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化学法合成的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从pXZ101表达质粒转移到pUC18质粒中测序鉴定后,克隆到pGEX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C600中表达.融合蛋白经谷胱甘肽亲和层析初步纯化,用凝血酶切去融合蛋白,经SephadexG-50柱纯化后,用溴化氰裂解,再经SephadexG-25柱纯化后得到纯品CGRP.经ELISA反应及放射免疫鉴定具有生物活性;经末端氨基酸测定与设计的一致.动物活体实验证明,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有降压活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加端PCR技术在pGEX—1λT质粒BamHⅠ和pstⅠ位点间(片段BamHⅠ端)加入α-amanitin线性八肽碳骨架编码序列,再将两次连续加端PCR产物连入BamHⅠ、PstⅠ双酶切的pGEX—1λT载体,得到含α-amanitin线性碳骨架编码序列的阳性重组子pGAT-1.序列测定和结果分析显示,构建的融合基因相位正确,阅读框通读.通过对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条件的优化,目的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可提高33.5%,占总蛋白表达量的28.3%.  相似文献   

3.
汉滩病毒M,S基因不同拼接方式原核表达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比较汉滩病毒囊膜糖蛋白G1与核蛋白(NP)主要抗原位点片段不同拼接方式的原核表达效果,将汉滩病毒76—118株M基因编码G1的片段与S基因编码区5’端约O.7kb的片段连接,克隆入pGEX一4T2,构建嵌合基因原核表达栽体pGEX-4T2-G1S0.7,pGEX-4T2-S0.7G1,在大肠杆菌XLl一Blue中诱导表达GST—G1S0.7或GST—S0.7G1融合蛋白。经IPTG诱导后,ELISA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融合蛋白均可与抗汉坦病毒NP的mAb特异性结合,融合蛋白GST—G1S0.7还可与抗汉滩病毒糖蛋白的mAb特异性结合。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诱导出G1S0.7或S0.7G1与GST的融合蛋白,其中G1S0.7嵌合基因的表达产物降解较少。研究证明:两种拼接方式的嵌合基因均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有生物学活性的融合蛋白,但表达效果不同,为汉滩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汉滩病毒囊膜糖蛋白G1与NP含主要抗原位点的片段 .将汉滩病毒 76 118株S基因编码区 5′端约 0 .7kb的片段与M基因编码G1的片段连接 ,克隆入 pGEX 4T2 ,构建嵌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 pGEX 4T2 S 0 .7G1,在大肠杆菌XL1 Blue中诱导GST S0 .7G1融合蛋白的表达 .表达产物用ELISA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证明 ,成功构建了嵌合原核表达载体 pGEX 4T2 S0 .7G1.经IPTG诱导后 ,ELISA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融合蛋白可与抗汉坦病毒NPmAb特异性结合 .Westernblot结果显示 ,诱导出相对分子质量 (Mr)大于 1× 10 5的S0 .7G1与GST的融合蛋白 ,并有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可与抗汉坦病毒NPmAb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带 .获得具有特异性结合活性的融合蛋白GST S0 .7G1,为汉滩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构建Asia Ⅰ型口蹄疫病毒多肽疫苗,用反转录PCR方法扩增VPI基因并测得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将VPI(133AA-163AA)、VP2(1AA~33AA)抗原表位基因分别与卢一半乳糖苷酶基因(简称LacZ')3’末端相连构建表达质粒LacZ’-VIP和LacZ’-VP2.化学合成VP1(133AA~163AA)-VP2(1AA~33AA)-VPl(133AA~163AA)串联重复抗原表位DNA,然后分别连接在β-半乳糖苷酶基因和IgG重链恒定区基因的3’末端,构建两种重组表达质粒LacZ’-VPl(133AA--163AA)-VP)2(1AA~33AA)-VP1(133AA-163AA)(命名为pTl)和IgGvPl(133AA~163AA)-VP2(1AA~33AA)-VPl(133AA-163AA)(命名为pT2).通过Westernblot、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测定、T细胞增殖反应及豚鼠抗病毒保护实验分析所构建疫苗的免疫原性及有效性.结果显示pT1、pT2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够诱发豚鼠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及刺激豚鼠T细胞增殖.pT1、pT2两种融合蛋白分别2次免疫豚鼠后,100%的豚鼠能抵抗100 ID50 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攻击.pT2融合蛋白1次免疫豚鼠后70%的豚鼠能抵抗100 ID50 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攻击.  相似文献   

