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压力及催化剂水蒸汽处理条件对石脑油在稀土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的非临氢芳构化制取高辛烷值汽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空速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明显影响而压力的影响不太明显,高温、低空速有利于非临氢芳构化反应,但其中高温会导致C+5收率变低.在相同处理时间(6 h)下,随着催化剂的水蒸汽处理温度的升高,其初始芳构化活性下降,但催化剂的芳烃产率随着水蒸汽处理温度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550 ℃水蒸汽处理温度下,催化剂芳烃产率最高,为催化剂最适宜的水蒸汽处理温度.  相似文献   

2.
农田镉(Cd)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通过室内盆栽实验和野外田间实验相结合,研究了不同钝化剂对小麦根部与籽粒中Cd富集量的影响,同时采用野外实验考察了2013年至2016年四年收获期内钝化剂的持久性.结果表明:盆栽实验中,施加固定剂后对土壤中Cd均有不同程度的钝化作用.田间实验中,刚施加固定剂后的第一季小麦中,各组固定剂均使小麦根和仔粒中Cd浓度有较为显著的降低,这和盆栽实验中结果基本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剂在土壤中对重金属的钝化作用逐渐降低,各处理组中钝化持久性效果最好的是钙镁磷肥及其配施石灰组和磷矿石配施石灰组,并且这三种钝化剂处理方式的有效性一直持续到2015年的第三季小麦.当时间持续到2016年第四季小麦时,各钝化剂处理组相对于空白对照之间已经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综上,在钝化修复农田土壤Cd污染时,可以优先选择钙镁磷肥配施石灰的钝化剂,同时需要跟踪监测钝化效果,必要情况下需要复施以确保固定剂的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反应法对镁粒进行钝化处理,用正交试验法研究钝化剂组分、性质和钝化工艺参数等对阻燃时间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钝化剂组成和钝化工艺参数.经检测,制备的钝化镁粒阻燃时间为18.21s,燃点为904K,活性镁含量达97.6%,满足铁水脱硫的工艺要求.SEM观察发现,钝化处理后镁粒表面生成了致密均匀的钝化层.试验采用的钝化工艺具有钝化成本低、活性镁含量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镉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采用壳聚糖(改性)-沸石作为土壤修复剂具有成本低、材料范围广等特点.本文通过将改性后的壳聚糖负载到沸石上,制得壳聚糖(改性)-沸石(N-亚甲基壳聚糖次磷酸酯-沸石(ZHC)、N-亚甲基壳聚糖亚磷酸酯-沸石(ZPC))钝化剂,并进行相应的钝化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到污染土壤基本理化性质、Cd形态和修复剂的各种特性.通过比较不同的土壤性质和钝化效果,两种钝化剂均能有效提高土壤的p H值,水稻土中酸可提取态的Cd含量都有明显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土壤中钝化剂的钝化效应显著增加,钝化效果最好的添加量为3.2%ZHC,采用TCLP提取法,钝化后红壤水稻土中重金属浓度下降了48.9%.  相似文献   

