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采用改良湿壁塔进行了低碳化度氨水吸收二氧化碳速率的研究。试验采用的溶液总氨浓度为2~13N,碳化度为0.15~0.45,溶液的离子强度为0.876~3.76 kion/m~3。实验在假一级反应领域内进行,在前报的基础上整理了数据,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 H2~(1/k_2)与氨活度及离子强度的关系为1gH2~(1/k_2)=1gf(a_(Bl))-0.02013 I其中f(a_(Bl))=(8.797 0.3441 a_(Bl)-0.005358 a_(Bl)~2)×10~(-4) (2) 二级反应速度常数k_2与离子强度及温度的关系为1gk_2=10.20 0.04364 I-2280/T (3) 二氧化碳的溶解度系数的修正式为1gH=1gf(a_(Bl))-5.10-0.04195 I 1140/T 本实验的实验值与模型值的最大误差为10%,平均误差在5%以内。实验所得的k_2和H的修正式可望用于工业碳化塔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燃煤电厂排放大量SO_2和CO_2等气态污染物,相应的减排技术研究十分必要。利用湿壁塔实验台对氨水溶液(质量分数为0.2%~7%)同时吸收SO_2和CO_2的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结合Aspen Plus速率模型分析了填料塔的吸收性能,对氨水溶液同时吸收SO_2和CO_2吸收系统的设计做了必要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O_2体积分数(5%~20%)的增加,SO_2选择性吸收因子有所降低,SO_2的传质系数变化较小且均高于CO_2的传质速率一个数量级;SO_2质量浓度(0~11 428mg/m3)和反应温度(20~80℃)的增加,对CO_2的吸收产生不利影响,氨水溶液趋向于选择性吸收SO_2。氨水溶液中SO_2负载量(SO_2在氨水溶液中相对NH3的摩尔浓度)在0.1~0.4之间增加时,CO_2的传质系数大幅降低。氨水溶液质量分数增加对CO_2及SO_2的吸收传质均有利,选择性吸收因子降低,且实验值和模型计算值符合良好。采用同时吸收SO_2和CO_2的填料吸收塔,结合控制氨挥发的氨洗塔及用于SO_2负载控制的离子交换装置的吸收系统,可以实现污染物的有效脱除。  相似文献   

3.
加压下采用纯二氧化碳气体在压力釜中测定了含碳酸钾26.5(重)%的热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实验结果表明,80℃下,压力大于2kg/cm~2(表压),吸收速率系数随压力提高而下降,此时,热碱吸收二氧化碳不符合假一级反应模型。测得的吸收速率以近似解整理,结果是满意的。获得的表观反应速度常数k_(OH)与温度T和溶液的转化度f_C的关联式为lnk_(OH)=23.49-(7396/RT) 3.924×f_C 而液相HCO_3~-(或CO_3~(2-))扩散系数与CO_2扩散系数的相对因子D_C与温度、转化度及CO_2分压差△P的关联式为D_C=exp((2499/T)-8.339 2.039×f_C)×((1 0.2△P)/(1 0.2△P_o))  相似文献   

4.
按文题,对吸收机理和影响传质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关联得到的吸收速率系数为k_(BV)=133.03(1-f_C)~(0.8324) exp(-(5981/1.987T)。适用范围为:温度T:60—80℃;转化度f_C:0.1—0.6。本文提出了假一级快反应吸收的临界液膜厚度的概念,从而有效地解释了湿壁塔和工业填料塔在传质方面的差异,这对传质过程的理解,对传质设备的强化,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用流动放电-化学发光技术测定了O(~3p)原子与乙醚和异丙醚总包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关系可表达为k_1=(1.91±0.70)×10~(-11)exp[-(2.14±0.16)kcal·mol~(-1)/RT]·cm~3·molec.~(-1)·s~(-1) [O(~3p) 乙醚] k_2=(3.25±0.80)×10~(-11)exp[-(2.57±0.20)kcal·mol~(-1)/RT]·cm~3·molec.~(-1)·s~(-1) [O(~3p) 异丙醚] 还讨论了醚分子中氧原子对α-位C—H键能及其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原子使α位C—H键能减弱而降低了反应活化能。  相似文献   

