协调度较高,3系统的耦合度较好,属于良好协调型;安康、汉中属于初级协调型;商洛和邓州目前正步入勉强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区域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发展,笔者拓展了协调发展的评价因子,选取黄河三角洲地区为试验区,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综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各地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的综合发展水平,并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一科技教育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来看,黄河三角洲试验区各地市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复合系统的协调性差异显著,该地区耦合协调度无优质协调的地区,属于初级协调以上等级的地区占整个圈域城市总数一半以上,突出说明黄河三角洲试验区的系统整体协调水平较高,但是还有博兴县等三个县濒危协调、寒亭、昌邑、庆云县、寿光市、乐陵市五个县区域协调度属于失调或严重失调,这说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均衡,县域差异性明显.评价结果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白银市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白银市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实际情况,确定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各评价因子进行权重计算和分级量化,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白银市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为白银市合理进行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协调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1-2016年吉林省8个地级市数据,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发展进行研究.基于熵值和变异系数的组合赋权法确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8个城市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值;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吉林省8个地级市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最高,城镇化综合评价值最低的城市是辽源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最低的城市是白城市;长春市属于高度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吉林市属于基本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其他6个城市均属于中度失调发展类城镇化滞后型.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测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三维模型,构建了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在分析运算各子系统发展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测算区域可持续发展度、协调度及可持续性的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中国西北地区2007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与实际发展状况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恩施州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恩施州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实际情况,确定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各评价因子进行权重计算和分级量化,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恩施州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恩施州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为64.79,达到"良好"水平.为恩施州合理进行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协调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岸带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海岸带生态环境遭到人类活动的严重破坏,对其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结合中国-东盟海洋渔业、海洋油气、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揭示出海岸带发展中存在资源高强度开发、海洋生态环境受人类影响大、海洋综合管理相对落后等问题,提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五大路径选择,最后提出七大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对策,化解经济、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中国东盟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宁夏区域发展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区域发展协调度是判识区域统筹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数,从时空二维角度对宁夏区域发展协调度进行了评价分析.利用协调度评价模型,选取了32项指标因子,构建了宁夏区域协调度时间维和空间维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2003-2008年,宁夏区域发展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仍然较低,且区域协调度空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厦门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厦门市全域为研究区域,通过采用熵值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建立厦门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该区域2003-2012年间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各要素层间的协调性及其两系统间的总体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定量评价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协调性整体良好,且两系统间协调发展状况总体呈现比较稳定的上升趋势,但二者协调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在近10 a间均属于中度失调发展类型.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即2003-2007年为城市社会经济滞后型,2008年变为生态环境滞后型,2009-2010属于城市社会经济滞后型,2011-2012年又转变为生态环境滞后型,二者在相互协调发展中具有交替式上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山东实际情况,本着使人口、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系统要在保持平衡的状态下同步发展,使综合效益和复合效益最大的原则,运用AHP法构建了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1997-2011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997-2008年,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2009-2011年,由于人口、环境压力增大,系统协调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1.
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性评价及其时空分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综合评价模型,选择合适的指标,以省域为研究单元评价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1999-2011年间我国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平均值为0.641,处于中等协调阶段,研究期内协调度变化趋势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2)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空间分布区域差异较大,共涉及6种协调类型,其中低度协调和失调的地区占到64.5%,中国省区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的协调层次;(3)协调度的区域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存在着空间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揭示了1990-2011年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机理,并对二者的耦合度及协调度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各指标均为中等及以上耦合强度,由此遴选出的4项城市化指标和6项生态环境指标较好地反映了系统的耦合作用机制;(2)1990-2011年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处于磨合阶段,其协调度为中度协调.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0-2009年统计数据,构建了山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在对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模型,对山西省不同年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城市化综合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呈波动性变化,即:2000-2003年山西省生态环境评价值呈现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好;从2003-2006年,生态环境评价值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差;2006-2009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好.从协调发展度来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呈波动性上升.从协调度发展类型来看,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在2000-2009年期间1a失调,1a接近失调,4a基本协调,4a协调发展.总的来说,山西省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较为协调,处于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与环境协同发展的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构建了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与环境协同发展的预警机制,拓展了生态环境预警问题的研究视角。认为,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尚未有一套完整的机制协调贸易、投资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构建贸易、投资与环境协同发展预警机制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广东省2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节点,建立区域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广东省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选取14项经济指标,定量评价广东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借鉴物理学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广东省交通优势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将广东省分为五个协调类型区,并对各种类型区进行分析和提出发展对策。研究结论可为促进广东省的交通优势度和区域经济的良性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运用GIS与RS技术,选取2000年与2015年中国-东盟海岸带的土地利用数据,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反映中国-东盟海岸带生态安全状况。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ESI)研究中国-东盟海岸带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显示:1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整个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但整个区域生态安全指数呈现出增长的趋势。通过引入干扰度指数、脆弱度指数和生态环境风险指数等指数评价区域生态安全,揭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认识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对区域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国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如何节约利用国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域,引入生态位适宜度理论,从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3方面选取了25个指标构成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加权平均模型和灰色广义关联度2种方法构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评价深圳市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深圳市的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较高,属于高度可持续利用,说明深圳市在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发展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生态环境是否与城市化相适应,成为山西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协调度模型对山西省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分析.得出山西省11市只有太原市是高度协调发展型,忻州市是严重失调衰退型,吕梁市是中度失调衰退型,其余大部分都属于中级协调发展型与濒临失调衰退型.并对此进行原因分析及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研究框架构建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通过改进的均方差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及耦合协调模型,对杭州市2007-2016年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呈波动降低态势,承载力级别呈现良好转向中级的趋势.2007-2016年,承载力子系统障碍度从大到小依次是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社会承载力系统和经济承载力系统.2007-2016年杭州市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协调度变化态势呈现差异性,其中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但协调度评价结果距离优质协调仍有着不小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以京津冀地区为案例地,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旅游业、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建构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耦合协调度量化模型,对京津冀地区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发展类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京津冀地区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由失调逐步演变至协调;城市内部旅游业系统发展迅速,但阶段内波动性较强;城市化水平保持稳步增长;生态环境矛盾随城市内部旅游业和城市化发展而逐步凸显。京津冀三地耦合发展类型基本以城市化超前发展型为主,少有旅游超前发展型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