5.
以CHZ 2催化裂化平衡剂为钝镍对象 ,对优选出的稀土和碱土金属钝镍剂的钝镍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稀土和碱土基钝镍剂对平衡催化剂上的沉积镍具有明显的钝化效果。钝镍剂的加入量有一个最佳值 ,适量的钝镍剂除了能钝化镍的脱氢作用 ,还能调节催化剂表面的酸结构。采用X 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实验、X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钝镍机理的研究表明 ,在制备过程中 ,沉积镍与稀土金属元素相互作用生成了稳定性高的RENiO3 物相 ,而与碱土金属离子发生晶格取代反应并形成固溶物 ,使镍处于难以还原的高价态 ,封闭了镍的脱氢活性。在相同的还原条件下 ,经钝镍剂处理过的样品中Ni2 P3/ 2 结合能均高于未进行钝镍处理的样品 ,这说明加入钝镍剂后 ,改变了镍的电子特性 ,使镍处于低脱氢活性的高价氧化态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化学测试、SEM分析等方法,研究了316 L不锈钢在质量分数为30%的浓硝酸溶液及98%硫酸+20 g/L硝酸钾混合液两种钝化剂预处理后的特性,以及在ClO2漂液中的电化学抗腐蚀性能。结果表明,316 L不锈钢在25℃、30%硝酸介质中处理30 min时抗点蚀能力ΔE可达到773 mV,钝化效果较好。EIS图谱表明:316 L不锈钢在ClO2漂液中具有双容抗弧特征,钝化处理容抗弧半径较未钝化的增大,处理后的316 L不锈钢在60℃出现了Warburg阻抗;钝化膜的外层电阻和内层电阻均比未钝化的大。经钝化处理后的316 L不锈钢在ClO2漂液中的受腐蚀速率较未钝化的降低近一半,与钛材相比耐蚀性较差,但能在一定条件下起到减缓腐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型金属型钝镍剂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CHZ-2催化裂化平衡剂为钝镍对象,对优选出的稀土和碱土金属钝镍剂的钝镍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稀土和碱土基钝镍剂对平衡催化剂上的沉积镍具有明显的钝化效果。钝镍剂的加人量有一个最佳值,适量的钝镍剂除了能钝化镍的脱氢作用,还能调节催化剂表面的酸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实验、X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钝镍机理的研究表明,在制备过程中,沉积镍与稀土金属元素相互作用生成了稳定性高的RENiO3物相,而与碱土金属离子发生晶格取代反应并形成固溶物,使镍处于难以还原的高价态,封闭了镍的脱氢活性。在相同的还原条件下,经钝镍剂处理过的样品中Ni2P3/2结合能均高于未进行钝镍处理的样品,这说明加入钝镍剂后,改变了镍的电子特性,使镍处于低脱氢活性的高价氧化态。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在单纯控制河流与湖泊外源污染条件下,由底泥释放出来的内源污染物仍能导致水体发生再次污染及富营养化的现象,从污染水体底泥着手,提出一种生态、经济、快速和效果稳定的底泥污染控制技术,即原位钝化技术。该技术利用加入对底泥污染物具有钝化作用的钝化剂,经过沉淀、吸附等理化作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是一种高效的湖泊内源污染控制技术。系统阐述了原位钝化剂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功能以及优点与不足,对比分析了铝盐、铁盐、钙盐钝化剂以及这3种钝化剂的相互组合及其与其他材料搭配形成的复合钝化剂(称之为组合钝化剂)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概述了国内外污染水体底泥原位钝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染水体底泥原位钝化技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一方面是组合钝化剂的推广及应用,另一方面则是研发新型的钝化剂。  相似文献   

9.
在酸性条件下对锌铁合金进行钝化,其工艺流程为:除油、浸蚀、抛光、电镀和三价铬钝化.采用正交试验讨论了钝化液中各组分及工艺条件对钝化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最佳钝化配方.对钝化结果进行结合力和盐雾试验,结果表明经钝化后的锌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符合工业生产和美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由我校孙海峰副校长、范维玉教授主持完成的“YG 1710催化裂化金属钝化剂研究开发” ,近日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参加鉴定的专家认为 ,该技术设计思想新颖 ,技术路线合理 ,研究工作具有创新性。YG 1710催化裂化金属钝化剂使用方便 ,稳定性好 ,对镍、钒等金属的钝化作用及改善产品分布效果明显 ,应用效果优于目前国内外同类产品 ,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保型多功能YG 1710催化裂化金属钝化剂是该课题组研制的可钝化镍、钒、钠等金属的系列高效、无毒的复合多功能金属钝化剂 ,其合成工艺简单、条件缓和、无三废排…  相似文献   

11.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在柴油的裂化反应中,进行了镍沉积对分子筛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及催化裂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与工业操作相对应的水蒸汽作用条件下,随着分子筛催化剂上金属镍量的增加,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催化剂的裂化活性下降,脱氢生焦量增多;水蒸汽处理温度的升高,金属镍分散度降低,将部分地抑制和消除镍的脱氢生焦倾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天然气蒸汽转化环状催化剂的活性,利用开孔剂和成孔剂对传统转化环状催化剂的孔结构进行了改进,优选出开孔剂SJ和成孔剂2A3H。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SJ粒度为200~300μm,含量为5.0%;成孔剂2A3H的含量为15.0%~18.0%。研制的改进型环状转化催化剂的强度能够满足工业要求,与传统环状转化催化剂相比,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高温活性提高27%~30%。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报导了ZQ高压功率二极管的玻璃钝化方法,采用适当的腐蚀技术、玻璃粉涂敷技术和玻璃微晶化技术,获得了良好的内层玻璃钝化膜。实验结果表明,用该膜钝化的ZQ器件具有优良的可靠性和高温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验室模拟,研究了6种重金属钝化剂(粉煤灰、脱硫石膏、磷矿粉、海泡石、膨润土、生物炭)以不同添加比例(0%、3%、7%、10%)对城市地下固体废弃物二乙基三胺五乙酸{HOOCCH_2N[CH_2CH_2N(CH_2COOH)_2]~2,DTPA}可提取态重金属Cu、Zn、Pb、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脱硫石膏、磷矿粉、海泡石、膨润土、生物炭6种钝化剂均可以降低DTPA可提取态Cu、Zn、Pb、Cd的含量,表明这6种钝化剂对城市地下固体废物重金属Cu、Zn、Pb、Cd均具有钝化作用,且随添加比例的增高,钝化作用越明显,但钝化效果有所差异。膨润土的对Cu、Pb、Cd的钝化作用最明显,对Zn也有一定的钝化作用,因此,可优先选择膨润土作为城市地下固体废物重金属的钝化剂。  相似文献   

