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一种绝热式自动量热计.用“双光笔记录仪”实现了自动控制绝热条件,自动记录热交换图谱,自动记录初期和末期的温差及主期的温度变化情况.由热交换图谱表明,主期中量热系统与热屏之间的温差可保持在±0.005℃以内。实验测定了量热系统的空当量和水当量,两者的偏差不大于0.1%.实验证明,量热容器内发生的热效应与光笔记录曲线的峰高成正比.光笔移动一毫米相当于0.1卡左右的热效应,测量的相对精度为0.6%.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量热学中的主要矛盾入手,把量热计分为“环境”和“量热单元”两大部分。通过对于半导体致冷技术特征的分析,论证了这种技术在量热学领域内的环境控温、温差监测以及实现热效应的补偿测试等方面之应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温度对矩形波导谐振腔谐振频率的影响,以及热双金属材料的特性.根据热双金属材料的温度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稳定谐振腔谐振频率、对谐振腔进行温度补偿的方法.实验证实通过这种温度补偿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温度对矩形波导谐振腔谐振频率的影响,以及热双金属材料的特性.根据热双金属材料的温度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稳定谐振腔谐振频率、对谐振腔进行温度补偿的方法.实验证实通过这种温度补偿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轮回式双向螺距误差补偿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提高传统补偿方法的精度和适应性,在一台商品化立式加工中心上开发开放式结构数控系统,提出了轮回式双向螺距误差补偿方法,有效地将直线轴、回转轴的误差补偿问题统一起来。分别应用传统螺距误差补偿方法和该文提出的补偿方法对机床进行了补偿,并对补偿结果进行了比较。应用本方法补偿后,X轴定位精度从43μm提高到6μm,反向间隙从28μm减小到2μm,补偿前后加工试件的圆度误差从83μm降低到7μm。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比传统方法更准确更快捷,使补偿系统更具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电子天平仪是一种从概念上与机械杠杆式完全不同的称重计量仪器.由于提供气隙磁场的永磁材料的性能随温度而变化,影响了电子天平仪的精度.该文采用负温度系数的钕铁硼和正温度系数的铁氧体构成复合磁路以达到温度补偿,大大提高了电子天平仪的温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热导式自动量热计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按照Tian—Calvet量热计的基本原理,研制了一台“热导式自动量热计”.本文报导仪器的详细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用电能标定了量热计的“热量常数”K和“时间常数”τ:K=Q/A=W/△_0=(1.887±0.003)×10~(-3)卡/毫米~2τ=A/△_0=6.30±0.01分测试的结果证明,量热计的性能完全符合Tian氏方程的要求.由此可见,量热计的设计是正确的,结构是合理的,能够正常工作.3.量热计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于10卡左右的热量,相应的峰面积约为5000平方毫米;0.01卡/秒左右的放热速度,相应的峰高约为60毫米.这样大的峰高和峰面积是可以准确测定的.测定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5%.4.测定了CO_2在KOH溶液中的克分子吸收热Q_p=27.0±0.3千卡/克分子,测定值的标准误差约为1%,并与文献值较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升海上钻井平台在恶劣环境变化下工作的适应性,设计了负载敏感技术与压力补偿技术相结合的半主动式恒钻压波浪补偿系统,使输出压力与流量自动适应于负载需求。在该系统中,采用气液蓄能器与双作用主动缸相互作用来抵消波浪升沉位移的变化。建立了半主动式波浪补偿系统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主动式及被动式补偿系统相比较,本系统动态响应快,控制精度高,振动幅度大大降低,节能效果明显增强,有利于海上钻井升沉补偿的推广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高精度电子天平温度补偿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向加力式电子天平的电路结构不适于用硬件进行温度补偿,尝试利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实现温度补偿.研究发现电子天平在相同质量全温度场下质量示值的漂移是一个非线性的关系,在同温度全质量场下的质量示值呈线性关系.根据这两个重要特性,利用神经网络对双向加力式电子天平进行温度补偿.结果表明,新的温度补偿方法实用性强,精度高,能有效提高电子天平计量精度.  相似文献   

10.
