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研究了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锆超细粉末过程中团聚体的形成机理及其团聚状态的控制。结果表明,氧化锆超细粉末以二次团聚体形式存在,粉末的二次团聚结构在凝胶制备过程中就已形成。其中,一次团聚体在氢氧化锆沉淀过程中形成,二次团聚体在凝胶干燥过程中形成。在凝胶制备过程中加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有效地控制粉末的一次团聚状态和二次团聚状态。而采用乙醇脱水工艺只能控制粉末的二次团聚状态,对一次团聚状态影响不大。文中还讨论了粉末团聚状态与粉末物理性能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化学沉淀法制备 ZrO_2 超细微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ZrO2超细微粉,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凝胶及粉末性能的影响,着重测试和研究沉淀过程中pH值与Zeta电位(ζ-电位)之间的关系以及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对Zeta电位的影响。得到均匀分布的胶体溶液,凝胶采用表面活性剂处理,改变胶粒的界面结构。从而使得粉体中的团聚现象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3.
将超声波应用到NiAl类水滑石化合物的制备中,探讨了超声作用机理,研究了超声辐射对颗粒的形成和晶粒尺寸的影响。研究表明,超声能量能加速类水滑石的成核,超声场下加入分散剂能有效地控制晶核的长大和团聚;成核过程中过饱和度对类水滑石晶粒尺寸有较大的影响,增大晶化过程过饱和度有利于制备小粒径的类水滑石。  相似文献   

4.
工艺条件对氢氧化锆凝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共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锌凝胶的工艺条件对凝胶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结干凝胶具有二次团聚结构;在凝胶干燥前,采用乙醇脱水或有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干凝胶的团聚体密度;在煅烧过程中,氢氧化锆干凝胶内部的结构配位水、架桥羟基与非架桥经基的排除主要在100~200℃的温度范围内,并伴随有显著的吸热现象;不同的工艺条件对氧化锆的晶化温度影响不大;经DTA-TG分析证实,乙醇可与凝胶发生化学反应,其生成物的热分解温度约为370℃,并伴随明显的放热现象。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e-Ti复合超细粉体,主要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过程中溶胶-凝胶形成的条件及不同焙烧温度对超细粉体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C2H5OH与H2O摩尔比在0.5~2.0时能形成稳定的凝胶;采用真空干燥能形成松散的结构,不易团聚,真空干燥温度60℃,真空干燥压力5 kPa左右,真空干燥时间大于24 h;超细Ce-Ti复合粉体的平均粒径随干凝胶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600℃下焙烧1 h,能得到较好的效果,粒径可达5.9 nm.  相似文献   

6.
以硝酸铋和柠檬酸为起始反应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氧化铋超微粉.研究了凝胶煅烧温度和时间对最终产物的成分、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干凝胶煅烧过程中的热滞后,在500℃煅烧1 h,得到的主要产物为亚稳β-Bi2O3纳米片,平均厚度约为45 nm;500℃煅烧3 h,或600℃煅烧1 h,均得到稳定相-αBi2O3微粉.所得纳米片可能是由于凝胶的模板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热解过程中晶粒的长大和团聚而致.  相似文献   

7.
以鸡蛋清液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超声功率(100 W、200 W、300 W、400 W)对蛋清蛋白流变学、结构以及凝胶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探究超声功率对蛋清聚集行为及其凝胶特性相关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超声处理的蛋清液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黏度均增大。其中,超声功率为200 W时黏度最大,提高了1.075 Pa·s,且出现两个升温变性区。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蛋清蛋白的浊度和游离巯基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P0.05),在超声功率为200 W时取得最大值,分别增加61.03%和7.21%。试验组蛋清蛋白的酰胺I带二级结构含量变化显著(P0.05),凝胶强度和微观结构也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在超声功率为200 W时凝胶强度提高了132.54%、失水率降低32.02%(P0.05)。超声能促进蛋清蛋白黏度、浊度升高,促进其发生聚集行为,进而改善凝胶强度和微观结构,聚集程度对凝胶影响大小为200 W300 W400 W100 W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以正滴淀和反滴淀两种沉淀方式制备氢氧化锆凝胶,对其凝胶团聚状态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正滴淀方式下,胶粒主要以P-C(Particle-Cluster)团聚方式团聚,在反滴淀方式下,胶粒主要以C-C(Cluster-Cluster)团聚方式团聚。运用MonteCarlo法对P-C和C-C两种团聚方式下形成的胶粒团聚结构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以P-C团聚方式形成的胶粒团聚体结构致密,以C-C团聚方式形成的胶粒团聚体结构较松散,在沉淀过程中加入具有空间位阻作用的粒子可使形成的胶粒团聚体结构更松散。  相似文献   

