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言语行为理论与会话含义理论的哲学之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用学的诞生和发展与日常语言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语用学的两大奠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皆源于日常语言哲学。言语行为理论试图通过研究具体的言语行为来考察语言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从而澄清或排除哲学混乱。会话含义理论则通过对语言的哲学思辨,寻求人的理性本质以及以理性为核心的哲学研究方法。无论是言语行为理论还是会话含义理论都是把语言视为一种分析工具,都是为解决哲学问题而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结合两种不同的会话方式,对中西方会话方式的不同做了对比研究。通过此项对比研究,希望语言学习者明白文化理解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重视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和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掌握一门语言。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结合一部分跨文化语言知识对英汉会话中的礼貌用语进行了分析,这些礼貌用语主要涉及对称赞的应答、请求、餐桌客套语、接受邀请、问候、挽留、称呼和道歉等八个方面。包括了两种语言文化中礼貌用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英汉日常会话的礼貌用语,从语用角度作个小结,旨在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在特地场合,特定人群中要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以期为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学习中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日语暧昧性的表达及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日语也是如此.有人说日语是"朦胧含蓄""雾里看花"般的语言,这其实反映了日语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暧昧性.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中暧昧表达随处可见,它既反映了日语这门语言的某些性格,又附带着浓厚的文化色彩.正确掌握暧昧语对学好日语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日常生活会话入手,对日语暧昧性表达作了阐述和解释,并且多角度剖析了暧昧性表达产生的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5.
杨文惠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2):64-65,70
汉语的“是”、“对”,日语的"はぃ"、“そ ぅ”等在会话中可以重叠使用,我们把它们称为叠音附和词。它们在会话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以本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为解析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种迁移有时会造成言语行为的失败;人们会因谈话对象的不同或发话人态度、语气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语用功能,如果无视语境的存在,往往会造成语用失败。本文将探讨两者的语用迁移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汉语的"是"、"对",日语的"はい"、"そぅ"等在会话中可以重叠使用,我们把它们称为叠音附和词.它们在会话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以本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为解析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种迁移有时会造成言语行为的失败;人们会因谈话时象的不同或发话人态度、语气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语用功能,如果无视语境的存在,往往会造成语用失败.本文将探讨两者的语用迁移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合作原则是人们进行日常交际的基础,说话双方在共同遵守会话原则的基础上使交际顺利进行。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又会采取一些迂回策略以实现特殊的意图,即产生会话含义。外交语言亦是如此,由于其交际内容关系到两国关系等问题,因而使用外交语言时应更注意其技巧性。以朱镕基答记者问为例,深入分析朱镕基如何巧妙采取迂回策略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会话原则是交谈双方都应该遵循的某些规则,但是制约人们的会话规则可能因文化而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在交际中,其言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受着自我理念差异的影响和制约。从会话原则与自我理念对汉英会话模式的分析,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汉英文化及其会话模式的特征与差异,更好地理解与本国文化有异甚至相悖的话语模式,有效地移情,求同存异,在汉英不同会话模式中寻求到一个平衡的支点,使话语交际双方得以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因受语境、语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权力距离观和时间导向等因素影响,中国文化群体在言语交际中多采取高体贴会话方式,而欧美文化群体则习惯采用高介入会话方式。某一特定的会话方式在另一文化群体中有可能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因此,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交际双方的文化、熟悉彼此的会话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对成功跨文化交际的开展和进行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中英语言中的非语言交际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地域的不同,中英人的归属、个人观不同,背景、风俗习惯的差异,使得两种语言对于非语言交际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常常会造成交际之间的误解,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而分析心理、空间距离、研究其与文化习俗的关系,使得我们能进一步了解非语言交际行中空间文化行为,了解空间文化在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谦虚被视为交际中的一个重要准则,然而在日常的交谈中,人们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现出一种自我表扬的行为。文章从会话分析的角度分析日常谈话中的自我表扬行为,旨在探讨除了Ruey-Jiuan Regina Wu提出的3种自我称赞的方式之外的其他类型的自我表扬行为。从引导式的、隐性的以及显性的自我表扬行为来讨论不同场合和不同年龄段的人,获知他们自我表扬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屈中贤 《科技资讯》2014,12(21):193-193
幽默语言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言语幽默.本文以经典美剧《破产姐妹》中的对话对材料,从语用学角度分析了是如何通过违反合作原则遵循会话含义来达到幽默的娱乐功能.进而帮助读者进一步感知影视作品中的言语幽默.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语言的性别差异体现在语言层面和会话风格层面.本文从语言层面上(语音语调、词汇、句法等方面)和会话风格上研究语言使用的性别差异,从社会文化方面分析其根源,探索英语会话性别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即了解产生两性会话差异社会文化原因,尊重性别会话特点,促进跨性别交际.  相似文献   

14.
从语用学四个角度:指代、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和言语行为来分析语言的幽默,从而给予幽默以新的认识,对语言的玄妙有更深体会.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民族特征决定了语用推理必须考虑一种语言所在民族的传统文化语境。会话含义属于语用推理,因而也必须合乎民族语境的大背景和民族的表达习惯。汉语会话含义中的民族特征正是体现在汉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和汉语表达形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模糊语言学是一门运用模糊集理论并以语言的模糊性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介于语言学与模糊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本文通过实例阐明模糊语词的语用功能,并利用了Grice合作原则和Leech礼貌原则以及日常会话原则中的模糊语词的作用,表明模糊语词是日常语言交际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杰  马铁川  邱晓爱 《科技信息》2009,(24):I0004-I0004,I0006
幽默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言是表达幽默的主要工具。幽默语言成了我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礼貌原则、对幽默进行了语用分析,旨在分析幽默的会话含义,从而提高我们对幽默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8.
言语行为指人们说话时不只是传递信息和描述事物,而是以言行事;会话含义指说话人故意违反会话准则以取得听话人能懂的未表之意。它们既丰富了话语含义,又使语言在实际运用中更有表现力。其间,两者的语体色彩起到了功不可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Hymes采用录音和观察的方法 ,提出了的“话语文化学”理论。这一理论对课堂会话与日常会话教学有指导作用 ,并对如何克服课堂会话的不足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莉 《科技信息》2010,(3):I0256-I0256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及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言语交际是交际的重要手段,而非语言交际往往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比前者更为重要的交际功能。在正常交际中,人们的许多行为是无意识习得的。尤其是非语言行为,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失误和误解,应引起人们注意。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手段,讨论了文化差异在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