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联素、抵抗素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4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病1级组(H1)、高血压病2级组(H2)和高血压病3级组(H3), 正常血压组(H4,对照组)40例,检测各组组的血清脂联素、抵抗素、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空腹血糖;计算体质指数.结果:脂联素与收缩压、甘油三酯之间呈直线关系,收缩压、甘油三酯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抵抗素与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脂联素之间呈直线关系,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脂联素是影响抵抗素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脂联素的降低、抵抗素的升高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与尿酸、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C-反应蛋白(CRP)和总胆红素(TBIL)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159名,CHD患者180名,采用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清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将CHD组分为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CHD组UA、CRP、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TBIL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逐渐升高,而HDL-C、TBIL逐渐降低(P<0.05).结论:高水平UA和CRP可能是导致CHD的重要因素,低血清TBIL水平可能是CHD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血清UA、CRP、TBIL等生化指标的综合测定可间接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狭窄相关性.方法:选取50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的中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存在≥50%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19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排除存在≥50%的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30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Lp-PLA2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GLU)、脂质指标[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HDL-C、脂蛋白a]、血浆D-二聚体(D-D)、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并对Lp-PLA2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狭窄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比较193例观察组中颅内、颅外动脉狭窄患者之间血清Lp-PLA2水平.结果:观察组Lp-PLA2、GLU、LDL-C、LDL-C/HDL-C、脂蛋白a、HCY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年龄及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Lp-PLA2水平升高、血清GLU、LDL-C、动脉硬化指数、脂蛋白a、HCY升高、男性、年龄增长、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有吸烟史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狭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OR分别为1.004、1.138、1.402、1.609、1.001、1.028、1.645、1.076、2.503、2.383、1.608,P0.05).颅内狭窄和颅外狭窄患者之间的血清Lp-PLA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Lp-PLA2可能为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ype 2 diabetes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患者的踝肱指数(ankle brachail,ABI)、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分析影响踝肱指数、脂联素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分型标准及高血压诊断分级标准的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8例,以血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分为两组;测血压、踝肱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踝肱指数值低于2型糖尿病组踝肱指数值,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肱指数及血清脂联素水平对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预测意义,脂联素具有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的变化、临床意义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以及其与传统脑梗死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血糖等)的关系,为脑梗死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53例脑梗死患者发病3 d内的hs-CRP水平,部分患者第7天复查hs-CRP,同时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CNDF)、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同时测定23例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而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对照A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B组)的hs-CR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比对照组A、对照组B的hs-CRP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A比对照组B的hs-CRP增高,差异有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与复查组hs-CRP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查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重型脑梗死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型、轻型(P〈0.05),中型脑梗死的hs-CRP水平高于轻型,差异有意义(P〈0.05),作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hs-CRP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关系;hs-CRP与收缩压、纤维蛋白原、血糖、总胆固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年龄、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无相关性;以hs—CRP为应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FIB、血糖、收缩压是hs-CRP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hs-CRP可作为判断病情的一种手段,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脑梗死发生的一种预测因子.hs—CRP与收缩压、纤维蛋白原、血糖、总胆固醇呈正相关关系,是优于其他因素的综合性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高脂饲料喂养鹌鹑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1,1-二(2′,5′-二羟基-4′-叔丁基-苯基)乙烷[1,1-di(2′,5-′dihydroxy-4-′butyl-phenyl)ethane DTBHQ]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鹌鹑的影响,以望探索其作用机制.以高脂饲料喂养鹌鹑造模,同时给予DTBHQE、TBHQ和非诺贝特(Fenofibrate),给药时间为8周、14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取肝脏、部分主动脉,辅以光镜和电镜对其组织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证明DTBHQE和TBHQ可降低血清TC、LDL-C、TC/HDL-C系数和肝脏MDA,升高血清HDL-C以及T-AOC水平,减轻高脂引起的肝脏和动脉病变,对于高脂高胆固醇鹌鹑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油脂稳定性指数(oil stability index,OSI)法筛选确定了黄芪乙酸乙酯抗氧化活性部位,并以高酯饲料喂养鹌鹑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考察黄芪抗氧化活性组分及其与三七总皂甙(PNS)配伍组分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给药8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黄芪抗氧化活性组分及其与PNS的配伍组分可显著降低(P<0.1)血清TC,TG,LDL-C,TC/HDL-C系数和MDA,升高血清HDL-C及T-AOC,SOD水平,对高脂胆固醇鹌鹑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茵陈蒿提取物对高脂高糖饲养诱致脂肪肝大鼠抗氧化能力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大鼠,饲养8周时,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 g.kg-1)、茵陈蒿提取物高剂量组(6.9 g.kg-1)和低剂量组(2.3 g.kg-1).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大鼠血浆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测定氨基转移酶(ALT,AST)活性、抗氧化能力和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脂联素等变化.结果茵陈蒿提取物明显提高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降低MDA含量,降低血脂(TC,TG,FFA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同时,明显降低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TGF-β1水平,提高脂联素水平.结论茵陈蒿提取物对该模型具有提高其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和肝脏损害因子的作用,对肝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血脂、脂蛋白的影响及与冠心病(CHD)患者发病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93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和113例无冠心病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apoE基因型及空腹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CHD患者apoE4等住基因频率较高。分别为17.2%。