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金槐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但因其口感不佳导致受众较小。为扩大金槐茶的市场,本研究以金槐 (Sophora japonica ''Jinhuai’)槐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原液与水的比例、白砂糖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和CMC-Na添加量对金槐茶饮料感官评价的影响,筛选出金槐茶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金槐茶饮料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金槐茶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原液与水的比例1∶1,白砂糖添加量4%,柠檬酸添加量0.1%,此时饮料的色泽为淡黄色、口感清爽酸甜。响应面试验结果显示,影响感官评分的单因子由高至低依次为原液与水的比例、柠檬酸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通过平行试验验证得到金槐茶饮料的感官评分为83.7,该值与响应面预测值(84.7)相近,说明模型拟合度好。此配方既保持了金槐茶独特的风味,又去除了其原有的微苦味道,口感酸甜爽,受众群体更广。  相似文献   

2.
采用响应面法对酶解提取鳊鱼鱼鳞胶原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的原理,以酶解温度、pH值、酶解时间为自变量,以胶原蛋白含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结果表明:设定的3个影响鱼鳞胶原蛋白提取效果的因素,其影响大小依次为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优化分析获得鱼鳞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31.32℃、pH值4.24、酶解时间1.95 h、加酶量1.5%,胶原蛋白的含量为883.64 mg/g。为了方便实际操作,将鱼鳞胶原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修正为:酶解温度31℃,pH值4.2,提取时间2 h、加酶量1.5%,实际得到胶原蛋白含量为881.78 mg/g,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说明模型的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牡蛎蛋白的利用率,以舟山长牡蛎为研究对象,利用5种不同蛋白酶对牡蛎蛋白进行酶解,筛选出最佳蛋白酶,并以氨基态氮(AAN)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筛选出最佳牡蛎蛋白活性肽提取方案。结果表明:酶解液中AAN含量情况为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获得舟山长牡蛎的最佳蛋白酶为风味蛋白酶,AAN含量达到5.21 mg·g~(-1);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实验设计表明,酶添加量(A)、pH(B)及酶解时间(C)3因素对AAN含量的影响有显著性(P0.05),模型的相关系数值接近1,实验方案具有可靠性。模型推荐最佳实验条件为:酶添加量1.3%、pH 7、酶解时间5 h,此时酶解液中氨基态氮(AAN)含量达到最高5.59±0.25 mg·g~(-1),与预测的AAN值接近,说明该条件具有可行性。研究结果将为牡蛎蛋白酶解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了合理利用枸杞提取多糖后的残渣,本研究以枸杞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分析液料比,复合酶比例,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对枸杞渣还原糖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酶解工艺。结果表明:枸杞渣酶解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5∶1,复合酶比例1∶4,复合酶添加量2.0 mL,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63℃,pH 4.5。在该优化条件下,枸杞渣还原糖得率为(68.54±0.09)%,与模型预测值68.83%接近,该模型可用于优化枸杞渣酶解糖化条件。  相似文献   

5.
植物乳杆菌发酵苦荞芽苗茶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萌发后的苦荞芽苗富含黄酮等有益成分,采用植物乳杆菌对苦荞芽苗和苦荞茶汁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确定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和配方,并对产品的总黄酮含量、透光率和pH值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较优的苦荞芽苗与苦荞茶汁比例为1∶6,较优的上清液稀释比例为1∶10,产品的总黄酮含量可达(0.193±0.006)mg/mL。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为:菌剂添加量0.6%,发酵时间24h,果葡糖浆添加量6%,该条件下感官评分的平均值达91.50±0.29,较适的pH值为3.87±0.05。优化的稳定剂配方为:黄原胶添加量0.06%,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0.08%,海藻酸钠添加量0.05%,该条件下感官评分的平均值达93.60±0.32,透光率为91.37%±0.45%。发酵后的苦荞芽苗茶饮料富含黄酮和益生菌等有益成分,口感醇正、澄清透明、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脂肪酶、乳化剂、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酶添加量及摇床转速等影响鸡脂脂肪酶水解的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反应温度、酶添加量、pH值和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模型符合实验数据.反应获得较优酸值时反应参数条件为:温度46.6℃,加酶量0.5%,pH值6.4,反应时间4.33 h.  相似文献   

7.
利用响应面设计对双水相法测定食品中铁的量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含铁量为指标,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萃取温度、聚乙二醇体积分数和硫酸铵质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优化试验,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为37.31℃,聚乙二醇体积分数为14.42%,硫酸铵的质量为7.92 g.在优化条件下,铁的量理论值为71.48 mg/kg,试验值为(71.48±3.6)mg/kg.试验值与理论预测值基本吻合,说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的工艺参数是准确可靠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证明实验的合理性,测定回收率,结果介于95%~106%之间,在回收率的误差范围之内,说明双水相法在铁含量测定中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白背毛木耳子实体多糖的工艺条件。使用纤维素酶辅助进行白背毛木耳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构建了模型并确定酶用量、p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4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3 774 U/g、pH为4.9、提取温度50.2℃、提取时间135 min,在此条件下白背毛木耳子实体多糖的提取率为15.47%,与模型预测值15.52%的相对误差仅为0.323%。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油脂作为一种新型油料资源,研究其发酵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以实验室保存菌株EAM-AC16为出发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菌株EAM-AC16的发酵条件.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葡萄糖浓度82.37 g/L,接种量9.45%,培养时间为146.4 h,pH6.0,培养温度30℃,空气量(装液量mL/三角瓶mL)70mL/250mL和(NH4)2SO4浓度1 g/L时,菌株EAM-AC16的油脂产量达5.204 g/L.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菌株EAM-AC16合成油脂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γ-亚麻酸(C18:3)和反油酸(C18:3)等.  相似文献   

