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讨论了等熵相对论欧拉方程组黎曼问题解的几何性质,在相互作用条件下,分析了作用前后非线性波的关系,得到了等熵相对论Euler方程组柯西问题非线性波的性质,并通过激波曲线参数化,得到了非线性波的几何性质.  相似文献   

2.
 统一混合网络理论模型引入4个混合比,对复杂网络相关的随机性、确定性、变速增长进行调控,这样更符合随机性与确定性统一的现实世界网络。总结了复杂网络的3种类型熵:Boltzmann-Gibbs熵、非广延熵Sq和开放网络的熵与混合比之间的关系。熵从本质上揭示了网络的熵变与无标度网络的幂律指数之间的函数关系,阐明了复杂网络的演化机制及复杂性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具L^1类(自由项)的非线性椭圆和抛物方程熵解和重正规化解的关系,首先对椭圆型情况,熵解和重正规化解是等价的,对抛物型情况,证明了任一重正规化解一定是熵解。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理学中“源”“库”“流”的教学刘凤霞(南阳理工学院生化系,河南南阳473066)在植物生理学中有一章关于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与分配,其中谈到了“源”与“库”之间的关系,但涉及到“流”的内容并不多,而同化物运输与分配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如...  相似文献   

5.
研究和评价了混沌复杂度3种定量分析方法——Lyapunov指数、分维、测度熵,及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研究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测度熵替代方法——近似熵(approx im ate entropy)方法.应用以上方法对Log istic映射复杂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yapunov指数和测度熵的值与复杂度基本呈线性关系,分维数与复杂度的函数关系尚难确定,且与Lyapunov指数、测度熵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确.  相似文献   

6.
态函数熵是系统无序性的量度。论述了克劳修斯熵、玻尔兹曼熵、信息熵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就熵与能量、熵与自然演化、熵与经济社会的联系作了探讨。指出能运用熵理论来解决能源、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并能通过开放课堂来保证教学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7.
实验共采用三个玉米品种——双跃80、群单105和丹玉6号。玉米开始抽雄时将雌穗用纸袋套起,防止受粉。果穗花丝抽出时,进行人工授粉,包括完全受粉,2/3花丝受粉,1/2花丝受粉,1/3花丝受粉和完全不受粉5种处理。在受粉后的不同时期测定各叶位叶和不同茎段的可溶性糖含量、光合强度、呼吸强度、籽粒产量和植株干重。结果发现减少玉米库容量可以导致各叶位叶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程度的增大。与此同时,玉米叶片的光合强度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其呼吸强度则相应提高。玉米茎的可溶性糖和干重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籽粒产量则随库容量的减小而降低。一般认为禾谷类作物的籽粒产量与受粉后的光合强度、光合时间以及可以作为籽粒利用的早期贮存物质有关。根根近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得知禾谷类作物产量与籽粒容量[贮存能力,一般称为库(sink)]也有密切关系,并且发现,籽粒容量与叶片光合产物供应量[供应能力,一般称为源(Source)]有关。在稻、麦等作物的库源关系的研究中指出,源受库支配,库大源强,库小源弱。近年对玉米的库源关系的研究也有一些报道,Kiesselbach(1948)与田中明等(1972)指出,玉米的库源关系类似稻、麦,源受库支配,只要将玉米籽粒容量加大,就可以将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也有人(Varduin和Loomis,1944)认为玉米植株的库源关系与稻、麦不同,玉米籽粒容量减小以后,叶片的光合作用并不降低。显然,玉米的库源关系究竟如何,实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现将我们1960—1962年及1978—1980年所进行的玉米库源关系的部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半群作用下利用分离集和生成集构造上容量拓扑熵、Bowen拓扑熵、packing熵.讨论了三者之间在半群作用下的性质和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统计物理学中定义熵的一般公式,提出了单粒子坐标熵和动量熵的定义。从微观粒子的状态既可以用坐标表象中的波函数描述,也可以用动量表象中的波函数来描述出发,利用坐标几率密度函数ρ和动量几率密度函数w来定义粒子的坐标熵Sx和动量熵Sp,引用便于计算的谐振子基态来说明Sx与Sp之间的确存在着这种互补性,对线性振子其他态的计算,也证实了这种互补性的存在;推断出坐标熵与动量熵之间应该存在着一种互补关系:当粒子的微观状态发生变化时,若此过程使坐标熵增加,则其动量熵必减少;若此过程使坐标熵减少,则其动量熵必增加,论述了这两种熵之间存在互补性。并认为,这2种熵互补的根源来自不确定度关系,最后指出熵增长定律对坐标熵适用,而对动量熵不适用。  相似文献   

