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以翔实的现场实测地质资料为基础,对绿片岩的工程地质性质展开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并且运用先进的3D激光扫描工艺,获得了3 500 m2范围内的绿片岩全迹长与单体厚度数据.通过研究得出,绿片岩迹长与厚度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并且二者存在3次多项式关系.最后以研究成果为基础,对绿片岩的处理措施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现场硬性结构面精测方法以及在精测资料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结构面间距、条数、迹长等基本要素的量化及可视化显示 ,分析了结构面基本要素获取过程中有关切割单元长度和切线间距的确定、结构面分布较少及存在大量缓倾结构面时结构面间距的计算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给出了解决方案。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应用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假定岩体随机结构面形状为薄圆盘,为能科学合理估算其平均直径,基于半迹长测线法,在未对分布形式作任何假设的条件下,通过理论推导获得与测线交切半迹长和岩体随机结构面直径之间的普适关系式.为便于工程应用,假设岩体随机结构面直径服从负指数分布,推导出其平均直径和与测线交切平均半迹长的关系式,基于该式提出一种岩体随机结构面平均直径的估算方法.采用岩体随机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技术对此方法进行应用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较强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RQD值是评定岩体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影响后续矿产资源开采建设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然而现在在勘探施工过程中获得的RQD值并未根据规范规定进行采取,误差较大。因此本文通过实际工程钻探数据分析获得的RQD值误差原因和对比试验进行了煤田地质钻探施工RQD值修正方案的探讨,以便在煤田地质钻探施工过程中获得准确的RQD值。  相似文献   

5.
水电站坝基河床地段岩体结构评价指标获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水电站坝基岩体评价中镶嵌结构(镶嵌碎裂结构)评价中存在着一定问题,分析处于地应力环境下紧密镶嵌结构岩体纵波速度高、完整性系数高、渗透性指标低、岩体变形模量高时,应从多指标、岩体力学参数上判别岩体质量等级,而不要仅以单一指标结构面间距小于30cm去判定其可利用性.着重介绍了河床覆盖地带结构面间距的间接分析获取方法:利用河床钻孔易于获得的岩体RQD、波速、渗透性等指标;通过建立岩体完整性系数Kv与RQD,Kv与结构面间距、渗透性指标q与岩体波速Vp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得到河床地段岩体的结构面间距并用以评价其岩体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平行导洞开挖对主洞影响,依托玉龙雪山隧道工程,基于现场长期监测数据,结合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建立数值分析模型,研究超前平导对主洞围岩应力、围岩位移和塑性区分布的影响,明确主洞与平导间最优间距。研究结果表明:主洞开挖过程中,当掌子面与监测面距离为3.63倍主洞洞宽时,监测面拱顶沉降、上收敛、中收敛和下收敛值占最终变形值的80%以上,围岩变形稳定后上收敛值和中收敛值均大于拱顶沉降;平导超前开挖可有效改善主洞围岩应力环境,主洞与平导间距较大时,围岩应力改善效果不佳,随着二者间距逐渐减小,围岩应力改善效果逐渐增强,但主洞与平导间距过小时,二者开挖产生的塑性区会贯通,综合考虑,确定主洞与导洞最优间距为3.5倍导洞宽度;主洞拱顶沉降值和拱底隆起值随着主洞与平导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左右拱腰水平位移值随着主洞与平导间距的减小先减小后增大,当二者间距由5.0D减小至3.0D时,拱顶沉降值和拱底隆起值分别从-0.598m和0.426m增加至-0.679m和0.514m。  相似文献   

7.
李达仕 《科技资讯》2009,(12):60-60
结构面网络模拟是应用Monte-Carlo随机模拟原理对岩体结构面产状、迹长、间距、密度等随机形态参数进行随机抽样、随机变换、归一化处理等,获得这些参数的统计规律,预测区域内岩体的结构特征,可对岩体结构参数进行估算、对岩体结构特征、完整性进行分析。本文讨论其基本原理并对其工程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激光3D扫描系统多视拼合问题,论述了3种不同的数控旋转台标定方法,通过试验得出了一种最好的标定方法.针对传统的3D激光扫描测量系统,由于激光扫描测量头每次只能在一个给定方向扫描测量所带来的问题,将被测物体置于数控旋转台之上实现了360°旋转测量,通过数控工作台的标定,从而自动在线解决了多方位测量后的多视拼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戴正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5,37(2):174-179,186
分析汇聚面与舒适性的关联性是研究汇聚面对3D影像观影舒适性影响的基础,通过从摄像机汇聚面参数、影像创作中的视觉语言的表现方式、3D影像的观看条件这3方面发现汇聚面对观影舒适性所产生的影响,整理汇聚面与感知深度、视差距离值、物镜间距等之间的关联依据,总结出在拍摄、非线性编辑、放映这3个环节中,汇聚面参数调整的规律和方法.通过实验获取汇聚面参数调整的有效数据范围,为制作出具有观看舒适性的3D影像作品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已有的节理迹长估计概率模型,分析和提出了各种模型的特点及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从结构面与统计窗口交切关系出发,在更为严密的考虑结构面产状特性(倾角)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面迹长估计模型,即广义的H-H迹长估计模型,并采用实际数据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1.