10.
以真姬菇(Hypsizigus marmoreus)下脚料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在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 H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57%、酶解温度为57.98℃、酶解时间为3.70 h、酶解pH为5.15,在此条件下,真姬菇SDF提取率达到10.20%。  相似文献   

11.
对实验室从西藏灵菇中筛选出的一株植物乳杆菌YW11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然后利用二水平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以胞外多糖产量作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从而确定植物乳杆菌YW11产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为18h、碳源为乳糖(质量浓度为15g/L)、氮源为大豆蛋白胨(质量浓度为15g/L)、发酵温度为32℃、接种量为3%、pH值为6.0。直观分析确定影响植物乳杆菌YW11产胞外多糖主要发酵因素为大豆蛋白胨质量浓度、pH值、接种量,响应面法优化其较佳值为:大豆蛋白胨质量浓度为13.50g/L,接种量为2.70%,pH值为6.27。验证实验表明,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得到植物乳杆菌YW11胞外多糖产量为131.26mg/L,与理论预测值(129.915mg/L)相接近。  相似文献   

12.
采取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探究广金钱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加权评分法,以广金钱草多糖的得糖率和含糖量的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考察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酶解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因素对广金钱草多糖综合得分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筛选对广金钱草多糖综合得分影响较大的因素,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优化广金钱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实验研究表明,在复合酶提取(质量比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1:1:1),酶添加量固定为1%的条件下,超声协同复合酶法提取广金钱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50:1(g/mL),超声时间为86 min,超声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60 min,酶解温度为60℃,酶解pH为5.5.在此条件下,得到多糖的综合得分达92.02,与响应面模型的预测值相符合.此方法可以很大程度提升广金钱草多糖的提取量,表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广金钱草多糖的提取工艺是可行的,可为其工艺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啤酒厂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法对EPS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EPS的提取条件为pH值7.1,温度57℃,超声时间3min左右,超声波功率37W.在最优条件下,EPS的实际提取量为153.446mg/g VSS.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达托霉素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方法研究了达托霉素发酵条件温度、pH值、接种量、通风量和搅拌转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发酵工艺条件为温度27.74℃、pH值8.36、接种量8.48%、通风量6.13 L/min、搅拌转速242 r/min,在此条件下达托霉素的产量可达880.48 mg/L,比最新报道的达托霉素发酵效价提高了132%.本方法大幅度提高了达托霉素产量,对达托霉素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中心试验法对假单胞菌(Psedomonas sp.)DS1001a降解聚3-羟基丁酸酯(PHB)制备3-羟基丁酸(3-HB)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降解PHB制备3-HB的最适培养基条件为:0.2%PHB,0.05%NH4Cl,1.01%Na2HPO4·12H2O,0.39%KH2PO4,0.07%MgSO4·7H2O,0.000 5%CaCl2·2H2O;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40℃,装液量150mL,接种量1%,初始pH值6.28,培养时间18h.优化后3-HB的质量浓度为1.555mg/mL,回收率为77.75%,是单因素优化后的1.56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茶叶废弃物吸附模拟废水中苯酚进行了优化,研究过程中选取温度、茶叶量、初始苯酚浓度和吸附反应时间为四个影响因素,苯酚吸附率为响应值。响应面法优化的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35.65℃,茶叶量0.59 g,初始浓度210.76 mg·L-1,反应时间67.42 min。在最优化的条件下,响应面模型的预测吸附率为9.90%,实测的苯酚吸附率与预测值基本符合,其值为9.58%,偏差为3.23%。  相似文献   

17.
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基础上,以温度、pH和CaCO3添加量为自变量,通过Design-Expert中心组合实验,建立培养条件优化的二次回归模型,再通过对OD600(1/50)的响应曲面分析,确定蜡样芽孢杆菌培养的最佳工艺条件。由响应面分析结果可知:在温度为34.36℃,pH为7.37,CaCO3添加量为2.4 g/L最优条件下,预测最大OD600(1/50)平均值为0.652。采用上述优化培养条件进行5组平行试验,OD600(1/50)的平均值为0.649,表明实际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中心组合设计的响应面分析方法能够较大地提高蜡样芽孢杆菌的产率,培养液中活菌数可高达2.48×1010个/mL。  相似文献   

18.
以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和响应面设计两种方法优化金针菇多酚的提取工艺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与响应面设计对各因素影响程度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液固比、微波时间、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质量浓度;正交试验法最佳工艺下的提取量为7.144 3 mg/g,响应面设计法的优化结果为7.241 2 mg/g,较正交试验法高1.4%。正交设计试验次数少,工作量小,而响应面优化结果更精确,所得数据信息更详细,两者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野蔷薇根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提取液进行抑菌活性研究。以野蔷薇根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曲面法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微波功率进行考察,优化最佳提取条件。采用平板打孔法和试管稀释法对野蔷薇根多糖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野蔷薇根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2 min,微波功率317 W,提取温度81℃,料液比32:1 m L/g,实测的多糖得率为6.10mg/g,与模型理论值基本符合。野蔷薇根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都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模型可较好地预测野蔷薇根多糖的得率,响应面法对野蔷薇根多糖提取条件参数优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以乙醇浓度、液料比和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以黄精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精多酚的提取条件;以盐酸四环素为对照,采用96孔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来评价黄精多酚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黄精多酚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2%,液料比22∶1mL/g,超声时间51min,在此条件下黄精多酚提取量达到20.02±0.27mg/g,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1.00%,说明提取方法可行。体外抗菌实验表明,黄精多酚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MIC和MBC分别为50mg/mL和100mg/mL。响应面法优化的黄精多酚提取方法科学、合理,且提取的黄精多酚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