6.
A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蛋白的141~160和200~213位氨基酸序列是决定FMDV免疫原性的抗原决定簇片断.人工合成一个免疫活性肽基因的串连片段(20AA-14AA-20AA)、全部选用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在5’端带有EcoR1位点和一个起始密码子ATG,在3’端带有BamH1位点和一个终止密码子TGA.利用这两个酶切位点把该基因连接到pWR590质粒上.并筛选高表达的菌株.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JM101中能高表达.经斑点ELISA实验证明.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的融合蛋白有A型FMDV抗原活性.  相似文献   

7.
8.
报道了玉米醇溶蛋白基因启动子的亚克隆以及利用该启动子和GUS基因来构建表达质粒pHZP-GUS。经过部分降解和亚克隆,得到玉米醇溶蛋白基因启动子,将该启动子与含GUS基因编码序列和NOS终止子的BamH I片段连接,构成融合基因。将该融合基因克隆到含有HPT筛选标记基因的质粒pGL2中,得到表达质粒pHZP-GUS。  相似文献   

9.
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RT—PCR法从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感染的ST细胞中得到核衣壳蛋白(N蛋白)cDNA,并以此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完成了N蛋白的基因扩增.通过双酶切、连接、转化等过程构建了猪PRCVN蛋白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产物经SDS—PAGE、Western blot检测被确认为GST融合的N蛋白.表达蛋白与PRCV阳性血清间有良好的免疫结合性.  相似文献   

10.
豌豆胰岛素基因克隆、表达及融合蛋白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人工合成的豌豆胰岛素(PAlb)基因寡核苷酸片段,通过PCR扩增得到PA1b基因,将此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p2x中,然后将重组质粒pMA1-p2X-PA1b转化大肠杆菌DH5a,经IPTG诱导进行可溶性表达.以Amylose Resin亲和层析,纯化出融合蛋白MBP-PA1b.经SDS-PAGE及Western印迹证明,融合蛋白MBP-PA1b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为深入研究PA1b的功能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11.
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RT-PCR法从鸡脾脏细胞中扩增出鸡白细胞介素2编码基因,通过双酶切、连接步骤克隆进原核表达载体pQE30及pGEX-4T-3,构建了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QE30-chIL-2及pGEX-chIL-2.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JM109后经诱导表达,分别得到两种表达产物.以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确认表达产物为带6组氨酸标签及GST蛋白的融合鸡白细胞介素2,分子量分别为16 kDa及39.5 kDa.表达蛋白与抗鸡白细胞介素2单抗均有良好的免疫结合性,进一步证实为鸡白细胞介素2.表达产物经过纯化复性后,具有明显促进鸡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氧化还原因子-1(Ref-1)的原核表达系统,将经过酶切后的人源Ref-1编码片段定向克隆到pGEX-4T-3载体上,构建了pGEX-4T-3/Ref-1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DE3)工程菌,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工程菌表达可溶性融合蛋白,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4B(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纯化重组蛋白,透析后用聚乙二醇8000(PEG8000)浓缩,获得纯度达92%的融合蛋白,产率为3.7 mg/L,融合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6.8%.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显示该蛋白可以被抗体特异性识别,证实其为GST-Ref-1融合蛋白.GST-Ref-1蛋白体外增强了激活蛋白-1(AP-1)的DNA结合能力,并能拮抗H2O2造成的AP-1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3.
扩增了枯草芽孢杆菌的ade基因, 重组入载体pMal-c2x中, 构建了麦芽糖结合蛋白(MBP)融合蛋白的表达体系. 通过IPTG诱导表达, 用MBP亲和层析法, 纯化该融合蛋白(104 700), 并通过SDS-PAGE对表达及纯化结果进行检验, 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 究. 分析结果表明: 该融合酶蛋白具有显著的腺嘌呤脱氨酶活性, 证明了ade基因是枯草芽孢杆菌中编码腺嘌呤脱氨酶的基因.  相似文献   

