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晓群 《科技信息》2011,(19):I0248-I0249
本文主要将翻译一篇外资企业内部期刊为例来探讨英译中过程中的翻译技巧。其中将要涉及到的技巧包括:词类转译中的形容词转名词;介词转动词;被动句翻译成主动句的倒译技巧;企业专业术语的翻译技巧;长句转成分句的翻译技巧;增加动词和名词的技巧;省略短语的技巧;以及人称反译的技巧等。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高等专科学校《实用英语》 (PracticalEnglish)教材中提出的词类转译法五种技巧 ,探讨了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和介词的词类转译技巧在课文翻译中的运用 ,以及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词类转换有5种主要方法,其中,英语名词,介词转译为汉语动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英译汉时有时可以甚至必须转译为汉语的另一类词,如:名词与动词、名词与形容词、形容词与副词、名词与副词等均可互相转译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是把一种文字用另一种文字表达出来,而且还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的融合。因此在英译汉时务必要注意一些翻译技巧,来使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交融,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词类的转译;本文通过大量的例句说明了在英译汉时词类的转译法的一些技巧运用,特别是不同词类转译成动词的用法,强调了词类的转译法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一对冥思夫妻》一书中的翻译实践为案例,从词类转换的具体规律和翻译中不同词类进行转换时应采取何种翻译策略两个方面着手研究.通过案例分析,重点归纳英汉翻译中五种主要词类的转换规则,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和副词之间的相互转换.词类转译是英汉翻译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基本翻译技巧,旨在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对英汉互译中词类转换现象的研究能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文本,提高翻译水平,保证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动词后加后缀-er(-or,-ar)可以构成名词,表示做某事的人或物。其中表人的词在翻译时可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这是因为它们所表达的范畴和会话的前提不同。在句于结构中,名词前有形容词修饰作表语成分的系表结构,在表达上常体现评价性的特征,英语中的名词可以表达汉语中动词所表达的意义,利用这一特征在翻译中,尤其是汉英翻译中可使译文取得简洁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英语名词转换成汉语动词的译法,已被人们接受.但在何种情况下,采用这种译法,过去提法有限.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和翻译实践,提出了七种英语名词可以译成汉语动词的情况.即,(1)名词;(2)介词+名词;(3)have,make,give等+名词;(4)名词~1+of+名词~2;(5)名词+介词短语;(6)名词+动词不定式;(7)名词+从句.  相似文献   

9.
英国著名翻译家纽马克的格语法翻译理论,是对菲尔墨格语法的利用和发展。它认为,一个句子由动词(或具有动词性质的形容词和名词)及动词的格构成,强调双语翻译应建立在理清句子深层结构及句子成分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之上,不能拘泥于源语表层结构中的格。格语法翻译理论有助于帮助译者摆脱源语句子表层结构的束缚,有效提高译文质量,并促进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科技英语翻译时常用的增词省词翻译技巧,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阐述了增补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和量词等的增词翻译技巧;阐述了省译冠词、代词、介词、连词和动词等的省词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1.
尤梦娜 《科技信息》2008,(2):157-158
"领主属宾句"是汉语中争议较多的一种句法结构,其非宾格动词同时带有"主语"和"宾语"的现象一直无法得到完美解释。本文旨在探讨"领主属宾句"中领有名词的句法地位,基于Luigi Rizzi的"分裂CP假设"(split CP hypothesis)和Chomsky最简方案(MinimalistProgram)的理论框架,对该种句式从新的角度进行了句法分析。本文认为,"领主属宾句"中的领有名词并非句子的主语,而是从非宾格动词内论元的定语位置移到了句首的Spec-Top话题位置。移位后的话题与其语迹享有相同的格与题元角色,其格为属格(Genitive Case),其题元角色为POSSESSOR。  相似文献   

12.
运用风格的形式标记理论,以词语标记为例,从名词、动词以及形容词的翻译入手,分析《红与黑》三个汉译本词汇层面的风格翻译得失。指出翻译过程中若能成功使用词语标记,可以较好地保持原作风格。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的"把"多用来作介词,是把字句的典型标志,可是在唐代以前"把"字却只是纯粹动词。把字句是在唐代出现的,对唐宋诗歌中的"把"字进行分类研究,包括动词、名词、量词、介词,而侧重点是介词"把",进一步总结出唐宋时期的把字句主要类型,即处置式和工具式,以及处置式把字句的基本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4.
试论章嘉·若比多吉的翻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嘉·若比多吉在翻译《大藏经》的实践中总结了经验,撰写了规范统一译文词语的《正字———贤者之源》,书中提出了翻译者应具备的素质,翻译的标准,增译、减译、转译、辅助译法等翻译技巧。他在继承和发扬藏族传统翻译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藏族翻译史上最早的译者素质问题,也在藏族翻译理论的指导模式上第一次从传统的"内向"理论模式走向了"外向"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5.
动词名词化是英语词汇的一大特色。动词转化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不是动态意义的消失,而是一种动作状态的转化,是由动作而动作化的过程,即由人或事物的动作转化为动作状态,从而获得名词的语法功能。动词名词化是语言体系自身的一种的转化与调节,是服务于表达的,从其动态意义上来看,动词名词化符合语言表达更简洁、生动、形象的修辞原则。  相似文献   

16.
于璐  刘锦明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24-1526,1555
随着"财政悬崖"的流行,"X+悬崖"类复合词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X+悬崖"类复合词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X"被其他形容词和名词代替。"X+悬崖"类词语整体为名词短语,与运动类动词、含有危急性的名词搭配。依靠语言模因和隐喻类比机制,构建语义丰富的新词汇。对"X+悬崖"类词语的翻译可以采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家"、"角"为古今常用词,在古代有多个读音与意义。"家"有四音,本义为名词。《说文》:"家,居也。"而依段玉裁说"家""乃豕之居",即猪圈,引申为"人之居",又引申指家庭主要成员等。而"角",《说文》释为"兽角也",为名词,还可用作动词、形容词、量词等;共有二音及多种引申用法。此外,"家"和"角"还可组成复合词语。  相似文献   

18.
随着“财政悬崖”的流行,“X+悬崖”类复合词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X+悬崖”类复合词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X”被其他形容词和名词代替.“X+悬崖”类词语整体为名词短语,与运动类动词、含有危急性的名词搭配.依靠语言模因和隐喻类比机制,构建语义丰富的新词汇.对“X+悬崖”类词语的翻译可以采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拥有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点之一,英语没有量词却有表量结构,量词问题是汉英翻译中的难点之一。汉译"动量(名)结构"是还原源语生命气息的重要手段。英语多用名词,静态性强;汉语多用动词,动态性强。汉译"动量(名)结构"译源研究有助于英译汉时静动转换的理论指导。汉译"动量(名)结构"译源包括动词译源、名词译源和介词译源。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认为动词名词化是动作的概念化。名词化过程是语言形式化或语法化的过程之一。英语动词在名词化过程中其动词的时体意义的转化形式及动词名词化的主要两类形态之间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