15.
利用催化裂化平衡催化剂CHZ 2 考察了稀土元素RE的钝镍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RE钝镍剂能明显降低催化裂化反应的比氢气量和比积炭值,提高汽油收率,具有较明显的钝镍效果。程序升温还原实验和XRD物相检测发现,在FCC 再生温度( 约700 ℃) 下,RE和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上的高价镍反应生成RENiO3 晶相。RENiO3 中的镍在FCC 反应温度( 约500 ℃)下不易被氢气还原,这就有效地封闭了镍,抑制了镍的脱氢生焦活性。NH3 - 程序升温还原测定表明,当RE与镍的原子比大于0 .4 时,催化剂表面上的中强酸和强酸总量降低,导致烃类裂化活性下降,当RE与镍的原子比为0 .3~0 .4 时,钝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对连续重整径向再生器烧炭区的化学反应过程及传递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 ,建立了烧焦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方程、催化剂内外扩散模型、床层中传质、传热模型以及气固两相的流动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错流移动床烧焦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了连续重整再生器烧炭区床层内的温度、氧浓度和炭浓度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在床层上部内筛网处出现恒定的高温区 ,通过控制再生循环气中氧气的浓度可以控制床层的最高温度 ,并且两段烧焦有利于减少烧焦所需要的床层长度。模拟计算得到的再生器烧炭区床层温度分布与工业现场测量值基本吻合 ,该模型可用于分析和预测连续重整再生器烧炭区床层的温度、氧浓度和炭浓度分布 ,对设计和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KOH改性-低温等离子体(NTP)活化制备褐煤活性半焦催化剂,用于低温催化氧化NO的研究.考察了KOH改性浓度,低温等离子体活化电压和活化时间对NO脱除效率所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该法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低的灰分以及较好的碘吸附值,催化剂经NTP活化之后表面的碱性官能团增加,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及活性窗口扩宽.经5%KOH改性,在氮气等离子体源、7.5 k V改性电压和1h的改性时间条件下制得的褐煤半焦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在反应温度为125℃,NO的脱除效率可达47%.  相似文献   

18.
采用焦炉煤气和水蒸气作为氢系喷吹介质,研究了喷吹介质、喷吹方式、气体喷吹量等因素对烧结过程典型污染物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氢系气体喷吹使烧结料层温度分布明显改善,1200~1300℃的高温区间明显拓宽;喷吹0.6%(体积分数)的焦炉煤气后,烟气中的NOx峰值质量浓度最高降低了约100mg/m3,平均质量浓度降低21.1%,这主要是由于燃气喷吹拓宽了有利于复合铁酸钙生成的温度区间,而蒸汽喷吹对CO的减排有明显效果.蒸汽喷吹后水蒸气与烧结原料中的碳发生水煤气反应,烧结烟气中的CO从11690mg/m3最低降至9918mg/m3,降幅达29.4%;烧结料表面同时喷吹焦炉煤气和水蒸气可以实现NOx和CO的综合减排.  相似文献   

19.
经过对制备方法的某些改进,合成了一种 SO_4~(2-)/Fe_2O_3型固体超强酸。用它作催化剂,对乙酸乙酯的酯化活性作了初步探讨。考察了焙烧温度对SO_4~(2-)/Fe_2O_3型固体超强酸酸度及活性的影响。研究认为,对于SO_4~(2-)/Fe_2O_3一类深色固体超强酸的强酸总量可以用溶剂法的乙醇酸量来计量;单位强酸部位的酯收率可近似作为此类固体超强酸的相对酸强度,而SO_4~(2-)/Fe_2O_3型固体超强酸的相对酯化活性优于浓硫酸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以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油藏为例,利用蒸汽吞吐温度场、饱和度场拟合结果及高温吸汽剖面、产液剖面、井温剖面等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了超稠油单井常规蒸汽吞吐高周期递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超稠油单井常规蒸汽吞吐油层动用程度低、油井供液能力下降是高周期递减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强化机理研究,加大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力度,提出了多井同步蒸汽吞吐、间歇蒸汽吞吐、高温调剖、一注多采等稳产技术对策。在现场应用后,有效地缓解了超稠油高周期蒸汽吞吐产量递减,周期递减由8.31%下降到3.25%,相同周期产油量高于单井常规蒸汽吞吐200t左右,油汽比提高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