节流式流量计可同时实现温度、压力、湿度补偿运算,参数作为动态量实时计算流量,提高计量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ZMD31020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实现了硅压阻式传感器的非线性及温度补偿。通过软件输入预先设定的数字量给ZMD31020处理器的存贮空间,可实现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PRT)的零点输出、热零点漂移、满量程输出、热灵敏度漂移和非线性的高精度校准和补偿。传感器的输出精度达到了0.275%。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毫米波放大器温度-增益变化对毫米波直接检波式辐射计输出信号幅度的影响,针对直接在毫米波电路中进行温度补偿技术难度相对较大的情况,提出了在视频放大器电路中引入温度补偿措施使系统总增益保持稳定的温度补偿方法,通过在视频放大器反馈电路中加入合适的热敏电阻对系统增益进行补偿.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使系统输出信号幅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较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RD—Ⅲ型热导式自动量热计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制了适于在室温到100℃范围内工作的RD—Ⅲ型热导式自动量热计,并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处理.通过电能标定和化学标定,证明该量热计设计合理,工作正常,其性能符合Tian’s方程的要求.相对精度小于1%,对2J以上的热效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把它用于苯甲酸乙酯皂化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测得25.0℃时反应速度常数k_2=1.33×10~(-3)dm~3.mol~(-1).s~(-1).  相似文献   

14.
为补偿聚磁式光学电流互感器(OCT)的磁滞与磁饱和特性对测量线性度和精度的影响,提出具有记忆效应的非线性滤波器补偿模型.该模型将传统FIR滤波器系数用多项式表达的函数代替,使其同时具有非线性拟合和记忆输出能力.利用实测数据训练使非线性滤波器补偿模型输出与磁滞、磁饱和特性输出成反函数关系,将训练好的模型添加到聚磁式OCT中,实现对聚磁铁芯的非线性和记忆效应补偿.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非线性记忆效应补偿的聚磁式OCT在铁芯低饱和状态下仍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采样样本的线性测量区间延伸了4.76倍,均方根误差提高约15 dB,有效地补偿了聚磁式OCT应用中聚磁铁芯的磁滞和磁饱和效应.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8排蒸发式空冷器管束三维模型,在恒壁温边界条件下,在管束表面施加质量源项模拟喷淋液膜,采用Eulerian Wall Film (EWF)模型与Mixture Species Transport模型耦合来研究蒸发式空冷液膜与空气间热质传递。数值模拟得到的空气出口温度、含湿量的数据与试验数据的误差分别为-0.67%~-0.98%、-4.95%~2.29%。比较了不同喷淋流量下管束表面液膜质量分布,小喷淋流量下液膜主要分布在管壁下半部分,随着喷淋水流量增加,管壁液膜分布趋于均匀,管排水膜温度由上至下先增加后减小。由于空气在管束背风面的流速较低,形成较高含湿量与温度三角区域。数值模拟得到的水膜与空气间的传质系数比试验值小,误差为-8.00%~-9.30%。揭示了蒸发式空冷器热质传递机理,为蒸发式空冷器设计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以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新型溶解氧测定仪的结构和其测量方法,此方法适合于各种类型膜电极.该仪器减少了传统溶氧仪器测量时,测量结果受温度影响的缺点,测定结果可精确至0.1mg/L.此外,本设计能随时由用户根据当时使用电极的温度特性输入至E2PROM2864中,可以长期获得正确补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大型数控机床的光栅定位精度,提出了基于热特性分析的光栅定位热误差建模理论及补偿方法.阐述了光栅受热膨胀产生热伸长从而导致定位偏差的机理,并对光栅定位误差产生的影响及表现形式进行了说明.建立了光栅热伸长量和温升量的线性关系表达式.在光栅尺上均匀布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光栅尺多点温度,通过插值运算,拟合出光栅尺各点的温度值.由于在机床运动过程中,光栅尺各点的温升量不尽相同,采用对光栅尺各点温升量积分的方法,求出光栅各点热伸长量,建立了光栅定位热误差模型.利用自主研发的数控机床误差补偿系统,应用光栅定位热误差模型,对落地镗床TK6920进行光栅尺定位热误差补偿.结果显示:光栅定位热误差模型对运动过程中的光栅定位误差进行准确的预测,补偿后残差控制在15μm以内,定位精度提升90%以上,显著提高了光栅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机床热误差数控实时补偿技术的原理、数学模型、温度敏感点的筛选,多参数对多参数的回归计算,补偿判别及补偿脉冲进退量的计算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某数控线切割机床的热特性试验,对研究结果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宝鸡秦新电气公司与省公安厅消防局合作,研制出的Q—SKW系列流量反馈补偿式稳压调节器,以其独特的功能,标志着我国恒压供水技术实现了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20.
主轴热误差是工件加工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针对传统补偿策略算法复杂、成本较高且通用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原理的主轴热误差补偿策略,它只需根据对主轴热倾斜状态的定性测量结果即可进行定量误差补偿,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对误差测量精度的要求及测量成本,同时各补偿力间的协调关系根据自组织原则自动建立,简化了补偿算法。经过对某型加工中心主轴热误差进行的自组织仿真补偿,其主轴热倾斜误差减小了92%以上,热偏移误差减小了4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