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OBK近似得到的快速α粒子与He+和Li2+离子碰撞中,电子俘获到激发态与基态的分截面比值及CDW方法得到的电子俘获到基态的截面,计算了这两种碰撞中电子俘获到激发态的分截面和电子俘获的总截面,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离子与原子碰撞多体动力学过程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反冲离子动量谱仪的成像原理,较详细地讨论了成像探测器技术、反冲离子和电子飞行时间谱仪、超声气体装置和均匀约束磁场等技术的要求和特点,介绍了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ECR离子源原子物理束流线上建造的反冲离子动量成像谱仪.给出了在该谱仪上首次实验测量的部分结果,得到了30keV He^2+离子与He原子碰撞反应中单电子俘获的末态分布截面,发现在本实验能区,单电子俘获到第一激发态是主要反应道;测量到的角微分截面结果表明,基态电子俘获发生在大碰撞参数,激发态单电子俘获主要发生在小碰撞参数的情况下;这些结果是由亚飞秒碰撞过程成像技术取得的.最后讨论了反应成像谱仪在其他领域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套用于单价离子与气体分子碰撞的单电子俘获截面测量的装置,用复旦大学加速器实验室的30keV同位素分离器测量了10-30keV^144Nd^+与H2碰撞的单电子俘获截面。  相似文献   

4.
用两态原子轨道展开方法研究计算了中高能H^+与类氦离子(Be^2+,B^3+,C^4+,N^5+,O^6+)和He原子碰撞的电子俘获截面,结果表明在中高能区本结果与实验较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5.
利用扭典波玻恩交换(DWBE)近似方法对类氢离子He^+,C^5+,O^7+。Na^10+,Al^12+,Cl^16+,Fe^25+,Cu28+等离子的基态及激发态的电子碰撞电离截面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电离截面随入射电子能量和靶电荷变化的系统学规律,首次对类氢等电子系离子给出了精度较高的电离截面拟合公式和相应的拟合参数,对于快速获得大量电离截面以满足一些高技术项目的需要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个离子束与电子束叉碰撞电离实验装置。测量了电子能量在30~500eV范围内Ar^+和Cl^+的单电子电离截面。截面的误差约为±13%。  相似文献   

7.
利用扭曲波玻恩交换近似方法计算了类氖Si^4+离子的基态和亚稳态的电子碰撞直接电离截面和激发自电离截面,通过比较,指出了亚稳态离子电离贡献的重要性;在考虑亚稳态离子贡献的情况下,对最近首次给出的Si^4+离子的电子碰撞电离实验结果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利用全相对论扭曲波电子碰撞激发计算程序REIE06,系统计算了阈值附近不同入射电子能量下S~(4+)离子基态3s~(21)S_0到激发态3s3p ~3P_(0,1,2)~1P_1和S~(5+)离子基态3s ~2S_(1/2)到激发态3p ~2P_(1/2)~2P_(2/3)精细结构能级的碰撞截面,在两种关联模型下,分析了组态相互作用对碰撞截面的影响.目前的计算结果与Wallbank实验值~([14])相比,得到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用二态密耦R矩阵方法,在入射电子能量约1-20eV内,我们计算了电子与Br^+碰撞的2s→2s,2p弹性和激发截面,中列出了计算的结果,对比电子与Li原子碰撞截面,详细讨论了各分波对截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应用位置灵敏探测和飞行时间技术,测量了C^q+(q=1,2,3)离子与心原子碰撞反应中的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之比,并与DuBois的He^q+(q=1,2)与Ar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在玻尔的过垒模型基础上,给出进一步的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1.
运用密耦近似方法计算了He原子入射能量分别为27.3m eV、40.0m eV、64.0m eV和80.0m eV与基态N2分子碰撞的弹性、非弹性和总分波截面;并总结了该碰撞体系分波截面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尾部效应仅在低激发态中产生,高激发态不产生尾部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全相对论扭曲波方法,系统研究了各种碰撞能量时中性Ne原子基态2p6 1S0及亚稳态2p53s3P2到2p53l(l=s,p,d)精细能级的电子碰撞激发过程,并分析了电子关联效应对靶态能级、辐射跃迁几率及其电子碰撞激发截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关联效应对低能区的碰撞激发截面的影响尤其显著,靶态计算中考虑更多来自高激发态的电子关联后,会导致低能区的碰撞激发截面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与实验测量结果的偏差.对于2p53s和2p53p激发态,本文在关联模型B下的计算结果与以往的实验和理论符合的比较好.但是,对于2p53d激发态,不同理论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偏差需要实验和理论研究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3.
用增长率方法测量了6-30keVHe^+,Ne^+,Ar^+,Kr^+,Xe^+及Cl^+离子与H2分子碰撞的单电子剥截面,He^+的截面数量与他人数据一致,其他的截面数据在此之前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4.
基于离子一偶极子俘获力场势及其组态,计算了ⅡB族Zn^2+,Cd^2+,Hg^2+与配体间的二次力常数,得到的结果与实验振动光谱数据得到的力常数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其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类锂O^+5的三激发态能级结构,电子间的关联效应以及自离子宽度。方法 用马鞍点复数转动方法计算O^+5的波函数和马鞍点能量,采用多通道耦合和分通道求和两种方法计算俄歇宽度和位移。  相似文献   

