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封育季节放牧干扰对青海云杉种群 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格局指数、聚集强度指数和集聚均数,研究了哈溪林区夏季封育和冬季封育草类青海云杉林优势种群空间格局的差异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种群格局整体呈 聚集分布,不同封育季节种群格局对放牧干扰有不同的反应,夏季放牧对不同龄级种群格局的影响远比冬季放牧时的大;造成夏季封育和冬季封育草类青海云杉林不同龄级种群分 布格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季节放牧干扰所致。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如何影响羊草种群空间格局,通过设置围封不放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和极重度放牧(EHG)5种放牧强度,使用点格局结合完全空间随机模型、异质泊松模型和泊松聚块模型分析羊草种群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种群空间格局在一定尺度上均表现为聚集分布,但中度放牧条件下种群聚集尺度最大;(2)羊草种群的聚集尺度在较大尺度上受生境异质性影响;(3)种群聚集分布的格局在精细尺度上中度放牧与其它放牧强度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羊草种群在中度放牧条件下最有利于种群的繁殖,研究结果符合中度干扰假说。  相似文献   

3.
陈巍  卢欣石 《甘肃科技》2009,25(6):134-136
通过对处于轻度沙化草地、中度沙化草地沙地和重度沙化草地等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群落的取样调查,研究了完工地区不同沙化等级草地植被群落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运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聚集强度等项指标,对群落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大多数物种的空间分布呈显著的聚集分布。在演替进程中种群格局强度的变化和群落总体聚集程度的变化与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相对应,较高的聚集程度是种群分布斑块化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的反映,随着过渡进展,优势种的种群数量扩展,但种群分布的聚集强度下降,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闽北天然闽粤栲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闽粤栲样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方差均值比(C)、丛生指数(I)、扩散指数(Iδ)、Cassie指数(C a)、平均拥挤度与平均密度的比值(M*/x珋)和Iwao回归方程对天然闽粤栲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粤栲的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并且随着取样面积的减少,其聚集强度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在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选择7个不同海拔梯度样地,采用聚集度指标分析样地内小叶青冈种群全部个体、不同发育阶段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样地中小叶青冈种群全部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上呈聚集型分布;甜槠、木荷(DBH≥5 cm) 2个优势伴生树种呈聚集分布,弯蒴杜鹃呈聚集和均匀两种分布类型,深山含笑聚集、均匀和随机3种分布类型都有出现.  相似文献   

6.
运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03—2013年湖南省14个市(州)人居环境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并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整体态势来看,2000—2013年各市城市人居环境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度指数均分布在0.4~0.5之间,整体上处于颉颃阶段;湖南省各市州(长沙除外)协调度指数均处在0.1~0.3之间,整体上处于低度协调阶段.从空间格局来看,耦合度指数整体上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协调度指数呈现"一高多低"的空间格局,即以长沙为中心呈同心圆式向外扩散,长株潭地区协调度指数总体水平较高.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邸华  刘建泉  丁国民 《甘肃科技》2012,(23):149-152
应用格局指数、聚集强度指数和聚集均数,研究了祁连山东大河林区青海云杉种群的自然分布、空间格局及其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结果表明,海拔2836、3012m青海云杉群落是草类-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都是聚集分布;海拔2302、2962、3082、3111、3000、3122m青海云杉群落是藓类-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是聚集分布;海拔3186、3193m青海云杉群落是灌木-青海云杉林,3186m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是聚集分布,3193m青海云杉种群呈随机分布。再计算聚集均数,结果表明,海拔2836、3186m的聚集均数小于2,种群聚集分布是由环境的作用引起造成的;海拔2302、2962、2991、3000、3012、3082、3111、3122m的聚集均数大于2,说明青海云杉种群呈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种群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南充市微尾鼩种群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种聚集度测定指标和Taylor,Iwao检验法对微尾鼩种群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尾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属于典型的聚集分布,聚集的基本单位为个体群,一个个体群为一个家族,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且具有明显领域性.不同月份聚集程度不同,其平均密度与聚集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913,|r|>r0.01,(12-2)=0.7079),表现为高密度、低聚集;低密度、高聚集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内天然青杨种群的平均胸径、密度、大小级结构以及空间分布格局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差异,以揭示环境变化对青杨种群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青杨种群的平均胸径沿海拔梯度表现为N型变化,并在海拔1 600 m达到最小;种群密度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趋势与平均胸径相反.从整体上看,除海拔1 700 m表现为下降型外,青杨种群大小级结构在其它海拔梯度上都表现为增长型.通过Morisita指数和扩散系数的研究发现,种群空间分布以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为主,以及10 m×10 m是进行青杨格局分析的较合适尺度.同时对种群中大小级植株空间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青杨种群的分布格局与种群年龄结构密切相关.此外,环境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造成青杨种群在海拔梯度上分布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山西省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种不同起源类型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林径级和林层特征,并对落叶松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特征和种群对邻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g(r)函数点格局方法对优势种群落叶松不同生长阶段个体(小树、中树和大树)的空间分布点格局进行研究; 用单物种-面积关系模型(mISAR模型)分析样地中乔木树种对局域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两种不同起源的落叶松林内落叶松种群呈正态分布,根据林木胸径(DBH)将落叶松分为小(5 cm≤DBH<10 cm)、中(10 cm≤DBH<30 cm)、大(DBH≥30 cm)3个阶段。人工林和天然林小、中、大3个不同阶段的株数比分别为10:3:4和10:3:6,树种多样性分别为0.96、0.54、0.52和1.27、0.94、0.63。两种起源落叶松林空间点格局分布总体均表现为小尺度上的聚集分布和中大尺度上的随机分布。此外,两种起源的落叶松林内物种在调查尺度范围内均表现为单物种所有个体对邻域全部树种的丰富度起到促进作用。【结论】研究区长期的干扰使两种起源类型的落叶松林具有较为相似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中径级林木个体多但小径级和大径级较少,种群难以实现世代交替。  相似文献   