9.
超声作用对马铃薯淀粉糊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超声场对淀粉糊凝胶特性的影响,以马铃薯淀粉糊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构仪考察了不同超声场条件与不同淀粉糊浓度对马铃薯淀粉糊凝胶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扫描电镜(SEM)分析研究了超声场中马铃薯淀粉糊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糊经超声作用后,所形成凝胶的凝胶性质有显著变化;随着超声作用时间的延长和声强的增加,所形成凝胶的凝胶强度降低,且淀粉糊浓度越小,凝胶强度下降的程度越显著.超声场对马铃薯淀粉糊凝胶强度的影响主要在于超声会引起淀粉糊微观结构的变化,超声作用前马铃薯淀粉糊的网络结构完善,因此凝胶性质较好;超声作用后马铃薯淀粉糊的微观结构较为松散,组织呈团状聚集,故凝胶性质较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热敏材料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PNIPAAm) 的结构对其溶胀性能影响。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微波辐射法合成PNIPAAm热敏水凝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两种合成方法制得的水凝胶的表面结构,测定了水凝胶随温度变化的溶胀率曲线及其溶胀和退溶胀动力学,并讨论了水凝胶的结构对其溶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浴法制备的水凝胶相比,微波辐射法所得到的水凝胶无论是在干燥状态下还是溶胀状态下都具有更为丰富发达且较大的孔隙结构,在溶胀过程中,微波辐射法合成的水凝胶在临界溶解温度(LCST)以下具更高的溶胀率,而在LCST以上时,能更多地释放水而具有更低的溶胀率。此外,微波辐射所合成的水凝胶由于具有较为发达的孔隙结构,使其比水浴法制备的水凝胶具有更快的溶胀速度和退溶胀速度。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It is well knownthat nanoparticles have rich propertiesand are useful for functional composites . The nanometricsize ,leading to hu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up to or morethan1 000m2/g ,andtheir unique properties have attractedintensive interests . Thus many articles have elucidated thepreparation of polymer matrix nanocomposites( PMNC)[1 6]. Polymers are very i mportant matricesbecause of their flexibility and easy processing .Nanoparticles i mpart larger-size congeries because of…  相似文献   