10.
不可逆定常态热机,制冷机与热泵的最优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经典热力学,工作在两恒温热源间的正、反卡诺循环能量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原则,而实际热机、制冷机与热泵,由于热阻、摩擦、涡流、热漏等不可逆因素的存在,正、反卡诺循环能量不再满足此原则.为研究两源间不可逆定常态热机、制冷机与热泵的最优性能关系间的内在联系与最佳面积比,采用熵产率分析方法和引进等熵温比指数,提出并证明了功率与效率、制冷率与制冷系数、泵热率与泵热系数最优关系间应遵循的法则.该法则表明,热机、制冷机与热泵的最优性能关系是相互关联的.作为实例,文中求得了四种非线性传热条件下不可逆定常态热机、制冷机与热泵的最优性能与最佳面积比的统一表达式,从而证明了这个法则与等熵温比指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二能级原子与单模光场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场熵演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二能级原子与单模相干态光场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场熵演化特性;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光场的平均光子数、光场-原子之间的耦合系数g对量子场熵演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量子场熵随时间的演化呈现出周期或非周期性的振荡、崩塌与回复等现象,说明、g对量子场熵演化特性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构造非线性微分方程孤波解的一种方法,根据领头项分析,建立非线性微分方程与源方程一类特殊类型解的代数变换关系,利用该关系以及源方程的已知解,获得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孤波解。用此方法构建了耦合KdV、KK、VB方程的孤波解。  相似文献   

13.
数值离散化中粒度熵与分类精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离散化方案中断点数、粒度熵与分类精度之间的关系,证明了粒度熵随着断点数的增加而下降.设计了一种混合型的数值离散化算法来提供多种相容离散决策表.实验发现:粒度熵和分类精度之间的相关程度有时高于断点数和分类精度之间的相关程度.  相似文献   

14.
线性和非线性场分析BEM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力学及应用数学中 ,有多种非线性问题 ,用BEM (BoundaryElementMethod)对它们进行分析时 ,数据处理比较复杂。由于在场方程中往往同时存在非线性项 ,线性项和非齐次项 ,使得误差来源往往判断不准 ,本文针对不同的类型建立若干源库 ,再建立相应的数据总库及数据处理库 ,用命令文件完成数据传输及数据处理 ,形成BEM的后处理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近红外图像质量评价的静脉图像采集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手背静脉图像采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图像采集对后续图像处理的影响,设计了红外光源调控装置.研究了近红外成像所生成的灰度图像的评价方法,分析了基于信息容量、能量谱-熵、伪信噪比的评价方法,以及每种方法所适用的场合,建立了基于静脉图像质量的评价方法.研究了采集图像与光强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图像质量与LED电流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最优的光源控制调制信号.将图像质量评价结果应用到光强控制,设计了集红外采集、红外图像质量评价和红外光源调控于一体的光源装置,采集到的静脉图像符合后续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信息谱针对非独立同分布多拷贝的情形,建立了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理论。在实际中,有限码长和有限步操作才是可实现的,从而有必要对非渐近情形甚至是one-shot情形下的信息谱进行研究。该文给出信息谱相对熵及相关性质,特别给出了信息谱相对熵与假设检验相对熵的关系。依赖信息谱相对熵,考虑相关的熵、条件熵和互信息,重点讨论信息谱互信息之间的等价关系,进而讨论其链式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证明了非线性 l1问题调节熵函数的相关性质,将调节熵函数和区间分析相结合,构造了非线性l1问题的区间调节熵算法,讨论了调节熵函数的区间扩张及其收敛阶,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给出了数值算例.理论与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黑洞温度,熵变化率和时间尺度的压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动态黑洞的温度、熵变化率与事件视界附近“时间尺度压缩因子”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计算稳态及动态黑洞温度和熵变的简单公式。  相似文献   

19.
借鉴信息熵,提出蚁群算法的熵模型,定义蚁群算法的3种搜索熵,讨论了搜索熵同算法搜索能力和收敛性之间的关系,给出了2个简化模型的基于搜索熵的收敛性判定定理,并利用搜索熵讨论了参数选择对蚁群算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电厂配煤流程中影响混煤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混煤特性与组成单煤之间并非简单的加权关系,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特征,综合运用模糊数学与神经网络理论等数学方法加以描述,在此基础上开发动态配煤数学模型及相关的知识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