11.
赤水桫椤保护区桫椤种群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14个样地资料的分析,研究桫椤种群的空间分布、年龄结构,确定其空间格局类型和年龄等级,编制其静态生命表,进而绘制出桫椤种群的分布图和存活曲线图,以期弄清桫椤种群特征的动态变化,从而确定影响种群特征的因子。通过分析指出水分与热量条件是对桫椤种群特征影响最大的因子,进而提出相应的措施,期望促进对桫椤的管理,实现其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2.
深圳塘朗山桫椤孑遗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RPD标记分析了深圳塘朗山桫椤孑遗种群全部57个个体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50个引物共检测到17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个,多态位点比率5.85%。基于基因频率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0165,Nei基因多样度指数平均值为0.0094,表明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极低。对Jaccard相似性系数矩阵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显示,57个个体可分为4个亚群。RAPD谱带表型的主成分分析(PCA)支持聚类分析结果。根据研究结果讨论了种群的管理和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3.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植物和植被多样性现状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物种多样性、特有种、植物区系、具有重要保护意义的物种以及其他特色的保护对象,指出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丰富多样,是重要古老木本蕨类桫椤的重要种源库。同时物种和生境的多样性,使得植物群落类型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多样性。根据群落发生的不同以及“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的划分标准,将该保护区自然植被划分为 5个植被型,人工植被划分为 6种类型,并分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桫椤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的特征特性、生态学、繁殖栽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为进一步研究该植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桫椤的孢子繁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桫椤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本文介绍用贵州产桫椤孢子进行人工繁殖的简便有效方法,简要地讨论了它不同于国内其它地区同一物种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为使这一珍贵物种繁衍昌盛,同时还提出相应之建议。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桫椤科植物的分子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桫椤科科下等级设立长期以来存在一定的争议,以福建省内5种桫椤科植物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Hook,)Tryon)、黑桫椤(Gymnosphaera podophylla(Hook.)Copel.)、针毛桫椤(G.metteniana (Hance)Tagawa)、粗桫椤(G.hancokii (Copel,)Ching)、牛姆林桫椤(G.niumulinensis Li,Chen et Deng)(新拟)为材料,采用改进的CTAB法获得了纯度较高,得率高,片段完整(片段大小均大于23kb)的基因组DNA,并运用RAPD技术对这5种桫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30个有效引物,产利用这30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073条DNA带,利用UPGA法以桫椤科的5个种的种间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得出5个种的DNA分子分类系统图。结果表明,可以分为毛桫椤、棘桫椤和黑桫椤3组,平均遗传距离为0.61,符合属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了RAPD技术用于桫椤植物分子分类研究的可行性。结合前人在形态解剖学方面的工作,提出这5种桫椤科植物可以分为3个类群,即刺桫椤类、黑桫椤类和针毛桫椤类,并提供了3个类群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龙岩紫金山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了龙岩紫金山维管植物,共计173科605属1077种45亚变种,珍稀濒危植物有3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二级保护植物3种,三级保护植物7种,福建四级植物20种,以一级保护植物刺桫椤的生长和分布最为突出,具重要科研价值,在对各个种的生态、分布、保护价值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福建珍稀濒危与重点保护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考察、查阅文献资料和应用植物区系分析方法对福建珍稀濒危与重点保护植物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91种珍稀濒危与重点保护植物隶属于40科、67属,分别占全国珍稀濒危植物总数14.43%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数15.45%.(2)拥有的中国特有银杏科、伯乐树科以及刺桫椤、金毛狗、金钱松、水松、白豆杉、鹅掌楸、乐东拟单性木兰、观光木、半枫荷等比较原始古老的成分,表明起源古老.(3)区系成分以热带分布类型占优势,其中热带分布的科占54.44%.热带分布的属占56.72%,表现出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特征.(4)单型属、少型属,占属总数43.29%.其中15个我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皆为单型属、少型属.51个特有种占种总数56.04%,说明区系中单型属、少型属多,特有成分显著.(5)科、属的分布类型分别占总分布类型的60.00%和73.33%;种的植物区系分布(尤其是中国特有成分)和相似系数分析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并与西南、华中、华东、华南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9.
调查福建泉州地区28种药用植物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AM)真菌的分布和侵染情况.依据AM真菌孢子形态的鉴定,分离出AM真菌5属56种,其中优势属球囊霉属35种,黑球囊霉为优势种;27种药用植物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17种药用植物AM真菌侵染强度为5级,土牛膝的侵染率为0.牡荆、络石根围AM真菌种的丰度最高为14,络石的Shannon-Weiner指数最高达到2.09,桫椤的均匀度最高为0.95.结果表明:药用植物根围AM真菌多样性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Shannon-Weiner指数与电导率极显著正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