12.
为简化纳米石墨的制备工艺流程,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通过化学法制备膨胀石墨,继而采用球磨法和超声波法制备纳米石墨,同时,研究了球磨时间和超声波时间对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石墨的剥离,超声波法优于球磨法。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膨胀石墨片层间剥离的越充分。通过SEM、XRD以及拉曼光谱分析可知,超声波时间超过5h可制备出纳米石墨。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沉淀法制备氧化铈工艺,研究了以Ce Cl3溶液为原料的超声喷雾热解法制备超细Ce O2短流程工艺路线.通过TG-DTA实验研究Ce Cl3·7H2O的热分解过程,利用XRD,SEM和TEM表征了沉淀法和喷雾热解法制得的样品,最后从产品、流程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对两种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e Cl3·7H2O在25~233℃为脱水反应,热分解温度为500℃,高于583℃热分解完全;在600℃时超声喷雾热解法制备的Ce O2分散性好、形貌规则,粒度主要分布在0.11~0.80μm,沉淀法制备的Ce O2有团聚现象且形貌不规则.超声喷雾热解法是一种流程短、资源综合利用高且产品形貌规则的清洁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4.
将超声氧化与多相光催化技术相结合并且用于活性染料的降解,实验发现超声增强光催化技术可以有效降解该活性染料,而且在超声增强光催化体系中存在较强的协同催化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偶联剂处理和超声波振荡的方法使纳米CaCO3 粒子在ABS基体中均匀分散 ,制备出纳米CaCO3/ABS复合材料。利用冲击、拉伸、弯曲测试 ,熔融指数测定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流动性能进行研究。实验测试结果表明 ,纳米CaCO3 粒子起到了增强、增韧ABS的作用 ,同时提高了ABS的熔融指数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铝的无机盐为原料制备溶胶,通过真空加压法将溶胶引入杨木纤维细胞壁内,分析改性后杨木纤维的性能。结果表明,铝溶胶处理木纤维的质量增加率受其含水率的影响,木纤维含水率越高,木纤维/氧化铝纳米复合材料的质量增加率越低。在溶胶处理木纤维过程中采用超声波处理,超声波时间越长,木纤维/氧化铝纳米复合材料的质量增加率越高。红外分析表明,在处理后木纤维的内部已经形成O—Al—O键,可以推测Al2O3凝胶的存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X)可看出,溶胶粒子已经渗入到细胞壁内,并保持了木材多孔结构。以杨木纤维-氧化铝纳米复合材料压制的中密度纤维板尺寸稳定性和阻燃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ISG法制备钙钛矿纳米陶瓷薄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ESG法合成钙钛矿稀土复合氧化物LaMO3(Mx为Ni^3+、Co^3+或Fe^3+)纳米陶瓷薄膜,研究了pH值对柠檬酸与La^3+和M离子络合的影响及 合方式对形成LaMO3的作用,发现LaMO3前驱体凝胶膜对形成陶瓷薄膜有很大影响,慢的干燥速度、预处理温度与烧成温度,慢的干燥速度、预处理温度与烧成温度均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陶瓷薄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纳米铝在炸药中的分散性和成型性,利用不同溶剂对纳米铝进行了分散;利用超声波分散法、高速剪切混合法、叶片式搅拌混合、分散加高速分散机混合对黑索金/铝(RDX/Al)体系进行分散;采用熔融混合造粒工艺研究了不同纳米铝粉含量的成型性,采用直接混合造粒工艺研究了不同纳米铝粉含量对RDX/Al体系成型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的分散效果最好;超声分散可以提高纳米铝粉的分散均匀性;采用的三种工艺可以达到相同的分散效果;微米铝和纳米铝在三硝基甲苯(TNT)中的成型性基本无变化;在RDX/Al体系的压装炸药中,含纳米铝的炸药成型性较含微米铝的炸药差;含纳米铝炸药的密度随铝粉含量增加呈现非线性变化,而纳米铝和微米铝级配的炸药密度随铝粉含量增加呈现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对超声波作用下苹果片预干燥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超声声强对样品预干燥速率的影响.建立了超声波预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中引入修正系数γ来反映超声波对样品内部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结合试验中所得样品含水率数据,计算出不同超声强度对应的修正系数,并拟合出修正系数与超声强度的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有效强化了苹果片的...  相似文献   

20.
回流蒸馏溶胶凝胶法制备PbZr0.90Ti0.10O3-Fe0.003纳米粉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回流蒸馏溶胶凝胶法(RDSG)制备了掺杂铁PbZr0.90T i0.10O3纳米粉体,粉体平均粒径约30 nm.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表明溶胶、凝胶中各组分得到了充分而均匀的分散。对凝胶反应机理的研究表明:回流蒸馏过程加速了聚合物活性单体的生成速度和聚合速度,通过缓慢提高活性单体浓度的方法,克服了固相颗粒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不利因素,促进了凝胶化进程,使得凝胶化时间缩短在30 m in之内。RDSG中凝胶干燥采用蒸馏法,大部分溶剂被回收,缩短了合成周期,减小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