6.
在本文中,在m-δ~*关系研究的评述[1]的基础上,以σ=k∈~m式为根据,推导出了一个新的关于超塑性的m-δ~*关系式如下: δ_F(%)=[C_F∈~(m_F-m_0)-1]×100(试棒拉断)或δ_I(%)=[C_I∈~(m_I-m_0)-1]×100(拉伸过程中)其中∈为真应变速率(min~(-1)或S~(-1))m为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C_F=R_F/k_0,C_I=k_I/k_0。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和系数k均随应变(δ)的增加而变化[1」。m_0(≠0),m_I(m_(I1),m_(I2),m_(I3)……),m_F;k_0(≠0),k_1(k_(I1),k_(I2),K_(I3)……),k_F是分别和试棒的起始延伸率δ_0(=0.00%),拉伸期时各个阶段的延伸率δ_I(δ_(I1),δ_(I2),δ_(I3)……),拉断时的总延伸率δ_F相对应的各个数量。采用国外学者们公开发表的关于六种材料的试验结果进行的验证,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在本文中,采用160,200,230,250℃四种温度和0.5×10~(-2),0.75×10~(-2),1×10~(-1),1.5×10~(-1)min~(-1)四种应变速率对于 Zn-22%Al 共析合金的 m-C-δ或 m-k-δ关系(简称 m-δ关系)曲线进行了研完。在曲线上表现为,m 值在一定的应变量(“极限”应变量)以内,随应变(δ)的增加而快速增高。超过“极限”应变量后,变为缓慢增高或缓慢下降,直到断裂。因此,可以肯定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和该合金的起始应变δ_0(=0.00%)拉伸期间各个阶段的瞬时应变,δ_Ⅰ(δ_(Ⅰ1),δ_(Ⅰ2),δ_(Ⅰ3),……),拉断时的总延伸率δ_(?)相对应的 m_0(≠0),m_Ⅰ(m_(Ⅰ1),δ_(Ⅰ2),δ_(Ⅰ3),……),m_F 值和 k_0(≠0),k_Ⅰ(k_(Ⅰ1),k_(Ⅰ2),k_(Ⅰ3),……),k_F 值。C_0=k_Ⅰ/k_0=1,C_Ⅰ=k_Ⅰ/k_0,C_F=k_F/k_0(见方程式,σ=kε~m,其中σ为流变应力,(?)为应变速率,m 为流变应力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k 为系数[1])。m,δ和 C 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下面的 m-δ关系式(或称 L.Q.方程式)[2,3]表达:δ_F(%)=[C_F(?)~(m~F-m~(?))-1]×100(试棒拉断)或δ_Ⅰ(%)=[C_Ⅰ(?)~(m_Ⅰ-m_0)-1]×100(试棒不拉断)其中 m_0 和 C(C_Ⅰ和 C_F)均为任意常数~**由实测 m-δ关系曲线外推,获得了各试验条件下的 m_0和 m_F 值。由有关数据,根据 L、Q、m-δ方程式计算出来了和不同应变量(δ)相对应的 C(C_Ⅰ和 C_F)值。C-δ关系成近似的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在“极限应变”处发生突然减小。  相似文献   

8.
F_(22)在碱液中分解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圆盘塔研究了F_(22)在碱液中的分解速率。实验结果表明:F_(22)在碱液中的吸收过程是属于增大因子β>1的缓慢反应过程,分离所得10%NaOH与F_(22)反应的表观一级速率常数约在10~(-3) 1/S数量级,此速率常数随温度增高而上升。鉴于填料塔中流功膜的厚度很薄,仅为10~(-4)m的数量级,从而满足k_1 v/k_2《1的条件。于是,流功膜中发生的分解反应相对于传质过程可忽略,即可视为反应可忽略的物理吸收过程。此物理溶解的F_(22)在流经贮槽过程中与碱液分解反应完毕。此填料塔中物理吸收串联贮槽反应的模型与实际生产测定的F_(22)分解损失量相一致。可见,本文提出的分解模型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含多根竖管的降膜式吸收器,以氨-硝酸锂作为吸收实验的工质对,对吸收器内氨蒸汽压力及其对应的饱和温度、吸收压力势、溶液进口温度、溶液进口质量分数和溶液喷淋密度等对氨的平均吸收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吸收速率变化范围为2.2×10~(-6)~4.8×10~(-6) g·m~(-2)·s~(-1)·Pa~(-1)时,吸收速率随吸收压力的变化趋于线性;吸收速率随吸收器溶液进口温度的增大而降低;吸收速率随吸收器进口溶液喷淋质量分数的降低而增大;并且随着喷淋密度的增大,吸收速率先增大后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λ=760nm,I=0.5×10~3mol/m~3(KNO_3),T=25℃,[Cu~(2+)]_(tot)=10[CyH]_(tot),和pH为3.30、3.50条件下,测定了大环配体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乙酸(简写为CyH)与Cu~(2+)的柠檬酸(LH_3)配合物配体交换反应。用ELORMA等计算程序算出假一级反应的表现速率常数k_(obs)以及双分子反应速率常数k_(Cu)~(CyH)和k_(CuL)~(CyH),且得到了相应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运用NMR技术对叔丁基氯在60%丙酮水溶液中的水解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该水解反应为准一级反应,其速率常数k=(1.34±0.2)×10~(-4)/s,反应的半衰期为τ_(1/2)=k_1~(-1) In2=5284s。  相似文献   

