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以查尔酮为先导化合物,以三氮烯结构为取代基,合成了12个新型丙烯酮类化合物,并通过1HNMR、IR、MS等方法进行了结构确认.利用细胞活性检测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的筛选,发现这12个新化合物均具有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MS-275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8个苯甲酰胺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其结构经MS与1H-NMR确证。以MS-275为阳性对照药物,测试8个目标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合成的8个目标化合物中有6个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抑制肿瘤的活性,尤其是化合物5a与7b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与MS-275相比有较为显著地提高,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学》2017,(11):1762-1767
真菌来源的活性天然产物为药物研发过程提供结构新颖、活性优良的先导化合物,因此在药物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真菌来源的二倍半萜类化合物terpestacin,是由一个十五元环和一个五元环稠合而成的双环化合物.由于其在具有抗癌、抗HIV等方面的活性,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抗癌和抗HIV药物的先导化合物.因此自其被发现以来,科研工作者对该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生物合成及化学合成方面开展了很多研究.本文收集了来自1993年以来关于terpestacin的文献报道,对该类化合物的生物来源、活性、生物合成途径及化学合成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齐墩果酸和甘草次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并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如保肝、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首先以齐墩果酸和甘草次酸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了修饰,共合成了15种中间体和最终产物,利用IR和1H NMR波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显示,2个化合物抑制癌细胞的活性优于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从杀虫植物苦皮藤中分离得到两个新骨架生物碱 ,被命名为 1 ,3—氧氮杂环已烷化合物A、B。它们的生物活性被美国国际卫生和抗癌研究中心 (NCI)筛选。通过体外定向肿瘤筛选 ,9个不同种类的 60个细胞株毒理实验结果表明 ,化合物生物碱B显示温和的细胞抗癌活性 ,抗非小细胞肺癌 (NCI—H2 3) ,抑癌细胞生长率GI50 =3.0× 1 0 - 5m(9.6μg/mL)。生物碱A的细胞毒理正在筛选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荧光偏振法(FP)构建分子伴侣Hsp90的筛选平台,筛选得到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苷,并用热稳定实验验证了它与蛋白的结合作用;评价了木犀草苷对14株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发现木犀草苷对非小细胞肺癌有良好的选择性抑制活性;利用细胞克隆形成、western blot以及流式细胞检测技术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发现木犀草苷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下调Hsp90的客户蛋白Raf-1、HER2的表达;将H460细胞阻滞在G2/M期;诱导细胞凋亡,并且引起Bax的表达上调。实验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苷可以通过抑制Hsp90的活性进而降解肿瘤细胞内的客户蛋白,诱导H460细胞G2/M期阻滞,上调Bax表达诱导细胞凋亡来发挥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款冬花中抑制肺癌细胞LA795增殖的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了款冬花中具有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活性成分.以小鼠肺腺癌LAL795细胞为体外抑瘤筛选模型,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结合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PHPLC等手段追踪分离款冬花抗肺癌的活性成分.并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了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是:1,2-di-(3',4'-dihydroxycinnamoyl)-cychopenta-3-ol,(Ⅰ)、芦丁(Rutin,Ⅱ)、山奈酚(Kaemferol,Ⅲ)、槲皮素(Quercetin,Ⅳ)、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Ⅴ).其中(Ⅰ)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Ⅴ)为首次从款冬花中分离得到.并采用MTT法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抑制LA795细胞株增殖作用的研究,用半数抑制浓度(IC)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Ⅰ,Ⅲ,Ⅳ对小鼠肺腺癌细胞LA795的增殖都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Ⅰ和Ⅳ抑瘤作用较显著.IC50分别为125.2和83.2μg/mL.这些化合物抗肺癌细胞增殖活性为款冬花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
磷脂替加氟缀合物抑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CPLT2的抗肿瘤活性和其可能的作用机理,对经CPLT2处理的多种肿瘤细胞和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进行了测定,并使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对肺癌细胞系(PG)的凋亡细胞进行了测定,发现CPLT2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而且这种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另外,经CPLT2处理的PG细胞显示出凋亡的特征。本研究提示CPLT2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9.