李大彦  杨晓龙 《甘肃科技》2013,29(9):41-44,90
通过对副井施工点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对钻孔进行工程地质编录,划分地层,查明构造、裂隙发育情况、软弱夹层的位置、规模,统计岩石RQD值,对具有代表性的岩心采取岩石力学样,确定岩石质量等级,对岩石进行了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对岩体质量、围岩稳定性做出评价,从而为副井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激光扫描细胞仪,采用FITC和PI两种荧光染料,结合细胞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技术,对环磷酰胺(CP)诱导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微核进行了检测,并将该方法与传统微核显微镜检法进行了比较,旨在探索CHO细胞体外微核的激光扫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激光扫描细胞仪方法能够准确识别胞质阻滞的双核细胞及双核细胞中的微核,环磷酰胺(CP)处理浓度与其诱导的双核细胞微核率成正相关,激光扫描细胞仪法与传统显微镜检法获得的微核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激光扫描细胞仪检测方法能简便、经济、快速、高效地检测CHO细胞微核,适于体外培养细胞尤其是贴壁细胞微核的高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地表和空间对象点、线、面、体的形变特征,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常采用变形监测技术进行研究,鉴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诸多优点,可用于传统监测手段严重受限的特殊领域。本文通过介绍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变形监测的原理,以某建筑工程为例,研究分析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该工程中的监测实施过程,并对误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古建筑领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由于岩体内部结构面的分布规律具有随机性、复杂性的自相似的特征,可以运用分形理论对其进行研究。通过现场节理调查,描绘了待爆破区域原生节理的分布网络,并统计分析了节理迹长和倾角的概率分布模型;运用盒维数计算方法得出了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维数D,讨论分形维数D与岩体的工程质量以及结构面分布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对岩体的工程性质以及不同尺度结构面的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节理面的倾角和迹长分别服从正态和对数正态分布;江咀料场节理分布的分形维数D=1.315,响水沟料场节理分布的分形维数D=1.275,河口料场断层系的分维数D=1.164,可见分形维数D越大,结构面越发育,岩体的工程质量就越差;另外随着调查尺度范围的增大,分形维数D反而减小。研究结果可对分形理论在岩土工程质量评价及节理岩体的爆破块度预测等方面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结构面发育程度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的影响,以甘肃北山算井子地段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地表岩体节理和断层几何特征,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获得节理产状、密度、间距、迹长和断层产状、断裂带宽度和断层泥厚度等统计数据,提出多尺度结构面综合评价指标来评价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结果表明:BS22和BS23钻孔周围分别发育4个和5个节理优势组,节理产状服从正态分布;BS22和BS23钻孔周围岩体节理平均中点面密度分别为0.037 m-2和0.035 m-2,平均迹长分别为20.38 m和17.39 m;解译出断层F1产状为35°∠85°,延伸长度为4.49 km; BS22钻孔周围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更低,更适合作为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建造场址。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某金矿为工程依托,以实际获得的岩体节理信息为样本,借助聚类分析方法及其指标,采用全面实验法,开展地下工程岩体节理迹长统计下限值的确定方法研究.从节理迹长统计下限值的定义及特征入手,借助DBI指标(Davies-Bouldin index, DBI)实现优势节理组的划分与最佳优势节理分组方案的确定.取离散性系数k是否大于或等于20作为判别节理组能否作为优势节理组的条件,采用离散性系数k及其概率分布指标n综合分析确定岩体区域节理迹长统计下限值,构建在不同岩体条件下确定节理迹长统计下限值的方法,旨在剔除随机节理,优化节理样本数据,精确获取岩体节理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处理现有雷达系统在旁瓣抑制过程中易影响到主瓣展宽的不足,分析了MIMO-SAR成像机理,并解析了SAR图像旁瓣原理.给出变迹滤波模式下的两种旁瓣抑制策略:一种为间距从SVA和方位向三变迹滤波操作;另一种为二维分离模式的SVA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加权参量随主副瓣部分的改变而改变,因而能够保留主瓣的宽度,并且起到抑制旁瓣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地下矿山工程中的岩体结构面信息为研究对象,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地质构造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将岩体结构面信息提取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利用Z+Flasercontrol点云数据处理程序和Geomagic Studio逆向工程软件对围岩点云信息进行预处理.基于Java语言开发了由点云数据获取结构面信息的点云数据处理系统,并应用Dips地质构造分析软件分析结果,结合人工测量数据验证此系统的准确性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和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自动、高精度和远距离测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施工井筒检查孔时,不进行浸水试验、RQD值的测定.本文认为:在施工井筒检查孔时,就必须正确鉴定岩芯,进行浸水试验,计算RQD值及测试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值.应用这四种参数在井筒开凿前,正确评价围岩稳定性,为井筒设计、预算、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由概率论推导提出能够纠正截短偏差的修正算法,工程应用前为明确2种算法适用范围,先采用2种算法由实测半迹长分布估算直径期望,然后对比2种算法估算的直径期望与真实直径期望的相对误差,进行21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riest-Zhang算法估算的直径期望是截短值的线性递增函数,修正算法估算的直径期望是截短值的水平线性函数;截短值较小时,2种算法接近,采用前者已能够获得较高精度,纠正截短偏差意义不大;截短值较大时后者明显更精确,纠正截短偏差能够大幅提高精度,应选用后者.汶川工程实例表明:当截短值为0.1m时,2种算法具有高精度且估算结果接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