16.
Cr^4+:YAG被动调Q与被动锁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Cr^4+:YAG晶体对1.06μm激光的可饱和吸收特性。从速率方程出发,导出基态和第一激光态反转Cr^4+粒子数密度的变化率,第一和第二激发态的饱和光强,由此得出Cr^4+:YAG的第一激光发态的饱和吸收只能实现调Q,而第二激发态的饱和吸收可以导致锁模。在同一台脉冲式Nd;YAG激光器中用Cr^4+;YAG晶体作为可饱和吸收体。  相似文献   

17.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氮气辉光放电等离子体阴极区离子(N2^+)的运输过程进行了。考虑了离子(N2^+)与慢分子(N2^0)的电荷交换碰撞和弹性散射,利用由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精确依赖于离子能量的电荷交换和动量输运截面,计算了阴极区中离子(N2^+)的能量分布及角分布的空间变化,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使用SAC/SAC—CI方法,利用D95++^**、6—311++g^**以及cc—PVTZ等基组,对H2分子的基态X^1Σg^+、第二激发态B^1Σu^+及第三简并激发态C^1Πu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了优化计算。通过对三个基组的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了cc—PVTZ基组为三个基组中的最优基组的结论;使用cc—PVTZ基组,利用SAC的GSUM(Group Sum of Operators)方法对基态X^1Σg^+、SAC—CI的GSUM方法对激发态B^1Σu^+和C^1Πu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了相应电子态的完整势能函数;从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基态X^1Σg^+、第二激发态B^1Σu^+和第三简并激发态C^1Πu相对应的光谱常数(Be,αe,ωe和ωeχe),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在组态相互作用模型的基础上对Be^2+等二电子系列基态电子关联能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变分原理,采用B样条处理径向基,用“混合L”法处理角向基,给出He,H^-,Li^+,Be^2+,B^3+等5种原子(离子)系列的有关计算结果,并与其它理论方法计算的结果作了对比,显示出B样条方法优越的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相对论扭曲波(RDW)电子碰撞激发计算程序REIE06,系统计算了类氖Fe16+离子基态1s22s22p6 1S0的2p,2s和1s电子激发到高激发态1s22s22p5 ns,1s22s2p6 ns和1s2s22p6 ns(n=3,4,5,6,7,8,9,10)精细结构能级的碰撞激发截面,详细研究了碰撞激发截面随入射电子能量和主量子数n的变化规律,拟合了公式,总结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