12.
在本文中,采用GCr15钢,以680和730℃的温度,0.8×10~(-2),1×10~(-2),1.2×10~(-2)和2×10~(-2)min~(-1)的应变速率进行拉伸试验,对于超塑性流动方程式δ=kε~m 中的m 和k 值随应变(δ)发生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各试验条件下的m-δ关系曲线(或m-δ-C 关系曲线。C-((k_0+dk_0)/k_0))。求得了各试验条件下的m_(?)和m_F 值。肯定了GCr 15钢存在和试棒的起始应变δ(=0.00%),拉伸期间各阶段的应变δ_1(δ_(11),δ_(12),δ_(13)……),拉断时的总延伸率δ_(?)相对应的m_0(≠0),m_1(m_(11),m_(12),m_(13)……),m_(?)值和k_(?)(≠0),k_1(k_(11),k_(12),k_(13)……,),k_(?)值[1]。C_1(C_(11),C_(12),C(13)……)=(k_1(k_(11),k_(12),k_(13)……)/k_9,C_F=k_F/k_(?),其相互关系可由L。Q·m-δ方程式(或L.Q.m-δ-C 方程式)表达[2,3]:δ_I(%)=[C_(?)ε~(m_I-m_(?))-1]×100(拉伸过程中)或δ_F(%)=[C_Fε(m_F-m(?))-1]×100(试棒拉断时)在全部情况中,除一例(730℃,ε=2×10~(-2)min~(-1))外,m 值都随应变(δ)的增大而减小,直到断裂为止。此时存在C_I=C_F=1(或k_0=k_1(k_(11),k_(12),k_(13),……)=k_F)的简单情况[2,3],问题得到简化。所进行的理论曲线和实测数据的比较是令人满意的。在730℃,ε=2×10~(-2)min~(-1)的条件下,m-δ关系曲线表现为先快速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直到断裂为止。将和m 峰值对应的应变量称为“极限应变量”。对于曲线上各点C 值(C_(?)和C_F)进行了计算。C-δ关系为近似的直线。直线的斜率在“极限应变”处发生突然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CBS-QB3方法对HN(NO_2)_2→HONONNO_2氢迁移反应机理和速率常数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H_2O,CH_3OH,HCOOH,HONO_2和H_2SO_4对该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HN(NO_2)_2→HONONNO_2氢迁移过程需克服162.76kJ·mol-1的能垒.H_2O,CH_3OH,HCOOH,HONO_2和H_2SO_4等催化剂的加入改变了原有反应机理,即由裸反应中的直接抽氢变为双氢原子转移.就能垒而言,上述催化剂的加入均使HN(NO_2)_2→HONONNO_2的能垒降低了36.68~96.42kJ·mol~(-1),其中CH_3OH的参与降低的幅度最大.此外在200~420K范围内CH_3OH参与通道R3的速率常数k_(R3)比相同温度下裸反应通道R1的速率常数k_(R1)大1.7×10~5~6.1×10~(28)倍,说明在200~420K时CH_3OH的催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从文所得到的激子的有效哈密顿 H=-ahω(2-(β_1~2+β_2~2)/(2β_1β_2)-h~2/(2μ*)■-e~2/(∈_or)-(1/∈_∞-1/∈_0)e~2/re~(-ur)+ahωe~(ur) (1)出发用变分法计算激子的基态能量。选尝试波函数φ=1/π~(1/2)(Z/α)~(3/2)e~(-(z/α))r (2)则  相似文献   