在细胞和动物实验水平上,研究了双过氧钒化合物NH4[OV(O2)2(C8H7N3)]×4H2O(简写bpV(Imi-Py))对癌细胞的增殖作用,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抑制和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bpV(Imi-Py)对胃癌细胞株MGC-803、肺癌细胞株95D和L342的IC50值分别为8.27、26.37和9.54μmol/L,而对人正常肾胚胎细胞HEK293的IC50值达6 642μmol/L,表明该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杀伤作用.研究还表明bpV(Imi-Py)对MGC-803细胞提取液的碱性磷酸酶(ALP)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呈现量效关系.动物体内抗肿瘤实验发现bpV(Imi-Py)能抑制肝癌细胞生长,肿瘤体积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35.6%,表明bpV(Imi-Py)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另外,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的LD50为147.2mg.kg-1,说明bpV(Imi-Py)是一种中等毒性的抗肿瘤化合物.图4,表1,参15.  相似文献   

10.
从金发藓的化学成分、抗肿瘤活性和抑癌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金发藓属植物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已有研究表明,在金发藓属(Polytrichumspp.)植物中分离得到苯并萘并呫吨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苯乙烯醛基并联苄化合物和苯乙烯基并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新颖结构骨架的化合物,药理活性分析显示这些新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多种肿瘤细胞(如:A-549人肺癌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MCF-7人乳腺癌细胞等)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并能显著抑制白血病细胞(6T-CEM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和小鼠P388、L1210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功能损伤、活性氧失衡、细胞周期阻滞、破坏细胞膜及诱导凋亡相关.未来可从化学结构与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在体抑癌效果、药物代谢、抗肿瘤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重氮盐的偶联反应以及Claisen-Schmidt反应合成了5个新型三氮烯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通过MS、1H-NMR、13C-NMR等方法得到证实.利用MTT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的筛选,发现5个新化合物均具有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2.
强电脉冲对抗癌药物毒性的提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强电脉冲作用下,抗癌药物环磷酰胺对HeLa细胞和胎儿脐带血细胞的毒性变化。实验发现,当强电脉冲(电压500V,电容10μF, 脉冲5个) 结合环磷酰胺处理HeLa细胞后,细胞凋亡比例和死亡比例都比环磷酰胺单独处理组要高;当强电脉冲(电压1000V,电容10μF,脉冲2个)结合环磷酰胺处理胎儿脐带血细胞,发现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比例比单独药物处理组高。说明强电脉冲能明显提高抗癌药物对细胞的毒性。  相似文献   

13.
Proteins in the Bcl-2 family are central regulators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and members that inhibit apoptosis, such as Bcl-X(L) and Bcl-2, are overexpressed in many cancers and contribute to tumour initiation, progression and resistance to therapy. Bcl-X(L) 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chemo-resistance of tumour cell lines, and reductions in Bcl-2 increase sensitivity to anticancer drugs and enhance in vivo survival. The development of inhibitors of these proteins as potential anti-cancer therapeutics has been previously explored, but obtaining potent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has proved difficult owing to the necessity of targeting a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Her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based screening, parallel synthesis and structure-based design, we have discovered ABT-737, a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of the anti-apoptotic proteins Bcl-2, Bcl-X(L) and Bcl-w, with an affinity two to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more potent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compounds. Mechanistic studies reveal that ABT-737 does not directly initiate the apoptotic process, but enhances the effects of death signals, displaying synergistic cytotoxicity with chemotherapeutics and radiation. ABT-737 exhibits single-agent-mechanism-based killing of cells from lymphoma and 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lines, as well as primary patient-derived cells, and in animal models, ABT-737 improves survival, causes regression of established tumours, and produces cures in a high percentage of the mice.  相似文献   

14.