7.5%,P<0.01;在CH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不同的apoE基因型之间,TC,LDL-C,HDL-C浓度差异有显著性。并按ε2/2 ε3/2<ε3/3<ε4/3 ε4/4的顺序递增.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是影响血清TC及LDL-C水平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ε4等住基因可能是吉林地区CH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蚯蚓冻干粉对高血脂症小鼠的降血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蚯蚓冻干粉对高血脂症小鼠的降血脂作用,取体重为18~22 g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高脂饲料组饲喂高脂饲料,其余3组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分别按0.4,0.2, 0.1 g/kg体重灌胃蚯蚓冻干粉悬液,8周后禁食12 h,尾部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表明,饲喂不同剂量蚯蚓冻干粉可明显降低高血脂症小鼠TC(P < 0.05)和TG,LDL-C(P < 0.05),并使HDL-C(P < 0.05)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长爪沙鼠高脂血症模型的4种造模方法。方法选取用于复制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4种配方饲料,饲喂长爪沙鼠60 d,分别在0 d、30 d、60 d空腹12 h后眼眶取血,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4种高脂配方饲料在30 d、60 d均使长爪沙鼠血清的TC、HDL-C、LDL-C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以TC升高最为明显,并且LDL-C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HDL-C的增加,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肝。结论 4种高脂配方饲料均可复制长爪沙鼠高脂血症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粉防己碱前后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粉防己碱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抗炎症作用. 方法选择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粉防己碱2# ,3次/d,口服,其它用药同对照组;对照组每日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L;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血清hs-CRP测定,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hs-CR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后两组均在梗死后7 d达到最高水平,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4 d血清hs-CRP水平和治疗前、治疗后7 d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7 d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14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粉防己碱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03例ACI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组血清Lp-PLA2和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I患者血清Lp-PLA2和hs-CRP检测水平分别为(297.36±87.51)ng/m L和(18.27±5.46)m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8.37±34.69)ng/m L和(7.15±2.38)mg/L(均P0.01).ACI患者病情越重,血清Lp-PLA2和hs-CRP水平越高(均P0.01).血清Lp-PLA2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Lp-PLA2和hs-CRP水平升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联合检测两者水平对判断患者病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脂毒、浊毒等是导致糖尿病认知障碍发生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系统研究"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防治糖尿病认知障碍的配伍作用机理,本研究拟采用小剂量STZ+高脂高糖乳液+D-半乳糖建立大鼠实验性糖尿病认知障碍复合模型,探讨药物配伍对糖尿病认知障碍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分别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以及载脂蛋白A1B(Apo A1、Apo B)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并依据上述指标分别计算脂质代谢紊乱因子TC/HDLC、TG/HDL-C、LDL-C/HDL-C以及Apo A1/Apo B的比值.研究结果表明,"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配伍后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C、TG、LDL-C、VLDL-C、NEFA以及Apo B的含量,升高HDL-C及Apo A1的含量,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因子TC/HDL-C、TG/HDL-C和LDL-C/HDL-C比值,纠正Apo A1/Apo B比值的异常.上述结果提示,"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配伍具有明显的调节脂质代谢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不同程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关系.方法将100例有记忆力下降主诉且合并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分为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Va MCI)组、血管性痴呆(VD)组,并将60例同期入院、否认记忆力下降但合并有脑血管疾病或危险因素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p感染率、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统计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 VD组及Va MCI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及Va MCI组患者Hp阳性率和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VD组与Va MCI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VCI密切相关,Hp感染及其导致的炎症反应与不同程度的血管性认知障碍相关,机体系统性炎症反应及血脂紊乱可能是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回顾分析50年来我国健康人群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随年龄而增高,50岁以前男女间无差别,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随年龄的变化不明显,男性低于女性;血TC、TG和LDL-C随年代而增高,20世纪90年代末达最高峰,而HDL-C则下降;血TC高于正常者(>200~220 mg/dL)男性占17.8 %~54.9 %,女性占14.9 %~53.4 %,也随年代而增多;血脂水平的变化与饮食结构转变为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胆固醇有关。对策:恢复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取平衡饮食;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减少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特别建议进行体育锻炼;已有血脂异常,经饮食调节和体育锻炼3个月以上仍未见好转者,宜接受调脂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症(NS)患儿的血清脂质变化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用奥林巴斯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54例NS患儿的血清脂质水平血清胆固醇(CHOD-PAP法)、甘油三酯(GPO-POD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一步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一步法),同时与54例体检的小儿的血脂水平对照。结果:肾病患儿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不明显,在给予激素和降脂治疗后,NS患儿的血清HDL-C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本组资料中有1例NS患儿的血脂水平在治疗期间一直居高不下,临床上表现为激素不敏感型的难治性NS。结论:提示临床上应注意对NS患儿血脂水平变化的监控,以有助于对肾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抵抗素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治疗,不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辛伐他汀20 mg/次,每晚睡前口服,两组均连用30 d.观察两组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抵抗素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抵抗素及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HDL-C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他汀类药物对调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抵抗素及D-二聚体水平有显著效果,具有抗炎和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血管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木瓜果浆的制作方法,并研究木瓜果浆对高血脂模型小鼠血脂的影响.通过KM小鼠随机分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用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给药3周后测定小鼠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血清TC、TG、HDL-C、LDL-C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木瓜果浆治疗组小鼠血清TC、TG、LDL-C含量均降低(P0.05或P0.0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体重均减轻(P0.05或P0.01).结果表明,皱皮木瓜果浆有较好的降血脂和减肥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中老年不同时期的脂质代谢紊乱患者对胰岛素抵抗(IR)影响的相关因素.91例中年期、182例老年期脂质代谢紊乱患者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体质量指数(BMI),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中年期脂质代谢紊乱患者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BMI相关,老年期脂质代谢紊乱患者HOMA-IR与TG水平相关.中年期脂质代谢紊乱患者体质量因素对其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期TG水平对其IR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