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汉语的"是"、"对",日语的"はい"、"そぅ"等在会话中可以重叠使用,我们把它们称为叠音附和词.它们在会话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以本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为解析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种迁移有时会造成言语行为的失败;人们会因谈话时象的不同或发话人态度、语气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语用功能,如果无视语境的存在,往往会造成语用失败.本文将探讨两者的语用迁移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的“对”字句和相应的一般主谓句是以适应于不同语境的不同方法来表达同一个意义的,二者往往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与一般主谓句相比,“对”字句作为一种特殊句式,具有一种特殊的表达功能。“对”字句的语用功能在于表达主语对确定的某人或某物具有某种态度或实施某种行为,具有积极主动的色彩。科技语体如法律条文、新闻报刊等常常表达判断、评议的语用功能,与“对”字句的语用特征相吻合,故而“对”字句的使用频率很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的是“好心你行快口的”、“好心亻巨讲少两句啦”之类的句子。“好心”句在粤语中比较常用,但较少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通过对“好心”句的语法分析,认为它是一种紧缩的假设条件复句。进而又深入分析了它的前提、语用含义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提示”义“看”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言表达存在三个平面或领域——现实域、认知域、言语行为域。担心——认识情态标记词“看”的产生源于现实域“提示”义“看”在认知域的投射,是后者在言语行为域缩合。而不同领域的“提示”义“看”往往有不同的语用功能,原型句式和基本句义。  相似文献   

5.
陈希  李春梅 《科技信息》2010,(18):383-384
话语标记语是指没有实质性语义或者实质性语义丧失,用于谈话中,使上下文关系明确,说话人主观意图得到有效表现的插入语。话语标记语方面的研究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新兴课题。本文以中朝日常会话中的语料为基础,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对中朝话语标记语"对了"和" "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6.
"不是我说你"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语用标记语,其中的谓语动词"说"和宾语"你"有着相互制约关系。"不是我说你"在句中一般有句首、句中和句末三种位置,其语义不能简单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它的语用功能主要有提示、显现、强化和委婉。"不是我说你"语用标记语的形成还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系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言语或非言语交际行为,它在国际和民族间的交流、交往和合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文化上的差异,在交际行为中产生语用失误并造成交际障碍和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语用策略的选择势在必行.本文从言语交际的礼貌得体本质、语用策略选择的"面子"理据和语用策略选择的文化属性特征三个方面对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策略做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程度副词+名词"的结构,近年来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广大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这一的语言现象进行了合理有效的描写、解释。文章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从语用的角度对之加以阐述,以探讨其语用理据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蕾 《枣庄师专学报》2015,32(1):120-124
话语标记语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在人们的会话理解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制约作用。本文以《生活大爆炸》前两季出现的话语标记语"I Mean"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话语标记语"I mean"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及其产生的语用功能,以利于读者对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幽默艺术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推动话语标记语在影视剧对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所谓“处”类词语,一般是指包括“处”在内的以“处”为词法或者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由于“处”在词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加之形式、内容、结构、功能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因此不仅形成一定规模的词语系统,而且造成相当复杂的词语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普通话“处”类词语存在明显的语用规范问题,既要解决“处”类词语本身在使用过程中的规范问题,又要探索由高频语素或单词所形成的词语群的一般语用规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穷尽《雷雨》中所有“附议”元语言形式,总结出包容所有“附议”元语言形式的普遍表达式:(实词)+(虚词)+主词+(虚词)。并利用关联理论分析该元语言形式由于最大关联产生的完全“附议”到无关联产生的完全“否定”的不同命题态度的流变过程来显示其各种语用功能:命题态度;增强语境,凸显最佳关联;话语推进;语用缓和;语用修辞;经济高效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对“于”字比较句和“比”字句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于”字比较句的句法结构和成分比较单一,语义语用功能较为狭窄;“比”字句对各种复杂句法结构的容纳性强,语义语用表达功能更加灵活多样;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体分布也不一致。两种比较句各有独自的语义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的“再”和“又”都可以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它们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互换使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对副词“再”和“又”进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的“是了”多用于人物对话之中,内部不是一个均质的类。有句法组合、固化语两种不同形式,这两种形式的语用功能也有不同之处,前者可表达赞赏功能、应答功能,后者可表达应达功能、确认功能以及话语衔接功能。  相似文献   

15.
“反复”修辞格的文体语用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反复”修辞格形式的简单介绍着手,重着分析了“反复”修辞格在不同的英语文体如小说、诗歌、政论文和演说辞中的表现形式及其语用功能,旨在学会欣赏和灵活运用“反复”修辞格这一独特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6.
在语际语语用学领域,人们试图通过对语言学习者言语行为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对比分析,揭示语际语使用的语言语用和社会语用特征。文献研究显示不仅不同语言文化学习者对社会变量、礼貌策略的感知是不同的,而且不同认知能力即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对社会变量、礼貌策略的感知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言语行为语用迁移与语用发展不仅与学习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相关联,而且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息息相关。同时也说明,无论学习者语言水平发展到何等程度,学习者的语用能力都无法达到本族语者的语用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语际语语用学领域,人们试图通过对语言学习者言语行为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对比分析,揭示语际语使用的语言语用和社会语用特征。文献研究显示不仅不同语言文化学习者对社会变量、礼貌策略的感知是不同的,而且不同认知能力即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对社会变量、礼貌策略的感知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言语行为语用迁移与语用发展不仅与学习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相关联,而且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息息相关。同时也说明,无论学习者语言水平发展到何等程度,学习者的语用能力都无法达到本族语者的语用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讨论“由”作介词时所构成的句式 ,即“由”字句 ,主要考察“由X”位于句首的格式及与“由”字相关的固定格式。在语法分析三个平面理论的指导下 ,分析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前汉语言研究界就“儿”已基本达成共识,确定了“儿”的词缀语素性质。本文就词缀“儿”的语用功能进行进一步研究,在对大量实际语言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儿”缀主要有:构词、构形、调配音节、区别词义、增加语言情感色彩及语体色彩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反复”修辞格形式的简单介绍着手,重着分析了“反复”修辞格在不同的英语文体如小说、诗歌、政论文和演说辞中的表现形式及其语用功能.旨在学会欣赏和灵活运用“反复”修辞格这一独特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