熊果酸属于五环三萜类配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并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如保肝、抗炎、抗病毒、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为寻找高效、低毒的熊果酸衍生物,以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熊果酸为先导配合物,通过对其C-28位进行结构修饰及C-3位引入氨基酸,共设计合成了10种未见报道的熊果酸衍生物.目标配合物的结构经1 H NMR、IR和HRMS表征确证,并以其对培养于高铁血红蛋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喹诺酮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培养于脑心浸液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经修饰后的熊果酸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喹诺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较母体配合物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对魁蒿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合理开发利用魁蒿植物资源提供参考.已有的研究表明,魁蒿化学成分以挥发性化合物数目最多,其次为黄酮类化合物和糖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癌、抗皮肤瘙痒、抗过敏、抗氧化、降血脂、保胃、抗溃疡等作用,具有广阔的药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对魁蒿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合理开发利用魁蒿植物资源提供参考.已有的研究表明,魁蒿化学成分以挥发性化合物数目最多,其次为黄酮类化合物和糖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癌、抗皮肤瘙痒、抗过敏、抗氧化、降血脂、保胃、抗溃疡等作用,具有广阔的药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A new screening approach for anticancer active compounds is presented.In this method,a target enzyme is incubated with a mixture of compounds,and then the com-plex formed by the target and small molecules is separated from the rest of the mixture by ultra-filtration.The complex that is retained on the membrane is subsequently washed with acid and small molecules that are specifically bound to the target are released and collected,then analyz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combin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HPLC/ESI-MS) analysis.We have successfully applied this method to screen anti-cancer compounds.DNA topoisomerase Ⅱ is used as a target to capture anti-tumor candidates from a mixture of combinatorial compounds,such as doxorubicin,daunorubi-cin and pravastain.  相似文献   

18.
齐墩果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并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如:保肝、抗炎、抗病毒、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因此本文以齐墩果酸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了修饰,合成4个中间体和6个新的目标产物,并经过IR、1 H NMR波谱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其对培养于MHB(高铁血红蛋白)的S.a(金黄色葡萄球菌)4220、S.a(金黄色葡萄球菌)209、MRSA(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167、MRSA(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506、QRSA(抗喹诺酮金黄色葡萄球菌)3505、QRSA(抗喹诺酮金黄色葡萄球菌)3519和培养于BHI中的E.coli(大肠杆菌)1682、E.coli(大肠杆菌)1356等8种菌种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较标准抗菌药物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皮蛋是中国传统食品,其水解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等功效,具有良好的医学前景,但目前皮蛋发挥抗癌功效的途径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探究了皮蛋模拟胃肠道消化物(preserved eggs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digests,PESD)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将皮蛋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处理后,进行细胞实验,用CCK-8法进行细胞增殖分析,研究PESD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标记的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PESD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周期相关调控蛋白的表达。研究发现:PESD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对HepG2细胞增殖进行抑制,IC50为4.17mg/mL;PESD处理显著增加了S期细胞的占比(P<0.05),使HepG2细胞阻滞于S期;4mg/mL的PESD处理HepG2细胞24h后,细胞中cyclin A、cyclin E、ATM、chk2和CDC25A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而CDK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研究认为,皮蛋模拟胃肠道消化物是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来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主要是通过ATM-chk2-CDC25A信号通路,上调cyclin A和cyclin E蛋白的表达,下调CDK2蛋白的表达来实现人肝癌HepG2细胞阻滞于S期,影响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癌细胞的增殖。研究结果旨在为皮蛋抗癌作用机制的阐明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金克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细胞周期特异性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培养的Molt 4细胞与不同浓度的金克孵育,通过Sub G1法和PA法分析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凋亡的周期时相性。发现浓度为1.5g/L的金克诱导G1期Molt 4细胞18h后细胞发生明显凋亡,36h后凋亡达到最高峰。金克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周期时相性的阐明有助于揭示金克的抗肿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