14.
原核表达、纯化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基因(BIG-3,BMP-2-induced gene 3kb)所编码的融合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将BIG-3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的多克隆位点获得pGEX-4T-2-BIG-3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融合蛋白表达情况及Sepharose4B层析柱亲和层析法纯化的融合蛋白;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并以Western blot鉴定其特异性。结果在大肠杆菌中获得BIG-3-GST融合蛋白高水平的诱导表达,经Sepharose4B层析柱亲和层析,GST-BIG-3融合蛋白在电泳图片上显示较为清晰的单一条带,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说明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且以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了BIG-3-GST融合蛋白,并制备了特异性较高的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5.
依纽小单胞菌2-脱氧蟹肌醇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伊纽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inyoensis)扩增参与紫苏霉素生物合成的2-脱氧蟹肌醇合成酶基因sisB,并分别将其克隆到筛选载体pUC18和表达载体pET-30a上,其开放阅读框长1 185 bp,编码含394个氨基酸残基(41.94 ku)的多肽链,将pET-sisB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使sisB基因实现表达.基因sisB的碱基序列与棘孢小单孢菌(M.echinospora)的基因gntB的碱基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3%.预测的SisB蛋白序列与GntB蛋白序列的同源性为95.2%.基因sisB是继紫苏霉素抗性基因srm1(AY661430)和参与紫苏霉素生物合成的糖基转移酶基因sisD(DQ250992)和sisZ(DQ250994)后,从依纽小单孢菌克隆到的又一新基因.该基因在GenBank的接受号为DQ250993.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人Delta-like4ext-26-217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采用PCR方法扩增hDll4ext-26-217多核苷酸序列,克隆入pMD18T载体。测序正确后,将其亚克隆入pET32a( )原核表达载体,获得pET32a( )-hDll4ext-26-217载体。以该载体转化E.coli菌株BL21,IPTG诱导其表达。采用SDS-PAGE、Western Blot方法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采用SDS-PAGE,Western Blot等方法均可检测到目的蛋白TRX/hDll4ext -26-217,分子量约42.2 KD,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大量存在。以上结果为Detla-like4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产生天然蛋白的不依赖于连接的克隆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一种新的不依赖于连接的克隆(LIC)载体.该载体被缺刻的内切酶N.BbrCIA和限制性内切酶SwaI作用产生长的粘性末端.靶向基因的PCR片段在4mmol/LdGTP的孵育下被T4DNA聚合酶处理生成互补粘性末端.将处理过的载体和PCR产物共转化到大肠杆菌体内,插入载体的接合能够被宿主酶和给定的重组质粒修复.接着引入到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该融合蛋白能够被表达和纯化,再用烟草蚀刻病毒TEV蛋白酶处理将移去靶蛋白的N末端,产生天然蛋白.两个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和硫氧环蛋白基因txn已被用于这个系统.结果表明LIC策略对于高通量克隆和表达是高效的,对于天然蛋白的产生也同样高效.  相似文献   

18.
40 kD的fetidin是存在于蚯蚓体腔液中的一种具有较好抗菌活性的蛋白.为了获得大量fetidin,从蚯蚓(Eisenia fetida)中调取fetidin的基因,分别克隆到pKW32和pMXB10中,构建了融合和非融合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无论是融合还是非融合表达,产物均以包含体形式存在.融合表达产物通过亲和层析获得复性,复性产物对粘质沙雷氏菌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胡萝卜抗冻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E.coli中的表达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中国的一个胡萝卜品种进行了冷诱导前后幼苗总蛋白组成的比较、分析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结果表明两者在相对分子质量 36 0 0 0附近有一条蛋白带的差别。由此推测实验的胡萝卜品种在冷诱导过程中有抗冻蛋白 (AFP)表达。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设计引物 ,以胡萝卜幼苗基因组DNA为模板 ,通过PCR扩增得到了长 10 99bp的抗冻蛋白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其与GenBank公布的afp序列仅有 3个碱基的差别。将此抗冻蛋白基因克隆进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4T1,在IPTG的诱导下表达出了含有AFP的约 6 0 0 0 0的融合蛋白 ,证明该AFP基因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可以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20.
The gene of human thyrnosin alpha 1 (hT(1)was synthesised according to favorite eodons of Pichia pastoris by PCR. N-terminal 28 amino acid residues of 40S ribosomal protein (RP), S24Ethat is N-aeetylserine were replaced by hT( 1 for the constitution of hT(1-RP fusion gene in order to express acetyllated thyrnosin α1. And also, the Asn-Gly bond was designed to faeiliate isolation of the target protein. The fusion gene was cloned into the expression vector, pPIC/gK. The constructs were transformed into HIS4 mutant strain GS115 by eleetroporation. Both SDS-PAGE analysis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fusion protein was expressed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