15.
我们定义以单键、双键或三键连通平面上若干点的图形叫做 Dyn Rin 图(其中包括单独一点)。设α_1,…,α_2为-Dynkin 图中所有点.矩阵 M=(m_(ij))l×l,其主对角线元素全为1,对一切 i(?)j,m_(ij)=-(k_(ij)~(1/2))/2,k_(ij)=0,1,2,3为连结α_i 与α_j 间的键数,则实对称矩阵 M 称为此 DynRin 图的矩阵,M 所对应的二次型即称为此 DynRin 图的二次型。一个 DynRin 图称为是正定的,如果它的二次型(或共矩阵)是正定的.DynRin 图的二次型还可以通过更直观的方法表达:让图中每一点α_i 对应 x~2(?),α_i 与α_j 之间的键对应-k_(ij)~(1/2) x_ix_j=2m_(ij)x_ix_j,于是这些二次单项式的和  相似文献   

16.
肉桂醛-苯甲醛双组分体系的紫外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肉桂醛和苯甲醛的紫外吸收光谱,肉桂醛的最大吸收峰位于291nm,在该坡长下,肉桂醛在0.8~8 mg/L的浓度范围内,其浓度与吸光度符合朗伯—比耳定律;苯甲醛的最大吸收峰位于249nm,在1~12mg/L的浓度范围内,苯甲醛溶液浓度与其吸光度也符合朗伯—比耳定律.根据朗伯—比耳定律和吸光度的加和性推导出混合体系中苯甲醛和内桂醛含量的快速测定公式:c_(苯甲醛)=8.329×10~(-5)×A_(A~·_1)~总-9.627×10~(-6)×A_(A~·_1)~总,c_(桂醛)= 4.123×10~(-5)×A_(A~·_1)~总-4.375×10~(-6)×A_(A~·_1)~总.  相似文献   

17.
25℃时测定电池:H_2|HCl(μ_1),Me′Cl(μ_2),Me″Cl(μ_3)|AgCl—Ag的电位,求得四元体系HCl—KCl—NaCl—H_2O及HCl—KCl—LiCl—H_2O中盐酸的活度系数γ_1,结果表明,在恒定的总离子强度μ时(μ≤3)存在下列线性关系 logγ_1=logγ_(1(0))-α_(12)μ_2-α_(13)μ_3并且其中系数α_(12)及α_(13)在实验的误差范围内和Harned等在三元体系中的数值相同。若线性关系成立,将Gibbs-Duhem方程式推广到1—1价型四元体系可以导出一些方程式,若已知各对应三元体系水的活度,则从这些方程式可以求得α_(ij)(i≠)1,也可以求得该四元体系中水的活度或蒸气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碳化氨水的二氧化碳解吸过程。在温水(57—79℃)加热条件下,高碳化度氨水可选择性释出二氧化碳。实验湿壁塔的泡核解吸研究证明,平均过饱和度高于1.2即可获得明显的泡核解吸速率。且解吸速率随过饱和度和过饱和温距而增大,但解吸的选择性则随解吸速率增大而下降。本文并以低于沸点的膜状解吸实验,论证了二氧化碳的解吸机理,即解吸速率受NH_4HCO_3分解成NH_2COONH_4的反应强烈影响。并以此合理地解释了二氧化碳解吸在选择性和速率上呈现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了环烷酸在四氯化碳中单分子(HA)和二聚分子(H_2A_2)的克分子消光系数分别为 ε_1(1776cm~(-1))=(1.72±0.09)×10~2 ε_2(1728cm~(-1))=(1.05±0.02)×10~3 环烷酸在四氯化碳中的二聚常数及其与仲辛醇的缔合常数为 K_2=(H_2A_2)_0/(HA)_0~2=(2.3±0.2)×10~2升/克分子 K_(缔合)=(HA·ROH)_0/(HA)_0(ROH)_0=(3.9±0.3)×10~1升/克分子  相似文献   

20.
碳化氨水中含碳量的分析及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氨法吸收二氧化碳成为化学吸收方法捕集二氧化碳研究方面的热点,碳化氨水中含碳离子的测定至今仍然是一个难点。该文使用0.1 mol/L的H2SO4溶液和Metrohm 809 Titrando滴定仪,经过对多个碳化氨水溶液样品的滴定测量,并且结合质量守恒法和BaCl2沉淀法进行比较,发展和确认了能够测量出碳化氨水溶液中含氨量和含碳量的滴定方法。对滴定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美国能源实验室(NETL)发展的NH3、CO32-、HCO3-测量方法存在问题。滴定方法相对于Raman光谱和NMR方法的缺点是无法区分含碳离子形态,但优点是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碳化氨水中的含氨量和含碳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